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凌晨,著名女作家、翻譯家、戲劇家、

錢鍾書

夫人楊絳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享年105歲。

楊絳,1911年7月17日生於北京,本名楊季康,

江蘇無錫

人。她通曉英語、法語、

西班牙

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作的劇本《

稱心如意

》,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成出版哲理散文集《

走到人生邊上

》,102歲出版250萬字的《

楊絳文集

》八卷。

楊絳: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

楊絳: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

楊絳: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這句錢鍾書對妻子楊絳的評價,不知何時起,成了楊絳先生身上最牢的標籤。

二人戀愛時,楊絳寫給錢鍾書的信中如此寫道,“現在吾兩人快活無用,須兩家父母兄弟皆大歡喜,吾兩人之快樂乃徹始徹終不受障礙。”嬴得未來家公盛讚“聰明人”。

楊絳: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

楊絳: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

錢鍾書和楊絳

作為一位新女性,嫁入錢家那般的舊家庭,楊絳先生卻能處處周全。雖處處受錢鍾書的大家庭掣肘,楊絳既堅持出門做事,又與公婆相處融洽。

公公錢老夫子病重時問妻子,如果自己死了,以後她跟誰過,錢母說:“我跟

季康

(楊絳本名)”。“這是我婆婆給我的莫大榮譽,值得我吹個大牛啊!”楊絳晚年還頗俏皮的談起此事。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楊絳先生竟能將個人自由和家庭幸福兩全,也難怪要被左右為難的今日女性追捧,儼然成了

情感雞湯

的代言人。

比之教人做一味犧牲的“賢妻”或機關算盡的“甄嬛”那類毒雞湯,楊絳先生的處世之道,沉著決斷,又沖淡平和。世態人情,在她眼裡,比明月清風更饒有滋味,可作書讀,可當戲看。

唯有身處卑微的人,最有機緣看到世態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對觀眾的表演。

她曾寫道,“我這也忍,那也忍,無非為了保持內心的自由,內心的平靜。……我穿了‘隱身衣’,別人看不見我,我卻看得見別人,

我甘心當個

零’

,人家不把我當個東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個透。

楊絳曾對女兒

錢媛

說:“人人需洗練”。楊絳的智慧,在於看透世情;楊絳的風骨,則是看透世情後,仍不改初心。在被遊街、戴高帽、剃陰陽頭的瘋狂年代,楊絳想的是“我雖然‘遊街’出醜,

我仍然是有體面的人。

楊絳: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

楊絳: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

楊絳一家三口

楊絳先生曾翻譯英國詩人

蘭德

的詩,《我和誰都不爭》:

我和誰都不爭,

和誰爭我都不屑;

我愛大自然,

其次就是藝術;

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準備走了。

先生已去,當世之上,何處再尋一位女先生?最後一點民國風骨,風流雲散。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臺。

楊絳: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

楊絳: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

晚年的錢鍾書和楊絳

一百歲感言

作者:楊絳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淨這一百年沾染的汙穢回家。 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裡過平靜的生活。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準備回家。

在這物慾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

品貌

,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

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於成名成家,暮年自安於自欺欺人。

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鍛鍊,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不同程度的縱慾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

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

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淬鍊心智,淨化心靈的最佳途徑。

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於精神,

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這便是

人生哲學

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鍊,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楊絳: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

楊絳: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

楊絳: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

楊絳: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