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的本質是動物生存進化的高階提現形式,動物的生存是有條件的,物資是有限的,空間是有限的,資源是有限的,在一個有限的資源的環境中,生存是每個群體和個體的共同問題,動物的生存靠的是適合環境的

身體結構

。而人不同,人是靠智力生存的,由此站在了

食物鏈

頂端,這拉開了人和動物的距離,因此,人的競爭對手從原始的和動物競爭變成了和人類自己的競爭,政治是人和動物共有的本能,是生存的需要,是最大發揮組織能力的藝術,狼群也有政治,靈長類群居動物也有政治,隨著農業革命的開始,人類進去文明社會,食物有了保證,脫離了食物鏈,人類的數量失去了控制,數量的大幅度增加,需要資源的支撐,人類利用資源的能力在短時間沒有得到明顯改善,相對資源更加短缺,這時候加劇了競爭,原始的部落是以血緣為基礎的族系,所以原本分散的族系之間因為資源的匱乏相互之間產生了掠奪和殺戮,這個階段是一個殺戮,融合的階段,使得弱小的族系被消滅,他的人民要麼被殺,要麼被當做奴隸,強大的族系變得越來越強,融入了越來越多的人,最後形成了國家,國家是大的組織形式,裡面的成分要複雜的多,有原來的基礎族系,有後來被消滅的族系,統治的階層是原來的族系,他們首先要保證的是他們的生存資源,這便是對立的兩面出現了,統治的階層和被統治的階層,一開始奴隸多出於戰俘,他們承擔著最繁重的工作,而沒有基本的生存保證,這是失敗者的懲罰,失敗的族系變成了奴隸,變成了會說話的牛馬,為了保證本族系的權利和生存基礎,就要有暴力機構形成絕對的戰爭優勢,軍隊產生了,軍隊的產生很早,早在掠奪時期就有,但那時應該沒有成熟的指揮系統。更像是打群架。

族系在原始時期是沒有問題的,所以姓氏的概念不是特別重要,從中國的古代史能看出來,兒子的名字跟父親的名字是沒有關係的,但是有個問題,當國家的組織形式出現後,各個族系加入進來,再經過長時間的融合,本族系的和被征服的族系生活在一個國家,幾代人,十幾代人之後,是什麼樣子,所以血統很重要,姓氏不僅僅是個名字,更是一種血統,最初的國家是以姓氏為宗的,這就不難理解最初的

貴族政治

,草民沒有政治權利是被征服的意識形態還在,貴族是這個國家的基礎,是母胎,是這些貴族的祖先征服四野形成這個國家的,所以他們世世代代都要統治這個國家,那個時候他們不需要解釋政權的合法性,更不需要解釋合理性,更沒必要解釋必然性,完全是野蠻的政治文化,

強權政治

時代,但是透過一系列的措施保障政治穩定是很有必要的,夏商是混沌的,是不成熟的政治,到周,有了周禮,這是最早的一整套的政治體制,規定了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很細,周的統治方式是當時最先進的統治方式,但是擺脫不了原始政治的烙印,他還是以周族係為基礎,首先保證周族系的生存資源,把當時的世界分封給姬姓和功臣,有了嚴格的

等級制度

,從政治體制到文化,甚至蓋多大房子,多大的門頭,用什麼建材,出門的行頭,都有嚴格規定,這是一套完整的體制,但生產力的限制使得周對被分封國的控制能力達不到絕對控制的程度,所以這一套制度是必要的,但隨著分封國的開發和人口增長,實力也在增長,雖然有很多周族系的人,但分封國卻不在周族系的核心區域,於是形成了新的政治勢力,即使周族系的核心區域也遭到了外來勢力的打擊,周族系內部也會分化,做到一定程度都想當王是人類生存進化的本能,內部分化,外部其它族系崛起,周的控制越來越力不從心,最終形成了各自為王的局面,

三家分晉

,田氏代齊。

周的滅亡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是新開發的疆域養活了新的強權,最開始分封的地方大多荒蠻,隨著人口的遷移和增長,諸侯國的力量增長,天子又不能絕對控制,而諸侯國的統治方式也是一樣,一個家族時代經營,容易形成持續的經營,持續的經營也容易產生效益,當個諸侯國的力量增加,野心也就膨脹,鯨吞和蠶食周邊弱小,最終形成了戰國的局面,周王室也被限制在一個小地方,最後壽終正寢。

接下來是秦的統治,秦本是一個小的族系,半耕半牧,和高度發達的中原諸侯不能比,也沒有成熟的統治方式,因戰功有了一小塊地,開始融入中原華夏,進入了周的統治圈,但很長一段時間都不起眼,直到一個叫衛鞅的人來到秦國,衛鞅的改革非常徹底,是政治體制的新高度,打破了以族係為基礎的政治生態,結束了封建制度,形成了

集權國家

,就在2019年,這樣的國家組織形式依然存在。秦憑藉高度發達和有效的組織形式,在戰場形成了絕對優勢,最終掃六合,形成一個空前龐大的帝國,高度發達的

政治體制

太過於超前,人民無法適應,舊貴族無法適應,秦毀滅,秦毀滅之後,這一套高度發達的政治體制被繼承下來,稍作修改,變成了漢的統治方式,

漢的政治生態繼承了秦的制度,至此,以族係為基礎的政治體制被拋棄,家天下的時代到來,家天下不是族系的政治體制,表面看它是一個劉姓的王朝,但不是族系的概念,他只是劉姓一家,跟周的姬姓不同,姬姓是周族系的代表,是一個群體的概念,劉姓可就是劉家一家,所以封建制度不適合漢的統治,秦的建立打破了以族係為基礎的政治生態,以集權的方式管理國家,這樣除了皇家之外,便沒有了貴族,之後的所謂貴族,只是象徵性的貴族,並無實際管理國家的權利,破封建,立郡縣,郡縣的官員由集權的中央認命,而不是分封成為一個有相當自主權的國,在中央管理下的郡縣收到中央的絕對控制。組織形式發生了根本改變,這一組織形式的特點就是家天下,家天下的政治體制對於皇家來講並不安全,因為沒有了屏障,不像以族係為基礎的組織形式,族係為基礎的組織形式有貴族,是一個族系對其它族系的統治,家天下變成了以一家來統治整個國家,這樣皇權的合法性,合理性,必然性都要有很好的解釋,至此,政治的方方面面的內容被充實了進來,意識形態也成為一個重要的方面,各種學說被引入政治生活,形成重要的意識形態,儒家思想成為重要的意識形態,因為它天然的容易被改造,家天下只能是絕對的皇權,如果皇權動搖,王朝就危難,沒有絕對的皇權,王朝的基礎就會被動搖,所以朝代更替更加頻繁,這是這項政治體制的內在基因,無法改變,中央集權的統治方式加速了民族的形成,民族不同於族系,民族不一定有血緣關係,也不是一個血緣的關係,民族的形成需要有更有效和成熟的政治體制來適應,漢代的政治體制成熟到足以支撐,所以漢民族得以形成,漢民族是長期融合的結果,所以遙遠的貴族已經找不到蹤跡,就連象徵性的貴族也慢慢的消失,皇權得以加強,取而代之的是

官僚

,官僚成為參與統治的新群體,而官僚的來源是官僚的子孫,這樣形成了一個強大的群體對皇權產生了威脅,名門望族得以形成,因為官僚集團壟斷知識,在印刷並不大發達的年代,知識的壟斷讓寒門很難上臺,即使個別的也會被融合進來,成為新的官僚,不會對官僚產生威脅,皇權的穩固使得官僚集團形成,貴族基本從集權國家出現就被消滅了,官僚集團的長期經營,形成了很多望族,勢力很大,這些對皇權產生很大威脅,漢的滅亡也證明了這一點。官僚集團經過幾百年的發育成長,已經根深蒂固,甚至皇權也不能動搖。漢亡,晉是一個短命的王朝,因為他是官僚望族,而官僚望族有很多,加上外族入侵,晉沒有絕對的武力優勢,開始了長達幾百年的紛亂,外族入侵跟最原始的族係爭奪並沒有兩樣,只是在搶奪資源,一個更大範圍的融合,是來自北方的遊牧民族和中原漢民族的融合,戰爭,殺戮,融合,胡人漢化,漢人也胡化,此處的政治體制並沒有進化,但長期的戰亂打破了原來的官僚集團,自漢代以來形成的官僚集團被粉碎,取而代之的是在長期戰爭狀態下形成的軍人集團,一個經歷戰爭洗禮的集團,關隴集團,之後改集團統治幾百年時間,和秦漢不同,隋唐

是皇權和貴族政治結合的產物,是關隴貴族再統治著,隋想透過科舉來參與統治,以此來稀釋集團貴族的政治影響,但隋短命而亡,唐面臨的是同樣的問題,

關隴集團

是盟友,也是皇權的威脅,所以從絕對的皇權來看,這個群體是要被分化,削弱。這時候

武則天

來了,武則天一方面削弱貴族,一方面提拔集團外的寒門,以此來削弱貴族政治的影響,加強皇權,她成功了,歷史又回到了漢代以來的軌跡上,但不同於漢代的是他的官僚系統有了寒門的因素,不太可能形成像漢代那樣的

豪門望族

,官僚集團很難形成對皇權的直接威脅。唐是一個非常自信的王朝,什麼都不怕,唐的時代,疆域遼闊,文化影響力非常大,也非常包容,為了保證遼闊的邊防,唐分了很多節度使,

節度使

的權利非常大,時間久了慢慢的形成了自己的勢力,這是一個大國面臨的矛盾,只能微調這種矛盾,問題解決不了,最後釀成了安史之亂,給中央集權了重大打擊,從此之後,唐的中央集權在也沒有形成對節度使的絕對優勢,最終壽終正寢,開始了半個多世紀的五代十國,接下來宋收拾殘局,重整河山,宋沒有唐那麼自信,政治體制沒有太大進化,主要的制度設計是限制武將,所以武力一直不行,基本沒打什麼像樣的勝仗,富而不強,就是被敲詐勒索的物件,最後兩宋都亡於北方的遊牧民族, 元的統治是倒退的,這也表現了蒙古人的文化落後,沒有能力有效治理國家,拒絕漢化,野蠻統治,所以不談政治智慧。明進一步加強皇權,更加嚴格的控制意識形態,削弱官僚集團,皇權更加強大,但也更加孤單,沒有人認為這個王權的存在跟自己有什麼關係,所以官僚只能顧自己,這就叫強大到沒有朋友,皇帝是絕對的皇權,打板子更是有辱斯文,說明亡於官僚,黨爭,內耗,都沒錯,但深層次的是官僚集團沒有足夠的權利。無法形成合力,明的滅亡說明了這一點,既然江山是朱家的,跟我們有什麼關係,換個姓,我還幹啥該幹啥,這就是明朝的官僚,說到底是皇權一家獨大,官僚連起碼的尊嚴都沒有。滅亡那是很多官僚盼了很久的事。來到清朝,大清同樣加強皇權,

大清制度

沒有太大創新,好在皇家的文化修養比較高,有滿蒙權貴,皇權並不太孤單,所以相對來說要好很多,大清的滅亡主要是外部環境的變化帶來的衝擊,這一時期是一個更大範圍的融合,大航海時代的融合是全球化的融合,中國或者叫大清,不可避免的捲入其中,新的思想,新的政治體制,科技,文化,等等,大融合,就有大碰撞,大清落後於世界,人民的覺醒,

公民意識

,現代民權,大清完全不適應這些太超前的東西,雖然也學,但終究不能改變,所以大清滅亡。中華民國在法理上繼承了大清的政權,所以說本身是合法征服,建立者也都有一些留洋背景,相對來說沒有那麼獨裁,文化很發達,基本比較正面,可是時運不濟,遇到了很大的外部威脅,之後就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