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我看來正常價值觀的女性就是大家口中的女權主義者?嘎嘎嘎嘎2020-09-10 08:18:00

你這個提問不就是栗子嗎?

是時候祭出這段話了:

“我自己其實從未搞清楚過女權主義到底是什麼:我只知道每次我像個正常人一樣表達情緒的時候,都會有人叫我女權主義者。” ——美國作家麗貝卡·韋斯特

仔細一看題目描述:

為什麼在我看來正常價值觀的女性就是大家口中的女權主義者?

翻譯過來是這個意思:“一些女權主義者證明自己的標誌就是努力學習認真工作,這不是很容易做到的嗎?普通人有資格做女權主義者嗎?”

可能是因為你理解的世界和題目中的她們所處的世界不同吧。

她說的努力學習,意味著是要破除刻板印象努力學習,在重男輕女分配不到資源的情況下堅持學習,在“女孩理科不行”“選個好照顧家庭的專業”的家庭、社會雙重輿論壓力下努力學習;

她說的努力工作,意思是她要遭受著普遍的入職歧視,“我們不招女性”“有沒有婚育打算”,以及在遭遇職業性別比、女性職場發展艱難等一系列問題的時候不放棄信心,繼續努力。

在你眼裡理所應當的事,對於她們來說是天然遍佈著重重荊棘的路,那麼難道她們破除了這種阻礙,不值得為自己驕傲嗎?

女權主義者本來就以性別平等為目的,人為拔高門檻,讓大基數的普通人無權參與,只有你口中所謂的“優秀”“精英”才能搞女權,那反倒是背離初衷了。

女性的受教育權、職場平等仍舊是如今導致女性積貧積弱的最直接的問題,那麼她們第一反應首先是打破最尖銳的禁錮,有什麼不對呢?

不是城市大學生才有資格搞女權,就算是生長於貧困山區的二十歲媽媽也可以搞女權。

不是努力學習工作等同於搞女權,而是一個女性只有克服重重阻礙,得到了和男性相同發聲的資格,她說自己是女權主義者的聲音才能被你聽到。她所付出的一切,所獲得的在你眼中“很普通的成就”,給了她超越一直以來社會根植於她內心的否定,發出聲音的勇氣。

不然,那麼多男性女權主義者都沒有特別強調自己有沒有努力去立足,去取得發聲資格,不是嗎?

我始終認為,一個人的偉大之處,不應該看Ta得到了多少,而是應該看Ta創造了多少。

就算那個二十歲的山區媽媽沒有像題目標準中的努力讀書,但她平等對待自己的女兒,自己努力打工,在心中萌發了維護自己權益,維護女兒權益的種子,我仍然會為這一點點看似微小實則艱難的改變而感動。

一個人在自己本有優勢的環境下為可預期的成就認真工作,那叫“應該”。

一個人在處於劣勢的環境下為了一個未知的、不知道努力能不能得到回報的信念仍然認真工作,那叫作“堅持”和“挑戰”。

一個敢於打破社會規則的人,自然可以當之無愧地稱為“挑戰者”。

為什麼在我看來正常價值觀的女性就是大家口中的女權主義者?李聰明誒2020-09-10 13:30:56

正常價值觀的人,都是平權主義。但這份平權或多或少有偏駁。因為不平等思想在隱性的影響所有人。

為什麼在我看來正常價值觀的女性就是大家口中的女權主義者?Sxm2020-09-14 14:06:17

女權

就是

進步,積極,正常的價值觀。

而且你認為的正常,在過去可是非正常。

沒有一代代女性前輩們權利意識,獨立意識的覺醒,沒有女權的奮鬥,你現在說不定還在擁護女德呢。說不定你的夢想還停留在相夫教子呢。

你以為“正常價值觀”是男權教你的?還是你是天賦異稟,天資獨立,萬里挑一的女強人,自己領悟出來的?

走著前人鋪的路,自己不繼續鋪路也就算了,還想阻止別人鋪路,甚至想推掉路旁紀念出資人,鋪路人的石碑。

像話嗎?

我認為,女權話題鬧到現在,一個合格的女人,要麼乾脆不參與話題。要想參與討論,至少應該先去了解一下其中的曲折。

你對女權一無所知,卻一副女權不對我最正確的樣子,也太有自信了吧?

為什麼在我看來正常價值觀的女性就是大家口中的女權主義者?知乎使用者2020-09-22 20:31:30

一個詞被新創後由半懂不懂到瘋狂跟風

十幾年前這個詞叫“非主流”,而現在叫“女權”

有的人認為女權是平權(那為嘛不用平權?),有的人認為女權是不婚不育,有的人認為女權是滅絕男人,有的人認為女權是攻擊本國男人跪舔羊大人(最多)

每種論調都有其簇擁,那麼你能告訴我上訴這幾者誰才是女權嗎?

你認為xxxx,我認為oooo,然後呢?都沒有用。最後還是看哪類人多哪類才能成為代表!

這就是普世認知觀的形成,什麼叫普世,就是人多!你彷徨,你吶喊,你覺得這不合理?

但是人家人多,你覺得又有什麼用呢?

為什麼在我看來正常價值觀的女性就是大家口中的女權主義者?水涼冰溫2020-09-27 10:32:28

原題中描述“在我看來正常的那些女性,經濟獨立工作努力收入高愛學習愛生活不打算結婚生子等等特點,為什麼在大家口中就是女權主義者了?”。

這只是個選擇問題,換個說法題主或許就明白了。

一批學生出國留學,一部分紮根國外,一部分回國就業。回國就業的學生就能說留在國外的學生普遍沒有家國情懷?明明大家都是做了最有利自己的選擇啊。

換到兩性領域也是一樣的。

奮鬥加不婚不孕就是正常上進?

當家庭主婦就是墮落低能?

這種評判標準無非是另一種父權

說到底是以己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