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極簡主義生活方式的盛行,面對日益繁雜的生活,你是否開始了斷舍離?你是如何進行斷舍離的?知乎使用者2016-12-03 10:09:16

思考物品與自己的關係,不盲目追求媒體所宣傳的“全部都扔掉”的斷舍離。

斷舍離的物件不僅僅只是物品,還有時間/精力/金錢等。

在捨棄物品的時候,不主要考慮“我在這個物品上花了多少錢”,而是考慮“繼續持有這個物品會消耗我多少額外的時間/精力/金錢”,以及“轉手給需要它的人會給對方帶來多大的價值”,以及“捨棄這個物品能讓我釋放出多少精神負擔,能給我創造多少‘給予’的愉悅。”

考慮自己的物品/行為和環境之間的關係。旅行的時候除必需品外多帶的每一樣東西,都會成為交通工具多燃燒的燃油,成為不必要的碳排放。每天隨身攜帶的東西每多一件,都會讓你自身消耗更多能量,吃更多食物,消耗更多的資源。雖然說這樣看起來有一點極端,但這並不是因噎廢食。比如有些人旅行兩三天箱子裡要放十張面膜,沒有生病的日子出門手提包裡要放至少三包滿滿的餐巾紙,這就是我認為的“不必要”,也就是“極簡生活”可以努力的方向之一。

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一點點小環保,積少成多,我覺得還是很有意義的。

面對極簡主義生活方式的盛行,面對日益繁雜的生活,你是否開始了斷舍離?你是如何進行斷舍離的?Tina2017-08-22 13:28:09

我從2012年開始知道斷舍離,並且被其深深影響,連續多年我在買買買與扔扔扔中徘徊反覆,並讓斷舍離成為自己的習慣與信念。

我必須得承認這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期間有我多個至親親人的離世,及我對他們遺物的整理。讓我一次一次的感慨,人生在世真的不需要這麼多的物品,讓我們不停產生購買行為及囤積行為的,不是慾望就是恐懼。

上週,我把《我的家空無一物》又看了一遍,心頭千絲萬緒,第二天就清理了爸爸的遺物,手錶及褲子都不要了。他去世後,我沒有看過一次這些物品,留與不留對我的情感沒有影響,我還是捨棄吧。爺爺的遺物我留存了聖經、讚美詩及一塊他常常佩戴的手錶,我清理掉了手錶。做完這些事情,我的內心是平靜的。我知道自己從哀傷中走出來了,有沒有遺物,他們在我心裡的位置及距離就在那裡。

8月23日,這兩天我的鹹魚成交量比較大,我賣掉了大寶寶的一些玩具及用品,高興家裡的東西進一步減少了,但心裡卻有一種莫名難訴的情緒。中午我走在路上時突然明白了,這種情緒是傷感。那些賣掉的物品起初都是我為寶寶精心挑選,用很高價格購買的,很符合自己審美,很喜歡的東西,現在看著這些美好物品的離去,我心很難過。同時我才明白堅持了這麼多年,其實自己能做到的只有相對減少物品。

我一直把那些符合自己審美的東西當成是必要的物品,也一直把那些體現了審美的物品當成自我的延伸,所以在捨棄時才如此難過。這個是多年來阻擋自己更進一步的原因,而現在由於需要搬家才不得不賣掉物品的這個行為,讓我產生了窘迫感,甚至加深了對自我的懷疑。

喜愛的+優質的=必要的?這個答案顯然不正確。

每次親人的離世都會促使我進一步的清理物品,這也許是我逃離悲傷的一種方式,是對世事無常的一種感嘆。死離我這麼遠又這麼近,如果自己哪天離世,即便心愛之物也無一能夠帶走。

面對極簡主義生活方式的盛行,面對日益繁雜的生活,你是否開始了斷舍離?你是如何進行斷舍離的?大師兄快樂一家人2021-03-17 09:44:53

1:家庭生活中:

斷舍離前:

1:經常收拾屋子,田螺姑娘,兢兢業業,但是總有幹不完的活。

2:經常翻看如何收納的文章,買了一堆收納,收納起來沒完沒了。

3:惡性迴圈,總有新的東西需要收納,多大的家都不夠裝,總想著家再大一些就好了。

斷舍離後:

1:不用怎麼打掃屋子也挺乾淨,打掃起來很容易。

2:不再看如何收納的文章,看關於斷舍離的。

3:覺得家裡太大了,其實不需要這麼大的,還能再小點,空櫃子太多了。

2:

生活交往:

斷舍離前:

1:不想參加聚會,但是要去,不然下次別人就不叫上我了。

2:廣交友,不喜歡的勸說自己也可以合得來,今後說不定有幫助。

3:把自己各個平臺的社交軟體打點起來。

斷舍離後:

1:不想去的聚會直接拒絕,下次也希望不要叫上我,還要拒絕多麻煩。

2:精交友,合不來的刪除。

3:把自己大部分的社交軟體登出,從手機上刪除。

3:

自身壞習慣:

斷舍離前:

1:想改來著,明天吧。

2:想要成為完美的人,很在意沉沒成本。

斷舍離後:

1:現在就改,破釜沉舟,所有與壞習慣相關的物品一併扔掉。

2:不想成為完美的人,任何經歷都是人生學習的一部分,正確看待沉沒成本,不完美就是一種完美。

4:

對未來的看法:

斷舍離前:

1:真希望未來的我出來拯救現在的自己。

2:活著反正要死,為什麼要努力呢?

斷舍離後:

1:現在的我已經在為未來的自己奮鬥了。

2:活著反正要死,為什麼不努力,為自己活一場?

我是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進行了斷舍離,讓它滲透到了我生活的每個角落。

不甘心於斷舍離前的生活,所以在某個時刻義無反顧的選擇了斷舍離。它讓我看到了生活的另一面,其實很美,很陽光。

努力奔跑後,也會有五彩斑斕的彩虹。

請給我一個贊,極簡路上有個伴!

關注 @大師兄快樂一家人 Learn and play。 Happy everyday!

面對極簡主義生活方式的盛行,面對日益繁雜的生活,你是否開始了斷舍離?你是如何進行斷舍離的?玫瑰小燒2021-08-19 12:11:24

我是一個非常非常情緒化的人,也有勃勃的物慾,按照馮唐的話來說,是一個“物慾橫流”的人。

曾經我以為的美好生活,就是逐步地實現超市自由,商場自由,想買的東西不會因為窮而買不起,想買的衣服不會因為費用不足而舍一取一;

我一直為又添了東西而快樂,非常快樂,無論是衣服,鞋子,包包,還是小物件,護膚品,床品,電子裝置,深圳漂亮的文具,我都為之高興。一邊高興同時一邊也在痛惜我失去的金錢。

特別是在購買衣服這件事上,簡直就是沒有止境。我自己的內心可能在補償自己匱乏的少女時代,同時自己也還算小氣,所以都買的是快消品和品牌打折,可以說買當季正價品的次數都是個位數。

沒有孩子那幾年,收入上去了,工作壓力也大,穿搭成了我很大的愛好,每個週末我都會抽半天時間逛街,下班後有時也在商店流連忘返,自己喜歡的品牌特惠的時候,更是成批成批的購買。

可想而知我的衣櫃有多麼不堪重負,每天都要打扮地美美的,幾乎成了我最重要的人生目標。

即使非常愛惜自己的東西,每年也會淘汰幾十件衣服,然而依然是沒有減輕換季時我的疲勞和透支。壓真空,買抽屜,疊放,豎放,等等收納的招我都用了。

同時,鞋子,首飾,包包也都是漫溢的狀態,另一邊我還在持續買買買,這幾天商店週年慶,那幾天去香港,回老家要跟姐妹去擼便宜貨,到了outlet,也得整點兒划算的大品牌。

忽然有一天我領悟到一件事:當你擁有一件東西的時候,你擁有的僅僅是快樂嗎?我反思了這些年我在衣服清洗,保養,收納,搭配,捨棄上所花的所有精力和時間,忽然覺得“擁有”也是有副作用的。所以我立了一個flag:一年不買衣服。

當然,這個flag很快打臉了,我這種每月都買衣服的人,怎麼可能抗得住打折季這三個字給我的誘惑呢?

於是三個月我就破功了,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破功也僅僅剋制底買了三五件,之後我逛街的次數越來越少,每次逛街對件數也有限制。

然後就接觸到了斷舍離,接觸到了怦然心動整理術,接觸到了空無一物和極簡主義。

我得承認,這些對我特別難,因為我天性貪婪,擁有一件東西的喜悅是無可比擬的,我喜歡自己坐擁五十條裙子的那種快樂,我喜歡滿坑滿谷的首飾盒,我喜歡任何東西都有備用,有可選,有取之不盡 用之不竭的安全感。

所以,我的斷舍離,進行地緩慢而憂傷,大刀闊斧,做不到;斬釘截鐵,不可能。我的斷舍離,更多地像是在收納,在捨棄確實已壞已朽已經無所謂的東西。可有可無的,保留;還有記憶點的,抽真空保留。

我像是用一把小銼刀一點點在磨自己的物慾,那些頓悟的瞬間,並沒有帶來輕盈和快樂,反而是把我購買了某種東西的快樂也磨損了不少。

時間到了2019年,我心情非常不好,整夜失眠,想要的東西太多,能抓住得太少,我每天又累又沮喪。又狂妄又絕望。

就這樣,漫漫長夜,無心睡眠,那就爬起來斷舍離吧。

這一次是比較徹底的、瘋狂的斷舍離,連地毯,茶几都扔掉了。兩個布藝沙發也差點扔,忍了一下留下了,現在還在用。因為蠻喜歡它們的款式,打算找公司上門翻新。

這一次的斷舍離幾乎持續了整整一個月,我每天都在整理和扔東西,鹹魚曾經掛了幾件衣服,實在不耐煩回答買家詢問,也買不上什麼錢,就還是把東西分了類:

1。送人。我跟朋友講明白是斷舍離,她們可留可棄。

2。放入觀望區。我有很多觀望區,衣服的,鞋子的,廚具的,等等。有時間去斷舍離的時候,我會先去觀望區看看,有什麼東西在感情上可以割捨了,就扔掉,依然戀戀不捨,就放入其他物品堆裡面。

3。樓下垃圾桶。

說下最後的結果吧。

因為斷舍離了廚房和客廳,我騰出了空間買了洗碗機,這是我覺得斷舍離對我最重要的回饋;

因為斷舍離了陽臺,我買了新的桌子,可以看書寫字畫畫,用起來非常歡喜;

斷舍離衣服實在捨不得,後來入手了縫紉機。其實用的不多,計劃把想扔的衣服舊物改造來玩,也滿足自己童年時就想成為裁縫的理想。因為頸椎不好,這個目標還有點遠。

因為沒有了茶几,客廳寬敞明亮非常好打掃也保持的很舒服,我已經不愛泡各種小資唯美咖啡館了,覺得我家也沒差。

面對極簡主義生活方式的盛行,面對日益繁雜的生活,你是否開始了斷舍離?你是如何進行斷舍離的?

面對極簡主義生活方式的盛行,面對日益繁雜的生活,你是否開始了斷舍離?你是如何進行斷舍離的?

我的陽臺,非常美有沒有?

沒花的時候,綠意盎然也很不錯。

有了洗碗機,做飯不擔心多用餐具,飯後不怕洗碗,我依然習慣晚飯後在廚房忙碌半個多小時,不洗碗了,變為擦檯面,洗鍋,烤箱微波爐內部,地面,櫃子等等,廚房每天都特別清潔,很開心。

說說變化還沒有那麼大的

客廳空間很大,也買了瑜伽墊,而且買了kinect的跳舞遊戲,然而,做運動的習慣沒有起來;

衣櫃仍然負荷很重,讓我就幾件衣服是不可能的,我真的熱愛穿搭,哪怕不出門,在家搭配玩兒也不能衣服太少。

書本依然喜歡紙質書,書本越來越多,我每年捨棄大約一百本,書籍雜誌等等,都有,但是書櫃現在已經滿到有些地方是疊放。我目前只有旅遊的時候用Kindle,在家還是喜歡紙書。

手工和縫紉,是今年會去繼續玩兒的,畫畫也是,所以這些材料我依然靠的是良好的分類和收納,它們各自佔有一席之地。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太不專一了,所以也沒辦法精進,但是我原諒自己這種散漫,本來就是為了玩兒。

今年買了幾個畫框,把自己畫的畫掛客廳牆上了,蠻歡喜的。把之前掛照片的相框收起了了。有地方存放的話,這些東西我暫時不扔,到沒地方時才會扔掉。

所以,不同於很多幹脆利索的姐妹,我屬於拖泥帶水的斷舍離。但是在一次次的割捨中,我漸漸明白了自己所需,清晰了自己所愛,買東西變得堅定不搖擺了。

比如餐具,就是尺寸可以收入我的碗槽,材質適合洗碗機的,目前我就在用家裡已有的。茶具,杯子,就是玻璃的優先,因為洗碗機洗得玻璃真讓人心生歡喜啊。

比如書,想看的就買,不糾結。沒地方放了就扔一批。

想要讓開心,就會買買衣服,不買多不買貴,買開心了就回家。讓自己開心的文具也同理。作為快樂源泉的一部分。

電子產品,會特別特別謹慎,就美觀,尺寸,功能,自己需要的頻次,如何存放多方位地研究很久很久,按照這個原則,買的冰箱,小洗衣機,掃地機器人,絞肉機都特別滿意好用。下一步的購買應該是逐步換掉微波爐,烤箱,電磁爐,都換成漂亮的白色外觀。不過要等現在的用壞再說。

其他東西,基本不買。玩具、植物、食物、書,文具等基本作為耗材來買的,確實有明確需求才買,買了就物盡其用,沒用了不好玩了就扔。玩具是買給女兒的。

以上是一個非常非常不斷舍的斷舍離者的經歷,即便如此,我依然認為斷舍離是特別好的生活方式,它令你漸漸清晰,不迷失在物慾裡。

希望對每一個斷舍離路上的人,特別是那些斷舍離進行得緩慢而艱難的人有所幫助。也希望籍著這個回答,明年的我,又會上一個新的臺階,更清爽更輕鬆更自在。

面對極簡主義生活方式的盛行,面對日益繁雜的生活,你是否開始了斷舍離?你是如何進行斷舍離的?J設計2021-08-19 16:59:24

我的生活從開始至今,分成了三個階段。

小的時候,在我生活的那個大環境中,普遍不會為小孩子投入太多,不餓著就好,記憶裡只有過年給買一套新衣服,平時都是撿親戚們的舊貨。

於是我那時候穿的稀奇古怪,十三四時穿著姑姑阿姨淘汰的過時衣物,對書裡寫的所謂豆蔻年華是人生最美好的歲月持懷疑態度。

從來只在家與學校兩點一線的封閉無望的生活裡,羨慕同學爬過山,看過海,我渴望像三毛一樣去往風沙彌漫的北非,找到她與荷西捕魚的海灘崖岸,縱身一躍,潛入深海。

而現實是,我沒有買一套三毛文集的錢,我生活的環境裡也買不到三毛文集,我莫名的委屈,回憶在多年前,含著淚抄下半本《撒哈拉的故事》的那個土氣女孩,仍然心頭痠痛。

後來我上了大學,在我的概念裡,家裡始終是貧窮的,很多年以後才明白,其實沒那麼窮,父母只是習慣窮養來激勵孩子,但我卻自以為懂事,決定不考研,工作後再也不花家裡的錢。

剛畢業的時候我太窮了,租了房就沒了吃飯的錢,整個冬天,我都吃白菜煮麵條,只放鹽。

然後我每天都頭暈,昏昏沉沉,我以為自己病了,去藥店讓坐診的大夫看,問是否是貧血,庸醫大笑,你看你臉紅撲撲的,你要是貧血大家都貧血了!

後來偶然量血壓,低壓五十高壓八十。

這個階段真的很窮啊,但回想一下,東西卻很多,什麼也捨不得扔,大堆的舊衣物舊鞋子,從嘴裡摳出來的生活費買的各種喜歡的書,不值錢的小飾品,無用的裝飾品…

第二個階段是我開始工作之後,有了可以自己支配的工資,雖然數額不大,卻遠超於從前家裡給予的生活費,於是開始買買買。

買很多衣服,便宜廉價時尚的,挑挑揀揀,互相搭配,陶醉其中難以自拔。其實從小沒有培養起審美觀,現在看不過是貽笑大方罷了。

買了很多書,各種類別幾百本,只為探尋書裡那些與現實生活迥異的世界。這些書給了我做夢的基礎,卻對我貧乏的生活於事無補。

這個階段照了很多照片,有好幾本相簿,喜歡各式各樣的杯子,書架上擺了很多廉價的小紀念品,還買了從小沒人給買過的洋娃娃,嘗試了電子琴,吉他,油畫國畫書法,學跳交誼舞,打太極拳…

當然所有事都是淺嘗輒止,一事無成,衣櫃裡滿滿的廉價衣物,書架上落滿塵土的各行各業的書籍,都不能改變我是一個不漂亮,工資微薄的平庸女人。

如果人一直沒有發現自己只是在老鼠圈裡不停奔跑,也是一種幸福。

生命像一條平靜的河流,緩緩淌了十數年,原以為會這樣走完全程,沒想到意外像巨大的礁石,水流撞擊,波濤翻湧。

經歷過人生變革之後的這幾年裡,我拋棄了生活的絕大部分,有人有物,有的主動,有的被動,物品越來越少,但對自己,對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加清醒的認知。

我扔掉了擠爆衣櫃的廉價衣物,因為看清楚所謂潮流時尚不過是被收割的韭菜,買衣服先要想清楚你想展示給別人的形象,如果你立志做一名大律師就不要把自己穿成美豔的秘書小姐。

曾經隨我一次次搬家都沒放棄的幾百本書,後來習慣了看電子書發現沒有它們也無所謂的,學到的知識最終會轉化為生產力,滿滿的書架大多隻是想博得他人的淺薄誇讚罷了。

現在我只有寥寥幾件衣物,足夠應對我生活中的各個場合。

有數的幾本書,大多數是看電子書或去圖書館。

物品不能為我所用,無論貴賤都送人或丟棄,只買需要的物品,只愛愛我的人。

更少的物品,更少的人和事,節餘了大量的時間精力,除了用來工作賺錢,閒來便是享受生活,偶爾坐在工作室畫畫,研究茶藝…

面對極簡主義生活方式的盛行,面對日益繁雜的生活,你是否開始了斷舍離?你是如何進行斷舍離的?

今年買了一個地球儀,偶爾會看著它發呆,我的理想是去看外面的世界,在我短暫的一生裡,儘可能的多看一看,歐美,亞非拉,南北極,我無法延伸生命的長度,那就盡力擴充套件生命的廣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