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湮滅》“抄襲”了這一部神片!

今天,科幻神作

《湮滅》

在國內正式上映。

這部電影因為

寓意太過難懂

,分數並不太高。但是毫無疑問的是,它確實

引起了廣泛而熱烈的討論

原來《湮滅》“抄襲”了這一部神片!

清奇的腦洞、奇幻的景觀、觸動人心底恐懼的恐怖氛圍

,都是本片的亮點。牆裂推薦大家觀看。

影片裡面蘊含了

諸多細節,值得反覆地推敲和回味

。相信每個人觀看之後,都會有自己不一樣的心得和感受。

我們也從

兩個不同的角度

,對該影片展開過分析:

原來《湮滅》“抄襲”了這一部神片!

其實《湮滅》的劇情,與

1979年的一部俄羅斯影片

非常的神似。

如果說《湮滅》是在“抄襲”它,我也覺得並不誇張。

這部電影叫《潛行者》,由

俄羅斯

電影巨匠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導演。

原來《湮滅》“抄襲”了這一部神片!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電影曾經贏得

多項國際性大獎

他的第一部長故事片《

伊萬的童年

》於一九六二年獲得

威尼斯影展

金獅獎,其後每部作品均獲得眾多國際殊榮。

原來《湮滅》“抄襲”了這一部神片!

這部極具

史詩片氣質

探究人類靈魂本質

的科幻電影《潛行者》,用

詩意而極富隱喻

的長鏡頭,挖掘著人類潛意識與外部世界的重重矛盾與深層意義。

——豆瓣電影

該片榮獲1980年第33屆戛納電影節

天主教人道獎

豆瓣評分

8.7

好於97%的科幻片和懸疑片

,是一部

不折不扣的神作!

原來《湮滅》“抄襲”了這一部神片!

《湮滅》究竟跟《潛行者》有多相似?

因為《湮滅》對原著進行了非常大的改編,所以這裡的將不涉及對原著中故事內容的比較。

我們先來看看

情節和設定

《潛行者》影片一開始就交代了故事背景,簡直跟《湮滅》沒有兩樣。

原來《湮滅》“抄襲”了這一部神片!

《潛行者》中這個隕石墜落的地方叫作“區”,《湮滅》中叫作Shimmer,翻譯為“閃光”。

原來《湮滅》“抄襲”了這一部神片!

進入“區”裡面的人

不斷失蹤

……

被軍方隔離起來,禁止其他人涉足。

原來《湮滅》“抄襲”了這一部神片!

“區”裡面,到處是廢墟,到處是工業殘骸。

原來《湮滅》“抄襲”了這一部神片!

原來《湮滅》“抄襲”了這一部神片!

但是卻擁有著外面世界所沒有的,

獨特之“美”

原來《湮滅》“抄襲”了這一部神片!

然而在美麗的外表下,

暗藏著恐怖,危險重重

原來《湮滅》“抄襲”了這一部神片!

凡是踏足過這片土地的人,

要麼莫名其妙失蹤,要麼遭受各種詛咒

原來《湮滅》“抄襲”了這一部神片!

“箭豬”

是男主亞歷山大的“

師父

”,同樣是

“潛行者”

所謂“潛行者”,其實就是“

導遊

”,但又不是一般的導遊。

“區”外邊的人出於各種各樣的目的想要進“區”,於是便有了“潛行者”這樣的職業,

他們幫助這些人偷偷混進“區”裡面,以此謀生。

作為“潛行者”的亞歷山大,雖然沒有像他的師父一樣“崩潰”掉,但因為多次出入“區”,也受到了詛咒,生下來

一個不能走路的女兒

原來《湮滅》“抄襲”了這一部神片!

亞歷山大已經出入過“區”很多次了,而這一次,他需要領進“區”的是一個作家,還有一個科學家。

原來《湮滅》“抄襲”了這一部神片!

而《湮滅》中,

五個不同領域的專家

一起進入“閃光”進行探索,是不是也太過巧合了。

《潛行者》中,“區”的核心地區有一個

“房間”

,傳說可以幫助到達的人實現願望。

原來《湮滅》“抄襲”了這一部神片!

“閃光”的核心區

燈塔

,跟這個“房間”的概念,也不得不說頗為類似。

除了情節和設定,兩部影片都是

圍繞人類本質的哲學問題展開探討。

但是不得不說,就探討的深刻度而言,

《湮滅》要被《潛行者》甩出好幾個街區

這也意味著,

《潛行者》要遠比《湮滅》更加的晦澀難懂

原來《湮滅》“抄襲”了這一部神片!

是的,

兩部影片就是這麼的相似

但是,今天我們

不是要糾結於“是否抄襲”的問題

,我們只是想給大家推薦這樣一部

“被模仿而難以被超越”的科幻神作——《潛行者》

原來《湮滅》“抄襲”了這一部神片!

作為神作的《潛行者》並不容易理解,這一點必須得承認。

而接下來,我們分享一下《潛行者》觀影后的心得。以下內容不屬於對電影的解析,僅僅是

個人對該片的理解,供大家參考

影片中的三個主角,他們分別代表著

宗教

藝術

科學

原來《湮滅》“抄襲”了這一部神片!

作家,代表著“藝術”

“藝術”覺得自己是

無私的

對整個世界無所求

。因為“無所求”,所以“藝術”保有著

最無瑕的純真

,人類存在的目的便是為了“藝術創作”。

“藝術”對“科學”表示不屑,因為“科學”那麼的功利,所作所為都是為了有利可圖,為了滿足無止盡的慾望,不惜毀掉環境,損害他人利益,短視,而且盲目。

原來《湮滅》“抄襲”了這一部神片!

但同時,

“藝術”也充滿迷茫

,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或者是不是有想要的東西,那些不想要的,也不確定是不是真的“不想要”。

一方面擁有“理想主義情節”,但是卻又抵抗不住現實的壓力,以及誘惑。

他不斷在矛盾中自我鬥爭,最後丟失自我。

原來《湮滅》“抄襲”了這一部神片!

所謂“藝術”由誰來定義?沒有人欣賞和肯定的藝術,還是不是藝術?如果為了迎合他人的審美而創作出來的藝術,是不是就不再保有那份“絕對的純真”,那它還能稱之為“藝術”嗎?

在現實的生活中,

藝術創作經常被有權有勢的人誘導,甚至綁架。

原來《湮滅》“抄襲”了這一部神片!

記者、編輯、評論家,這些主導社會輿論的人,主宰著藝術創作者的命運。

在社會頂端的“文化人”,他們如“惡鬼”一般消費著“藝術”

,但是他們卻並不在意藝術創作者的死活。

他們讓藝術創作者成為一種“痛苦而羞恥”的職業,消耗著藝術創作者的熱情與靈感,

將他們改造成他們所定義的“藝術家”,將所有的“藝術”套上他們希望看到的模樣。

正如科學家所言,如果你生活在地球(而不是月球),你不可能做到絕對的“無私”,而且

“藝術的無私”並不能直接推動社會的發展,並不能直接解決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實際問題

原來《湮滅》“抄襲”了這一部神片!

為了“純真的藝術”,你甚至不能養活自己,你難道還讓那些即將餓死的人去搞藝術創作?

科學家,自然是代表“科學”

對於科學家而言,

“上帝已死”

,科學技術才是他們唯一的信仰。

原來《湮滅》“抄襲”了這一部神片!

影片中科學家帶上“

荊棘之冠

”,對宗教徹底地

諷刺

一番。

他們不相信什麼

心靈感應

、神靈鬼怪、UFO,他們也不相信法律,科技才是解決一切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有力手段。

只要科技發展了,人類就能獲得前所未有的福祉,不會再有爭鬥和矛盾。

原來《湮滅》“抄襲”了這一部神片!

“科學”覺得世界上,只要是屬於大自然的東西,沒有什麼是“不可知”的。

然而,這恰恰也是科學的自我矛盾之處。

“未知的”事物,對於科學來說就是“魑魅魍魎”本身。

科學是自負的,它自以為能夠解釋世界萬物,但

一旦遇到了無法解釋的事情,科學就會覺得受到了威脅,排斥它,甚至致力於將它毀滅。

原來《湮滅》“抄襲”了這一部神片!

科學認為,

只要透過發展科學技術,不斷提升人類福祉,當人的慾望被滿足,“世界大同”便可以實現。

然而,

人的慾望卻是無底洞,永遠也不可能被填滿。

科學

一方面反對宗教,但有時候科學的論證卻又與宗教的理念不謀而合。

科學家道破了箭豬奔潰的原因,恰恰是

基督教

所定義的“原罪”。

原來《湮滅》“抄襲”了這一部神片!

潛行者,代表“宗教”

在潛行者對“區”的描述中,強調了“無常”和“絕望”,這恰恰是宗教起源的根基。

原來《湮滅》“抄襲”了這一部神片!

人類正是從對世界的未知、對生命的無常,而產生的出來的無力感和脆弱感之中,創造出了宗教。

因為宗教,人生有了意義。

因為宗教,軟弱有了歸宿。

潛伏者在說這段話的鏡頭,我們透過時間軸來排列,會發現一處導演的神來之筆。

原來《湮滅》“抄襲”了這一部神片!

這場景像什麼?

原來《湮滅》“抄襲”了這一部神片!

日月更替,斗轉星移,預示著佛學理念中的

“輪迴”

人之於宇宙,不過是沙漠裡的一顆沙粒,無比渺小。

佛學中,人生皆是無常,萬物皆為虛妄。

緊接著上面的鏡頭,是一個石頭驚擾了平靜的

井水

但是

井水迅速地又重歸於平靜,好像你的驚擾不曾發生過

——再一次地暗喻了人類的渺小。

原來《湮滅》“抄襲”了這一部神片!

這裡是對科學的諷刺,正如佛家所言,

慾望並非人類的福祉,恰恰相反,慾望才是痛苦的根源。

世界是混沌的,人生是無常的,

不要自大地以為可以掌控一切,不要試圖填滿無底的欲壑,應該接受自己的渺小,應當接納自己的軟弱

——“軟弱是偉大的,而意志力是毫無意義的”。

原來《湮滅》“抄襲”了這一部神片!

那麼,

宗教就是人生的解決方案嗎?

這時候要搬出這張圖了。

原來《湮滅》“抄襲”了這一部神片!

西部世界

》中福特解釋了米開朗基羅的這幅油畫,

《創造亞當》

,表面看起來是一副宗教畫,但其實裡面包含一項隱藏的符號:

上帝鼓起的裹布的形狀是一個大腦的輪廓。

原來《湮滅》“抄襲”了這一部神片!

宗教因為人類需要它而存在。

上帝,不過是人大腦的產物。

《潛行者》中,亞歷山大,或者是比他更早的前輩給“區”設定了很多的規則。

如何能到達“房間”?“房間”是否真的存在?“房間”真能實現願望?潛行者為什麼不能進“房間”?為什麼“區”會有自己的意志,“絕望的人”會更容易透過?

原來《湮滅》“抄襲”了這一部神片!

這種種,都不過是潛行者自己制定的規則,至於是誰最先開始這樣跟別人說的,已經不清楚了。

但是,亞歷山大相信這些規則,其他的潛行者也相信,為什麼?

這是

他們賴以生存的地方,這是他們證明自己價值的職業。

原來《湮滅》“抄襲”了這一部神片!

因為有了“區”的存在,他們在外邊的世界縱使再一無所有,

在“區”裡他們則可以獲得幸福、自由和自尊。

他們覺得自己正在做的是人類最偉大的事業,那就是給絕望的人以希望!

並因此“喜極而泣”!

這不就是宗教。

在潛行者認為,科學家和作家都“自詡為知識分子,毫無信念”。

原來《湮滅》“抄襲”了這一部神片!

然而,宗教有一個非常難以解決的問題,那就是——

當你努力想要拯救的人,他自己卻不覺得自己需要被拯救。

那你自己構建的所有規則都變得沒有意義,你的所有努力變得“徒勞無功”。

這樣子的事實直接

戳破你那個為自己構建的美夢,給你帶來絕望。

原來《湮滅》“抄襲”了這一部神片!

所以,

人生到底意義在哪?

藝術、科學與宗教,我們該選擇哪一個?

最後,潛行者的妻子,道出了答案——

無論如何選擇,只要能夠懷抱希望,或許總歸會好一些。

原來《湮滅》“抄襲”了這一部神片!

縱使可能世界混沌,人生無常,那竟然反正都如此“不幸”了,何不多給自己一點希望,有所信仰,總好過垂頭喪氣,空洞迷茫。

一丁點的星光,也總比完全的黑暗要好。

《肖申克的救贖》

,在各大電影榜單中長居第一,講就是

希望

原來《湮滅》“抄襲”了這一部神片!

“哀莫大於心死”,只要有一點點的信仰,一絲絲的希望,人生或許就能美好幾分。

《潛行者》最後,亞歷山大那個

不能走路的女兒,展示了靠意念控制物體的超能力。

原來《湮滅》“抄襲”了這一部神片!

將一部充滿絕望的作品,引向了光明。

原來《湮滅》“抄襲”了這一部神片!

從“了無電影”這個名字大家應該看得出師兄是比較

佛系

的人,佛學中確實不斷地強調人生的無常,但是

佛學是一門積極的學問

無論世界多少苦難,多麼無常,我們仍舊致力於“善”。

正如這樣一句話: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

羅曼羅蘭

《米開朗琪羅》

最後,送上“潛行者”亞歷山大所吟誦的一首詩:

原來《湮滅》“抄襲”了這一部神片!

關注公眾號

zen-movie

,回覆“

潛行者

”,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