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俊到底是一個什麼神明?誠意i仔2020-11-17 21:35:17

帝俊不是神明,帝俊是三皇五帝之一

帝俊到底是一個什麼神明?子桑木2020-11-17 21:53:19

帝俊是商人的至高神。

帝俊到底是一個什麼神明?泰承明虛沌色2020-11-25 14:09:44

他是《山海經》裡面的【群帝】之一,這種群天神在很多早期的民族信仰裡也有,如蒙古人的【騰格里】是群神形式的信仰,據印度神話早期也有這樣的群神系統,如摩錄多,利普鍛造群神,羅馬的三聯神,而漢族的山海經的群帝也類似如此,這麼看,山海經裡面的【群帝系統】是很古老的思維,這樣的神話觀,撞上了各種帝神被流傳的時代,以及人們流傳的五帝也是群神形式的,認為天上有五行神,瑪雅人的【天空之心】也是三位雷神組成的群神形式、埃及的八元、八柱等。

關於他是商人的夔一論:

夒”讀為“嚳”的問題,韻部是相近的,但聲母差別大的海遠。

對比夒字為奴刀切。對比“嚳”為苦沃切。殷人祭祀夒的次數不過58,而殷人祭祀獲的次數高達775條,實則獲與夒既是一個神,這見於《合集>637與30398片。

為“猱”,見《合集>1435與10076片,這兩片卜辭的“猱”即“夒”,為殷高祖。雀以猱?十二月己巳卜,雀不其以猱……《合集》8984

。。。。其獲猱? 。。。。《合集>10468

殷高祖“夒”與“猱”是互通的異體同字:《合集》104681…其隻(獲)夒…師賓間

戊午卜,賓貞:酒米年於嶽、河、猱……(此處可知高祖夔與山河平齊,當屬自然神先祖)《合集》10076

貞:往(禳)於猱,出(侑)從雨?《合集》>1435。

所謂的高祖夔……既母猴神,是殷人的先妣

“狨”既“猴”則見《廣韻》猴也。

早在周代就有《詩·小雅·角弓》“毋教猱升木”。猱不是什麼幻想生物,就如《說文》中的說文對夒如此道“貪獸也。一曰母猴,似人。”這指向了母猴,

在戰國時代的《山海經》裡,夔似牛,而非猴形,夔與百夒互混應該是後來的。

帝俊到底是一個什麼神明?

根據專家們的帝天互換,舜更不會與夔有關。

舜與天吳更似一者,天吳變帝舜,虞與吳互通,虎形變虞,治水的聖王故事脫胎於本為水神獸身的天虞……“《隋書》中“吳卓”也寫作“虞綽”。

也不排除天吳歷史化為帝舜的可能。

《山海經·海外東經》載:“朝陽之谷,有神曰天吳,是為水伯。其為獸也,人面八首八足八尾,皆青黃也。

堯也與夔不為一神,堯字很早就有,與首夔的本字差遠了

帝俊到底是一個什麼神明?

夔與嚳不為一者,嚳字中的告與爻~

【告為祭祀環節】

關於告,在神靈或人鬼祭祀中多有體現,見楚地簡乙四134:晉縣為舍相之昭告大[川] 。。。。。新蔡簡中的“昭告”,又例如《尚書湯誥》:“敢用 玄牡,敢昭告於上天神後,請罪有夏。”都有對昭告某某神的行為,又有《左傳哀公二年》描述,其中見昭告祭祀的用法“衛太子禱曰:“曾孫蒯聵敢昭告於皇祖文公、烈祖康叔、文祖襄公”,其句式都與楚地祭禱簡文相合。

再有《論語》堯曰: “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於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關於楚人的告和禱,新蔡簡提供了值得注意的資訊,則見於下面兩條簡文:

。。。。。既皆告,且禱也。。。。。。甲三: 138)

。。。。之日……,。。皆告且禱之。。。。。(零: 452)

告與禱是儀式中的兩個環節,先有告,然後才有禱。甲三23、57和零9諸簡前文的“食”都居於告辭之前,也正說明這個儀式的程式是陳列貢品→昭告鬼神→進行祭禱。

告為會意字,字從牛,字亦從口,與器皿象形組合,將牛(牛頭)放於器皿中以象形祭之形,其本義為告祭。又見《前》1。12。5:“告疾於且(祖)丁。”久令方彝:“丁亥,令矢告於周公宮。”《書。金騰》:乃告大王、王季、文王。”

告做為祭祀環節的現象說明很早就有了。

…………文獻中常將告和禱視為一體…………

例如,晉侯伐齊,將濟河,臨河而禱,“ 其禱辭曰: 。。。唯 爾有神裁之。”

《尚書》載,武王有疾,周公採取疾病轉移巫術,上告父祖之鬼,欲以己代。他在告禱之前,“ 植璧秉理”,孔傳: “璧以禮神。植,置也,置於三王之座。執桓理以為贄。”祭禱鬼神時,要以玉璧於獻於神座。

新蔡簡中還多處記載有告祝鬼神的禮儀,

如甲三137: “舉禱佩玉,各朋璜,冊告自文王以就聖桓王,各束錦加璧。”這是對祖宗人鬼的告祝,與文獻中常見之“冊告”相當,旨要祈福祥,“遠罪疾”。

嚳字那麼其中的告部就是指祭祀環節的昭告,和什麼夔之夋更無什麼關係,嚳非簡體字形中,還有類似甲骨文帝材薪祭祀象形含義,不過卻是如“爻”字,嚳字便是昭告祭祀一個專指的神,如此“俈(嚳)含義為:“昭告那(神/天帝/嚳)”。

如若嚳之告為祭祀環節,那麼嚳的上部“爻”形必為祭祀時祭祀天神的材薪:

嚳舊做“嚳”,中上方就是一個“爻”字,嚳為周人分家的天空之神,若解釋“嚳”中的爻則代表乾卦代表的天空神,就算不是指卦有關,那就是指祭祀擺的材薪,引申為祭祀“天神”。

嚳(俈)又為晞,唏又指八卦中的乾,乾也有乾躁這些的含義,這與(俈)同指暴躁或乾躁和太陽的猛光類似。

從如上分析下,嚳這字形含義就是昭神+祭祀品+天神組合用詞,按《白虎通》雲:謂之帝嚳者何也。嚳者,極也。極,棟也。“極”的初義就是撐起屋脊,也有屋頂最高處的木樑之意,見《說文解字》:極,棟也。 按,在屋之正中至高處。

——《說文》。按在屋之正中至高處

嚳又為“極”,極代表至高的同時之外,棟為極本字,棟又指屋子的脊柱。

暴論私貨(帝嚳是自然本身,棟是用於支撐房子的工具,代表了力量,擴充套件開來這層意思,那麼嚳或許是支撐著世界(自然)的力量一類,就算不是為支撐著世界的神靈,嚳一詞俱有巨大的神性)

王國維那幫專家認為首先,黃帝在甲骨文及文字系統轉化解釋就是皇天,那為什麼黃帝會被這麼說呢?因為甲骨文大量出土,考據到帝與天字互相轉換是通的,他們又發現黃與皇實際同字,黃帝寫為皇帝也有大量記錄,故而用文字系統改據對調,(皇帝)黃帝……(黃帝)皇帝……皇天。

再假設黃帝是周人崇拜的神,證據是《國語》裡面的姬姓出於黃帝,所以說帝俊就是殷人的神,又認為夔與俊及舜是一個人,是殷人的天帝。

但俱可靠的《詩經》周人部分無一歌頌過黃帝,而且皇天上帝是天空崇拜,黃帝是雲神、雷神,二者差遠了,稱黃帝是周人的神也是史家鼻祖左丘明在《國語》捏造柳下恵(展禽)說的,茅盾自己多次用黃帝的歷史化證明自己的神話學觀點,以此證明神話歷史化的鐵證,一方面在對比帝神時,卻要歷史化版本的黃帝與天神帝俊比,強行講黃帝的歷史化多與世系多,又講帝俊沒有歷史化,又說帝俊是舜,茅盾的形象大降。

他自己也是對帝俊為商帝之說含糊不清。

加上陳候因銘文出土,真正石錘有信黃帝的是陳人,陳人是西邊的族群,跟著周族伐紂才來到中原不說,他們信仰的舜也與文獻相通,在西周中期的《呂刑》裡,南陽的呂王也唱著蚩尤、皇帝、堯、后稷、伯夷等神,但也和周人本身無關。

《國語》是周人東遷建魯國後寫的,成書於戰國時代,

而戰國時代初的《孫子兵法》也提到黃帝斬殺四帝的神話,其作者是東部的齊國人,

秦人在秦朝沒建時也祭祀黃帝,

就從《詩經》看,周人在早期沒吸收黃帝,是東遷建魯國後新創造的世系鏈,《國語》稱少典生炎黃二帝,開始吸收大量列國上帝神成為人王貶低化。

無論怎麼看,帝俊很多考據與殷人無關之外,就言《山海經》,他身上的周人神話濃烈的很。

帝俊譜系在山海經裡面是黑齒姜,姬周,白民銷,三身姚,中容人等等的高祖,很多都是異族,關於還有個釐姓,在《史記》防風氏的後代為釐姓,所以既又是釐姓高祖,但防風氏是帝俊的親眷嘛?實在不可考。

他的重要子女是10太陽,12個月,帝鴻,帝江,晏龍,后稷,臺璽們等等。

山海經裡面的【帝】/【天】互換

《山海經》中的帝有天的含義“夏後啟乘兩龍,名曰夏後啟。啟上三嬪於天,得《九辯》。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啟]焉得始歌《九招》。

而三個女人分別用來討好嚳舜二天帝。九招九歌九辯都是舜,嚳,“帝嚳命鹹黒作為聲歌九,六列,六英”,《山海經》裡未受稱帝運動影響,王亥也不叫帝,眾帝亦不稱眾王,刑天爭帝不叫爭王,有的爭帝或寫為“爭神”。

帝俊的帝鴻、帝江世系是父子孫們,從如上的山海經帝與天互通來看,帝俊的神性著實不小。

所為什麼黃帝有好幾代,帝俊有幾代,全是古史派所參考晉代古史系統更新而捏造的。在晉代,出現了神農八世這個系統,那麼古史派就依靠這種東西來說某帝是N代人,王稱帝並傳遞,這是秦時期才岀現的文化,漢代人妄以為自古如此編進聖王表裡罷了,所以呢,是帝俊,黃帝一眾在秦時期為王嗎?

不是。

帝俊,一個被黃帝氏族抹去印記的上古天帝?

論提及數不及顓頊,論表現力不及顓頊,提及數提了一堆堆,結果一堆描述生凡人,其世系親眷叔均“田袓”被蚩尤事件影響,連直接開打都沒有的,而是稱呼黃帝為“帝”且詢問其意志來解決乾旱,帝俊就東經唯一神王?

既然帝俊生日月為代表著這位的神性,那麼同樣證論神性一看黃帝,其玄孫顓頊更是統治天空與地,且命令分天分地的天神,顓頊又生下名為“大荒之野”的不死神明,黃帝還有賓鬼神慶典,怎麼帝俊就東經唯一神王?真要這樣,那顓頊莫不是神中之神?

如下兩圖為帝俊/顓頊的提及數

帝俊到底是一個什麼神明?

帝俊到底是一個什麼神明?

1996年6月,朱任飛:黃帝是普通的神,比些主神遜很多了,

朱任飛說中神界至尊“帝”即黃帝,其實黃帝成為神界主宰那已是春秋戰國以後的事了。

如果該神話傳說中黃帝還只是個一般性神靈其主宰……說中的神界至尊“帝”即黃帝其實黃帝成為神界主宰那已是春秋戰國以後的事了。

況《呂氏春秋》中已屢屢提及,如:如果說在這條記載中,中央黃帝的獨尊位置還不夠恆赫的話,那麼到了《淮南子》中有關五行的記,載,黃帝的獨尊之勢則一覽無遺了。《淮南子。中央土也,其帝黃帝,其佐后土,執繩而治四方。

在這謹嚴有序的神國之中,黃帝高於其他四方之帝的勢位一目瞭然……除卻眾所周知的黃帝在部族戰爭中是勝利者,因而在傳說中聲名顯赫這一原因……即直接繼承了殷商王朝對土地神“黃示”的崇拜。這點丁山先生在《中國古代宗教與神話考》——書中有精闢透徹的考論:“換言之,晚周陰陽家所謂‘黃帝之時,土氣勝’,當自殷商王朝以黃土之神為‘黃示’的祀典演繹而來。所以論“黃帝’名詞的來源,是春秋士大夫糅合后土‘黃示’與皇天。上帝’兩個天神地祗為一神的創舉,不是晚周陰陽家以五色配五方的原理憑空杜撰出‘黃帝以土德王’的新說。。。周人所謂‘ 黃帝’,直接蛻變於殷商地神的‘黃示’。

作者朱任飛不是說黃帝“未能詳辯本末,以流為源地誤認為神話傳說”,那什麼又支援丁山那黃帝的假說,參考丁山的吳回考——論荊楚文化所受印度之影響

看看他的其他文,就知道他不靠譜

(三)論黎即吳回,吳回即楚公逆鎛銘所稱吳雷

(四)論吳雷即火神Agni之音譯

(五)論吳雷脅生故事演自印度因陀羅神話

神話傳說中的黃帝只是崑崙神界中的一個普通神靈,在神性品級亦即神化力量上遠遜於一些主神(帝俊/顓頊),與其他普通神靈相比,也並無多少過人之處……《山海經》中黃帝事蹟中的不死意蘊……玉食。

朱任飛:我對黃帝是“能詳辯本末”,但黃帝卻是“以流為源地誤認為神話傳說”,我信丁山說黃帝是士大夫們合併了殷人黃示、周人昊天二神的,黃帝的神話戰伇均是部落戰爭,所以啊,黃帝不是神,更不是神王,在神的大家庭中比不上神。理由是純無證據的假說,但專家認為的便是真,我們不得反對。

但是,朱任飛說“古文字學的研究成果告訴我們, “雷”字由“電”字而來, 而“電”的初文“申”字又與“神”字有著密切聯絡。《說文解字》卷十四說:“申, 神也。”又說:“神, 天神, 引出萬物者也。”於省吾先生釋為:“本象電光回曲閃爍之形, 即‘電’之初文。……古人見電光閃爍於天, 認為神所顯示, 故金文又以‘申’為‘神’, 神為申的孳乳字, 《說文》訓‘申’為‘神’是對的。”這說明“申”字本為象徵電光回曲閃爍的象形字, 其中還隱含著當時人們對自然神祗的崇拜觀念, 這種崇拜觀念的進一步展露則表現在與“申”字緊密相關的“雷”字的造文及意蘊之中。殷代卜辭“雷”字的構形“是在申字的表象的電光回曲之間加綴。形成點狀物, 表示電狀閃爍之中夾雜有震耳的雷聲。雷電交加, 電是形狀, 雷是聲響。雷字造文, 在申字 (即電字) 上加綴表示雷聲的點狀物, 是知它是一個指事字, 表示抽象的雷聲概念。古人對自然的雷聲產生畏懼, 遂將之視為神異的力量而加以膜拜, 形成雷神的觀念”。由此可見“雷”字從誕生之時起就與“神”在性質上結下了不解之緣, 同時也就先天地包含著使人類恐懼、懾服的“神異力量”, 迫使人們頂禮膜拜。”

黃帝做為雷神、雲神的問題,是朱任飛不知道,而且女魃、應龍都與氣象有關,加之黃帝身伴風神、雨師也就是雷電氣象伴隨風雨的表現,在《山海經》的蚩尤也伴隨風伯雨師,或許正是蚩尤也做為氣象神有關的描述,那怎麼會是部落戰爭?

關於朱任飛寫下雷崇拜的文中還有開頭的話“在古代的世界各地普遍地存在著雷神崇拜。如赫梯人的“提舒布”, 古代日爾曼人的雷神托爾, 馬來半島色曼人的雷神克雷等等, 這些雷神都是威力巨大的神靈, 有的甚至被奉為最高神, 控制著人類的一切。如克雷就“是不可見的、巨大的、無所不能的、無所不知的。它創造了人類, 給他們靈魂, 知道他們犯下的每一樁罪行。儘管它有時是仁慈而和善的。但是, 當人們做了錯事, 它就會發怒, 並用雷電警告或殺死他們”。 而斯拉夫人“相信只有一個神, 即雷電之神, 才是萬物之主, 並向他獻祭牲牛和各種犧牲”。②所以費爾巴哈在論及世界各民族的神靈崇拜時對雷神做如是說:“甚至在開化民族中, 最高的神明也是足以激起人最大怖畏的自然現象之人格化者, 就是迅雷疾電之神。有些民族除了‘雷’一字之外, 沒有其他字眼來表示神。……連天才的希臘人也乾脆把最高之神叫做雷神”。與世界各地的情形相同, 雷神崇拜在我國也是由來已久, 源遠流長。

如上節選的未尾乃是朱任飛承認雷神崇拜由來已久,源遠流長,那麼黃帝這個雷神怎麼會是一般普通的神呢?朱任飛放話太絕,收得回來?

1998年,1月…金榮權:黃帝只是神的一員,又歷史化多,所以故不及帝俊,而且還攻打帝俊部落……巴拉巴拉。總之就是俊俊被黃帝壓迫了,都怪黃帝。氣抖冷。

李寧,晁福林:削弱黃帝的先王版本的黃帝居然不比沒削弱的帝俊神性高,看來黃帝的神性太低,帝俊當之無愧為至高神。

李川:黃帝的血緣世系太多,這不算數,他的子孫神性不能算黃帝身上,他的海神子女要算帝俊身上,為什麼標準雙重?因為帝俊不一樣,所以帝俊是創造的創世神,生日月海,是中國神話的至高神。

晁福林:“《山海經》之帝俊實即天帝, 日月均為其子息……實如希臘神話中之至上神‘瑳宇司’, 並非人王也。” 黃帝……平實而論, 他的地位還趕不上“帝俊”……以明顯看出上古時代古史系統化時的軌跡, 那就是極大地提高了黃帝的地位, 降低了帝俊 (嚳) 的地位。《山海經》反映的時代裡黃帝只是《大荒南經》所說的“群帝”之一, 還遠未被定於一尊, 經過漫長時間的整合,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才出現了傳承有緒的五帝系統, 黃帝的名稱才赫然位於諸帝之上, 從而彪炳於古史。

又說儒家最抬黃帝,但現實呢?不要說儒家,道家都有貶低黃帝的,下層人的王充反映神話,講三皇五帝都是黃帝的後代,儒家對此怎講“謂五帝皆黃帝子孫,於理亦無。黃帝以上,豈無帝王?”

還平實而論?古者黃帝初作冕(王冠),又說伏羲初造業,漢畫中的伏羲還戴王冠,伏羲繼天為王,那麼怎麼說伏羲初造王業?天才是始王才對吧?混亂無比,但漢代一直塑造伏羲為第一個先王,全盤無視黃帝功績進行反穿越。

到了晉代,古史系統直接把先秦時期《莊子》一些比伏羲早的先王列在伏羲之後,儒家筆下,黃帝有這樣的待遇?

後來古史配合一些發明了兵法或工具的就託古於黃帝,比如“九天玄女”之命傳於黃帝,黃帝即跪拜接受,從同能命降天女魃的上帝成為了“一見天女就跪而不敢起的王”。《黃帝玄女戰法》曰:黃帝與蚩尤九戰九不勝。黃帝歸於太山,三日三夜 。。。 ,黃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

仙話的侵蝕下“兵法與仙術和仙符等等託古這位過去的雷雲戰神”,與仙話的侵蝕與更早進行的歷史化的腐蝕下交織,二者互相融合下“從有著雷雲戰神殘遺神性的黃帝呢?功績被仙人分化,被取而代之的是一位被仙人們教導與需要支援和無力的軒轅氏”。這就是專家認為的“平實而論”的黃帝?雙標那麼嚴重,美名其曰古史化後黃帝地位上漲?可真是重新定義高地位。

百度百科引的如上不要太多,什麼《帝俊,一個被黃帝氏族抹去印記的上古天帝》,看就想笑。這個出自1993年的學者金榮權,認為伏羲是太昊,所以是帝俊,黃帝也是帝俊。

後何新的《諸神的起源》出現,並引用何新的《諸神的起源》在1998年寫的《帝俊及其神系考略》,推翻自己在1993年寫的的《關於中國古代神話體系的構想》的四神為帝俊說,並且偽造一堆歷史證明帝俊被儒家迫害,帝俊的神話被消滅。

學他們的,我也會編,按那些專家來,殷人的帝神也有四方之臣,眾雲神為臣,他立於帝庭之中,你看黃帝,被說是尊天的人王,但本身原為神形象,按這一看,那不是殷人的帝神被貶低了?如此黃帝女魃……天女魃……妖女魃,黃帝的雲部眾神/殷人帝神的臣【四方雲】

儒道法三家迫於消滅黃帝神話不昔用伏羲與神農迫害黃帝的古神話,政治家說黃帝不及神農,理由是黃帝居然打鬥,還把人打出血來與破壞環境(實際上是為人開劈環境) 。

不單于此,還把黃帝鑽木取火的功績移植給了伏羲, 明代文獻中言伏羲禪位於伯牛並鑽木取火,可見儒生苦心於編造聖人神話來代替黃帝,不單于此,黃帝方四面的神話被儒生扭曲。

宋范曄《後漢書·律曆志》卷九十一:“宓羲作易,紀陽氣之初,以為律法。建日冬至之聲,以黃鐘為宮……

看阿,又是一個破壞古神話的偽作,《管子》中就有黃帝創造宮音的神話,一個個古神話被破壞,便是戰國以後儒士們的傑作,並非原始神話與傳說的本來面目,隨後方士,道士樂此不倦的加入,然而隨著時代的流逝,甚至幾千年也過去了,遠祖的身影與遠祖的業績也漸漸模糊起來,於是,黃帝也就這樣慢慢地消逝在古神話的煙塵之中了,變為一個見天女則跪的人王。

然而,儘管如此,在黃帝另一些後裔氏族之中,黃帝的名字卻依據活在人們心中。黃帝的部族中,一些英雄的子孫們的事蹟仍在代代傳誦著。正因如此,才會有文明時代所出現的《山海經》中的有關記載。

對黃帝神話的枝葉嫁接由於天子世系龐,而這些傳說與神話事蹟又充滿生命活力,代代流傳,於是後儒們便將這些有活力的神話分化開來,分別嫁接到伏羲、燧人,神農等身上,使得他們的身上都有著黃帝的影子。

(瓦當中的黃帝創農耕)

這些說明歷史的車輪雖能擾亂人的思緒,卻碾不碎先人們那執著的記憶,時光的流逝並不是黃帝神話消逝的主要原因。使黃帝神話真正分化並逐步消亡的卻是來自文明社會的政治的與歷史化的巨大力量。為了使神話合乎政治的需要,為了建構有利於華夏民族統治的天子世系,為了從歷史角度為大一統社會找到依據,如不消滅黃帝神話,便不能確立天子世系,這便提及一個神話:

刑天是“他”被黃帝施大刑後才叫“刑天”,代表砍頭(天字上有一個頭,引申為地位),刑天之前就是“未被刑的天”,也就是“天”,黃帝戰天空之神則對王權有大的威脅,所以刑天被扭曲為“形夭”,所以後代儒士與史家們費盡心機,採用改頭換面法、枝葉移植法兩大再造技術,將黃帝的名字從神譜中抹去了,分裂成了二個黃帝,凡性一面的黃帝也就這樣被逐出了神壇。

昔者黃帝合鬼神於泰山之上,駕象車而六蛟龍,畢方出轄,蚩尤居前,風伯進掃,雨師灑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後,螣蛇伏地,鳳凰覆上,大合鬼神,作為《清角》。

如上天神為黃帝驅行探路,驅遣鬼怪,儼然有天帝的氣場,他不止於像後來所傳的那樣,同堯舜並列為五人帝一員,也不止於和青帝、赤帝等比肩為五天帝,他早先本是至高無上、是統轄四方的中央上帝。

而黃帝蓋初本為雷雲之神降臨於中央,中央為嵩高與其高大之意,架凌四方,故中央又可為四方四色,所以黃帝可以是東方青帝,西方白帝,南方炎帝,北方黑帝,但其他方色帝不可像黃帝“中央與四方”,而黃帝還在中央,既嵩高之上,儘管黃帝的神能被弱化了一遍又一遍,他依舊一副至上神之態,神性巨大。

引用如下:《風俗通義校注》 。。。 「中央為嵩高者何?嵩言其高大也,中央之嶽獨加高字者何?中央居四方之中而高。 《漢書》中央暢四方,《唐開元佔經》黃帝佔曰北斗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方。《淮南子》曰中央土也,其帝黃帝,其佐后土,執繩而制四方。

而佚失的《孫子兵法》中黃帝與四個方色天帝大戰而勝的神話,可見黃帝為先秦時期的五帝系統中的亦是至上神。

黃帝又是個方四面的古之天神,故而太陽照亮四方,方四面是對“太陽神”黃帝的一個背後反映,他既是木與春神,火與夏神,金之西神,水之冬神。

引用專家徐斯達的相關:

“更奇特的是,《呂氏春秋》的“本味”篇中還言之鑿鑿地提到黃帝的神奇相貌:“黃帝立四面〔以求賢〕”。據說子貢也就此問過孔子:“古者黃帝四面,信乎?”(《太平御覽》卷79引《屍子》)。孔子這樣回答:“黃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不計而耦,不約而成,此之謂四面”。四面上帝被解釋為聖王向四方派出使者,神話於是變身成了史話。”

道教本又將黃帝能震壓神靈的神力歸為“紫府先生”傳的法,見引“東到青丘,見紫府先生。登於風山,受三皇內文天文大字。以敕召萬神,役使群靈”。

如上那些文著,他們對黃帝的改頭換面,主要是透過託古來完成的,以別的神取代黃帝,這一手段可謂釜底抽薪。

有人說《國語》中的黃帝神話,這種史化卻仍然保留了“黃帝出自少典”的改造痕跡,後來經過各種正史與稗聞的附會、新增,確立了少典之之子”的地位。

史家的司馬遷亦是,說黃帝之事不雅訓,只採雅訓之言,既是扭曲,破壞黃帝的神話,他寫的《天宮書》中又是有大量星宿神靈,如何又“雅訓”了呢?又有“封禪”之說,泰山為后土之祠地,那麼黃帝玄孫之玄孫才生出后土,黃帝祭泰山可為胡說八道,政治家終不能圓其說。

而方士打壓黃帝用的神為“太一”,將祭祀場中的黃帝降下中央,中央天神上帝為黃帝神話之精髓,人們便將這則神話重新改造之後移植到東皇太一頭上,於是以東皇太一為中央天帝,或北極星神,這顯得多麼不倫不類。

而晉代文人為了一統世系,編造黃帝是帝鴻氏,而《山海經》中帝俊是黃鴻之父,它其實是戰國以來,大一統觀念的產物。後儒們儘管煞費苦心的編構天子神系,卻往往無法自圓其說,破綻百出。

黃帝本為太陽之神,帝俊又生太陽,帝俊又為嚳,嚳為黃帝之孫,黃帝其後昌意與高陽均為太陽,太陽神帝俊自然是偉大的先祖“黃帝”承繼者,而一些專家認定“太昊,少昊是太陽神,而太昊亦是帝俊”,由此我們基本上可以斷定他們都為黃帝的血脈,所以黃帝無疑是日之父,當之無愧的尊貴太陽神。

從黃帝下都為帝之下都看,黃帝不僅統治天上的神,而且也統治著諸神,同時他還是眾多神靈的祖先。

在這些記載中,我們很容易看出,黃帝是具有巨大神能和巨大神格的天神上帝,

他高高在上亦不食人間煙火,然而,在先秦的一些古籍中,作為至上神和眾神祖先的黃帝形象開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千言萬語,不如說他是昊天上帝的人格形象,什麼殷人之帝說牛頭不對馬嘴,他身上連個殷人神相關都沒有不說,靠雙標抬起來的神。

楊寬他們寫的好隨意。一下巴拉巴拉,顓頊是西方周人、羌人的神,一下又說是東方殷人神,是天神皇帝演化的眾上帝之一,這樣的話頗多,楊寬的《中國上古史導論》是一部述列當時中國引入神話學後那些爭議說法的書,楊寬自己也在書裡也說很多的東西不足,無耐有一大堆人吃他的老本,我覺得主要是網上有一些憨比,動不動就拿他不完善的理論拿出來,瘋狂的啃老本,瘋狂的宣傳自己的那個正統性,就是那種好的他沒有學會,壞的學的一套一套的,比如那個還有什麼什麼啊,良渚黑陶……部落戰爭云云說,學的tmd比誰都快,楊寬倒是沒有學那些什麼部落戰爭什麼之類的。這個在當時肯定算是一個非常好的了。

結尾:帝俊就是帝俊自己,山海經裡面的群天帝之一。

顓頊的爹因為醜,文人就不錄,他們覺得【不雅訓】,所以刪了韓流在帝系裡,帝俊沒多特別,世系沒他也正常。

流沙之東黑水之西有朝雲之國、司彘之國。黃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處若水,生韓流。

韓流

擢耳謹首,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腸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顓頊。

帝俊到底是一個什麼神明?金龍驛吏2020-11-25 20:29:06

帝俊是帝鴻的父親,如果帝鴻是黃帝的話,那帝俊就是黃帝的父親少典。

帝俊到底是一個什麼神明?西之王2021-01-08 09:07:48

帝俊是中國神話中的上古天帝,字面上的意思是“位於金字塔頂端的古帝”,“俊”的本義是“位於金字塔頂端的人”,“帝俊”這一古帝名號只見於《山海經》,在炎黃世系排列中,炎帝屬於五行之火,位列第二;黃帝屬於五行之土,位列第三。那麼,位列第一的古帝就是東方木帝伏羲。

天帝——帝俊因為他長得英俊,所以人們叫他“俊”,難道他就沒有名字嗎?研究下來帝俊與帝嚳也有驚人的疊合關係。這些疊合是後儒們在改造與分化帝俊神話時所遺留下來的消化不掉的痕跡,足以證明帝嚳的真實身份,且能讓我們有足夠的證據恢復帝嚳的本來面目。

其一,《帝王世紀》雲:帝嚳剛出生時,自道其名為“俊”,“俊”與“俊”同音且近形,所以二人當同為一人。

其二,史傳后稷乃帝嚳元妃姜嫄所生,而《山海經大荒西經》言“帝俊生后稷”,此亦可證嚳與俊同為一人。

其三,史傳商代始祖契為帝嚳妃簡狄吞玄鳥卵而生,商人之祖為帝嚳,而王國維認為“俊”是商代高祖中地位最顯赫者,何新以為“俊”是商人的祖先。是亦證明“俊”便是帝嚳。

其四,《山海經。大荒南經》雲:“帝俊生季釐。”郝懿行疏雲:“文十八年《左傳》雲,高辛氏才子八人,有季狸,狸、釐聲同,疑是也。”郝氏所言甚是,此正可以說明帝俊與嚳本是一人,所以二人之子也同名。

其五,畢沅《山海經大荒西經》注云:“《史記》雲帝嚳娶娵訾氏之女為正妃。《索隱》曰:案,皇甫謐曰,女名常羲。”帝嚳之妻與俊妻同名,當然不是偶然,也不足怪,因二神本為一人

“俊”本作“夋”(Qūn),據甲骨文,看著像“猩猩”,或者鳥頭而人身的怪物。至於意義,根據《說文解字》,意為“材千人也”,也就是“千里挑一”。

帝俊名稱來源於少昊帝王譜系,帝俊和伏羲是不同的兩個人。

有云其嗣“帝鴻”這一名號,先指蚩尤,後指黃帝。蚩尤是伏羲嫡出,黃帝是伏羲庶出。文獻證據:宋《軒轅黃帝傳》:“伏羲生少典,少典生神農及黃帝”。(對文獻證據存疑)

一、太昊伏羲氏

風摯,姓風,名摯,亦稱太昊伏羲氏(案:有說法同時認為太昊、伏羲是兩個人)。

中國氏族聯盟時代伏羲女媧部族的七任帝。他的祖輩是五任帝太昊,父輩是帝太昊的次子該,也就是史書上說的少昊金天氏。他的母親是女媧氏族的首領,稱作皇娥。

二。少昊青陽族/帝俊少昊族玄枵(己鷙)

有熊氏首任帝姬芒封少昊青陽玄囂為東夷部族的“鳥師”(大司馬),賜姓為己,稱作己鷙。己鷙被少昊後裔尊稱為帝鷙、帝俊。帝俊少昊族以今河南的浚縣、清豐和山東的曲阜、兗州、高青、青州、高城、長清、臨清、臨朐為中心區。與句芒、羲和、常羲族人共同聯合起來,繼續發揚太昊創立的天文學成就,完善天市垣的觀測系統,並領導了三苗九黎族的復國鬥爭。與防風氏(方夷)共同開拓了自山東半島渤海灣向北至東北平原和山地的大片疆域,成為後世的東北九夷;還開拓了大小興安嶺、日本三千群島至阿留申群島的廣闊地區。(此處存疑)

四。黃帝對14部族分封和賜姓

黃帝軒轅氏政權三任帝姬豕對14部族分封和賜姓。其中,少昊氏各支後裔得到黃帝賜姓:己、滕、箴、姬:封少昊青陽(伏羲女媧後裔)於江水(今四川邛崍山),賜為己姓;封東夷少昊苗裔於微山(今山東滕州市),賜姓為滕;封少昊白虎部之君(伏羲少昊後裔)於咸池,同賜為箴姓;封青陽氏玄枵(玄囂)與蒼林有聖德,被賜為姬姓。(案:此處似無根據,存疑)

五。少昊金天氏

少昊金天氏部族傳國虛記264年(似乎無根據)。創立者是伏羲氏的後代,是伏羲氏遷徙到古黃河下游的一個分支。少昊的先祖是伏羲女媧部族的七任帝少昊。少昊傳百餘世,至黃帝氏族末期時,已經發展成為擁有二十五個分支的氏族集團,稱作東夷少昊集團。黃帝政權最後一任帝號次執政時期,東夷少昊集團的首領清嚳(代用字),率本部二十五族,聯合炎帝后裔共工、祝融、夸父族和蚩尤氏的九黎三苗族,大舉進攻黃帝政權,最終擊敗了末代黃帝祁號次,迫使其讓出帝位,退位稱臣。

六。顓頊高陽氏

少昊金天氏部族末任帝己匠敬禪位於外甥妘顓聆。顓聆即位後,改稱顓頊,建立顓頊高陽氏政權。顓頊高陽氏政權傳國虛記411年。(此處無依據)

七。帝摯青陽氏

姜角,姓姜,名角,又名摯(亦作鷙),尊稱帝摯青陽氏。帝摯生於洛水流域的龍門。帝摯的先祖為帝嚳。帝嚳族的嫡傳子裔入贅於少昊青陽氏族,生子號稱玄枵鷙,又作玄囂摯,襲承少昊“鷙”的名號,成為摯氏族的大酋長。帝摯代表帝嚳父系的下傳,青陽氏代表母系少昊族血統。帝摯青陽氏政權傳國虛記443年。

八。帝摯部族進一步孕育了唐堯、周朝、商朝的帝王

研究下來帝俊與帝嚳有著驚人的疊合關係。這些疊合是後儒們在改造與分化帝俊神話時所遺留下來的消化不掉的痕跡,足以證明帝嚳的真實身份,且能讓我們有足夠的證據恢復帝嚳的本來面目。

其一,《帝王世紀》雲:帝嚳剛出生時,自道其名為“俊”,“俊”與“俊”同音且近形,所以二人當同為一人。

其二,史傳后稷乃帝嚳妃姜嫄所生,而《山海經。大荒西經》言“帝俊生后稷”,此亦可證嚳與俊同為一人。

其三,史傳商代始祖契為帝嚳次妃簡狄吞玄鳥卵而生,商人之祖為帝嚳,而王國維認為“俊”是商代高祖中地位最顯赫者,何新以為“俊”是商人的祖先。是亦證明“俊”便是帝嚳。

其四,《山海經大荒南經》雲:“帝俊生季釐。”郝懿行疏雲:“文十八年《左傳》雲,高辛氏才子八人,有季狸,狸、釐聲同,疑是也。”郝氏所言甚是,此正可以說明帝俊與嚳本是一人,所以二人之子也同名。

其五,畢沅《山海經大荒西經》注云:“《史記》雲帝嚳娶女取訾氏之女。《索隱》曰:案,皇甫謐曰,女名常羲。”帝嚳之妻與俊妻同名,當然不是偶然,也不足怪,因二神本為一人。

帝嚳之名初見於春秋時史料中。《禮記·祭法》雲“殷人褅嚳”,而《國語·魯語》則雲“商人褅舜”,三國韋昭認為“舜”當為“嚳”字之誤。殷墟甲骨卜辭載商人高祖夔,據王國維考定,“夔”為“帝嚳”之名,因形訛而成“夋”。因此由夔神而分化成嚳、夋二神,同見於《山海經》神話中,唯“夋”寫作“帝俊”,為全書中最主要最顯赫的一個上帝神。“帝嚳”只偶爾提到兩三次,而另外分化出“帝舜”一神。自晉郭璞至近代學者多認為“舜”自“夋”音變而出。是“嚳”與“俊”、“舜”原由同一神“夔”分化出來已可論定。可參閱《山海經》郭璞《注》、郝懿行《箋疏》、畢沅《新校正》、王國維《殷先公先王考》、郭沫若《古代社會研究》、《卜辭通纂》、袁珂《山海經校注》。

其後唯“嚳”與“舜”進入歷史文獻中。嚳保持了其東方鳥夷商遠祖地位,大都說他與簡狄因玄鳥生契。舜除《國語》(韋昭已改為嚳)中仍保持其為商族始祖神地位外,其餘文獻皆與堯並舉,成為“三王”前的二帝,失去商祖身份。後因與夏禹、后稷等全境諸族融合成華夏族,帝嚳便被編排入黃帝世系中(見《大戴禮記·帝系篇》)為玄枵之孫,成為與顓頊並列兩系中重要的一系,而且把他編排為堯,摯、契、稷之父,即堯族、商族、周族都成了他的子孫。因為此世系編成於周代,所以把周稷列為長子,商契列為次子,就把這原來對立的主要的東、西兩族融合成親兄弟了。可見帝嚳在民族融合中被安排的地位相當重要。到《五帝德》提出第一種“五帝說”,他便為五帝之一;第二種、第三種兩“五帝說”沒有他;第四種“五帝說”又有他。至於他與高辛氏的關係,正如顓頊和高陽氏的關係一樣,也是到《五帝德》、《帝系》中才合而為一的。以後遂成了歷史的定說。

帝嚳,姓姬,為上古五帝之一。他是黃帝的曾孫,“生而神靈,自言其名”。十五歲時,因輔佐顓頊帝有功,被封於高辛(今商斤市南高辛〕。三十歲時,代顓頊為帝,都於亳。因他興起於高辛,史稱之為高辛氏。

帝嚳即帝位後,“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大下服”。他在位七十年,天下大治,人民安居樂業。

著名文學家曹植曾作《帝嚳贊》以頌之:“祖自軒轅,玄囂之裔,生言其名。木德治世。撫寧天地,神聖靈賓,教訖四海,明並日明。”

帝嚳有幾個兒子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很有名的。他的元妃姜原生了棄(即后稷)。棄是周的始祖。次妃簡狄生了契。契是商的祖先。次妃慶都生了堯。堯是歷史上有名的聖賢之君、五帝之一。次妃常儀生了摯。摯繼承了嚳的帝位,九年後禪讓給帝堯。

帝嚳陵位於商丘市唯陽區南25公里的高辛集。現存墓地為一高大丘,長200餘米,寬100餘米。陵前原有帝嚳祠、沐浴室、更衣亭、禪門等古建築,院中有大量碑刻。現僅存明代碑刻一通。

《史記·五帝本紀》:“帝嚳高辛者,黃帝之曾孫也。高辛父曰蟜極,蟜極父曰玄囂,玄囂父曰黃帝。自玄囂與蟜極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於顓頊為族子。高辛生而神靈,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於其身。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脩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民而利誨之,歷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鬱郁,其德嶷嶷。其動也時,其服也士。帝嚳溉執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帝嚳娶陳鋒氏女,生放勳。娶娵訾氏女,生摯。帝嚳崩,而摯代立。帝摯立,不善,而弟放勳立,是為帝堯。”

謝東俊雅正、帝俊、帝嚳、帝舜皆重眸,故存在轉世說。

帝俊神系

《海內經》帝俊生禺號,禺號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為車。“帝俊生晏龍,晏龍是為琴瑟。”“帝俊有子八人,是始為歌舞。”這些已經足夠了,舟、車、歌舞、琴瑟、百巧、種植,從食到行,從勞作到歌舞,無不閃爍著智慧之光。由此可見帝俊部族的發達及文明之先進。帝俊並非如傳說的那樣只是東方部族遠古始祖,其後代子孫卻在東、南、西、北各方建立起了各自的國家,他的真實身份就是天帝。

在這些國度中間,可以暫定為帝俊神系的有10個:

有中容之國,帝俊生中容,中容人食獸、木實,使四鳥:豹、虎、熊、羆(《大荒東經》)。有黑齒之國,帝俊生黑齒,姜姓,黍食,使四鳥(《大荒東經》)。有儋耳之國,任姓,禺號虎子,食谷(《大荒北經》)。有牛黎之國,有人無骨,儋耳之子(大荒北經))。《山海經大荒東經》有:“東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國。少昊孺帝顓頊於此,棄其琴瑟。《山海經西山經》雲:“長流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當少昊西遷之後,氏族將原來東方的地名也帶到

對帝俊的改頭換面對帝俊的改頭換面,主要是透過創造五帝之一的帝嚳來完成的,以帝嚳取代帝俊,將其更名改姓,這一手段可謂釜底抽薪。《帝王世紀》雲:“帝嚳高辛氏,姬姓也,其母不見。生而神異,自言其名曰俊。”這種野史雖然已將帝嚳取代了帝俊,但卻仍然保留了“自言其名曰俊”的改造痕跡,但沒來得及編制帝嚳的譜系家世,後來經過各種正史與稗聞的附會、新增,確立了“帝嚳高辛者,黃帝之曾孫”的地位。《史記五帝本紀》只言“高辛生而神靈,自言其名。”但省略了“俊”字,這一細微的變化,卻將帝嚳從帝俊的陰影中完全解脫出來,達到了脫胎換骨的效果。在將帝俊脫胎之時,將其後代子孫如季釐、少昊(摯),妻子(常羲)等,也在稍加改變之後轉移到帝嚳名下,從此以後,帝俊便消失了,帝嚳則異軍突起,成為五帝之一。對帝俊神話的枝葉嫁接由於帝俊神系龐大家族及帝俊的巨大影響,晚出的帝嚳身上無法全部體現關於帝俊的事蹟與傳說,而這些傳說與神話事蹟又充滿生命活力,代代流傳,於是後儒們便將這些有活力的神話分化開來,分別嫁接到黃帝、顓頊、堯、舜等身上,使得他們的身上都有著帝俊的影子。帝俊之妻羲和與帝羲(或作儀)分別生十日或十二月,此為帝俊神話之精髓,人們便將這則神話重新改造之後移植到黃帝頭上,變成了“黃帝使羲和作佔日,常儀作佔月”。於是帝俊的二妻變成了黃帝手下掌管曆法的二大臣了。

后羿為民除害是受帝俊派遣的,安民之功本應歸於帝俊。但到《淮南子》那裡,則變成了“堯之時,十日並出”,堯命羿去除害射日,將愛民之德轉給了堯,同時也將后羿神話從帝俊神話體系中切割出來。

於是帝俊的諸子孫們紛紛被改名換姓,忘記了炎帝就是后稷,西王母就是帝俊的女兒。帝鴻成了黃帝或者黃帝的兒子,少昊說成是黃帝的孫子,帝嚳說成了黃帝的曾孫子,中容成了顓頊之子,契成了帝嚳之子,后稷也被嚳佔有。俊妻常羲改嫁了帝嚳,娥皇走進了后羿舜的宮中。

帝俊族譜

帝俊(jǜn)少昊,帝俊之子

羿,帝俊臣屬

羲和,帝俊之妻,生十位太陽神

常羲,帝俊之妻,生十二位月亮神

姜嫄、簡狄、慶都、常儀是帝嚳的妻子。帝嚳就是帝俊,常儀就是常羲。

帝舜也是從帝俊的神格中分離出的神。

帝俊生禺號,禺號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為舟。

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為車。

少皞生般,般是始為弓矢。

帝俊賜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國,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艱。

帝俊生晏龍,晏龍是為琴瑟。

帝俊有子八人,是始為歌舞。

帝俊生三身,三身生義均,義均是始為巧倕,是始作下民百巧。

后稷是播百穀。

稷之孫曰叔均,是始作牛耕。

大比赤陰,是始為國。

禹、鯀是始布土,均定九州(指二人奉帝命治水)。

帝俊就是甲骨文中提到的殷商高祖夔

信陽師範學院金榮權教授在“帝俊及其神系考略”一文中指出:“帝俊在中國古代神話中是一個謎一般的神性人物,他的事蹟既不為正史所載,也不為諸子所傳,只見於《山海經》之中,尤其集中反映在“大荒”、 “海內”兩經之中。究其神系淵源與脈略,顯不屬於炎帝世系,也不隸屬於黃帝世系,是與炎、黃兩大神系並存的第三神系”。“關於帝俊在中國古代諸神中的地位,今天眾說紛紜,然一般認為帝俊當是上古時代東方民族的祖先神,這種看法是一致的,因為《山海經》記載的帝俊活動地及其子孫之國大多在東方”。“帝俊部族與少昊部族均是我國東部以“鳥”為圖騰的遠古同一部族。帝俊之“俊”又可寫為“夋”,這字在甲骨文中實為一個鳥的形象”。帝俊也是商代殷民族所奉祀的天帝,甲骨文稱為高祖夋(與莒國犁比公祭祖碑文一致)。他本是殷民族的祖宗神。他的形狀甲骨文作 或 ,畫的是鳥的頭,獼猴的身子,一隻足,手裡似乎還拄著一根柺杖。

有關帝俊的神話相當零碎,集中儲存在《山海經·大荒經》以下五篇裡,其他書籍並無所見。帝俊有兩個妻子,一個名叫羲和,住在東方海外的甘淵,生了十個太陽;另一個名叫常羲,住在西方的荒野,生了十二個月亮。他還有一個名叫娥皇的妻子,住在南方荒野,生了三身國的先祖。這位先祖一個頭三條身子,傳下來的子孫也都是這般模樣。帝俊時常從天上降下來,和下方一些面對著面躚舞蹈的五彩鳥交朋友;下方帝俊的兩座祠壇,就是由這些五彩鳥管理的。在北方的荒野,有一座帝俊的竹林,斬下竹的一節,剖開來就可以做船。堯的時候,十日並出,帝俊曾經賜給羿紅色的弓,白色的箭,叫他到下方去拯救人民的困苦。以上就是殘留下來帝俊神話的片斷。從中可以見到帝俊作為天帝的神性。

帝俊之後姜姓,而諸多土著東夷古國或族團姜姓,如東夷姜太公之祖伯夷,東夷戰神蚩尤,萊、齊、紀、州、郚、向、紀國等均姓姜。在日照暘谷太陽文化源旅遊風景區的天台山上有一巨型石人頭像,據傳說是帝俊頭像,當地人稱石祖像,也稱老祖象。老祖像歷盡風雨滄桑,底座山岩上有人工刻畫的太陽圖案,太陽中間為原始的“祖”字。傳說該石像是東夷人父系社會的始祖——帝俊的化身。西側的天台山極頂是俊臺,相傳為帝俊祭天之處。山下堯王城遺址中的墓葬都朝著天台山的方向,反映了大羿、太昊、少昊、伯益等建立的東夷古國對太陽神和祖先帝俊的崇拜。

要證明帝俊與少昊的血統關係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據《帝王世紀》和《通志》等均言少昊,名摯,字青陽,亦稱玄囂,為黃帝之子。然而《山海經》中並沒有少昊世系,它其實是戰國以來,漢民族大一統觀念的產物。後儒們儘管煞費苦心的編構少昊神系,卻往往無法自圓其說,破綻百出。如《帝王世紀》《通志》言少昊建邑於窮桑,都於曲阜,那麼少昊便是遠古東方某部族的祖先了,窮桑處於東方;而《拾遺記》則雲少昊生於窮桑,處於西海之濱,主西方,為金天氏,是白帝之子,那麼“窮桑”便是西方之地了。這些矛盾表明在將少昊劃歸黃帝世系時,仍時時可見遠古傳說的影子。在後世史化了的材料中,我們至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證明帝俊與少昊的關係:其一《山海經·大荒南經》雲:“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國。”而《拾遺記》卷一雲少昊之母為“皇娥”,《路史·後紀七》雲少昊之母為“娥”,這裡的“皇娥”、“娥”實際上都是“娥皇”的誤寫或省寫。其二,帝俊部族與少昊部族均是我國東部以“鳥”為圖騰的遠古同一部族。《山海經·大荒東經》載:“有五采之鳥,相向棄沙,惟帝俊下友,帝下兩壇,採鳥是司。”義為:有兩隻五彩鳥,相對而舞,是帝俊在人間的朋友,帝俊在人間的兩個祭壇,便是由它們管理的。

這裡的五彩鳥,實際上便是神話中的“鳳鳥”,它與帝俊有著極為親密的關係,應是帝俊部族的崇拜物。更主要的是,戰國以來,人們稱日中神鳥為“俊鳥”,何新《諸神的起源》雲“俊鳥”便是帝俊,為太陽神的代名詞。帝俊之“俊”又可寫為“俊”①,這字在甲骨文中實為一個鳥的形象。少昊亦與“鳥”有不解之緣《通志》卷二《五帝紀》雲:少昊“有鳳鳥之瑞,故以鳥紀官,為鳥師而鳥名。鳳鳥氏司正也,玄鳥氏司分也,伯趙氏司至也,青鳥氏司啟也,丹鳥氏司閉也,祝鳩氏司徒也;睢鳩氏司馬也,屍鳥鳩氏司空也,爽鳥氏司寇也,鶻鳩氏司事也。”這儼然是一個“鳥”的王國,且以鳳鳥為主,群鳥為輔,這與帝俊氏族為同一圖騰信仰。其三,帝俊與少昊均為太陽之神。按《大荒南經》:“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所以帝俊無疑是日之父,當之無愧的太陽神。我們可以推想,這十個太陽很可能便是帝俊部族中的十大氏族,至於這些氏族的名稱,由於歷史茫茫,今天無從探討了。它們與帝俊世系中的以十二月亮為代表的氏族②,組合成具有血緣關係的帝俊的部族。少昊也有太陽神之稱,“昊”字亦作“白皋”,為“大明”之義,本為太陽之神的象徵,當為帝俊之後這一部族的另一個偉大的先祖與承繼者。基於以上三點,我們基本上可以斷定帝俊與少昊的血緣關係。

日月之父

帝俊的神系的成員主要記載於《山海經》中,他有三位妻子:羲和、常羲和娥皇。這三位妻子之中,尤以前兩位更加偉大: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山海經·大荒南經》)。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山海經·大荒西經》)。這兩位了不起的女神生下了十日與十二月,從表象意義上講,帝俊及其妻子們便是日月之父母,也是上古的日月之神,從神話的深層意義上看,兩位女性繁衍了帝俊部族中一個崇拜太陽,一個崇拜月亮的兩大氏族集團。

創造文明的子孫

在帝俊神系中,引以為自豪的還有他諸多著名的子孫,這些子孫以自己的才智開創了人類的新時代,使他的部族從低階的朦昧時代一步一步堅實地跨入野蠻時代,並向著文明時代挺進。帝俊生禺號虎,禺號虎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為車(《山海經·海內經》)。帝俊生晏龍,晏龍是為琴瑟。帝俊有子八人,是始為歌舞(《山海經·海內經》)。帝俊生三身,三身生義均,義均是始為巧亻垂,是始作下民百巧(《山海經·海內經》)。帝俊生稷,稷降以百穀,稷之弟曰臺璽,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穀,始作耕(《山海經·大荒西經》)。這些已經足夠了,舟、車、歌舞、琴瑟、百巧、種植,從食到行,從勞作到歌舞,無不閃爍著智慧之光。由此可見帝俊部族的發達及文明之先進。這些發明沒有一項記在帝俊頭上,而都歸功於他的各個子孫們,這與史化了的神話中,一切發明均歸於三皇五帝全然不同,而顯得實在、可信。可惜,隨著帝俊之神被分化以至最終被逐出神壇,他的這些子孫們也被趕出了人類歷史的文化殿堂,他們的業績被諸神瓜分了,如不賴《山海經》,後人怎麼還能知道他們的名字。

帝俊雖為東方部族遠古始祖,但其後代子孫卻在東、南、西、北各方建立起了各自的國家,在這些國度中間,可以斷定為帝俊神系的有10個:有中容之國,帝俊生中容,中容人食獸、木實,使四鳥:豹、虎、熊、羆《大荒東經》有白民之國,帝俊生帝鴻,帝鴻生白民,白民銷姓,黍食,使四鳥:虎、豹、熊、羆(《大荒東經》)。有黑齒之國,帝俊生黑齒,姜姓,黍食,使四鳥(《大荒東經》)。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國,姚姓,黍食,使四鳥(《大荒南經》)。有儋耳之國,任姓,禺號虎子,食谷(《大荒北經》)。有牛黎之國,有人無骨,儋耳之子(大荒北經))。以上所及中容、白民、司幽、黑齒、三身、季釐、西周、儋耳、牛黎九國,加上殷商,便是十國。其中儋耳、牛黎兩國雖未明言為俊所生,但禺號虎生儋耳,儋耳生牛黎,而帝俊生禺號虎,所以可斷定儋耳、牛黎均為俊的子孫之國。在這些國家中,除中容與季釐二國“食獸”之外,其它都註明“食黍”或“黍食”。且中容、白民、司幽、黑齒、三身諸國均“使四鳥”,這四鳥便是虎、豹、熊、羆。因上古鳥、獸同為動物,故雖是獸,但仍名之曰“鳥”。至於這“四鳥”的喻意是什麼,我們認為它們是一些近血緣氏族成員所結成的支系氏族的稱號,因這些國家(氏族)的同源關係,所以內部結構是一致的,每一國家(氏族)又劃分成以動物命名的四個支系。這種相同的氏族組織方式更能說明它們源於同一祖先。其信仰如此相同,如食黍;組織結構如此相近,如使四鳥,哪怕散居在天地四方,也沒大的改變,可見帝俊家族延續之長,聯絡之緊密。這對於探討中國上古時代的社會組織與社會生活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這是炎、黃世系所不能具備的。

部族遷移

氣溫降低,帝俊部落南遷渡海進入中原,各部落擁擠在山東,新老部落發生衝突,黃帝部落打敗青帝,炎黃會盟於晉,殺蚩尤於解,追逐羲和部落、常羲部落和娥皇部落與四面八方,形成今日華夏之版圖。從神話記載中可看出,帝俊部族的產生、形成、壯大均在東部,主要的後裔之國也在東部,但為什麼後來卻分散於四方呢?這其中必定有一次重大的變故,最大的原因可能是部族與部族的戰爭。在古代部族中又有哪個部族可以讓勢力強大的帝俊部族四分五裂而被迫大規模遷徒呢?那便只有趕走炎帝部族又佔據中原的黃帝部族了。這場戰爭的發動者便是黃帝部族的一位出色首領顓頊,被打擊者是少昊。我們之所以如此推理,並非憑藉想象,而是有跡可循的《山海經·大荒東經》有:“東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國。少昊孺帝顓頊於此,棄其琴瑟。”對這一段突兀而來的記載,我們無法藉助別的神話資料弄清它的來龍去脈,現有的一些或許可以解釋它們的資料大多是後人依據此條而附會、編造出來的。這裡的關鍵詞是“孺”字,治經者多以此字為養育、哺養之義,琴瑟為少昊娛樂少年顓頊的玩具。郝懿行雲: “孺,蓋養育之義也。”⑥又云:“此言少白皋孺帝顓頊於此,以琴瑟為戲弄之具而留遺於此也。”⑦為證明這種解釋的合理性,人們往往引《帝王世紀》“顓頊生,十年而佐少昊”為證。因史傳少昊即玄囂,為黃帝之子,而顓頊又是黃帝之孫,則顓頊當是少昊的侄輩,顓頊少時依附少昊,長大後佐少昊,正是十分自然的事。殊不知,人們卻遺忘了一個前提,那就是少昊並非便是玄囂,當然也不是黃帝之子,而是生於東方部族之中,為帝俊之裔。將少昊、青陽、玄囂合而為一納入少典氏族是戰國以後儒士們的傑作,並非原始神話與傳說的本來面目。這裡的“孺”字並非養育之義,而應為“親睦”之義《詩經·小雅·常棣》有“兄弟既具,和樂且孺”,這句中的“孺”與此同義。透過這句神話,讓我們把想象的觸角伸向遠古洪荒時代之中,可以想見,當黃帝部族佔據中原而向東發展之際,與原有的東方帝俊部族相遇後的那些場面。也許在開始的時候,黃帝部族的繼承者與帝俊部族的繼承者有著一種和平共處的信約,一個為了養精蓄銳,一個為了求得偏安,兩個強大部族終於形成了暫時的聯合局面,少昊在部族中接待了顓頊,且以琴瑟娛樂顓頊,表達親睦之意,這才是“少昊孺帝顓頊”的神話內涵。之後,顓頊部族大舉東進,擊敗了少昊部族,親睦破裂,友好不復存在。琴瑟丟入大壑,正是對這種破裂的神話解釋。對這場撕毀盟約後的血腥拚殺歷史,神話中無明確記載,但是在史書中我們卻找到了它的影子。《國語·楚語下》有一段這樣的話:及少白皋之衰也,九黎亂德,民神雜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為巫史,無有要質。民匱於祀,而不知其福,蒸享無度,民神同位,民瀆齋盟,無有嚴威。神狎民則,不蠲其為,嘉生不降,無物以享,禍災荐臻,莫盡其氣。顓頊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使復舊常,無相侵瀆,是謂“絕地天通”。這段話是後世儒家宣揚顓頊之才、之德的一個重要內容,其“絕地天通”確立了神的至高無上的地位,為後世帝王的獨裁找到了理論的與實踐的依據。事實上,這段話正是炎、黃、俊三大部族在中原進行殊死較量的歷史縮影,以及黃帝部族在取勝後為鞏固其地位的重大舉措的反映。“九黎亂德”不僅包括帝俊部族,當然也包括炎帝部族。顓頊在趕走炎帝,擊敗少昊之後,為統治原來兩部族的氏族成員們,以強硬措施廢除這些氏族原來所尊奉的始祖神炎帝與帝俊,將它們改造後納入少典部族,以徹底改變 “夫人作享”的多神制局面,以確立黃帝為唯一的先祖,這便是“絕地天通”的真正意義。帝俊部族在經歷這一重大變故之後,為求得生存,不得不大舉遷移,一部分仍留在原來的地方,而另一些氏族分別遷往南、西、北,從而形成了這一東方大族散居四方的局面。而少昊卻帶著他的一些氏族到了西方,死後,被尊奉為金天氏,為西方之神。《山海經·西山經》雲:“長流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其獸皆文尾,其鳥皆文首,是多文玉石。實惟員神石鬼氏之宮,是神也,主司反景。”這裡的員神石鬼氏即為少昊,它由東方的太陽神變成了落日之神。少昊原來的居住地,在他遷移後,他的餘部建立起了少昊之國。⑧當少昊西遷之後,氏族將原來東方的地名也帶到了西方,所以在後代傳說中,東西方均有所謂的扶桑、窮桑等地名,這些都與這場氏族大遷移有關。

分化消亡

作為遠古東方部族的始祖神與後代子孫所崇拜的天地開創者的帝俊,他所繁殖的後人們在他的後裔英雄少昊統治時期,遭到了來自西方少典部族的毀滅性的打擊。隨著部族的解體與離散,帝俊後人們雖然在天地四方建立起了一個個獨立氏族或部落,但是卻無法形成一種強大的力量,他們只能在遠離中原的邊遠地帶默默地生活著,且保持他們氏族的種種信仰,代代傳誦著祖先的業績。然而隨著時代的流逝,幾百年過去了,甚至幾千年也過去了,時代的潮流無情地衝刷著他們記憶的堤防,遠祖的身影離他們越來越遠了,遠祖的業績也漸漸模糊起來,甚至為那些被少典部族所同化了的人們所淡忘,他們只能說出近世祖先的名字,卻不知自己來於何方。於是,帝俊也就這樣慢慢地消逝在歷史的煙塵之中了。然而,儘管如此,在帝俊另一些後裔氏族之中,帝俊的名字卻依據活在人們心中。帝俊部族中,一些英雄的子孫們的事蹟仍在代代傳誦著。正因如此,才會有文明時代所出現的《山海經》中的有關記載。這些說明歷史的車輪雖能擾亂人的思緒,卻碾不碎先人們那執著的記憶,時光的流逝並不是帝俊神話消逝的主要原因。使帝俊神話真正分化並逐步消亡的卻是來自文明社會的政治的與歷史化的巨大力量。為了使神話合乎政治的需要,為了建構有利於漢民族統治的黃帝世系,為了從歷史角度為大一統社會找到依據,如不消滅帝俊神話,便不能確立黃帝世系。所以後代儒士與史家們費盡心機,採用改頭換面法、枝葉移植法兩大再造技術,將帝俊的名字從神譜中抹去了,帝俊也就這樣被逐出了神壇。

帝嚳之名初見於春秋時史料中。《禮記·祭法》雲“殷人褅嚳”,而《國語·魯語》則雲“商人褅舜”,三國韋昭認為“舜”當為“嚳”字之誤。殷墟甲骨卜辭載商人高祖夔,據王國維考定,“夔”為“帝嚳”之名,因形訛而成“夋”。因此由夔神而分化成嚳、夋二神,同見於《山海經》神話中,唯“夋”寫作“帝俊”,為全書中最主要最顯赫的一個上帝神。“帝嚳”只偶爾提到兩三次,而另外分化出“帝舜”一神。自晉郭璞至近代學者多認為“舜”自“夋”音變而出。是“嚳”與“俊”、“舜”原由同一神“夔”分化出來已可論定。可參閱《山海經》郭璞《注》、郝懿行《箋疏》、畢沅《新校正》、王國維《殷先公先王考》、郭沫若《古代社會研究》、《卜辭通纂》、袁珂《山海經校注》。

其後唯“嚳”與“舜”進入歷史文獻中。嚳保持了其東方鳥夷商遠祖地位,大都說他與簡狄因玄鳥生契。舜除《國語》(韋昭已改為嚳)中仍保持其為商族始祖神地位外,其餘文獻皆與堯並舉,成為“三王”前的二帝,失去商祖身份。後因與夏禹、后稷等全境諸族融合成華夏族,帝嚳便被編排入黃帝世系中(見《大戴禮記·帝系篇》)為玄枵之孫,成為與顓頊並列兩系中重要的一系,而且把他編排為堯,摯、契、稷之父,即堯族、商族、周族都成了他的子孫。因為此世系編成於周代,所以把周稷列為長子,商契列為次子,就把這原來對立的主要的東、西兩族融合成親兄弟了。可見帝嚳在民族融合中被安排的地位相當重要。到《五帝德》提出第一種“五帝說”,他便為五帝之一;第二種、第三種兩“五帝說”沒有他;第四種“五帝說”又有他。至於他與高辛氏的關係,正如顓頊和高陽氏的關係一樣,也是到《五帝德》、《帝系》中才合而為一的。以後遂成了歷史的定說。

帝嚳,姓姬,生於窮桑(今山東省曲阜市),為上古部落聯盟首領之一。他是黃帝的曾孫,“生而神靈,自言其名”。十五歲時,因輔佐顓頊帝有功,被封於高辛(今商斤市南高辛),故號高辛氏。三十歲時,代顓頊為部落首領,都於亳。

帝嚳當上部落聯盟首領以後,“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大下服”。他在位七十年,天下大治,人民安居樂業。

著名文學家曹植曾作《帝嚳贊》以頌之:“祖自軒轅,玄囂之裔,生言其名。木德治世。撫寧天地,神聖靈賓,教訖四海,明並日明。”

帝嚳有幾個兒子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很有名的。他的元妃姜原生了棄(即后稷)。棄是周的始祖。次妃簡狄生了契。契是商的祖先。次妃慶都生了堯。堯是歷史上有名的聖賢之君、五帝之一。次妃常儀生了摯。摯繼承了嚳的帝位,九年後禪讓給帝堯。

帝嚳陵位於商丘市唯陽區南25公里的高辛集。現存墓地為一高大丘,長200餘米,寬100餘米。陵前原有帝嚳祠、沐浴室、更衣亭、禪門等古建築,院中有大量碑刻。現僅存明代碑刻一通。

《史記·五帝本紀》:“帝嚳高辛者,黃帝之曾孫也。高辛父曰蟜極,蟜極父曰玄囂,玄囂父曰黃帝。自玄囂與蟜極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於顓頊為族子。高辛生而神靈,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於其身。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脩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民而利誨之,歷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鬱郁,其德嶷嶷。其動也時,其服也士。帝嚳溉執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帝嚳娶陳鋒氏女,生放勳。娶娵訾氏女,生摯。帝嚳崩,而摯代立。帝摯立,不善,而弟放勳立,是為帝堯。”

謝東俊雅正、帝俊、帝嚳、帝舜皆重眸,故存在轉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