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版權歸“娃娃媽媽”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家長問:尹老師,如何杜絕孩子叛逆?

尹建莉答:你用了杜絕兩個字,很有衝擊感。第一,家長“杜絕”自己和孩子發脾氣,這是主要辦法;第二,生個機器人孩子,自己控制程式。

此問題是某位家長寫給尹老師的求助信,尹老師摘錄在她的《自由的孩子最自覺》一書中。或許是家長用詞不妥,也可能問題太簡短,所以尹老師的回覆也是極其簡短,不像其他回覆一樣引經據典、侃侃而談,還用生個機器人孩子的話來調侃家長。

總之,這個問題沒有透徹解答,但又是許多家長關注的問題。

毋庸置疑,嚴重的叛逆,不管是家長還是孩子都會受到傷害。

孩子有可能在叛逆期步入歧途,家長眼睜睜的看著孩子犯錯卻無能為力,等孩子過了叛逆期,又後悔莫及。

四歲男孩小叛逆,一不高興就打媽媽,如何“杜絕”孩子叛逆?

作為父母,我們到底有沒有辦法“杜絕”孩子叛逆呢?

沒有,哪怕像尹老師說的杜絕發脾氣,也無法杜絕孩子的叛逆。

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長期生活在以家長意志為主的家庭中,父母做的再好,孩子也可能會叛逆。雖然孩子叛逆會讓家長很難受,但也不用太擔心,孩子適當的叛逆並非壞事,而是一種成長和進步。

著名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青春期的核心發展任務就是建立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是青少年探尋自己和他人的差別、認識自身、明確自己更適合哪種社會角色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對“我是誰”“我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如何適應社會”等問題具有連貫統一的認識。

瞭解了叛逆的優缺點,我認為家長僅需確保孩子青春期不嚴重叛逆,不與家長變成敵對關係。

這個需求努努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01 要預防,如何預防?

高明的醫生是在病情發作之前將病治好。高明的家長也要如此,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儘量避免用錯誤的養育方法。不要等到孩子已經出現嚴重的青春叛逆期才著急,因為花費再多的精力也沒有前期預防效果好。

如果父母使用了錯誤的養育方法,無需到青春期,孩子就會出現小叛逆。我家大寶就是例子,因為家有二寶,我和孩子爸爸沒有做足準備,總是要求兩歲多的大寶要跟大哥哥一樣,照顧好自己;還會因為精力不夠,管教方式變得簡單粗暴,經常用指責、說教等負面語言和孩子交流,大吼大叫也不少。以致大寶四歲左右開始出現一些小叛逆,做什麼事情都要反著來,不高興了還要打爸爸媽媽,特別是對媽媽最兇。

那段時間,我很糾結也很難過,試了各種辦法,想讓他停止這些不良行為。比如打回去,讓他知道,打人是很痛的;試過冷處理,讓他自己平靜;還想透過遊戲的方式把他的憤怒轉移;但都沒有用,還愈演愈烈。

直到某一天,孩子出現疑似抽動症的症狀,我才意識到是自己的問題,開始花時間和精力去陪伴他、給他更多的包容、儘量不參與他和妹妹的衝突,堅決改掉簡單粗暴的管教方式。

如此處理僅兩個月左右,孩子的小叛逆幾乎消失了。孩子真的是太愛父母了,我們傷害了他一年多,僅僅兩個月他就原諒了我們。原來他以前生氣打人,只是在吶喊:“媽媽,我不是這樣的,請你不要這樣對我,請你多關注一下我,我需要你多愛我一點,我想要你抱抱我。”

所以,如果孩子出現小叛逆,家長就該知道自己做錯了,要馬上反思改正,更不可將錯誤歸於孩子身上,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孩子到青春期出現嚴重叛逆。

02 提前學習

孩子在成長中出現小叛逆是一個很好提醒,但也許很多父母並不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該怎麼辦呢?

推薦父母閱讀《叛逆不是孩子的錯》一書,作者是美國的傑弗裡。伯恩斯坦博士,有20多年家庭教育諮詢經驗,成功幫助過1000多個與叛逆孩子相抗爭的家庭。

這本書可以幫助已經出現小叛逆或者叛逆孩子的家庭,還沒有出現問題的家庭也可以提前學習,反思自己的問題,進行積極的預防。

因為在孩子兩歲後,他們的自主意識會快速發展。很多父母會發現孩子沒有那麼乖巧了,便容易指責孩子,對孩子大吼大叫。《叛逆不是孩子的錯》把這些都定義為父母的消極行為,會引起孩子的叛逆。書中還提供了許多解決辦法,幫助父母減少消極行為,增加擁抱、鼓勵等積極行為。

傑弗裡。伯恩斯坦博士建議父母用十天的時間學習此書,每天學習一個新知識,並付出行為,直到此策略完全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再開啟新一天的學習。當父母能熟練運用這些策略,孩子的叛逆行為將會減少。

此書不同於普通的育兒書籍,更像一個青春叛逆期的療愈手冊,手把手的幫助父母從錯誤的管教方式裡跳出來,用正確的辦法引導孩子。可以有效的幫助父母和孩子擁有健康的親子關係,進而降低青春期發生嚴重叛逆。

-END-

娃娃媽媽:普及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推薦優秀育兒書籍。專注於兒童智慧、好習慣、心理健康、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