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力、傳播力、傳播力是我們公共生活中最大的道德因素和推動力。

-------

普利策

(題首圖為本文主人公普利策和

赫斯特

1864年,一位匈牙利裔猶太人來到波士頓,他原本是看到

美國南北戰爭

招募壯丁的廣告而來,但因其代理鯨吞其入伍費而悄悄離開原定前往部隊的路線,前往紐約討生活。此後他換了多個工作,但生活始終並不如意,甚至睡在馬路邊閒置的馬車上。有一天他決定離開紐約,搭了一部破馬車前往

密蘇里州

的聖路易。1848年在歐洲所爆發的大革命,使得大量德裔人士移民往美國密蘇里州,而恰好他精通德語,總算能在一個城市尋找到合適的歸宿了。在聖路易,他找到了一份新聞記者的差事,在當地最大的德語報紙《

西部郵報

》擔任記者,沒想到他的新聞嗅覺顯露無疑,不消多久就成為報紙的合夥人之一,並擁有公司股份,翌將其個人所持股權出售,並獲取了大量收益,也成為他事業起步的第一桶金。他就是普利策。

(下圖為普利策)

傳媒的戰爭:第一集——黃色狂潮

傳媒的戰爭:第一集——黃色狂潮

1878年普利策以低價購得《聖路易急電》,後來將與同樣陷入經營困境的《聖路易晚報》合併,成為《聖路易急電郵報》。在合併後的新報紙,普利策便開始實驗未來的新聞模式——誘人的標題黨、深度調查新聞、接地氣甚至有些煽動性的文字,很快這一報紙就獲得了巨大成功。後來普利策家四代人都掌管著這家報紙,直到1995年他的曾孫因為管理層矛盾而結束了普利策家族的世代傳承。

(聖路易急電郵報至今依然存在)

傳媒的戰爭:第一集——黃色狂潮

傳媒的戰爭:第一集——黃色狂潮

世界報展露頭角

1883年,已在報業小有名氣的普利策從鐵路大亨傑伊·古爾德手中以34萬6千美元的價格買下了《

紐約世界報

》,當時該報紙每年虧損四萬美元,是一個沒有影響力的刊物。而1884年普利策作為民主黨候選人成功當選代表紐約州的美國眾議員,值得一提的是普利策曾是共和黨人,但當時作為開明的共和黨人,他反對較為保守的共和黨人推舉格蘭特總統連任的提案,最終失敗,導致他轉為民主黨一員。普利策的議員生涯十分短暫,不到一年他就因繁重的報業管理工作而選擇放棄這一職位,專心世界報的發展。

普利策在世界報所採取的經營方法和聖路易經驗別無二致——標題黨、大量煽情報道、注重犯罪報道、社會運動等社會敏感話題。而在調查新聞記者中,娜麗·布萊(原名伊麗莎白·科克倫)是其中的佼佼者。她的成名作是她剛加盟世界報後前去秘密潛入一家位於布萊克韋島的精神病院,假扮女精神病人,最後撰文揭露了當地精神病院虐待女病人的暴行,從此一炮走紅。布萊此後模仿凡爾納名著《環繞地球八十天》,來了個《環繞地球七十二天》,前往歐洲、香港、新加坡等地,在當時創造了”世界記錄“,進一步擴大了世界報的影響力。世界報的發行量從普利策收購前的1。5萬份,飆升40倍到60萬份,真正成功實踐了屌絲到大V的跨越。

(布萊)

傳媒的戰爭:第一集——黃色狂潮

傳媒的戰爭:第一集——黃色狂潮

棋逢敵手

歸根到底,美國普通民眾識字率的提高導致新聞業的受眾獲取資訊的需求大幅提高,也是普利策之所以能夠成功的主要原因。但普利策並不是唯一的聰明人,當時

紐約太陽報

作為最早就開始面向大眾發行的小報(tabloid),在19世紀90年代開始普遍在紐約街頭流行,也經常攻擊普利策的世界報對外發表的一些言論。但真正使得普利策感到實際威脅的還是赫斯特的新聞報。1895年,威廉·赫斯特,一名過去在舊金山小有名氣的報業奇才收購了《紐約新聞報》,開始同普利策的《世界報》展開競爭。

(赫斯特)

傳媒的戰爭:第一集——黃色狂潮

傳媒的戰爭:第一集——黃色狂潮

雙方的操作手法啟示其實十分類似——丟擲爭議議題,製造衝突,增加報紙銷量。而普利策在1895年成功由著名漫畫家理查·奧特考特推出”小黃人“漫畫系列,大受好評。”小黃人“從形象上跟後來中國的三毛有些類似之處(當然肯定是三毛鼻祖),只有幾根頭髮,沒有牙齒,穿著一件大黃衫,到處晃悠,發表口語化的評論,針砭時弊,獲得紐約民眾的喜愛。

傳媒的戰爭:第一集——黃色狂潮

傳媒的戰爭:第一集——黃色狂潮

然而內容創業的根本壁壘其實比想象中的要低得多,赫斯特丟擲高薪直接將奧特考特團隊挖到了新聞報,開始了兩家報紙曠日持久的商戰。在挖走漫畫團隊之後,普利策本想以更高價格想挽回團隊,沒想到最後還是被赫斯特出了高價。不僅如此,赫斯特還採用了”網際網路思維“,以一美分的白菜價出售報紙(世界報價格為兩美分),新聞報發行量很快從零做到了15萬;普利策發了火,不僅降價,還放言對方是少公子,總有一天老爸會不讓他繼續燒錢賣報紙。但在忙亂中,普利策有些”動作變型“,使得其員工不堪其辱而紛紛逃離,有點像今日的。。南華。

搞笑的是,儘管雙方鬥爭極其激烈,但雙方的價值觀卻異常趨同——都是民主黨人,都對勞工和移民採取同情態度,也都斥巨資將資本花在週日的每週週刊上,而跳出了每週一至五日報的範疇。儘管

奧特卡特

的小黃人被赫斯特搶走,作為王老吉老祖宗的普利策是不會善罷甘休的,他隨即聘請另外一名知名畫家喬治盧克斯(不是

盧卡斯

)繪製了新版小黃人,從此紐約民眾可以看兩個版本的小黃人,可謂是百舸爭流。

美西戰爭

赫斯特和普利策都認為美西戰爭都是因為他們的報道而引起的,其實美國總統根本不會看微信公眾號,更別談他倆這種誇張的了。儘管如此,他們早在1895年開始就大肆渲染古巴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西班牙殘暴的統治已經使得美國必須介入不可。然而各種文字的渲染和誇張都未經事實的考證,而事實則變得根本不重要,大家都是吃瓜群眾來的,只要賣得動報紙就有錢賺。不斷的渲染使得輿論反西情緒高漲,最後配合美國國家戰略意圖,美國與西班牙交戰而當西美戰爭一旦打響,雙方在主要版面上都刊登了關於西美戰爭的詳細”報道“。其中,赫斯特親自做為”戰地記者“,還聲稱自己要搶在所有報紙的前面,這一輪美西戰爭的輿論戰也使得兩張報紙的發行量紛紛突破百萬。

(同樣報道緬因號沉沒事件,世界報報道以圖取勝,精美的圖片如同畫作)

傳媒的戰爭:第一集——黃色狂潮

傳媒的戰爭:第一集——黃色狂潮

(新聞報則以煽動性的文字取勝)

傳媒的戰爭:第一集——黃色狂潮

傳媒的戰爭:第一集——黃色狂潮

由於雙方的

報業戰爭

,歷史學家將小黃人的元素作為主基調,稱之為”黃色新聞“(yellow journalism),當然不是指色情內容,而是指雙方為了發行量而在內容端瘋狂地進行嘗試。然而在後來,黃色新聞成了貶義詞,泛指不擇手段拉閱讀量的行為。

美西戰後,普利策開始收手,併為自己在美西戰爭中為了報紙銷量的行為而感到後悔,但赫斯特卻並沒有停手,在1900總統選舉中,他支援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布萊恩輸給了對手

麥金萊

,他的專欄作家居然鼓動大家刺殺總統,結果果然麥金萊總統於1901被刺,直接導致新聞報遭到公眾輿論的強烈譴責和抨擊,1906年新聞報發行量萎縮殆盡,赫斯特直接關掉了報社。與此同時,相對中立、客觀的媒體——紐約時報開始蓬勃起來,在20世紀初期開始逐漸統治了美國紙媒。

引申開來。。。

然而,時至今日,被認為是”劣幣“的黃色新聞系報紙,依然有著不容小覷的影響力——

默多克

旗下的太陽報有著超過正經報紙泰晤士報幾杯的閱讀量,然而泰晤士報也是默多克的,它可以用流量驚人的太陽報養著影響上層建築的泰晤士報,成為左右輿論的重要亂源;香港的

蘋果日報

更是以”以天下八卦為己任,致他人死生與度外“的娛樂精神,在香港有著超人的影響力,且不說一些真正的黃色週刊,如壹週刊等。而在國內,渠道寡頭化使得文字內容提供者愈發不則手段, 嚴重失實的報道比比皆是,可見黃色新聞化,媒體弱智化,不是20世紀初的專利,更是媒體一直以來永恆的主題。

至於本文的主人公普利策,後來在1904年就將總編輯拱手讓給年輕人弗蘭克考伯,儘管他和考伯相愛相殺,經常鬧矛盾,但好歹年輕人將他的事業繼續傳承下去。他死前就想要哥倫比亞大學開設新聞學院,但是當時哥大一開始是拒絕的,直到他死前才接受了其當時兩百萬美元的捐款,並在1917年成立”普利策獎“,以表彰在新聞領域成績卓著的人士。也使得普利策青史留名。而另一位主人公赫斯特則專注報業,並在20世紀初期控制了美國多家主流報紙,直到大蕭條到來之時出現債務危機。然而赫斯特家族時至今日仍然在美國媒體界擁有影響力——

舊金山紀事報

、休斯頓紀事報、Cosmopolitan、ESPN(20%少數股權)都是赫斯特媒體集團旗下的媒體資產。

(下圖為美國紐約赫斯特大廈)

傳媒的戰爭:第一集——黃色狂潮

傳媒的戰爭:第一集——黃色狂潮

最後就用普利策的一段有名對話結束本集:

”有人問普利策:‘為什麼您老是對記者那麼寬容,而對編輯那麼嚴苛呢?’ 普利策說:‘我想那是因為每個記者都代表著希望,而每個編輯都會讓人失望的緣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