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桌上型電腦CP

U和筆記本CPU差距很大嗎?其實從底層設計來看,同一廠商兩平臺產品在本質上並無差異,現在的筆記本CPU引數也普遍拉得很高,並不一定就能直觀體驗到效能的短板。

【2、

英特爾處理器

對比】

我們隨便拉三個最常見的

英特爾i5系列處理器

進行對比,它們之間的差異很容易就能對比出來。

【有趣】第7期:筆記本CPU和桌上型電腦CPU差距很大嗎?

桌上型電腦i5已經全面升級為6核6執行緒,不過移動版的i5處理器不管是標準功耗的H系列還是低電壓低功耗的U系列,均採用四核心設計,在此基礎上加入超執行緒技術從而實現

四核八執行緒

如果你實在不明白超執行緒技術到底有多少提升,那麼給你一個很“麻瓜”的理論估值,

英特爾超執行緒

的理論效能提升約為25%(四分之一),所以四核八執行緒有些像5核處理器的感覺。但超執行緒的提升是“不穩定”的,它的發揮不可能像物理核心那樣“實打實”穩定靠譜,表現超常甚至可以接近六核處理器,表現失常可能起不到什麼效能提升的作用,畢竟不是什麼軟體都吃超執行緒這一套的。

回到前面的表格,我們發現,桌上型電腦和移動平臺處理器除了核心執行緒存在差異外,主頻區別也很明顯,桌上型電腦最高,其次是筆記本標壓H系列,最低的是U系列產品,這個標定值與TDP完全掛鉤!千萬別看三者的最高睿頻、全核睿頻沒啥區別,實際執行時差異還是蠻大的,尤其是“幹苦力”的時候。

由於TDP就是一堵“功耗牆”,不需要過多解釋,TDP越低,給CPU發揮的空間餘地越小,效能肯定越差。這就是為什麼筆記本CPU的預設主頻一般都很低,尤其是低壓U,預設主頻只有1。x。那這些CPU如此高的睿頻怎麼解釋呢?一般情況下,CPU製造商、(筆記本)主機板廠商會給CPU睿頻效能發揮留出一個短時功耗破限“福利”,時間到,立馬降頻進入功耗保護,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稱低壓U為“三秒真男人”。

【有趣】第7期:筆記本CPU和桌上型電腦CPU差距很大嗎?

桌上型電腦CPU的TDP都是“假的”,因為DIY主機板的TDP牆一般都在95W或更高,稍微好一點的主機板乾脆把你的“TDP牆”給推翻了,這就是為什麼65W的i7-9700實際

功耗130

W,95W的i9-9900K可以跑到200W以上卻也不降頻。筆記本的牆可能是假的嗎?絕對不可能啊,不然筆記本不得發熱爆炸,直接藍色畫面。

【有趣】第7期:筆記本CPU和桌上型電腦CPU差距很大嗎?

i7的情況同理,目前i7-10710U是唯一的6核12執行緒低電壓處理器,預設主頻僅為1。10GHz,稍低階的i7-10510U還是4核8執行緒,主頻稍微高一些。

綜合來看,“假如”筆記本CPU的核心體質相對出色,可接受執行電壓相對稍低,那麼H系列的標準功耗筆記本CPU效能已經比較接近桌上型電腦CPU效能。U系列低電壓處理器短時效能可以和H系列或者標準桌上型電腦處理器相媲美,對於日常使用比較有幫助,但並不適合需要長期進行高強度操作的消費群體,比如設計渲染等,畢竟TDP設定15W實在是太低了,如果拉高至25W,你會發現它們的表現會出色得多。

【3、AMD處理器對比】

【有趣】第7期:筆記本CPU和桌上型電腦CPU差距很大嗎?

AMD的情況和英特爾類似,筆記本處理器同樣受到TDP限制導致效能受限。

當前在售的AMD筆記本處理器為3000系列,比如R5-3550H、R7-3750H以及對應的U系列處理器,仍然採用上一代Zen+架構,和桌上型電腦這邊的R5-3400G都是近親,可以看做都是R5-3400G的降頻版,都只有4核8執行緒,效能上和低壓i5/i7差別不大,比R5-3600、R7-3700X差了十萬八千里。

但是即將上市的

4000系列

可牛逼壞了!它們不僅是當前桌面級Zen 2的翻版,升級7nm工藝,而且下一代R5-4600H/4600U都是6核12執行緒,而R7-4800U/4800H都是8核16執行緒設計……

按照當前這一代的AMD定價策略,R7最多也就i5的價格水平,而R5要比i5便宜得多,照這種態勢,4000系列上市後。。。。。。

【有趣】第7期:筆記本CPU和桌上型電腦CPU差距很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