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呂途

(發展社會學博士)

關注中國現狀和未來的很多人都在詢問一個社會問題:中國新工人的未來何在?

為什麼全社會都在詢問這個問題?因為,如果中國近3億新工人沒有未來,中國就沒有未來;因為,中國的未來關乎世界的未來。這裡所說的新工人,指工作和生活在城市,而戶籍在農村的勞動者。

迷失的農二代:待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農村

中國新工人的現狀

這是一個數量龐大的群體:2014年全國打工者的人數為27395萬人。這是一個做出了巨大貢獻的群體:在這近3億打工者中,8400萬人從事著

製造業

,我們穿的、用的都是他們製造的;6000萬人從事

建築業

,我們住的房子、走的公路鐵路都是他們建設的;2000萬人從事

家政工作

,她們照顧著別人的孩子、別人的老人,卻見不到自己的孩子。

這是一個付出了巨大代價的群體:全國農村留守兒童6102。55萬,全國農村流動兒童達3600萬,在農村的他們見不到父母,在城市的他們難以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權利。

迷失的農二代:待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農村

在北京市

朝陽區

金盞鄉聚居著上萬的工友,大家居住條件很差,卻每天沒日沒夜地操勞著。當被問及:“如果在城市待不下去怎麼辦?”65%的人回答:“回老家!”當被問及:“對未來有什麼打算?”只有9%的人回答“回老家”,有53%的人回答“繼續在城市打拼”。

打工者在城市的生存狀況到底如何?打工者認為城市待不下去可以回老家,如果真的是這樣,當初還會出來嗎?老家是將來想回就回得去的嗎?透過調查瞭解,一幅“拼圖”展現出了中國新工人的並不樂觀的現狀:待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農村、迷失在城鄉之間。

迷失的農二代:待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農村

迷失的農二代:待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農村

1、待不下的城市

打工者在城市打工,但是他們的工作很不穩定,而且很多人沒有

社會保障

,根據編者的調研資料,打工者平均一到兩年換一次工作,根據2014年國家統計局的數字,只有16。7%的人有

養老保險

,只有26。2%人有

工傷保險

;打

工者在城市生活,但是他們在城市買不起房子,一部分人支出了自己全部的積蓄、甚至借錢在老家的鎮上買了房子,或者在村裡蓋起了房子,但是,那是一個回不去的“家”,因為必須在城市打工才能維持生活;

打工者結婚了並且有了子女,但是他們的子女很多不能在城市的公立學校入學,因而被留在老家由祖父母撫養照顧,有一些乾脆長年學習和生活在寄宿學校裡;那些有幸可以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們在城市被稱為“流動兒童”,從名稱上看就好像他們要重複父母的命運。

迷失的農二代:待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農村

迷失的農二代:待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農村

2、回不去的農村

農業是人類的生命線,農村和大地是生命的根,如果沒有了農業和農村的健康發展,任何城市的發展建設都是無根的、虛幻的繁華。但是,今天,中國的農村大地卻是被我們拋棄的地方。

迷失的農二代:待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農村

農業收入非常微薄,在編者的實地調查中,收入最高的一戶河南農民靠農業的收入只佔打工收入的一半;而收入最低的一戶四川農民由於受災,收入只佔打工收入的2%;農業生態系統在瓦解,比如,在四川過去維持生態迴圈的“生豬-紅薯-玉米”的種養系統瀕臨崩潰;基層組織作用缺失,我瞭解到的湖北的一個村子,村委會的成員基本上由地痞流氓組成,欠了賭債靠集資來償還,如果不交錢,就給掐電。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打工者不是現在回到家鄉,而只想著老了以後回去,那麼老了以後可能就更無家可歸了。

迷失的農二代:待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農村

3、迷失在城鄉之間

打工只是為了養家餬口。調查結果顯示,被問及“為什麼打工?”時,大多數工友的回答是:為了養家餬口。當我們的思想僅僅停留在自己可以養家餬口這個層次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只要使勁幹、拼命幹,命運就會改變,也許不會想到其他人和社會對改變每個人命運的關係。更具體點兒說,其實無法維護自身謀生和發展的最基本的權益。如果多數人是這樣,那麼可能到頭來個人的願望什麼都實現不了,大家都很難養家餬口,因為大家的利益沒有人去爭取。

迷失的農二代:待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農村

4、打工者的“過客心態”

“過客心態”是打工群體迷失的最顯著的特徵。打工者生活在南方的工廠宿舍和北方的打工者聚居區,生活條件都非常差。但是,因為大家都認為打工生活只是暫時的,所以就可以將就和忍受。

在生活中的“過客心態”,會讓他們不去爭取很多的現實需求,比如,對

居住權

、對居住條件和環境、對子女在城市

義務教育權

的要求。在工作中的“過客心態”,會讓他們不去爭取工人應得的權力。更重要的是,這樣的“過客心態”讓打工群體沒有任何抗爭的動力和談判的合力。

事實上,從居住地的穩定性來說,打工者傾向於在一個地方落腳的趨勢是明顯的。我在北京皮村的調查就發現,在皮村居住了5年以上的工友並不在少數,很多在深圳和廣州打工的工友也已經在那裡“暫住”十多年,甚至二十多年了。

打工者的“過客心態”看似是一種無奈選擇,其實卻正是資本霸權的勝利,資本本來就是“過客”,它的目標永遠指向最廉價的勞動力,而打工者的“過客心態”完全符合資本的邏輯,迎合和支援了資本的擴張和逃離。

迷失的農二代:待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農村

新工人未來的可能性

新工人的未來在哪裡?或者,新工人子女會有比父母好一些的未來嗎?我看到了兩種可能性:一個是未來更加糟糕;一個是風雲莫測。新工人的未來,一是取決於新工人自身的思想和努力,一是取決於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環境。編者在調查中曾遇到過很多故事。

一個工友

蘇浩民

,他屬於典型的“打工為了謀生”的型別,並且在自己的努力下,去年在湖北老家蓋起了三層樓房(一共花了30多萬,自己存款20萬花光,又借了10多萬)。另一個工友

王海軍

,是一個愛思考的青年。當然,為了生存,海軍工作非常努力,而且貸款在蘇州打工地買了一個小公寓(首付14萬,貸款14萬,每月還款1600元)。

後來,編者同時約見了

浩民

和海軍,兩個人都說後悔了,他說:“蓋了房子也回不去,現在就後悔了,但是想賣也沒人會買。”海軍說:“房子面積不夠子女就地入學的要求,媽媽最近又身體不好,回老家才能照顧,每月要還貸就被工作牢牢套住,實在後悔。”浩民和海軍都屬於技術工人,是打工者中收入稍高的,狀況也是極不樂觀。

迷失的農二代:待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農村

迷失的農二代:待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農村

所以說,當教育公平不能實現,當蓋房子只是為了資本牟利而不是為了生活,無論打工者個體如何努力,都無法改變命運。

很多打工者辛辛苦苦打工,期望可以改變子女的命運。實際上流動兒童的情況很不樂觀,小升初無法在城市入學就開始淪為留守兒童,不想留守的很多就早早輟學,再加上很多孩子在缺少關愛和學習樂趣的情況下,很早就失去了學習的動力。

迷失的農二代:待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農村

如果我們想要有出路,首先需要知道什麼不是出路。

第一,如果身為工人,卻認為只有成為老闆才有出路,那麼就沒有出路。這是因為,首先,老闆一定是少數,甚至是極少數;其次,在這樣的邏輯下,不僅不會去爭取做工人的應得權益,甚至會認同老闆對工人的剝奪。

第二,自謀職業表面上的確自由了很多,但是,從勞動時間上看,很多時候是比在工廠工作更加嚴重的自我剝奪。

第三,當所有打工者打工的目的只是為了“養家餬口”的時候,可能大家都過不上好日子。

第四,當所有人都抱著“過客心態”的時候,我們不僅不擁有現在,也沒有未來。

迷失的農二代:待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農村

現在,情況愈演愈劣,別說農民工,即使是211、985畢業的農二代大學生,絕大多數逃脫不了“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命運。

守著一畝三分地,兼職種地總監,歡迎做農業的朋友來交流。

公眾號:唯恆農業(weiheng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