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是什麼時候被發現的?怎麼發現的?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3-01-17 回答

黑洞即使真的存在,人類也發現不了。因為連光線都逃脫不了它的引力。當然有,最早證明黑洞存在的就是霍金,其證明黑洞存在的方法說來也很簡單,因為在自然狀態下的宇宙空間中,只有黑洞才能發出阿爾法射線,科學家們也正是利用這種方法證明黑洞的存在和觀察研究黑洞的。黑洞是巨大恆星塌縮後形成的引力巨大的天體而不是所謂的“洞”!其引力之大連光都逃不出來,所以在我們看來它是黑的,什麼都看不見的。

黑洞是什麼時候被發現的?怎麼發現的? BGS 1級 2013-01-17 回答

1967年,劍橋的一位研究生約瑟琳•貝爾發現了天空發射出無線電波的規則脈衝的物體,這對黑洞的存在的預言帶來了進一步的鼓舞。起初貝爾和她的導師安東尼•赫維許以為,他們可能和我們星系中的外星文明進行了接觸!我的確記得在宣佈他們發現的討論會上,他們將這四個最早發現的源稱為lgm1-4,lgm表示“小綠人”(“little green man”)的意思。然而,最終他們和所有其他人都得到了不太浪漫的結論,這些被稱為脈衝星的物體,事實上是旋轉的中子星,這些中子星由於它們的磁場和周圍物質複雜的相互作用,而發出無線電波的脈衝。這對於寫空間探險的作者而言是個壞訊息,但對於我們這些當時相信黑洞的少數人來說,是非常大的希望——這是第一個中子星存在的證據。中子星的半徑大約10英里,只是恆星變成黑洞的臨界半徑的幾倍。如果一顆恆星能坍縮到這麼小的尺度,預料其他恆星會坍縮到更小的尺度而成為黑洞,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在黑洞這個概念剛被提出的時候,共有兩種光理論:一種是牛頓贊成的光的微粒說;另一種是光的波動說。我們現在知道,實際上這兩者都是正確的。由於量子力學的波粒二象性,光既可認為是波,也可認為是粒子。在光的波動說中,不清楚光對引力如何響應。但是如果光是由粒子組成的,人們可以預料,它們正如同炮彈、火箭和行星那樣受引力的影響。起先人們以為,光粒子無限快地運動,所以引力不可能使之慢下來,但是羅麥關於光速度有限的發現表明引力對之可有重要效應。 1783年,劍橋的學監約翰•米歇爾在這個假定的基礎上,在《倫敦皇家學會哲學學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他指出,一個質量足夠大並足夠緊緻的恆星會有如此強大的引力場,以致於連光線都不能逃逸——任何從恆星表面發出的光,還沒到達遠處即會被恆星的引力吸引回來。米歇爾暗示,可能存在大量這樣的恆星,雖然會由於從它們那裡發出的光不會到達我們這兒而使我們不能看到它們,但我們仍然可以感到它們的引力的吸引作用。這正是我們現在稱為黑洞的物體。它是名符其實的——在空間中的黑的空洞。幾年之後,法國科學家拉普拉斯侯爵顯然獨自提出和米歇爾類似的觀念。非常有趣的是,拉普拉斯只將此觀點納入他的《世界系統》一書的第一版和第二版中,而在以後的版本中將其刪去,可能他認為這是一個愚蠢的觀念。(此外,光的微粒說在19世紀變得不時髦了;似乎一切都可以以波動理論來解釋,而按照波動理論,不清楚光究竟是否受到引力的影響。) 事實上,因為光速是固定的,所以,在牛頓引力論中將光類似炮彈那樣處理實在很不協調。(從地面發射上天的炮彈由於引力而減速,最後停止上升並折回地面;然而,一個光子必須以不變的速度繼續向上,那麼牛頓引力對於光如何發生影響呢?)直到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之前,一直沒有關於引力如何影響光的協調的理論。甚至又過了很長時間,這個理論對大質量恆星的含意才被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