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評論這部電影之前,我想說一句我經常說的話:中國的電影業缺好導演,缺好演員,缺好剪輯,缺好攝影,但最缺的,還是好編劇。

《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再次印證了這一點,當編劇生生用豆瓣體的雞湯臺詞把微博體的狗血劇情寫成要拍到兩個小時的劇本時,簡直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其實導演薛曉路自身就是糾結的。她想要做自己的小成本小清新文藝電影,卻耐不住金錢的誘惑。這從本片奇怪的片名我們就可以看出。

在前作口碑票房雙豐收之下,讓薛曉路拋掉《北京遇上西雅圖》的光環確實也有點兒強人所難。但既然在片名上對商業做出了妥協,為什麼不在正片中用點心思把電影拍好呢?事實上在全片兩個小時的時長中,我看到的滿滿都是導演對商業利益最大化的考慮。

先把多處硬廣的插入拋在一邊。插入硬廣已經成為國產商業片的常態,我們也無力去指責些什麼。但那個Letv的廣告真的不是在搞笑嗎?訊號接收這樣差的電視會有人買嗎?

《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一大碗矯情的雞湯

《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一大碗矯情的雞湯

從劇情上講,導演薛曉路採用了傳統的雙線平行敘事的手法,花開兩枝,各表一邊,在影片的最後用本片最重要的線索(男女主人公的通訊)才把兩條線並在了一起。

這樣不行嗎?當然行了。但兩條線沒有一條擁有較高的完成度,反倒是一些支線表現的不錯(兩位老人的故事)。較多的支線反而使得主線劇情略顯單薄,很多時候我們會思考為什麼一些地方會設計那樣的劇情。

《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一大碗矯情的雞湯

《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一大碗矯情的雞湯

當然,比劇情更讓人混亂的就是本片想要表現的主題。其實我是一個很反感去討論電影或者書籍主題的人,因為很多時候影片所想要表達的內容是隱晦的,影迷所能體悟到的東西是因人而異的。但本片則不然,從頭到尾導演都想給我們講道理。老人在給男主講道理。男主在給女主講道理,女主在給自己講道理。但他們到底想要講個什麼道理,似乎並不是那麼清晰。

於是導演發現自己講的道理好像有點兒多了,趕緊收手,怕自己駕馭不住。於是怒煲一晚雞湯,把主題迴歸到親情和愛情上面。這樣的主題當然也是喜聞樂見,但你之前給我們講那麼多亂七八糟的道理幹什麼?

除過這些心靈雞湯外,隨處可見的裝逼也是本片讓人尷尬到臉酸的一大原因。真的不是隨口說說函式最大值就是北大數學系高材生,你這樣黑北大清華知道嗎?也真的不是看兩本英國小說就成了牛津劍橋的教授,騙小女孩的把戲逼格並不是很夠。古典詩詞當然能用,但總得用對了場合,在《北平無戰事》裡何校長和方行長掉書袋掉的逸興橫飛,本片中聽著吳秀波大叔掉書袋就只剩下一絲尷尬了。

有趣的是,在影院看電影的時候,我旁邊的男生得意洋洋地告訴自己的女朋友西班牙語是加州味兒的英語。我想,導演看到自己在影片中安插滿滿的自以為是的逼格,恐怕也有相似的得意洋洋吧。

男女主人公的人設其實也並不是那麼討人喜歡。

說白了就是:

湯唯的角色:我抽菸我賭博我欠債不還錢但我是個好女孩為什麼沒人心疼我。

吳秀波的角色:我花心我薄情我騙人但我喜歡當人生導師因為我覺得錯的是這個世界。

當然,喜歡浪漫和文藝情懷的薛曉路導演是不會在意這些的。在國產二流文藝愛情片裡,再渣的男人也只是因為沒找到人生的港灣停靠而花心,而再胡作非為再瞎折騰的女人也終究會有別人為她的行為收拾殘局。

在電影裡,欠了一百萬的湯唯依然可以追求詩和遠方,欺騙了老人感情的吳秀波也可以得到對方的原諒。

但這樣的橋段豈不是有點太假了嗎?薛曉路前作的成功就在於接地氣,而本片,卻顯得有些脫離現實了。

《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一大碗矯情的雞湯

《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一大碗矯情的雞湯

現實是什麼呢?是在看到湯唯的面板狀況後,找她做化妝品的代言的公司可能會少一點。

而吳秀波可能會接到更多雜誌封面的邀請,因為僅從胸來講,他已經戰勝了太多的女明星了。

總之,這不是一部在及格線之上的電影,有亮點卻實在太少,槽點卻多的令人髮指。

您也許會說:看電影不就圖個樂嗎?那您真的樂出來了嗎?

如果我們總是對國產電影降低標準,我們就會為越來越多的爛片買單。既然不好好拍,靠雞湯段子明星臉也能賺錢,那導演們為什麼還要費大勁去認真的做一部電影呢?

很多人都說如果沒有廣電中國會拍出很多很多的好電影,只能說這些人高估了中國的電影工業,高估了中國的觀眾,也高估了廣電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