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謝明宏

編輯|

李春暉

“人類最強烈、最古老的情感便是恐懼。” 美國恐怖小說家

洛伏克拉夫特

曾如是說。在人類心靈深處,總有一些恐懼潛藏在不可觸控之處。這種恐懼也作為生命最原始的驅動力之一,暗中左右著我們的言行。

18世紀,人類社會就誕生了哥特小說。再到20世紀誕生了恐怖電影,恐怖對人類的吸引力有增無減。不管是電影畫面,還是文學敘事,藝術形式複製了恐怖的現實,並藉由實踐的再現,模糊了虛構與真實之間的界限,從而塑造出一種恐怖美學。

如今恐怖片的天下,乃是美日韓三家獨大,歐洲偶有精品,泰國時而驚豔的格局。

美式恐怖要血腥有《

電鋸驚魂

》,要心理有《招魂》,要燒腦還有《萬能鑰匙》;日韓鬼片早期女鬼都是“黑長直”套路,日本有《咒怨》、《

午夜兇鈴

》壓箱底;韓國近年來突飛猛進,要人性有《釜山行》,要政治有《哭聲》,要腦洞有《殺人漫畫》,已脫離2000年前後《

女高怪談

》單一型別的束縛,越來越“獨秀”。

覺得《昆池巖》嚇人,你們是多沒見過世面?

本著對恐怖電影如飢似渴的態度,去年硬糖君還試毒國產恐(gao)怖(xiao)片《

夜闖寡婦村

》,今年又奔赴熱度超高的韓國恐怖片《

昆池巖

》。但結果真的挺

令人失望

:什麼時候類似西班牙《

死亡錄影

》這種偽記錄形式的鬼片,也能被吹捧到“鬼哭神嚎”的地步了?欺今年恐怖片無英雄,竟使豎子成名啊。

覺得《昆池巖》嚇人,你們是多沒見過世面?

借用宋丹丹老師在《戲精的誕生》裡的口頭禪:

《昆池巖》只是一部追尋感官刺激,缺乏故事性和敘事邏輯的流水線恐怖片

。除了嚇人,就是嚇人,它絲毫不帶給我們審美上的感受。

此外,過於明顯的政治隱喻也讓電影的基調顯得搖擺不定,有喧賓奪主之嫌。

昆池巖醫院,真可怕

《昆池巖》用偽紀錄片的形式,講述了一群恐怖體驗愛好者,在三個恐怖秀節目製作人的邀約下,前往韓國恐怖聖地“昆池巖”進行恐怖直播,然後一路作死的故事。整體情節都能看出是和《死亡錄影》、《恐嚇運動》等電影屬於同一套路:本來裝神弄鬼博收視,最後嚇人不成反喪命。

覺得《昆池巖》嚇人,你們是多沒見過世面?

影片大致分為三段式:第一階段是恐怖節目《恐怖時代》的製作人

河俊

歐巴,與體驗者們見(xiang)面(qin)的情節,四男三女的組合頗為亮眼,大家在咖啡廳見面,吃著薯條炸雞,討論著昆池巖,恍若韓國版《非誠勿擾》。

但導演鄭凡植很心急,沒有走美式鬼片的套路,因為嚇人這件事比較要緊,就乾脆沒有給7個人組CP。很明顯,就算組了,也會剛好有一個落單嘛。

覺得《昆池巖》嚇人,你們是多沒見過世面?

第二階段是在前往昆池巖的路途以及六個人進入昆池巖,並開始降魂儀式之前。第三階段是真正靈異事件開始出現,並逐漸奪走7人生命的結尾。在路途上,導演透過四男三女的對話,巧妙安插了昆池巖的背景知識:

在六七十年代頗為有名的精神病院,女院長因為表現優異還受到了政府嘉獎,

頒獎人是時任韓國總統的朴正熙

。隨著朴正熙的下臺,流傳是政府秘密實驗基地的昆池巖被關閉,女院長也上吊自殺。病院關閉之後,在八十年代曾有三名女學生進入女院長的辦公室402,結果兩名精神失常墜樓,剩下一名一直昏迷。

覺得《昆池巖》嚇人,你們是多沒見過世面?

在降魂儀式開始之前所出現的驚嚇橋段,如鈴鐺晃動,水池裡的假髮等,都是隊長河俊安排,隊員表演的。當六人進入昆池巖,發現曾經的照片和書法時,

影片的政治“明喻”已迫不及待:

一張照片是朴正熙給昆池巖女院長頒獎,一個男隊員說:“哇,這是總統誒!”

一個女隊員說:“哪個總統?”

男隊員說:“就是前一任總統的爸爸。”

女隊員感嘆:“原來她們父女都是總統啊!”

覺得《昆池巖》嚇人,你們是多沒見過世面?

此處的指代十分明顯。前一任總統指的就是2013到2017年執政的朴槿惠,而她的父親無疑就是1961到1979年在韓國執政長達18年的朴正熙。

朴正熙父女,我恨你

而我們需要注意到,昆池巖醫院的開放時間也是1961到1979年。只露出胸口的木櫃、抱著娃娃目光呆滯的光頭男(此前在影片中閃回過,他本來是個大好青年,但在後面與院長的合影中變成了呆子)、胸口有一條刀疤的裸體鬼怪,無一不在暗示:

昆池巖是朴正熙高壓統治的罪惡化身

覺得《昆池巖》嚇人,你們是多沒見過世面?

而影片最後,直播觀看人數結束在503人,也有網友指出朴槿惠入獄的囚服編號正是503。如此,對比女院長打乒乓球的影片和朴槿惠的打乒乓球影片,也會發現

影片甚至在女院長的造型上也在模仿朴槿惠。

至於傳說中永遠打不開的402房間,剛好和最後的503相差了101。

101到底是什麼?當然不會是《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的韓國原版《produce 101》。硬糖君不知道有沒有網友已經指出,但私自揣測101暗指朴正熙上臺之初搞的新舊韓元的兌換利率

,使得民怨沸騰:

覺得《昆池巖》嚇人,你們是多沒見過世面?

朴正熙飽受詬病的貨幣改革,即利用回收流通中的貨幣來資助龐大的經濟計劃。1962年6月10日,新使用的韓元與舊韓元的兌換率為101,全國立刻陷於一種全面的經濟混亂和難以遏制的通貨膨脹之中。

就連一貫強硬嘴硬的朴正熙也不得不承認貨幣改革的失敗:“起初,我們曾希望把大量閒置的資金用於工業建設,這樣貨幣結構也應重新調整。但結果卻與希望相反,這一措施導致了貨幣的大幅度貶值並給經濟帶來了一個巨大打擊。這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錯誤,政府曾竭盡全力來彌補這一錯誤,但仍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

《昆池巖》的導演鄭凡植出生於1970年,他的幼年時期一定飽受樸大爺“五年經濟計劃”的“恩惠”。所以,觀眾總算明白了為何《昆池巖》的政治隱喻無處不在,而且十分直白了吧?

鄭導就是怕你們看不懂瞎猜啊,他就差沒把電影名字改成《朴正熙父女,我恨你》了。

但直白的暗喻並不能夠讓《昆池巖》變成一部優秀的恐怖片:鄭導諷刺了韓國當代青年對於政治的無知(甚至不知道朴正熙朴槿惠的父女關係),又嘲弄了朴正熙六七十年代的高壓統治,順道還讓朴槿惠客串了一把“女院長”,政治意味濃厚得幾乎快要衝淡恐怖片的底味。

覺得《昆池巖》嚇人,你們是多沒見過世面?

院長打乒乓球和朴槿惠打乒乓球

鄭凡植無疑想借《昆池巖》來表達自身或者相當一部分人對韓國當代政治的反思,但這種反思是帶著近乎偏執的態度在進行的。總統與女院長(他的女兒)是把整個韓國人當精神病在治理,而除了頒獎與打乒乓球以及提升國民體質的“作秀”外,這對父女留給韓國就是一個滿目瘡痍、鬼哭神嚎的廢棄樓房。

“恨”文化與韓國人

已故韓國前總統

金大中

曾指出:“照我看來,

朝鮮文化已經成為一種‘恨’的文化。在整個歷史過程中,我們一直生活在‘恨’之中。

”韓國諸多學者也將韓國文化的靈魂總結為“恨”文化。

覺得《昆池巖》嚇人,你們是多沒見過世面?

更有趣的是,“恨”在韓語中寫作“한”,與韓國”之“韓”的韓語寫法一致。這絕不僅僅只是語言文字上的巧合,而是“恨”作為韓國人最具代表性的心理特徵,與韓國堪稱“恨”之國的最直接體現。

從《昆池巖》來看,鄭凡植表現了對朴正熙之“恨”,對女院長(朴槿惠)之“恨”,以及對精神病院弄虛作假,欺詐國民之“恨”。當然,對於搞直播博眼球的七個青年導演,他也不喜歡,他們沒有一個活著走出了昆池巖。這無疑是一種徹頭徹尾,誰也別想逃離的“恨”。

覺得《昆池巖》嚇人,你們是多沒見過世面?

朱立熙

著有《韓國史:悲劇的迴圈與宿命》一書,該書名即極為準確地概括總結了韓國曆史的最基本特徵和屬性。毫不誇張地說,韓國的歷史充滿血雨腥風、多災多難、屈辱痛苦,一部韓國史即是一部與大陸國家和海洋國家不斷博弈的鬥爭史,是在夾縫中求生存、在艱難中匍匐前進的血淚史,是悲劇的迴圈與宿命。

我們熟悉的《

阿里郎

》堪稱“恨”的極致,大概大家都很少發現它的歌詞是帶有幾分怨毒的:

“阿里郎,阿里郎,

阿拉里

呦,我的夫君穿過山嶺路途遙遠。

你真無情啊,把我留下,出了門不到十里你就會犯病。

《昆池巖》毫無疑問也是一曲“恨之歌”:朴正熙啊,你真無情啊,把我們當精神病啊。朴槿惠啊,你更無情啊,我們永遠記得你入獄的囚服是503號。

硬糖君懷疑,

《昆池巖》中病院的具體指代可能是當年的“新村運動”。

覺得《昆池巖》嚇人,你們是多沒見過世面?

這是朴正熙在1970年4月召開的全國省長會議上倡議發起的。最初只是作為地方性自助計劃,後來卻逐步擴充套件成了一場全國性的運動。不僅是為了縮小城鄉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而且要大大激發韓國人民在參與改變國家命運中的自主感。這種“參與自主感”在現實中的樣板,就是虛偽透頂的“新貌村”。

無論何時,每每談及朴正熙其人,擁護與反對他的人都認為,如果說朴正熙給韓國人留下了什麼令人懷念或令人咒罵的話柄,那就是所謂的“新村運動”。這場充斥著作秀與虛假資料的活動,與昆池巖的騙局毫無二致。

如果說朴槿惠父女就是半部韓國當代史的話,那麼一部《昆池巖》的隱喻的野心也未免“大過了頭”。它用90分鐘的體量弄死了七個探險者,空留下503個直播觀眾。一場鬧劇,無人生還,政治線索幾乎俯拾皆是。

《昆池巖》對朴槿惠父女的反思是一種單純的“恨”,至於這種反思是否理智,以及韓國觀眾看完後的切身體會如何,也“如人飲水”,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冷暖了。

不過既然處處都是伏筆和線索,“昆學”索引派之建立已迫在眉睫。導演下一部倒是可以考慮拍下“世越號”邪教獻祭事件,湊成完整一套,可能更加觸目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