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紀錄片《漁業陰謀》?巖子2021-03-30 05:51:03

太平洋邊緣地帶,漂浮著一座比澳洲還大的塑膠大陸,它永不停歇地分解成微塑膠顆粒,汙染著海洋中的一切生靈,它們層層累積,最終滑向了人類的餐桌,完成了因果輪迴。

如何評價紀錄片《漁業陰謀》?

但是,這僅僅只是冰山一角。

資本擅於用“抵制塑膠吸管”、“抵制塑膠袋”等口號來轉移大眾視線,其目的是為了保護漁業生產的巨大利益,畢竟海洋裡的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影片首先揭露了以日本、泰國、英國為代表的漁業部門在鈔票面前的喪心病狂,也揭露了許多國家奴役漁民進行漁業活動的行為。最重磅的內容,是揭露了美國和聯合國在海洋環境保護中的虛假面孔。到2021年4月1日為止,全球沒有一個真正致力於保護海洋環境的組織,一個都沒有。所有現存的非盈利環保組織都與資本方做了深度利益捆綁,互相打配合,以環保為理由進行更大規模的破壞的事實。

根據海洋學家預測,最遲在

2048年前後

,人類將面對的是空空如也的海洋,這絕對不是聳人聽聞。

如何評價紀錄片《漁業陰謀》?

觸目驚心的數字

平均每年有

15

位海洋環保觀察員被秘密暗殺。

每年有

500~700

位漁民被消失在公海之上,他們生前是被剝奪自由的奴隸。

每出售1只活體海豚就有另外

12

只海豚被殺害,原因只是因為海豚吃小魚,會影響漁民的收成。

還有很多。。。

自漁業工業化以來,人類的過度打撈以及意外捕獲,平均每天都有數以兆記的魚類被消失。尤其是意外捕獲的鯊魚、海豚等位於食物鏈頂端的魚類,它們的驟減會導致下一層魚類的激增,後果是小魚的減少和浮游生物的消失,對海洋生態平衡構成了巨大破壞。還有大量的漁網和漁產垃圾被直接投入大海,導致了更大規模的海洋汙染,佔海洋汙染物總數的一半以上,但是這些資訊卻被刻意隱藏了,因為這背後有著巨大的經濟利益。

如何評價紀錄片《漁業陰謀》?

最後:發自內心的感嘆,地球上的動物能遇上人類,也算是倒了八輩子血黴了。一開始還以為是揭露海洋汙染對魚類的影響,看完之後我靜靜地在沙發上,點上一根菸,一口氣打完了這些。

抬頭一看,

該影片尚無人觀看

,可能大家都忙著看《青春有你3》吧,那個比較輕鬆,不像本片,看完之後五味雜陳。

如何評價紀錄片《漁業陰謀》?niko2021-04-04 23:54:17

從知乎的回答數來看,如果紀錄片裡面的內容有50%的真實性,我們確實要是去海洋了

:)

如何評價紀錄片《漁業陰謀》?匿名使用者2021-04-09 02:58:44

沒有說內容不真實的意思,但是看的時候感覺有一種濃濃的bbc味?無論是濾鏡,還是採訪手法

先佔個坑 之後我找找相關文獻。

如果不是講漁業,而是一個推薦大家變成素食主義者的紀錄片,也許又會有不同的反應

如何評價紀錄片《漁業陰謀》?自然知道2021-06-16 16:35:34

紀錄片《海洋陰謀》(Seaspiracy,也譯作《漁業陰謀》)最近在全球海洋保護領域引發巨大關注和爭議。除了觸目驚心的畫面,該紀錄片最吸引眼球的是它以“嘲諷”的姿態抨擊和否定了多個海洋保護機構和漁業行業為實現“可持續捕撈”而做的努力,並呼籲觀眾“不再吃魚”,因為任何漁業捕撈都是不可持續的。

在上線一週後,它就在首播平臺網飛(Netflix)獲得了播放量前十的位置。無數的人在預告片的各種播放平臺下表達他們前所未有的震撼和對“不吃魚”呼籲的響應。

這部片子所講的大多數問題是真實存在的,包括兼捕和“幽靈漁具”對鯨豚的傷害、太平洋中巨大的塑膠垃圾帶、拖網的破壞力、有害漁業補貼造成的過度捕撈、漁業觀察員面臨的安全隱患、漁船勞工奴役、水產養殖汙染以及養殖對幼雜魚的消耗。只是此前,這些問題很少會引起海洋保護“圈外”公眾的廣泛關注。從這一方面來講,“漁業陰謀”讓更多人意識到海洋環境存在的問題,開始關注海洋環境和資源的可持續性。

但是以這種方式提升公眾意識也存在弊端,使觀眾對海洋問題的認識失於偏頗。對於該影片的批評主要集中在它過於追求轟動性,把最壞的情況作為普遍情況進行渲染;

“不吃魚”的呼籲過於西方精英主義,忽視了漁業作為發展中國家重要蛋白質來源的事實

;以及對一些科學研究成果進行了誤用,例如“2048年海洋將變空”的爭議性研究結論。

如何評價紀錄片《漁業陰謀》?

圖片來源:Enric Sala / National Geographic

實際上,工業捕撈導致漁業資源迅速下滑的問題早已是重要的全球性議題,針對破壞性的、不可持續的漁業捕撈活動,各國政府、民間社會和企業均在探索有效的管理措施。從成立區域性的漁業管理組織(RFMO),到世貿組織(WTO)框架下的取消有害漁業補貼談判,到各國設定的禁漁期,以及行業推動的可持續捕撈認證等,都是不斷被提出和完善的解決方案。

“海洋陰謀”所引起的討論熱潮,也正好給了參與海洋保護工作的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和行動者回應的契機,讓我們聽聽他們怎麼說。

王松林,青島海洋研究會秘書長

“海洋陰謀”可以說是一部科學事實和主觀臆斷、啟示與誤導、關愛與歧視雜合紛呈的大片。

影片指出全球範圍內的漁業資源正在嚴重衰退,這非常正確。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報告顯示全球約2/3的漁業資源已經被過度捕撈和充分捕撈。中國的漁業資源衰退問題比大多數國家更加突出。

它同時指責了民間組織與商業集團在共同利益的驅使下,存在可持續認證“漂綠”問題。這雖然有些以偏概全,但相關問題確實存在。中國就有“問題企業”獲得過可持續漁業認證。“漂綠”問題從無到有,從偶發到頻發,最終會嚴重傷害由民間組織和行業攜手艱辛建立的基於市場的可持續認證和生態標識體系。

我們這些海洋環保組織的確應該反思:如何與企業開展更加有建設性的合作?如何避免國際和國內的可持續海鮮的認證和評級體系的遭到商業利益的綁架?如何更好地扮演商業界的“諍友”角色,而不是“附庸”?

如何評價紀錄片《漁業陰謀》?

中國水產養殖業的規模居全球之首,年產量超過5800萬噸。圖片來源:韓寒

然而“海洋陰謀”給出的素食倡議過於簡單草率。少吃甚至不吃海鮮真可以拯救海洋嗎?魚、蝦、蟹、貝等海鮮為數十億人提供了生存必須的蛋白質和多種營養物質。

全面放棄海鮮,人類可能需要種植更多的陸地作物,這意味著將更大面積的森林和草原開墾為耕地,消耗更多淡水,施加更多的肥料、農藥,甚至使用更多的塑膠製品(比如農用保溫或節水的地膜),最終海洋還得承受這些陸源的傷害。更何況還有數以億計的掙扎在貧困邊緣的生計漁民和養殖漁民們,他們何以為生?

因此,更現實和理性的答案是,我們必須不斷去發現並革除捕撈漁業和水產養殖的諸多弊端,建立更多得到有效管理的海洋保護區,同時公平對待漁業社群,維護他們的長遠利益,共同推動可持續發展。這需要政府、漁民企業、科研機構、民間組織、廣大消費者們的共同努力。

周薇,綠色和平東亞辦公室資深海洋專案主任

紀錄片《海洋陰謀》得到了我的許多不在海洋領域工作的朋友的關注,是一部難得的“破圈”之作,引發了更多人思考我們所吃的魚來源何處及其背後的環境和社會成本。

許多人已經對影片所列舉的事實資訊不夠準確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不過,影片所反映的過度捕撈、兼捕、底拖網等破壞性捕撈方法,還有助長了過度捕撈的漁業補貼等,是實際存在多年,至今都未很好解決的問題。

如何評價紀錄片《漁業陰謀》?

泰國Khan Kradai灣的手工漁民。圖片來源:© Chanklang Kanthong / Greenpeace

影片最具爭議之處是將“不吃魚”作為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然而,“魚”和“捕魚”都是廣泛的概念,不只包括影片中展現的工業化捕撈,

對於許多沿海社群的居民和小型漁民而言,魚是基本的食物來源,捕魚是基本的收入來源

,“不吃魚”這種“一刀切”的簡單方式並非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而是需要更好的漁業政策和及其落實。而為了應對氣候變化、汙染、以及其他的開發活動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的破壞,還需要採取更多行動,例如亟需建立一個全球規模的海洋保護區網路。

影片的內容很沉重,但片尾西爾維亞博士的話發人深省: 在保護海洋這件事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希望若干年後我們再看這部影片時,能有信心地說,影片所反映的問題都已不再是問題。

亞歷克斯·羅傑斯(Alex Rogers),REV Ocean科學總監

影片呈現的一些統計資料著實令人震驚,例如法國沿海的漁業捕撈每年殺死一萬頭海豚。問題在於,這是真的嗎?在這件事上,科學文獻似乎的確支援《海洋陰謀》的主張。研究表明,每年漁業可能殺死超過65萬隻海洋哺乳動物,不僅有鯨魚和海豚,還包括海豹、海牛和儒艮。此外,還有32萬隻信天翁、海燕、海鷗等海鳥死於漁業捕撈。儘管我們知道,只要改變捕撈方式就能防止漁業帶來的這些附加傷害。

著名的《自然》(Nature)雜誌今年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稱,本世紀初每年有6300萬到2。73億條鯊魚死於漁業捕撈。這種猖獗的過度捕撈導致現在海洋中四分之三的鯊魚和鰩魚瀕臨滅絕。這種情況下,《海洋陰謀》援引的數字似乎相當保守。因此,雖然我不贊同影片中所有的觀點,而且影片中也確實存在一些錯誤,但其傳達的主要資訊,即管理不善、不受管制或非法作業所造成的不可持續的捕撈活動正在使許多標誌性物種走向滅絕,這點是正確的。

時間已經不多,如果需要海洋繼續為人類提供食物、氣候調節、教育和靈感來源等重要的生態系統服務,這種肆無忌憚的環境破壞就必須停止。

如何評價紀錄片《漁業陰謀》?

如今,水產養殖戶們也開始意識到環境保護的價值。(圖片來源:Steve Rocliffe)

丹尼爾·保利(Daniel Pauly)教授,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海洋與漁業研究所“我們周圍的海洋”(Sea Around Us)專案負責人

工業化漁業是個非常大的問題,因為它失控了,拿著補貼做各種壞事。這是實話。但這個問題太大了,無法透過消極的“不行動”,即“不吃魚”來解決,而是要透過積極的“行動”來解決——無論是非政府組織、民間社會還是公民個人。影片的觀點是這些團體的活動都可忽略不計,所有這些事都是一個巨大陰謀的組成部分。影片對於問題嚴重性的描述與提出的荒謬的解決方案之間存在鴻溝。

影片貶低“海豚安全”(Dolphin Safe)和海洋環境保護組織Oceana的企圖很有代表性。同樣,我們看到了其中蘊含著的“壞事是亞洲人乾的”這種思想。無論就我個人而言,還是在哲學層面上,影片的這個主線都令人生厭。這不是我們現在該有的交流方式。

你不能拍一部片子,指責某個地區的一群人需要對某個本質上普遍存在的問題負責。

這是最容易避免的坑,而他們卻恰恰掉進去了。

如何評價紀錄片《漁業陰謀》?

迦納埃爾米納港的手工漁民。圖片來源:Alamy

製片人阿里·塔布利茲(Ali Tabrizi)提出的問題實際上是有解決方案的。對工業化漁業的補貼是導致過度捕撈的一個主要原因。世貿組織正在討論結束補貼的問題。影片的另一個問題在於忽略了小規模手工漁業。

我們食用的三分之一的水產品來自於小規模手工漁業。

在大多數國家,手工漁民和工業漁業是競爭關係,它們完全不會丟棄漁獲,也不使用移動裝置進行大量捕撈。小規模手工漁業創造就業,不存在犯罪、過度捕撈或像工業漁業那樣獲得大量補貼的問題。

小規模手工漁業實際上是大規模漁業的受害者,但影片過分偏離對漁業話題的理性討論,甚至都沒有展開辯論。

迪西亞·貝爾哈比卜(Dyhia Belhabib),加拿大生態信託基金會(Ecotrust Canada)漁業首席調查員

這部紀錄片是企圖將漁民的形象刻板化、汙名化的又一次嘗試,

是根深蒂固的白人救世主心態和殖民宣傳在作祟。

其科學基礎存在缺陷,風格居高臨下。阿里·塔布利茲沒有很好地解決他假裝發現的一個眾所周知的問題。他的中心思想——停止吃海鮮——絲毫沒有建設性。認為每個人都能做出選擇,或者魚類只不過是食物這種“何不食肉糜”的想法,深深根植於那些資訊閉塞的頭腦之中。

十多年來,關於認證和漂綠問題一直早有記錄,並不新鮮。並不是說所有認證體系都是無效的。我們需要下更多的功夫填補漏洞,並對有問題的環節進行審計。

環保界有自己的問題,每個人也都在努力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在參與和麵對政界和沿海居民的過程中汲取經驗教訓。Oceana、環境正義基金會(EJF)等組織都學到了很多,他們的工作非常顧及民眾、環境和他們的文化。

不吃魚並不是解決我們面臨的問題的方法。全球每片海洋都必須有符合其實際情況和適合當地社群的解決方案。沒有一種解決方案是萬靈藥。

一些情況下,我們需要學習土著居民幾百年來掌握的漁業管理經驗。還有些情況下,(透過公正、包容的程式設計並實施的)海洋保護區會有幫助。還有一些漁具回收措施也能發揮作用(注意“幽靈漁具”不是導致塑膠汙染的主要因素)。不是所有的水產養殖都很糟糕,也不是所有漁民都不好。大多數人希望繼續捕魚,並且想要保住自己的“錢”途(即海洋)。

如何評價紀錄片《漁業陰謀》?

印度尼西亞西巴布亞島附近的大眼鯛魚群。圖片來源:Steve Bloom / Alamy)

菲利普·周(Philip Chou),海洋環境保護組織Oceana高階顧問

好的一面是《海洋陰謀》強調了海洋麵臨的諸多重大威脅——這也是Oceana每天都在致力於解決的問題。影片不好的一面是提出了許多似是而非的主張並且犯了一些錯誤。在我看來最重要的是認為可持續捕撈是不可能的這個想法。這是非常不正確的

。管理良好的漁業在全球各地都有例子,包括讓棲息地、魚類種群和沿海社群共同走向繁榮的小規模和商業化努力。資料很清楚——採取基於科學的漁業管理,魚類資源就能恢復。

否定可持續漁業的概念就是忽視數億人的需求,特別是沿海發展中國家。對這些國家的人而言,魚類既是生計,也是蛋白質和微量營養元素的重要來源。Oceana不僅沒有放棄漁業,反而是積極致力於政策改革,讓工業船隊不再以有失公正的方式從依賴漁業的社群手中搶走魚類資源,也不在它們本不應出現的海域從事非法捕撈。

解決大多數重大問題需要政治意願、足夠的能力和一定程度的技術知識。這正是Oceana的作用所在。我們的活動透過取得政策上的勝利,推動在全球捕撈魚類最多的國家水域實施以科學為基礎的漁業管理,從而增加海洋物種丰度。Oceana正在與盟友合作制止為過度捕撈提供資金、並在無意中支援非法捕撈的有害漁業補貼。我們主張出臺相關政策,從而提高海洋透明度,並讓政府和公司為自身綠色承諾負責。若能妥善管理漁業,並採取保護海洋棲息地所必須的措施,我們就可以擁有物種豐富、健康、生物多樣化的海洋。

本文首發於中外對話海洋網站《爭議紀錄片<海洋陰謀>帶來哪些思考?》

關注 @自然知道 ,瞭解大自然的溫度和深度。

如何評價紀錄片《漁業陰謀》?筠痞2021-06-18 10:25:32

這部片子挺扯蛋的,真實性有待考證,紀錄片還添油加醋,確實是西方媒體的做法。

這部片子和最近西方發達國家鬧得轟轟烈烈的公海全面禁捕完美契合,其原因還是因為以中國為首的發展中國家公海捕魚與遠洋漁業產業逐漸強盛,而西方發達國家則因為公海捕魚收益太低環境艱苦,逐漸退出公海捕魚,但是又眼饞、不想讓出公海漁業資源,鬧出的一齣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