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文娛錨

“有些國家的人吃是為了活著,而有些國家的人活著是為了吃。”

《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豆瓣高贊短評如是說。

作為系列紀錄片,《舌尖1》驚豔開場,《舌尖2》水準下降,到了《舌尖3》,則是差評滿滿。4.1的評分,就不用浪費時間踩雷了。

不過身為吃貨帝國,沒幾部拿得出手的美食紀錄片以饗觀眾,如何說得過去?

最近看過兩部讓我食指大動的紀錄片,這就分享給大家。

《尋味順德》

俗話說,“食在廣州,廚出鳳城”,鳳城便是順德的古稱。

廣東美食聞名已久,而來自順德的廚師,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據統計,順德每30個人中,就有一名職業廚師,2014年,還被世界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的稱號。

坐擁千年歷史的桑基魚塘,種植著大面積水稻,本地人“全民皆廚”,順德想不好吃都很難。

這裡不僅有時令性很強的蔬菜瓜果,

別看「舌尖上的中國」了,這裡有更好吃的!

也有價格低廉鮮美度卻分毫不減的豬雜豬血,

別看「舌尖上的中國」了,這裡有更好吃的!

能將魚做出上百種吃法,

別看「舌尖上的中國」了,這裡有更好吃的!

也能為製作一道珍饈佳餚耗費半年時光。

別看「舌尖上的中國」了,這裡有更好吃的!

倫教糕清甜可口,

別看「舌尖上的中國」了,這裡有更好吃的!

雙皮奶甜香嫩滑,

別看「舌尖上的中國」了,這裡有更好吃的!

就連改良雙皮奶的小姑娘,也是秀色可餐。

別看「舌尖上的中國」了,這裡有更好吃的!

《尋味順德》分為“鄉土之源”、“匠心獨運”、“美味相傳”三集,每集50分鐘,除了能大飽眼福之外,順德人對美食孜孜不倦的追求與熱愛也很打動人。

三集一共講述三十多位新老順德人的故事,與近百道或小眾或流行的順德美食,強烈建議,吃飽再看。

(不要怪我沒有提醒你吸吸)

別看「舌尖上的中國」了,這裡有更好吃的!

主創團隊歷時一年,走遍順德大街小巷,積累了36000分鐘的原始素材,最終才精剪出150分鐘正片,可謂誠意滿滿。

看完不打個飛的來順德大吃三天,都說不過去啊!

美食,真的可以讓人熱愛生活。

《小海鮮》

廣東之外,江浙一帶依靠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也孕育出了自己的美味。那種味道鮮美、價格低廉,備受人們青睞的食物,被稱為“小海鮮”。

由此,美食紀錄片《小海鮮》應運而生。

《小海鮮》分上下兩集,每集25分鐘,很適合當作下飯片。

第一集“討小海”,講述靠海吃海的老百姓如何運用勤勞智慧過上自給自足、有滋有味的小日子。

剛開始就是一波對海鮮愛好者的暴擊。

碳烤生蠔

別看「舌尖上的中國」了,這裡有更好吃的!

高湯香螺

別看「舌尖上的中國」了,這裡有更好吃的!

花雕燉血蛤

別看「舌尖上的中國」了,這裡有更好吃的!

還有討海者冒著生命危險

採摘到的並不常見的佛手

別看「舌尖上的中國」了,這裡有更好吃的!

以及需要挖蟶人

從泥地裡艱難挖掘的蟶子

別看「舌尖上的中國」了,這裡有更好吃的!

當它們裹著滾燙的汁水,冒著撲面而來的熱氣出現在螢幕上時,誘惑力不亞於一個脫光光的美男子站在我面前!

別看「舌尖上的中國」了,這裡有更好吃的!

第二集“烹小鮮”就更令人髮指了,每一刻都在挑戰觀看者的味蕾神經。

別看「舌尖上的中國」了,這裡有更好吃的!

別看「舌尖上的中國」了,這裡有更好吃的!

別看「舌尖上的中國」了,這裡有更好吃的!

但它的高明之處在於,撩撥了很多人對家人和家鄉無處安放的思念之情。

這一集聚焦兩個家庭。

第一個家庭中外婆擁有一手好廚藝,但外孫十分挑食,

別看「舌尖上的中國」了,這裡有更好吃的!

家人想盡辦法讓他吃飯而不得,只有經驗老到的外婆,帶著孫子去挖泥螺,回來做有提神開胃之功效的醉泥螺,

別看「舌尖上的中國」了,這裡有更好吃的!

一個月後醉泥螺做成,小屁孩挑食頑症不藥而癒,滿滿當當的一大桌菜餚,代表外婆對孫子最深沉的愛。

別看「舌尖上的中國」了,這裡有更好吃的!

另外一個家庭中最年長的太奶奶即將迎來第100個生日,姐妹五人從全國各地趕回家鄉,為太奶奶慶生。

別看「舌尖上的中國」了,這裡有更好吃的!

一家人說說笑笑圍坐一起包餃子,開過餐館的母親主廚,為家人準備豐盛菜餚。

短暫團圓之後,姐妹五人又將天南海北,各奔東西。目送兒孫們離開之後,太奶奶一個人默默拭淚。

別看「舌尖上的中國」了,這裡有更好吃的!

《小海鮮》結尾,李立宏不無深情地解說道:

“我們身處的時代,物質豐裕和資源短缺並存。

討小海,烹小鮮,所有的氣力、情意、堅守,以及聚散悲歡,終於化成桌案上的一粥一飯。

當我們遠在都市享用美味,除了那些付出勇氣和勞動的人們,最應該感激的,是大自然的慷慨和犒賞。”

是這樣的,一簞食,一瓢飲,只要遠離庸俗成功學的紛擾,守住內心平靜,即使身處陋巷,又有何懼?

別看「舌尖上的中國」了,這裡有更好吃的!

轉載請聯絡後臺 | 個人轉發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