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不也屠城嗎?為何很多人強調曹操屠城?惟願卿安2021-04-15 16:04:35

按照記載,把屠xx理解成屠城你就會發現一些很弔詭的事情,以下是劉邦主要的兩次事件

劉邦屠武關,武關一個關隘,裡面有一座城的人口 都便衣?·······

劉邦屠咸陽,然後和咸陽百姓約法三章,後面項羽來再屠一次···· 韭菜也沒這麼快吧

劉邦不也屠城嗎?為何很多人強調曹操屠城?的人2021-04-15 18:48:36

雖然比爛有點無聊,但是爛其實是可以比較的。

曹操屠城都屠出名了,無論是史書的詳細記載,時人的評價,還是曹操領地內沒完沒了的反叛,都表明了曹操就是殺戮太重。

至於劉邦,說劉邦的軍隊秋毫無犯我是不太信的,但在殺戮方面,劉邦至少比項羽名聲好多了。特別是約法三章的實際,說明通常軍紀不太好,關鍵時候又能約束自己和部下。

相比之下,古代戰爭屠城不罕見,不縱兵劫掠已屬難得,但曹操依然是屠城多且狠的代表人物。

劉邦不也屠城嗎?為何很多人強調曹操屠城?辛慕山2021-04-15 21:37:49

古今「屠」字有字義上的變化,別的不說,范曄與胡三省的解釋都不一樣:

范曄雲「克城多所誅殺,故云屠也」。

胡三省:屠,殺也。自古以來,以攻下城而盡殺城中人為屠城,亦曰洗城。

從殺到多殺,再到盡殺,顯然在保留原本字義的同時有了一些新的含義。史書中記錄的「屠」字,有一些若生硬的解作「屠殺」的確有點彆扭,解作「攻克」則順,但也只能說或許

在一些情況下

有攻克之類的含義。

就秦漢時期來講,屠字在作「屠城」解的情況下,多數應當指「多所誅殺」。

項羽屠城基本上從不殺老弱婦幼,只殺精壯男子,當然不可能盡殺城中人。

而劉邦的屠城,有些可能作「攻克」解,有些可能作「多所誅殺」解,只是「多所」二字彈性太大,劉邦素為「寬大長者」,即便有屠城,想來誅殺的也不會太多。

「屠」作「攻克」解且看漢書:

《高帝紀》「聞沛公已定關中,羽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關,遂至戲下。」

《項籍傳》「聞沛公已屠咸陽,羽大怒,使當陽君擊關。」

不說劉邦入咸陽秋毫不犯,約法三章,以史書行文來講,高帝紀稱「已定」,項籍傳稱「已屠」,顯然表達的是同一含義。

劉邦「已定關中」故而項羽大怒,若是屠城項羽為何要怒?他只會因劉邦先入咸陽而怒。所以無論劉邦屠城與否,這裡的「屠」只能理解為「已定」,即攻克之意。

或許因為屠城必先破城,因而引申出了以屠城代指破城的含義,成文與否且不論。

與「屠」字義相類的還有「殘」字。

史記集解:

張晏曰:殘,有所毀也。

傅瓚曰:殘謂多所殺傷也。

「殘」之「多所殺傷」與「屠」之「多所誅殺」,釋義相差不大。如史記高祖本紀曰「至馬邑,馬邑不下,即攻殘之。」到了周勃傳成了「擊陳豨,屠馬邑」。

這樣,不妨透過「殘」來解釋「屠」。

史記樊噲傳曰「殘東垣」,按殘與屠相類,說是「屠東垣」應當沒什麼問題。

然而此事在高祖本紀記曰:

豨將趙利守東垣,高祖攻之,不下。月餘,卒罵高祖,高祖怒。城降,令出罵者斬之,不罵者原之。

劉邦在破城之後只殺了罵他計程車兵,放過了沒參與罵陣的,也有記載為處以黔面。

以常理推之,出來罵陣計程車兵能有多少?守城士兵尚且不殺,何況百姓?若劉邦在東垣果未殺百姓與不罵他計程車兵,也無非是破城後殺了一部分士兵罷了。這樣也能稱為「殘」或「屠」,可見「屠」字的浮動性有多大。殺幾萬人是屠,殺幾百人可能也是屠。

「屠」字的確不專指屠殺,但史書記載簡略,也不能仗著沒有細節描述便將所有單字「屠」定義為「攻克」,只有按本義作「屠殺」解顯然不合適的才能尋求別的解釋。

劉邦不也屠城嗎?為何很多人強調曹操屠城?蘇沉船2021-04-16 07:12:13

“屠”字用於戰爭描述雖然有變化,但屠殺本意沒變,劉邦有一段著名的話:“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雖為沛令守,諸侯並起,今屠沛。沛今共誅令,擇子弟可立者立之,以應諸侯,則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無為也。”

從劉邦的語境就能看出“屠沛縣”確實就是屠城的意思,他說現在諸侯崛起,就要殺到沛縣,如果我們不起兵響應諸侯,父子都會被屠殺。認為劉邦戰爭時進行“屠”不等於屠殺,根本是胡說,劉邦自己就解釋了很清楚“屠”意味什麼,他就是打著為了讓大家不被屠的權利而崛起。

像這種攻城後進行屠殺有指定範圍。劉邦攻不下豐時,宣稱“且屠豐”,意思是讓雍齒投降,不然攻下就屠城。這種屠殺肯定會有範圍限制,主要是誅殺抵抗者的家族,因為劉邦不可能屠殺豐邑所有鄉親,至少他肯定不會屠殺豐邑劉家,他不想放過雍齒一干人等。但反過來說,對方往往也不是善類,雍齒要是能打贏,大概是不會放過劉邦、樊噲、蕭何等人的全家。當然,屠自然還包括一些不受控制的小範圍屠殺,比如看上某些人家產或私仇洩憤。即使史書沒使用屠、掠字樣,這些情況也可能存在。

劉邦不也屠城嗎?為何很多人強調曹操屠城?

如果項羽聽說劉邦屠咸陽是真事,大概是劉邦入咸陽後,曾經殺過一些“秦國戰爭犯”,這與約法三章不衝突。項羽屠咸陽的情況就很明確了,他連子嬰都殺,自然沒可能放過一些秦貴族,同時他還毀滅了咸陽城,整體屠的很厲害。

史書上許多屠城也有側面佐證,可以說明軍隊實施了“屠”,但沒有殺光所有人,是對抵抗者進行肅清。吳漢屠蜀就寫的很明白:“入屠蜀城,誅述大將公孫晃、延岑等,所殺數萬人,夷滅述妻宗族萬餘人以上。”《漢書》與《後漢書》記載蜀郡人口都是一百多萬,數萬人規模屠殺是很嚴重的事件,但你要說吳漢屠了一百多萬,那就有點強大。即便如此,劉秀對此事還是生氣了,吳漢對蜀勢力肅清牽連過甚,按照以往頂多誅其渠帥數百人。

像《進擊的巨人》主角艾倫。耶格爾殺了全世界八成人口,已經不能算是戰爭行為,完全就是種族滅絕。

劉邦歷來之“屠”,如果都是那種誅殺賊首全家與小範圍無差別殺戮的常規操作,其實真沒有多少好寫,性質特殊才應該加以描述。劉邦每次屠城可能會有數百、數千甚至上萬人不確定規模的屠殺。又如《三國志武帝紀》記載:“太祖攻圍數月,屠之,斬超及其家。”明確指出曹操屠的是張超全家,一家人連帶相關人員,數千人應該還是有的。

之所以產生屠城是殺光的觀點,是因為歷史上那些著名的大屠殺太具有代表性,但凡有個屠字都以為是相似規模的屠殺。當然,按照現代戰爭觀,即便規模小也是反人類行為。現代戰爭和政治也會對反對派清算,只是更為文明一些,卻也依然殘酷。

劉邦不也屠城嗎?為何很多人強調曹操屠城?

在一些記載中屠城甚至成為彰顯武功的讚美,這也很好理解。這是古代戰爭觀與現代不一樣,對於透過武力征服的政權來說殺戮確實是彰顯威風的手段,所以才會有“京觀”,繆襲才會用《屠柳城》讚揚曹操。

至於劉邦與項羽、曹操之流有區別,主要在於用法。以往之法,能有十條罪要你性命,現在之法寬鬆了,降低刑罰執行率,自然會得到寬容的名聲。像劉邦每次屠城殺個幾百數千,並且是按照規定只殺抵抗者全家,沒有過度濫殺,那跟項羽所“諸所過無不殘滅”沒法比。況且,項羽還有殺降二十萬的戰績,跟曹操屠殺徐州眾多百姓與殺降八萬也沒法比。

司馬光對曹操的總結就比陳壽客觀,“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對之流涕,然終無所赦。”

曹操為人過於嚴苛是他一生整體的評價,除去屠城外,曹操用法嚴峻且急,殺人大概依法照判,也沒有經過詳細複查就殺。卞夫人寫信給楊修他媽道歉時也提到曹操殺人太急。劉邦雖然會把人罵的狗血淋頭,總還是挺寬容,卻依然很殘酷。所以高祖則倜儻疏達,魏武則猜忌狹吝。

劉邦不也屠城嗎?為何很多人強調曹操屠城?

可是說到底,不要對封建、帝國時期的君主有過多美化,也不必用天下烏鴉一般黑來否定歷史上的仁主,你用現代道德觀審判那些歷史人物,依靠武力崛起的君主沒可能少殺戮,仁君與否要結合時代背景去看待。

說來,為什麼這問題不能匿名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