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常住環境,對

社會

的感悟很難擺脫這一影響。舉例來說,較為貧困的縣城裡,公務員無疑是最體面的工作,甚至收入都是當地最高,自然生出瞧不起企業上班的人員,甚至覺得BAT的程式設計師也沒有

公務員

來得穩定、舒適。不過一二線城市的年輕人,可能大部分都會覺得,在私企賺30萬年薪,比回到家鄉當公務員月薪5000來得舒服。

基於這一考慮,試著觀察東部發達地區城市人群,解讀城市居民的

階層地位

。面對一個陌生人,一般會從3個

角度

去判斷他的階層地位。如果是公務員,主要是看他的職級和職務;如果是商人,主要是看他的身家;如果是上班族,則主要看他的收入。透過這幾個角度,就能給一個人初步定位,看出他成功的程度。

以北京為例吧,劃分如下:

城市居民階層劃分(以北京為例)

三個

維度

中,通常按照最高階來確定其階層地位。比如一個普通街道辦工作人員,應該算是公務員中的底層了(中產層),但是因為家裡有1億資產,那仍然可以判定為精英層。

再一點,因為拆遷、中彩票、炒股等意外原因發財,但是缺乏理財能力者,其階層地位應該適當調低。同樣的,因為幸運取得高地位和高收入,但能力不想匹配者,身邊的人也未必認可TA的階層,因為這種權力、收入很可能不長久。

反過來,年輕有能力者,雖然收入、財富、職級沒還有達到某個層次,但已經被上一層次的人認可,那麼跨越層次就只是時間問題,自然可以高看一眼。

劃分階層不是人為的把人群做區隔,其實我們內心深處早就有鄙視鏈。我認識一位教授,她的女兒找男朋友時,總是把北京孩子、父母也是教授掛在嘴邊上,同事家小孩找了個工人家庭出身的,明裡暗裡有些看不起。同樣是同事,買房子多的,在無房同事面前就是很有優越感。

即使我們自以為內心很平等,其實也並非如此。比如,經常接觸外賣員、服務員,也會把謝謝掛在嘴邊上,但有哪一次是真心謝謝呢,離開飯店十分鐘,自己都不記得服務員的長相了。作為對比,我們去拜訪客戶,有哪一次不是認真觀察對方呢。

知乎以高知階層為主,認真讀書、留在大城市,很容易就進入

中產階層

,但是大部分也會止步於中產階層。階層的跨越本就沒有那麼容易,年輕時我們可能進步很快,但到了四十歲,大部分人過得就是一眼看到頭的生活。

最後想說的是,努力跨越階層,不是想做人上人,只是不想浪費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