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發於公眾號:

依戀心理

,歡迎關注 )

先明確一點:靠自己是對的,只能靠自己是不對的。

心理健康成熟的人,既能獨立自強,又能團結協作;既能奮發向上,又能嬉笑怒罵。

堅信“只能靠自己”的人,有些混的很好,世界名校的博士、碩士;有的混的很差,休學躺在家下不了床。

這些人堅信只能靠自己,不是因為不想依靠別人,而是經歷告訴他,覺得靠別人靠不住。

比如在小時候遇到困難想靠父母,父母不在身邊,或者不幫忙,或者不只不幫忙,還把他罵一頓、打一頓,讓他覺得父母不可靠。

既然最親的父母都不可靠,還有人可靠嗎?

這個邏輯看起來沒問題,實際有問題。

父母靠不住,不代表其他人就跟父母那樣靠不住。

但是如果他長大後,又經歷過朋友背叛、戀人離棄,可能就更覺得世界上所有人都靠不住了。

事實上,父母和交往過的人靠不住,也不代表沒交往的人靠不住。

首先,父母和交往過的人可能只是在一兩件事上靠不住,在其他事情上可能是靠得住的,還可能很靠得住。

其次,父母和交往過的人如果事事都靠不住,那麼父母沒法選,交往過的人卻是自己選的,這裡是潛意識層面的強迫性重複,讓你選擇了交往潛在靠不住的人,或者把本來靠得住的人,“變成”了靠不住的人。可能那人對別人都靠得住,但是對你就靠不住。

最後,經歷過的靠不住的人、網上看到的靠不住的故事如果有100個、1000個,那麼世界上有多少人呢?大約有75億,比例是0。00000013。如果說靠不住的人是一類人,這類人還挺多的,比如達到總人口的1/4、1/3甚至1/2、2/3、3/4,那麼肯定也還有其他類的人是靠的住的,不然應該每個人都相信要靠自己才行了。

所以,這不是個邏輯問題,而是個心理問題。

這個心理問題叫“不信任感”。

“不信任感”會導致一個自證迴圈。

不信任別人——不依靠別人——自己壓力很大——自己思維很快——沒有時間和動力與人閒聊,習慣性關注事、忽視人——沒法建立社交關係——難以獲得別人幫忙——不信任別人——不依靠別人——……

自證迴圈的結果是強化了“不信任感”。

為什麼堅信“只能靠自己”的人,心理問題很多? | 孤島心理的熵增必然性

由於對外界、他人不信任,會導致內心是一個孤島

——雖然身邊有很多人,但是無法與之聯結。

基於這種

孤島心理

,就不可避免的產生一些心理現象:

1。自我中心

孤島上只有自己,只能自我中心。

2。做事思維沒法信任他人,所以滿腦子都是事情、任務,社交的重要性削弱,甚至社交本身也變成“一件事”“一項任務”。

3。活在未來由於沒有愛的聯結,沒有能量的流動,當下始終難以快樂、難以幸福,總是指望未來達成某個目標之後,他人喜歡自己、簇擁自己、羨慕自己,自己再獲得快樂。但是到時候也開心不了一會兒,還是發現自己仍然是處在孤島上,就還是要重新定個新目標,繼續活在未來。

4。壓力巨大孤島求生,不安全感強烈,壓力巨大,不斷努力也無法填補這種紮根內在的不安全感,所以很容易焦慮、抑鬱、失眠、

偏頭痛

、神經衰弱、躁鬱……

5。自我打壓戒驕戒躁,逼自己不斷變強,才能在荒島中生活下去。如果自己動力不足,就跟厲害的人比比,用

嫉妒心

和自我否定來逼逼自己。

6。自我隱藏久而久之,內心有了很多對於他人的嫉恨想法,就不敢在社交中袒露內心,對社交懷有芥蒂。

7。悔恨埋怨一路往前走,當自己“走投無路”時,就不知道怎麼辦了,沒法像其他人一樣安心下來。無法往前看時,就會往後看,看看自己人生中誰害自己到這個地步的,誰害自己下錯了關鍵一步棋的,要麼悔恨自己,要麼埋怨別人。

“不信任感”帶來的孤島心理,讓人很累。

這樣的人會說:

我從小到大很少放鬆過。

我幾乎沒有朋友,以前有,現在也沒有了。

我不知道愛有什麼用,我也不相信會有人愛我。

我不想靠別人,也不想幫別人,都很累。

……

這類人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習慣於用理性抽象思考。

他們不安全感強,需要步步驚心地設計人生,

他們缺乏社交經驗,直覺差,需要翻閱資料找到人生戰略,

他們經常有

負面情緒

,又不想被負面情緒侵擾,也不想被情感需求擾亂內心,所以習慣性壓抑情緒、逃避情緒,

他們很明顯,也常是迴避型依戀者,所以在感情裡,也是滿足一下情感需求之後就跑了,持久的

情感關係

會讓他們窒息和不安;如果真找了個物件,往往是“沒自我”的那種,不奢求被共情和陪伴。

……

除了諮詢和

療愈

中的元情緒訓練,給這類人一個小建議

就是對著鏡子練習情緒:喜、怒、哀、懼

對著鏡子做出哀傷表情,看著自己的表情,一直到內心真的感受到自己的哀傷。

對著鏡子做出恐懼表情,看著自己的表情,一直到內心真的感受到自己的恐懼。

對著鏡子做出憤怒表情,看著自己的表情,一直到內心真的感受到自己的憤怒。

對著鏡子做出快樂表情,看著自己的表情,一直到內心真的感受到自己的快樂。

這樣會與內心有比較好的聯結。

孤島系統,必然熵增;孤島心理,必然心理問題多。

與內心聯結之後,就要用內心與外界聯結。

可能一般人內心承受不了大量負面資訊,

心理諮詢師

就是個很好的過渡性客體,因為諮詢師的內心就是作為“好容器”而訓練打造的。

作者@光之泉,中科院心理所博士研修

加我,免費評估缺愛程度

接受缺愛療愈和

心理諮詢

預約

歡迎關注公眾號:

依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