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口琴這門樂器以及其當前的發展?知乎使用者2019-04-10 17:39:57

這個問題有點大,幾乎可以寫一個綜述性論文。慢慢答吧,可能想起什麼再補充

=========================================================

口琴大約出現於1820年前後,其歷史引自英文wiki百科如下

The harmonica was developed in Europe in the early part of the 19th century。 Free-reed instruments like the Chinese sheng were fairly common in Asia since ancient times。 They became relatively well known in Europe after being introduced by the French Jesuit Jean Joseph Marie Amiot(1718-1793), who lived in Qing-era China。 Around 1820, free-reed designs began being created in Europe。Christian Friedrich Ludwig Buschmannis often cited as the inventor of the harmonica in 1821, but other inventors developed similar instruments at the same time。

相對來說,口琴還是一種很年輕的樂器。

至於被人誤解為玩具而不是樂器,某種程度上也是吃了歷史太短的苦頭:大師不夠多。

複音口琴棄坑很久了,音色不太對我口味,就十孔口琴和半音階口琴淺談一下吧。

十孔口琴也被叫做藍調口琴,當然存在其他風格的優秀作品與演奏家,不過

blues是最適合它發揮性能的風格

(什麼藍調流行之爭這個問題我不想再吵了,不服就憋著吧)。blues音樂發展的上百年曆史中,口琴是一個繞不開的要素。

但有些事情多少還是有些遺憾,blues口琴傳統的Richter調音,並不一定是吹blues最完美的選擇。

十孔口琴的出現本不是為了吹blues。Richter的高音區設計,更像是出於“為了在有限的孔位裡儘可能多地塞進更廣的音域”,而沒有特定地針對blues的需求進行排列設計。

為什麼老派blues口琴演奏家大多數時間在二把位前六孔演奏?因為後邊四孔實在不適合。

他們對blues口琴音樂的推動,其實是在戴著鐐銬跳舞。

Brendan Power,目前口琴硬體特別是調音排列設計方面全球領先的大師,有句話很發人深思:“Richter調音並不是規定的,為什麼一定要用它呢?”

我用特殊調音從real b7和real b7 solo開始,才知道在這些調音排列上高音區二把位能玩得多爽,簡直是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Richter調音在blues音樂發展中,既沒有經歷針對性的嚴密分析設計,又沒有經歷百花齊放後的大浪淘沙倖存,莫名其妙就上了獨尊王座。

當然,Richter調音並不是說不好,“口琴的優點之一,就是它的調音排列可以根據需要來自己做更改”,所謂調音排列,真正的價值應該在於根據不同曲目風格進行針對性設計,來達到最佳的音樂表達。

十孔口琴硬體調音排列方面,前述的Brendan Power是頂尖。傳統Richter調音的運用能力方面,Howard Levy是頂尖,一種完全突破樂器限制的遊刃有餘,舉重若輕。世界上超吹流玩家多得是,Howard Levy和他們相比,有點像《說唐》裡的李元霸對其他隋唐好漢。不過這似乎也是Richter侷限性的一個論據而不是反證,因為Howard Levy只出了一個,搞不好還是不世出的那種。

BP跟HL這倆大師,可能是對口琴理解越深入,就越會欽佩的兩位。

半音階口琴,目前我見到的資料,大概在1910前後,HOHNER做出來的(好像還是270的早期版本)。

我認為比起特色明顯的十孔口琴,半音階口琴更像是一種“通才樂器”。在半音階口琴上演奏古典樂的傑出大師與作品已有不少了,不過我認為半音階口琴最寬廣的出路可能是爵士樂。

古典樂興盛的年代,半音階口琴壓根沒出現。古典樂中,有一部分是針對絃樂管樂這些古典樂器的特色與優勢所譜的曲子,直接在半音階口琴上吹,經常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長,音樂表達很難並駕齊驅,更匡論超越領先。一種樂器要躋身於樂器之林,要在音樂表達上體現出自己的難以取代的獨特優勢。所以在口琴上演奏古典樂,要達到理想的效果,合適的曲目選擇與曲目改編很重要。在爵士樂環境下,半音階口琴表現力最好的Bb,F,Eb等幾個調都很常用,在爵士樂表達中完全不輸與其他常用樂器。

半音階口琴的特殊調音排列比起十孔口琴來說要少,對傳統調音來說,兩個八度交界處居然有三個do,實在浪費。於是用過C6調音就回不去頭了。多了一個吹氣la可作為替代音選擇,能夠更靈活地根據需要選擇吹氣還是吸氣。要是口琴每個音都能選擇吹或吸演奏就好了。可惜沒有。

在國際上,半音階口琴看起來才是口琴玩家的主流。看看國際口琴比賽中半音階口琴組參賽人數,再看看十孔口琴組參賽人數或可見一斑。十孔口琴更興盛的地區,一個是美國,一個是中國大陸地區。前者好理解,畢竟是blues音樂的起源之地,後者就有點怪了。實際上,大量新人是看十孔口琴又小又便攜相對又便宜,還不瞭解其特色與效能就買了,之後blues又不想吹,別的風格又表現不好,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可惜可惜。對大多數新人來說上個半音階口琴可能更合適。

十孔口琴paddy調音在國內的風靡也是,本來就是針對愛爾蘭風格的排列設計(paddy即“愛爾蘭佬”之意),結果大把人拿來吹流行,只因為有個不用壓音的la,各種吹吸切換難以連貫的不足也不管了,遺憾遺憾。事實上,有了slide-diatonic之後,即使是擅長愛爾蘭風格演奏的paddy調音發明者Brendan Power好像都不怎麼用paddy了。畢竟slide-diatonic用按鍵來做愛爾蘭音樂裡那些特色的cuts,taps, rolls之類的裝飾音比起paddy的快速吹吸切換要方便得多效果好得多了。

未來的發展趨勢以我所在的高度也不好講。用過BP的luck13,很驚豔其倍低音區的存在帶來的更多可能性;用過特殊調音,針對特定風格的效能強化也令人讚歎。我認為這些強化本應是口琴未來的發展的,遺憾的是HOHNER頑固地不支援小批次特殊調音定製。

國內口琴發展近幾年因為有專業音樂人士加入才是大體上真正走上了正路(不時被認做惡勢力的黑干將,嚇得我現在都不敢明說在稱讚誰,知道我在誇誰就行),更多的人開始理解口琴的特性與優劣勢,開始逐漸提升口琴演奏審美能力,這是良性發展的良好開始——方向不會再錯了。其他有些低門檻的小樂器目前國內玩票們還在摸黑滾打,不管它擅長什麼,不管它不擅長什麼,想吹什麼就吹什麼,結果是魅力無處展現,不足暴露一堆,這樣自然難以得到認可,無論是在圈外人耳中還是專業音樂人士耳中。

引入先進專業的理念進行撥亂反正還是少不了會得罪人,不過我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另外,某答案一些觀點值得商榷:

口琴吹奏時嘴裡的動作確實看不見,不利於學習。但由此判斷老師難以教授和指出錯誤,要麼是對口琴教學不瞭解,要麼是碰到了二把刀老師。有經驗的口琴手靠聽音就能大概判斷出學員的演奏出了什麼問題。

常用獨奏口琴音域基本都能達到3個八度,16孔半音階口琴能達到4個八度,不知這個“音域窄”是從何談起。(如果是要說“鋼琴那才叫音域寬”,那行吧,口琴和其他絕大多數樂器一起到“音域窄”那邊坐板凳也成。然而樂器裡好像也不是鋼琴一枝獨秀。再說,圖片裡列出的這個口風琴的音域比口琴還窄)

吹不同的風格用不同的樂器恐怕也算不上不足吧?樂器的適應風格有寬窄不假,不過非要用一把刀又砍柴又剝皮又切肉又捅人,未必能說明這刀就是好刀,刀具玩家應該懂。刀根據用途有細分,口琴也根據效能有細分。至於和絃口琴低音口琴之類重奏樂器,絃樂重奏不也按需編排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嘛。

論難度,口琴比空絃音練半年的小提琴和一不注意就鴨子叫的雙簧管容易多了,要說“壓音入門級都很難”,銅管樂各種號第一口吹不響的多得是,發音比壓音更算入門級吧?能就此說小提琴雙簧管銅管入門難,會限制它們的未來發展嗎?

升降變音用得多請轉半音階口琴,十孔口琴上有壓音超吹等技術不代表就要用這些死磕變化音級應用,根據實際風格與需求選擇樂器才叫明智。不要和樂器過不去。須知即使是能出一張《out of box》的Howard Levy,在演奏中也會有幾隻不同調性的琴按需選用。

口風琴也是一個新生的很有意思的樂器,它作為練習的一個優點是有鍵盤樂的音級直觀性,能練習一些鍵盤指法技術,又能練習吹奏樂器的氣息控制能力。對口琴的優勢不在於調性和半音方面(半音階口琴推鍵可比指法簡單多了),而在於它能自由地彈和絃(可惜,目前國內影片網站上大多數口風琴玩家還沒能在演奏中體現這點)。

如何評價口琴這門樂器以及其當前的發展?遊俠黃在路上2019-04-14 10:06:29

樂器是個工具,你能不能靠他吃飯,得看玩的怎麼樣。很難,據我多年關注口琴方面的經驗,能玩好的上的了檯面的人寥寥無幾,要靠這個吃飯就要成為最牛逼的那幾個,就要付出很多。而且國人觀念上口琴就是個玩具。

一句話,不看好,我覺得做個興趣慢慢練說不定可以練好,不要抱著功利心,不然挑個別的樂器會更好。

如何評價口琴這門樂器以及其當前的發展?匿名使用者2019-05-05 12:17:16

玩琴9年的琴渣來談談看法,因為只吹半音階,所以只談半音階口琴(以下直接稱口琴)。

高贊答主已經對口琴演奏爵士、古典音樂進行了細緻的分析,在此不加贅述,我就從我入坑這9年來談談口琴的發展。

說實話,我是很擔心國內口琴的發展的!

2010年左右入坑的朋友(包括我),應該都還記得那時候最出名的琴叫“恨記鐵鵝1248”,入坑曲叫《星之所在》,新手必練叫《愛爾蘭畫眉》,大神曲目叫《卡農》,大家圍著僅有的曲子不亦樂乎。因為沒有科學練習方法,沒有完整的練習體系,大家進步都很慢,一個月才能吹單音的大有人在。

後來中國的口琴圈出現了一位重要人物,李讓。讓哥在土豆上傳了自己許多ACG和流行作品,讓口琴愛好者聽了大呼過癮,紛紛跟隨練習。入坑早的朋友還記得《射殺戀人之日》、《Ark》、《小圓》這些曲子嗎?但是最關鍵的還是《未聞花名》,讓許多萌新入了坑。

與此同時,包括我在內的一批古典口琴愛好者,從Youtube上搬運了許多古典曲目,其中不乏一些不是很難,但是膾炙人口的曲子。使口琴有了更多的可玩性與可練性。有一首叫《Volsentino》的曲子就是這個時候進來的,現在大家可能更喜歡叫它《快速圓舞曲》,是由新加坡留學生,貼吧ID“Sirius2012”第一次帶入國內。這首曲子難度可高可低,因為演奏者可以選擇單音吹到底,難度不是很高;可以選擇最後一段用八度,較難;還可以兩隻琴合奏……

口琴因為網路的發達和親民性,逐漸有市場,也便有了想獨佔蛋糕的人,只是從表面看似乎是風平浪靜。

不知從何時起,我見著一些口琴老師開始把自己包裝成口琴教父般,黑別的口琴老師,甚至是世界公認的演奏家。我見過有人黑和谷泰扶吹口琴宛如播放MIDI。然鵝,和谷泰扶吹口琴真的是很乾淨清爽,為人也和藹(我是谷叔NC粉)。難道拖泥帶水才是正確吹奏姿勢? 我見過黑Franz Chmel不懂變通,強行照曲譜吹極其生硬。然鵝,演奏古典音樂尊重曲譜不是最基本的嗎?FC是唯一一個把K622吹順的人,K622是A調,看過龍登傑的《五聲不適》應該懂這是什麼難度?所以生硬從何而來,FC只是風格偏硬朗罷了。網上國內口琴演奏者的影片總是那麼幾個大觸的,那些詆譭人的言論的ID背後,往往一個自己的影片都沒。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口琴的體系一直沒有成熟,所以口琴的發展還會有許多驚豔的變化。前段時間看龍登傑介紹C6調音很有意思,但是自己不適合也就沒使用。這些東西本應該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不應該是為了利益去毀別人,甚至毀比自己更厲害的人。如果照著去年2018亞太比賽期間,自己學生沒晉級就喊黑幕,那國內口琴的發展只能遲滯下來。我反正沒見到那些喊黑幕的老師發自己的影片或者發自己學生的影片來證明自己……

如何評價口琴這門樂器以及其當前的發展?張某某2019-05-30 15:21:47

本人自己摸索,自學口琴。不敢說有經驗,只是感覺口琴自身也有很大技巧性。

我本人是教政治課的老師,卻透過吹口琴,對音樂產生了興趣。

我用的24孔口琴,簡單練習每個單音,熟練之後,可以憑感覺找到每個音的位置,然後自己上網搜尋歌曲的簡譜,就可以慢慢練習一個歌曲。

技巧應該是在調節氣息和控制節奏上吧,感覺這是學音樂的基本功。自己正在努力當中。

如何評價口琴這門樂器以及其當前的發展?知乎使用者2019-05-30 22:14:37

布魯斯口琴和半音階口琴都是舶來品,這兩樣東西在國外早已形成體系並且在影視劇配樂中經常出現。如果你學過口琴並且是有些許琴齡的愛好者,應該經常會聽到。

有的人應該很難想象口琴演奏家在音樂大廳演奏,並且還有人獲得了格萊美獎。布魯斯口琴是一個被低估的樂器,它有極其強大的爆發力和音色,國外的藍調放克搖滾樂隊中它是常客;半音階口琴也是能轉12調的樂器,爵士樂演奏家大有人在。自然有的人也很難想象還有口琴有重奏團這樣的組織。貼幾個影片給大家感受一下:

布魯斯搖滾(口琴)Blues Traveler No Woman, No Cry

演奏者是搖滾口琴手John Popper,和雷鬼大佬

Ziggy Marley的演出

Judy茱蒂口琴樂團 - 塵中之鳥 MV版_騰訊影片

臺灣Judy‘s口琴樂團的重奏 塵中鳥,半音階有李讓。

神一般的口琴大師Buddy Greene驚豔現場

美國口琴家Buddy Greene在卡內基音樂廳。相信很多人都看過。

日子—藍調口琴、楊樂老師

中國布魯斯口琴教父、布魯斯口琴第一人、業界公認大師楊樂老師的原創曲子。A調鄉村音階口琴二把位演奏,5孔7b升高半音成了7音。其他基本無特殊音,都是二把位大調五聲音階上的音,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練練。

分割線——

目前國內學布魯斯口琴很多人都在吹流行音樂(當然並不是批判什麼的),半音階ACG黨在B站也風生水起。不過從我大學社團現狀來看,布魯斯口琴玩家、練習者正在減少,初學很少有新手選擇它。不僅布魯斯口琴,也包括半音階口琴,發展現狀來看是,整體氛圍和技術層面都不如國外,頂尖的大師級人物也幾乎都是國外的。

發展的難點之一是,國內人對口琴的印象停留在24孔的複音口琴。這個東西可能你小學吹過,在公園聽過,有時候可能一群大爺大媽。價格很便宜,小商店裡幾塊錢就能一把綠格子。超市玩具區裡面也有塑膠的,給小孩玩的,難免被扣上 玩具 頭銜。上述這些情況造成,口琴在多數人印象中並不好,認為口琴難上大雅之堂。

曾經在其他群裡說自己會吹口琴,有人居然說:像乞丐一樣。

我:??

沒辦法,確實有行乞的乞丐吹奏口琴。

提上面這些東西,我只是想表達,

有些事情一旦在大眾眼中形成根深蒂固的印象,就很難改變

曾經在廣州問過科班出身的龍登傑,據他的說法是,想在正規院校開口琴幾乎不可能。也能理解吧。

這也是發展難點之二。國內有些被曝光、上新聞的口琴演奏者(尤其有些上了年紀的),水平並不高,最多算是民間資深愛好者的檔次,卻被捧成了大師,演奏家。音樂方面,演出的檔次一旦和頭銜不匹配,必然露餡。節奏不準,節奏趕,音準錯誤,大片錯音……等等,這些東西在職業音樂人眼中無所遁形,使得口琴在專業人士眼中並不入流。稍有水平的音樂人聽了就會覺得“這大師水平就這樣?”

各位有興趣的可以去網易雲找一個人叫Robert Bonfiglio,此人有一張專輯情迷香港夜(Harmonica Sound of Hong Kong),吹了很多經典的歌曲。他的老師之一叫黃青白,是一位中國人,也是……上個世紀的中國口琴演奏家了,半音階口琴的造詣幾乎登峰造極。黃青白老師一生的努力也已經讓很多國家歎服了中國人的口琴演奏。然而……現在……

大爺大媽集體組織旅遊順便口琴遊全國景點到處吹……國內口琴好容易上個新聞,還是公園口琴幫的大爺大媽擾民和人打了起來……

應該說傳統偏見肯定是有,但目前來看這些偏見因為某些事件也在日益根深蒂固。

多了不說吧,就一句,希望吹口琴的人都能做點什麼,可以堅持吹自己喜歡的東西,但不要帶壞口琴在國人眼中本來就不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