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十而已》談人的重大轉變是如何發生

1

最近《

三十而已

》大結局了,看網上評論,有不少人為

顧佳鳴

不平,覺得編劇給她安排的結局不夠好、不夠爽。

以下有劇透

以下有劇透

以下有劇透

故事的開始,顧佳擁有成功的事業,看上去美滿的家庭,優渥的生活。

到了結尾,顧佳賣掉了豪宅,失去了煙花公司,十年婚姻不復存在,曾費盡心力為兒子爭取來的高階教育資源也不得不放棄。

但我並不會覺得顧佳的失去,就是純然的失敗。我反而會覺得她的這種失去通向得到,我在其中看到了讓人振奮的新的可能性。

不過網友的不滿,我也完全能理解。

因為說到成長,我們一般都會想到獲得、想到成功。

我們不大會把失去、把放棄、把動盪看成是一種成長。但其實很多時候,成長是離不開失去、放棄和動盪的。沒有舊我的死亡,哪有新我的誕生。

從《三十而已》談人的重大轉變是如何發生

而舊我死亡的過程,不可避免有心碎、淚水、陣痛。

我自己看最後一集時,也共情顧佳,為她掉過眼淚。

如果你留心,你會發現,《三十而已》裡三位女主的成長,其實都離不開失去和放下。

鍾曉芹

,失去過婚姻,因為和年下“弟弟”談戀愛而打破父母對她乖乖女的期待,也經歷過被不分黑白的網友大肆網暴,差點被公司開除。

王漫妮

,放下了給不了她專一愛情的梁“海王”,放下了透過愛情完成階級跨越的期待,放下了曾經被她視為安身立命之本的

奢侈品

店員工作,放下了曾經對父母許下的諾言“三十歲如果沒結婚沒買房就回老家”,也放下了一定要留在上海的執念。

從《三十而已》談人的重大轉變是如何發生

2

這些失去和放下,有些是她們主動做出,有些是被動承受。在變化發生之後,無一例外,她們都會經歷一段痛苦迷茫期。再之後,才會看到新的可做之事,奔赴下一個

征途

王漫妮辭掉工作,回到家鄉,意識到家鄉不適合自己,再回到上海,做應收(也就是討債)工作,從不適應到逐漸適應,到意識到自己遠比自己想象的更堅韌能幹,不再執著上海一城,而想出國留學,學知識長見識看世界。

這個過程中,每個下一階段的開始,都建立上一階段已結束的基礎上。

如果不結束在家鄉的生活,她就不會回上海。如果不結束應收的工作,不放下回M店做店長的舊日夢想,就不會有出國留學這一步。

從《三十而已》談人的重大轉變是如何發生

寫轉變如何發生的《

轉變之書

》一書中總結過“轉變定律”。其中一條就是,“每個轉變都由一個結束開啟” 。

很多人聽到轉變,就會覺得,要立刻開始做某事。但其實,要轉變,“必須要以結束開始”。

從《三十而已》談人的重大轉變是如何發生

要轉變,你的“第一項任務就是放手”,“放手是時候放手的東西”,放手你曾經認為必須抓住的東西。如果你不放,那麼轉變就不會到來。

《轉變之書》中指出,轉變的過程是:先有結束,之後是過渡期,再之後才有新開始。“正是從結束之處,我們重新開始。”

“要成為另一個人,你得先停止做現在的自己;要幵始以新的方法做事,你得先結束現在的行事方式;要發展一種新的態度或觀點,你得先放棄現有的舊態度、舊觀點。”

讀到這一點後,我回顧了過往人生中的重大轉變,的確符合這一規律。

比如,我放下對自己做一個法律人的期待,才成為了一個媒體人。我放下了對戀人不切實際的熱望,才有了愛真實的對方的能力。

我們很多時候,不喜歡變化,是因為變化意味著未知,而未知會讓我們不安。我們會把轉變看成需要排除的異常狀態。

從《三十而已》談人的重大轉變是如何發生

但其實,轉變才是生活的常態。用《轉變之書》中的話說“轉變是自我更新的自然過程。”

如果當年經歷轉折期的我知道這點,我對轉變可能就不會那麼抗拒,也會少一些恐懼和焦慮。

如果當年的我能知道轉變必然經歷“結束、迷失、開始”這三段過程,我也不會那麼害怕結束。

因為結束不是前功盡棄一筆勾銷,而是給之後的新生活提供支點、積攢能量。

從《三十而已》談人的重大轉變是如何發生

3

《三十而已》中三位主角都是30歲年紀。

如果你在這個年齡段,和《三十而已》的女主們一樣也經歷動盪,有時也會自我質疑:為什麼偏偏是我?為什麼是現在?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是不是我成長得太慢,我是不是應該在30歲到來之前就把一切處理好?

那我想分享《轉變之書》中的一段話給你:“原有想法的改變會使30-40歲成為一段困難的時期。人們通常會在這一時期遭遇離家後的第一個轉變,並真正感到對未來的不確定。

這也會是一段非常孤獨的時期,因為原本可以與之正常交流個人問題的那些人可能就是使你改變原有想法的源頭。而這一痛苦還會被一種扭曲的老觀念進一步加深:你如果妥善處事,本可以在25歲前後就一勞永逸地安定下來的。

但這並不表明你犯了錯或浪費了過去10年的時間,而只表明你正處於一段週期性的重新調整並更新承諾的時期,這是生命中自然且具週期性的時刻之一。”

想一勞永逸的安定,符合人對安全感的本能需求。不過現實是,沒有經歷動盪的人,不會擁有平靜。沒有迷失過自我的人,不會發現自我是什麼。

從《三十而已》談人的重大轉變是如何發生

以顧佳為例,如果不是闖蕩太太圈結果被騙,她不會明白捷徑並不可靠;如果不是經歷丈夫出軌,她不會放棄傳統賢妻的角色,不會意識到“我做了太久別人的老婆,別人的媽媽,別人的女兒,是時候做回我自己了。”

如果不是這些失去,顧佳不會意識到自己在事業裡最看重什麼,在感情中最在乎什麼。自己最該投身去做的事情是什麼。

顧佳的經歷讓我想到J·K羅琳42歲那年在

哈佛大學

畢業典禮上的演講內容。

羅琳在演講中回顧了她28歲那年遭遇的人生重大失敗——婚姻破裂又逢失業,她成了艱難求生的單身母親,“除了流浪漢,我是當代英國最窮的人之一,真的一無所有。我是我認識的人裡最失敗的人。“

她坦承那段日子黑暗而痛苦,然而正是這徹底的失敗解放了她。

“失敗幫我剝離掉那些不必要的東西。我因此不再偽裝成他人、遠離自我,而重新開始把所有心力灌注到對我最重要的事情上。

如果不是沒有在其他領域成功過,我或許永遠都不會下定決心投身一個我相信我真正屬於的領域去取得成功…

失敗讓我看清自己,這也是我透過其他方式無法體會的。我發現,我比自己認為的,要有更強的意志和決心…

失敗給了我自由。因為我最害怕的、已經發生了,但我還活著,我仍然有我深愛的女兒,我還有一臺舊

打字機

和一個大創意。那個困境的谷底,成了我重建生活的堅實基石。”

你會發現,羅琳的人生也符合

轉變定律

。她的寫作事業,是在她結束了在其他領域的嘗試後,才真正開始。其他領域的失敗,讓她終於敢放手打出寫作這張底牌。

從《三十而已》談人的重大轉變是如何發生

4

知道生活中有轉變很自然,知道轉變需要經歷結束後,你可能依然會問:我怎麼知道,什麼時候該結束,萬一還沒到該放手的時候呢?

《轉變之書》中給出的一個建議是:從“90歲自己”的視角來思考問題。

為了讓這想象更真實,你可以閉上眼睛,想象自己現在是90歲老人,你可以想象你的雙手在90歲時是什麼樣子,想象你年老的身體如何擺出當下的姿勢,“想象會和年老的你一起生活的人:誰會在那兒,誰又不會?你會在哪裡居住?會如何度日?”

當你用想象勾勒出自己90歲時所處的世界,自身的面貌後,你再問90歲的自己以下問題,並“記住,你比自己想象中知道的多!”:

·目前的生活是應該沿著相同方向上保持呢,還是亟須改變暱?

·如果是後者的話,需要進行什麼樣的改變呢…

·你有沒有注意到有指示牌指向你此刻本應選擇的方向?有沒有注意到那些很難看到卻立在那裡的指示?

·你對自己目前的困惑是充滿同情,還是對自己的盲目感到不耐煩?

·90歲時,你對事情的結局是感到滿意,還是為自己在當時的道路上錯過了一個彎而感到煩擾?

·90 歲時,你是希望鼓勵現在的自己冒更多的風險,還是希望搖醒現在的自己並使自己看到已經擁有的東西,不再僅為自我虛榮而冒險?

最後,和你分享《轉變之書》中的一句箴言:“舊的生命不結束,就不會有新生命。想要有所得,就必須先放棄。”

願你在僅有一次的人生中經歷一次次新生。不管年歲幾何,是三十、五十、還是八十,始終活得生機勃勃。

從《三十而已》談人的重大轉變是如何發生

招聘小助手

文章看完啦?想不想從讀者變成和我一起工作的人呀?

這裡有個小助手的工作機會,歡迎你來報名。

招聘要求

熟練掌握微信公號排版技能,找圖能力強。熟悉微博豆瓣知乎小紅書等平臺的使用。

因為你主要工作是整理讀者分享、幫我排版,分發內容到其他平臺。如果你有其他技能,比如PS、音訊影片剪輯屬於加分項。(在說明自己技能時,請附上相關作品。)

需要你有充裕時間能按時完成工作。不需要你坐班,工作都是在線上對接完成,但十分需要你及時迴應。你得有主動溝通、彙報進展的習慣。

時間比較的自由的大一、大二在校大學生可能比較適合申請。

之所以希望你是大一大二學生,是希望你能穩定工作至少一年以上。

如果想應聘,請在發簡歷到郵箱yakicreator@foxmail。com時,也發一版你編輯的好物分享類的推送,一起發給我。需要你拿作品說話。

內容、風格可以參考公號裡平時發的讀者分享。當然,如果你有更好看的排版,歡迎你按照你自己喜歡的風格來排版。我期待能看到美觀大方的排版。

內容這塊,我多說一句,可以在文中寫吃喝玩樂、護膚彩妝、服飾搭配等好物、也可以寫好玩的遊戲APP、好書、好電影、好展覽、好音樂……等等,只要是你喜歡的、覺得值得推薦的東西都可以。

我主要是想了解一下你的排版能力、以及你的審美偏好、消費風格和個人興趣。

我會按工作量和成效付你

報酬

。也歡迎你在來信裡就告訴我,你對報酬的預期。這樣我們溝通效率更高。

從《三十而已》談人的重大轉變是如何發生

人生如書

這一章節結束

下一章節開始

從《三十而已》談人的重大轉變是如何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