蘇繡,是蘇州地區刺繡產品的總稱,為江蘇省蘇州市民間傳統美術。

蘇繡起源於蘇州,是四大名繡之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蘇繡發源地在蘇州吳縣一帶,現已遍衍無錫、常州等地。刺繡與養蠶,繅絲分不開,所以刺繡,又稱絲繡。清代確立了“蘇繡、湘繡、粵繡、蜀繡”為中國四大名繡。

清代是蘇繡的全盛時期,真可謂流派繁衍,名手競秀。

蘇繡具有圖案秀麗、構思巧妙、繡工細緻、針法活潑、色彩清雅的獨特風格,地方特色濃郁。

蘇繡-四大名繡

歷史淵源

蘇繡精品

蘇州刺繡至今已有2000餘年的歷史,傳說來源於仲雍的孫女“女紅”首制繡衣。古代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兒子太伯、仲雍來到今江南蘇州一帶建立了吳國,當地人有斷髮文身的習俗。仲雍做了吳國君主,想破除這種陋習,於是和長老們商議。不料他們的議論被正在縫衣的孫女女紅聽見了。她邊縫邊聽,走了神,一不小心,手被針紮了一下,一小滴鮮紅的血頓時浸染到衣料上,漸漸暈開成小花,於是女紅有了靈感:把蛟龍的圖案繡在衣服上以替代文身。為了紀念刺繡的發明者,民間至今仍將婦女從事紡織、縫紉、刺繡等活動稱為“女紅”。

早在

三國時期

(公元220~280年)就有了關於蘇繡製作的記載,有著數千年悠久歷史的蘇繡,其風骨神韻在隋唐時期就已奠定基礎,迨至宋元其基本枝法與特色已漸趨形成,明清以降蘇繡藝術開始走向成熟。

蘇繡的發源地在蘇州吳縣一帶,現已遍衍江蘇省的無錫、常州、揚州、宿遷、東臺等地。江蘇土地肥沃,氣候溫和,蠶桑發達,盛產絲綢,自古以來就是錦繡之鄉。優越的地理環境,絢麗豐富的錦緞,五光十色的花線,為蘇繡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據西漢劉向《說苑》記載,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吳國已將蘇繡用於服飾。

三國時代,吳國已將用於服飾。吳王孫權曾命趙達丞相之妹手繡《列國圖》,在方帛上繡出五嶽、河海、城邑、行陣等圖案,有“繡萬國於一錦”之說。晉王嘉《拾遺記·吳》:“孫權常嘆魏蜀未夷,軍旅之隙,思得善畫者使圖山川地勢軍陣之像。達(趙達)乃進其妹。權使寫九州方岳之勢。夫人曰:‘丹青之色,甚易歇滅,不可久寶;妾能刺繡,作列國方帛之上,寫以五嶽河海城邑行陣之形。’既成,乃進於吳主,時人謂之‘針絕’。

宋朝據《清秘藏》敘述,“宋人之繡,針線細密,用線一、二絲,用針如發細者為之。設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遠近之趣,樓閣得深邃之體人物具瞻眺生動之情,花鳥極綽約底饞唼之態,佳者較畫更勝。”可見宋代蘇繡藝術已具有相當高水平。

明朝(1368~1644年)時,蘇繡已成為蘇州地區一項普遍的群眾性副業產品,形成了“家家養蠶,戶戶刺繡”的盛況。江南已成為絲織手工業中心。在繪畫藝術方面出現了以唐寅 (唐伯虎)、沈周為代表的吳門畫派,推動了它的發展。藝人結合繪畫作品進行再製作,所繡佳作栩栩如生,筆墨韻味淋漓盡致,有“以針作畫” “巧奪天工”之稱。自此,藝術在針法、色彩圖案諸方面已形成獨自的藝術風格,在藝苑中吐芳挺秀,與書畫藝術媲美爭豔。

《紅樓夢》第五十三回寫到:“原來繡這瓔珞的也是個姑蘇女子,名喚慧娘。因她亦是書香宦門之家,她原精於書畫,不過偶然繡一兩件針線作耍,並非市賣之物。凡這屏上所繡的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故其格式配色皆從雅,本來非一味濃豔匠工可比;每一枝花側皆用古人題此花之舊句,或詩詞歌賦不一,皆用黑絨繡出草字來,且字跡勾踢、轉折、輕重、連斷皆與筆草無異……”藉著慧娘所繡瓔珞,筆鋒一轉,寫出了蘇繡藝術的神韻。

蘇繡-四大名繡

清朝(公元1644~1911年)的蘇繡以“精細雅潔”而聞名,當時的蘇州更有了“繡市”的譽稱。清代中後期,蘇繡在繡制技術上有了進一步發展,新出現了精美的“雙面繡”,僅蘇州一地專門經營刺繡的商家就有65家之多。

席永敬妻諸葛氏,年十五于歸,事孀姑盡孝。永敬日玩周易,氏乃繡河圖洛書九宮八卦諸圖,經緯巧密……(《蘇州府志》)清朝是蘇繡的全盛時期,真可謂流派繁衍,名手競秀。皇室享用的大量品,幾乎全出於藝人之手。民間更是豐富多彩,廣泛用於服飾、戲衣、被面、枕袋帳幔、靠墊、鞋面、香包、扇袋等方面。這些蘇繡生活用品不僅針法多樣、繡工精細、配色秀雅,而且圖案花紋含有喜慶、長壽、吉祥之意,深受群眾喜愛。還有一種“畫繡”,屬於高檔欣賞品,稱之為“閨閣繡”。史載吳縣的錢慧、

曹墨琴

,吳江的楊卯君、沈關關,無錫的丁佩、

薛文華

等人的佳作,皆名垂一時。

特別是到了清末民初,在西學東流的潮流中,蘇繡也出現了創新的兆頭。 光緒年間,技藝精湛的藝術家

沈雲芝

聞名蘇州繡壇,她溶西畫肖神模擬的特點於刺繡之中,新創了“模擬繡”。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慈禧七十壽辰,沈雲芝繡了佛像等八幅作品祝壽。慈禧備加讚賞,書寫“壽”、“福 ”兩字,分賜給沈雲芝和她的丈夫餘覺。從此沈雲芝改名沈壽,嗣後她的作品《義大利皇后愛麗娜像》,曾作為國家禮品贈送給義大利,轟動了意國朝野,《

耶穌像

》1915年在美國舉辦的“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上獲一等大獎,售價高達一萬三千美元。《美國女伏倍克像》赴美展出時,其盛況空前。沈壽的“模擬繡”傳譽中外,開拓了蘇繡嶄新的一頁。在她的倡導下,江蘇的蘇州、南通、丹陽、無錫、常熟等地分別舉辦了傳習所、繡工科、繡工會等。她曾先後到蘇州、北京、天津、南通等地課徒傳藝,培養了一代新人。其時藝人還有華基、唐義真、李佩敝、蔡群秀、張應秀、

金靜芬

等。她們的作品先後在“義大利都朗萬國博覽會”(公元1911)、“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公元1915年)、“比利時萬國博覽會”(公元1930年)上獲獎,為中華民族傳統工藝在國際上贏得了榮譽。三十年代初,丹陽正則女職中繡工科主任

楊守玉

,始創了縱橫交叉、長短不一、分層重疊的“亂針繡” 豐富與提高了蘇繡藝術的表現能力。

自本世紀五十年代初以來,藝人創作開拓了新的廣闊天地。蘇州、南通、常州、無錫、揚州、東臺等地先後建立了研究機構或工廠,使藝人安心專致研究和創作。對失傳的技藝進行了挖掘、總結、提高、發展,使古老的蘇繡藝術重放異彩。1986年建成了中國蘇繡博物館。

民國時期整體來講,由於常年戰亂,蘇繡業曾一度衰落。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蘇繡得到進一步的恢復和發展。

1950年後,國家專門設立了蘇州刺繡研究所,並開辦刺繡訓練班。蘇繡的針法由原來的18種發展到今天的40餘種。19世紀末,刺繡大師沈壽繼承傳統,吸收西洋畫精髓,創造了“模擬繡”。20世紀30年代,楊守玉突破傳統,發明“亂針繡”。1958年,憑著紮實的素描功底和熟練的亂針繡技巧,任嘒閒又開創了“虛實亂針繡”。任嘒閒第一幅虛實亂針繡作品《列寧胸像》,以繡品面料色彩為基調,運用粗細結合、虛實排列與留空的手法,來表現豐富的畫面,線條輕鬆活潑、接針不露痕跡,色彩簡潔,整體感強,惟妙惟肖地表現了人物。在全國刺繡質量評比會上,這幅作品被定為“肖像繡的質量標準”,後又在上海舉辦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上獲金獎,現為

江蘇省美術館

收藏。

蘇繡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已形成獨立的刺繡風格,但時代不斷進步,藝術也需要與時俱進。面對各種新形勢,蘇繡企業紛紛改革,提出蘇繡禮品商務化,蘇繡家裝設計化的理念,讓傳統的民間蘇繡工藝不再奢侈,而是走進千家萬戶。個性化的量身定做,讓蘇繡不再侷限於陳舊的模式,而是過多的融合進購買者的思路與理念,透過純樸的蘇州繡娘純手工刺繡而成。讓蘇繡不僅是藝術,還更多的滲透進人性化的品味。

蘇繡的發源地在蘇州吳縣一帶,早在春秋時期,吳國已將刺繡用於服飾。到了明代,江南已成為絲織手工業中心。在繪畫藝術方面出現了以唐寅(伯虎)、沈周為代表的吳門畫派,推動了刺繡的發展。刺繡藝人結合繪畫作品進行再製作,所繡佳作栩栩如生,筆墨韻味淋漓盡致,有“以針作畫” “巧奪天工”之稱。自此,

刺繡藝術

在針法、色彩圖案諸方面已形成獨自的藝術風格,在藝苑中吐芳挺秀,與書畫藝術媲美爭豔。

清代是蘇繡的全盛時期,解放後有了很大的發展,真可謂流派繁衍,名手競秀,題材廣闊。以前皇室享用的大量刺繡品,幾乎全出於蘇繡藝人之手。繡品種類齊全:按品種分,有雙面繡、單面繡;按體積造型分,有臺屏、牆屏、地屏和大型組合屏風;按表現內容分,有人物、寵物、花鳥、風景、靜物、特色建築物等。

蘇繡-四大名繡

文化特徵

藝術特點

蘇繡的歷史悠久,建於五代北宋時期的蘇州瑞光塔和

虎丘塔

都曾出土過蘇繡經袱,在針法上已能運用平搶鋪針和施針,這是目前發現最早的蘇繡實物。據有關史料記載,自宋代以後,蘇州刺繡之技十分興盛,工藝也日臻成熟。農村“家家養蠶,戶戶刺繡”,城內還出現了繡線巷、滾繡坊、錦繡坊、繡花弄等坊巷,可見蘇州刺繡之興盛。當時不僅有以刺繡為生的,而且富家閨秀也往往以此消遣時日,陶冶性情,所謂“民間繡”、“閨閣繡”、“宮廷繡”的名稱也由此而來。

清代蘇繡更是盛況空前,蘇州被稱為“繡市”而揚名四海。當時針法之多,應用之廣,莫不超過前朝,山水、亭臺、花鳥、人物,無所不能,無所不工。加上宮廷的大量需要,豪華富麗的繡品層出不窮。蘇繡後來吸收上海“顧繡”以及

西洋畫

的特點,創造出光線明暗強烈、富有立體感的風格。

蘇繡具有圖案秀麗、構思巧妙、繡工細緻、針法活潑、色彩清雅的獨特風格,地方特色濃郁。繡技具有“平、齊、和、光、順、勻”的特點。“平”指繡面平展;“齊”指圖案邊緣齊整;“細”指用針細巧,繡線精細;“密”指線條排列緊湊,不露針跡;“和”指設色適宜;“光”指光彩奪目,色澤鮮明;“順”指絲理圓轉自如;“勻”指線條精細均勻,疏密一致。在種類上,蘇繡作品主要可分為零剪、戲衣、掛屏三大類,裝飾性與實用性兼備。其中以“

雙面繡

”作品最為精美。

蘇繡作品的主要藝術特點為;山水能分遠近之趣;樓閣具現深邃之體;人物能有瞻眺生動之情;花鳥能報綽約親暱之態。蘇繡的仿畫繡、寫真繡其逼真的藝術效果是名滿天下的。

蘇繡-四大名繡

針法分類

單面繡:又名:蘇繡單面繡、一面光。所謂單面繡,就是在一塊蘇繡底料上,繡出單面影象,可以是花草、人物、動物、寫真之類,

背面裝裱畫版,外加中式或西洋畫框,單面繡一般懸掛於牆上,圖案精美,都可供人仔細欣賞的繡品。單面繡的特點是做工精緻,由於價格適中,價效比非常之高,因此相對於雙面繡比較,更受大眾喜愛,市場佔有率極高。

“軟裱”是單面繡的裱法之一,不帶畫框、玻璃和背版,依然有款有型,更便於攜帶。

雙面繡:又名:蘇繡雙面繡、兩面光。分類:普通雙面繡、雙面異色繡、雙面三異繡。所謂雙面繡,就是在同一塊底料上,在同一繡制過程中,繡出正反兩面影象,輪廓完全一樣,圖案同樣精美,都可供人仔細欣賞的繡品。 在中國蘇繡藝術中,雙面繡是它皇冠上的一顆明珠,集中體現了蘇繡的技藝水平。 如今的雙面繡已發展為雙面異色、異形、異針的“三異繡”,把雙異繡技術發展到神奇莫測的境界。繡制“雙面異色繡”和“雙面三異繡”,技藝的難度就更高了,除了雙面繡的一般要求外,還要照顧到雙面針腳、絲縷,做到兩面色彩互不影響,針跡點滴不露,使兩面異色分明,天衣無縫。吳縣蘇繡藝人制作有酷似雕塑的雙面異色的立體繡,其代表作《雲龍騰飛》,用含金和銀的金線、銀線與真絲花線,一面繡成騰飛的金龍,另一面則為銀龍。蒸騰的雲霞,閃閃的群星,火紅的寶珠,都突兀在繡面上。既是繡品,又似雕塑,雙面繡高超絕倫的技藝,令人讚歎不已。

本地繡:產於江蘇省蘇州(蘇南),比鄰上海。並不能說只要是蘇州商家所經營的都能稱作蘇州刺繡,正宗的蘇州刺繡應隸屬“本地繡”,更確切的說應該是蘇州本地人繡制的作品。繡工均屬於當地人,產品細膩光澤,色彩過渡搭配協調,繡線劈絲,價格適中。

蘇北繡:產於江蘇省鹽城、淮安一帶(蘇北),蘇州當地人稱之蘇北繡、江北繡。價格較低,繡線不劈絲,多為兩絨或一絨半繡。最經典的成名作品有“黃金大道”、“紅楓”。

寶應繡:產於江蘇省揚州寶應(蘇中),色彩豐富立體感強,繡線不劈絲,多為兩絨繡,即一根線直接繡。因此遠觀或看照片,立體效果較好,近看稍顯粗糙。其中風景、人物亂針繡是其強項。

蘇繡-四大名繡

針法運用

一、直繡:直針:完全用垂直線繡成形體,線路起落針全在邊緣,全是平行排比,邊口齊整。配色是一個單位一種色線,沒有和色。針腳太長的地方就加線釘住,後來就演變成鋪針加刻的針法了;纏針:是用斜行的短線條纏繞著形體繡作,有這邊起針到那邊落針,方向是一致的。

二、盤針:盤針是表現彎曲形體的針法。包括切針、接針、滾針、旋針四種。其中切針最早,以後發展到旋針。

1、切針:也叫“刺針”。針與針相連而刺,第二針須接第一針的原眼起針,針跡要細如魚籽,所謂“一芝麻三針”,就在於此。

2、接針:直針線條可以拉長,但因太長線松而會拋起。切針可以延長線條,但會露出針腳。

3、滾針:滾針也叫曲針,針針逼緊而繡。第二針插入第一針中偏前些,緊逼其線,把針腳藏線上下,第三針接第一針針尾偏前些,下面以此類推。

4、旋針:是用接針或者滾針的方法盤旋而繡的一種針法。繡的時候,順著形體徊旋的紋路用短針盤針,勻密而不露針腳。

三、套針:始於唐代,盛行於宋代,至明代的露香園顧繡,清代沈壽時,就進一步發展了。

1、單套:又名平套。其繡法是:第一批從邊上起針,邊口齊整;第二批在第一批之中落針,第一批需留一線空隙,以容第二批之針;第三批需轉入第一批尾一釐許,爾後留第四批針的空隙;第四批又接入第二批尾一釐許;其後,依此類推。

2、雙套:雙套的繡法與單套的繡法相同,只是比單套套得深,批數短。它以第四批和第一批相接,即第二批接入第一批四分之三處,第三批接入第一批四分之二處,第四批接入第一批四分之一處。

3、木梳套:其繡法和單套相同,但比單套松稀。它是在第一批出邊後,第二批在第一批一半處落針的,每隔一線套一針,第二批接入第一批尾的一釐許,在第二批留下的空隙中夾入。

4、集套:其繡法也如單套,但外口的第一批針多,繡一批少一批針數,批批藏短針。繡到最後,周圍的線路全集中在一個眼中,一批一批相覆,猶如單套。

5、偏毛套:是繡鳥毛的套法,也就是繡片毛的套法。其方法市:根據片毛的紋路進行套繡,套法和雙套相同,只是線條略有長短。因此,也有人稱它為“長短套”。

6、活毛套:是繡走獸用的針法。其套法有兩種:一種是先平繡三針,然後在第三針上加上一針交叉針。這種繡法有一定規律,都是一組一組繡上去的。第二種是裡面緊,外面帶有

放射形

,由外向內繡,第二批套上的線覆在前一批的一半處落針,按照動物的形狀轉勢。也有用兩種繡法一起繡的。

四、擻和針:又稱長短針。這種針法是長短針參差互用的,後針從前針的中間羼出,邊口不齊,有調色和順的長處,可用來繡模擬形象。

五、搶針:又叫戧針,是用短直針順著形體的姿勢,以後針繼前針,一批一批地搶上去的針法。可以說,這種針法是直針的發展。

六、平針:平針:是用金銀線代替絲線的繡法。其方法:先用金線或銀線平鋪在繡地上面,再以絲線短針紮上,每針距離一分到一分半,依所繡紋樣而回旋填滿,有二、三排的,也有多排的。扎的線要對花如十字紋,如同扎鞋底花紋;釘線:釘線是一種特製的細色線代替金線的繡法。這種色線叫棕線,也叫包根線。其繡法和平金相仿,因為它的線色多,能繡的物體也比平金廣得多。

蘇繡-四大名繡

蘇繡-四大名繡

製作工序

購買材料

首先要將製作過程中所需要的材料及工具準備好,要準備的材料有:底稿、底料、繡花線、綁線、連綁線、膠皮線;工具有:繃框、站架、手扶板、剪刀、羊毛針、繡花針、捲尺。

繡花線:蘇繡對繡花線的要求比較嚴格,製作者可以從市場上購買,要根據製作者所需要的顏色,挑選色澤鮮豔、有光澤、粗細均勻的線。

綁線、連綁線:這兩種線用普通的家庭用線即可,通常都會選擇比較粗的棉麻線來做綁線,而連綁線用普通縫衣服的線即可。

底料:原材料有3大類:綢緞類、棉布類、化纖類。細分起來主要有綾、羅、綢、緞、絹、紡、葛等。其中尼龍絹薄如蟬翼,透明堅韌,彈性好、牢度強,不易折皺,是製作雙面繡的最佳底料。

製作底稿

底稿是將圖案透過專業印表機噴繪列印到絲綢布上的成品,它是繡品的模板。蘇繡底稿的來源大體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專為蘇繡而作的畫稿;另一種是選自名家的作品,包括國畫、油畫、照片等。製作者可以直接從市場上購買,也可以選出自己喜歡的圖案,或者自己設計好的圖案,到專門的列印店打印出來。

蘇繡-四大名繡

刺繡針法

刺繡,繡針引綵線,按事先設計的花紋和色彩,由刺繡工藝師在底料上刺綴運針,透過繡跡構成花樣、圖案、文字。

刺繡是一種長時間坐著操作的安靜的勞動,又是一種藝術性的勞動。

蘇繡按用途分可分為:裝飾類(單面繡、雙面繡)實用類(手帕、荷包)。

蘇繡按觀感分可分為:單面繡與雙面繡兩類。蘇繡針法至近代分為:亂針繡與平繡兩大類。

蘇繡按針法可以分為:亂針繡與平針繡兩類。

成品裝裱

最後一步,成品裝裱裝框,框架有紅木、雞翅木,紫檀木等。

(謝謝閱讀,歡迎分享點贊,@山豆幾 如有書畫藝術教育合作請私信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