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在降噪耳機領域發力多年,但一直沒大紅大紫過,直到MDR-1000X的出現,局面得以改變,索尼自此終於站在了降噪之巔。繼1000X之後,又於今年秋季推出升級型號

WH-1000XM2

,此次有何變化和改進呢?一起開箱看看:

擁有降噪耳機中的最強大腦 索尼WH-1000XM2評測

包裝風格、文案設計和MDR-1000X基本一致

擁有降噪耳機中的最強大腦 索尼WH-1000XM2評測

底部:HI-RES高解析音訊Logo,搭載NFC一觸即連,支援IOS和安卓系統,SENSE ENGINE(

感應系統

)的加入是WH-1000XM2相較於1000X主要區別之一。

擁有降噪耳機中的最強大腦 索尼WH-1000XM2評測

背面

擁有降噪耳機中的最強大腦 索尼WH-1000XM2評測

LDAC目前業內最高級別藍芽傳輸編解碼技術(可傳輸3倍於傳統藍芽的資訊量)、DSEE HX高音質補償、S-MASTER HX索尼最新一代的數字放大技術

擁有降噪耳機中的最強大腦 索尼WH-1000XM2評測

外部套盒去除後,一個黑色盒子

擁有降噪耳機中的最強大腦 索尼WH-1000XM2評測

附贈盒子挺有檔次,設計也比較合理,圓滑邊角耐用。

擁有降噪耳機中的最強大腦 索尼WH-1000XM2評測

做工非常好,底面還有一層很薄的袋子,可塞進去機票、身份證等薄的東西

擁有降噪耳機中的最強大腦 索尼WH-1000XM2評測

WH-1000XM2就這樣擱置在裡面,很穩。飛機專用

音訊插頭

被巧妙的擱置在隔層小口袋裡。

擁有降噪耳機中的最強大腦 索尼WH-1000XM2評測

香檳金版

的實物其實挺好看,掛脖後照了照鏡子,感覺挺和諧,也不太挑衣服,從服裝穿搭的角度而言,算是比較白搭的。兩邊耳罩可平貼於鎖骨位置,也不會造成“頂下巴”的悲劇。兩側耳罩都可以內向彎曲較大角度直抵頭梁,最終蜷縮成接近半圓形。但耳機本體多個位置都比較厚實,所以即便蜷縮成半圓,看著也是比較胖的。不知索尼未來會否設計更加輕薄的降噪頭戴耳機。之所以提到這個疑問,是因在寫這篇稿子時,索尼在

美國CES201

8推出了一款比MDR-1A更輕薄的頭戴耳機MDR-1AM2。

耳罩表層材質像是“麻子臉”一樣,區別於前代的平滑皮面,好處是觸控操作更舒服,這也確實是進步。

說道操控,它與頸掛式的WI-1000X是有些差異的,比如,要對walkman切換上一曲,頸掛式的1000x無法實現,但頭戴式WH-1000XM2就沒問題,在右側耳罩上用手指往後方滑一下就可以。話說這幾天體驗WH-1000XM2,真是佩服它的全面性,在功能上做到了極致的貼心。

擁有降噪耳機中的最強大腦 索尼WH-1000XM2評測

官網所謂的

香檳金

或是指類似金屬部位的框架,如支架,頭梁兩側,耳罩下半部分固定物這些。其餘部位實際顏色還是相比香檳金框架稍微深一點,圖片拍的並不專業,肯定會有些色差的,讀的人務必留意。但肉眼看去,整個耳機還是渾然一體,並無詭異感。

擁有降噪耳機中的最強大腦 索尼WH-1000XM2評測

底部的充電口和耳機孔。隨機附贈了一條同色系的耳機線,不過,我是沒遇到過有接耳機線更好聽的

藍芽耳機

。這可能不是各品牌故意為之,而是技術上做不到。

擁有降噪耳機中的最強大腦 索尼WH-1000XM2評測

側面。凸起的物體上印著WH-1000XM2,另一側是WIRELESS,在此就不展示了。

擁有降噪耳機中的最強大腦 索尼WH-1000XM2評測

頭梁兩側內部,捏著挺厚實,據悉前代MDR-1000X有一部分人遇到了此處斷裂的問題。對比印象中的MDR-1000X,新型號似乎在整個頭梁的厚度和某些細節處都改進了。直感是很難損壞。

擁有降噪耳機中的最強大腦 索尼WH-1000XM2評測

可看到左側設計了凸起的盲點,很貼心。緊挨著的是NC/AMBIENT(降噪/環境聲)長按會針對周邊環境自動優化出最合適的方案,單次點按會依次在環境聲、關、降噪這三個專案中切換,環境聲顧名思義,適度放大外界的聲音,足夠實用,但還有提高空間,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它並不會很“精準”放大各類聲音細節,比如我手邊正煲機的ie80s(離我約30cm),導音管裡會發出微弱聲響,若不戴1000XM2聽,雙耳細聽下可辨別出唱的什麼詞,但戴上後開啟“環境聲”,能聽到稍微放大的旋律聲,但很難聽清詞了。當然,這對1000XM2來說似乎要求過高了。純粹是做個小實驗。日常生活中,1000XM2的這個環境聲功能還是非常有用的,外出走走停停,肯定會接觸外界訊息,只要音樂的音量別太大,它那兩側耳罩上方的麥克風都可以很好的放大身邊聲音,甚至,可能對一些輕微耳背的人來說,還能起到一定的“助聽器”作用。目前中老年人耳背的不在少數,

索尼WH-1000XM2

或許也能吸引到這部分群體……

說道環境聲,順便也對比WI-1000X,比起WI-1000X,WH-1000XM2的環境聲效果更明顯一些。這也是它更貴的原因之一吧……

擁有降噪耳機中的最強大腦 索尼WH-1000XM2評測

耳墊回彈力度略慢,比較軟,佩戴舒適度沒的說,其實戴上後,耳朵邊緣會感覺是在戴MDR-Z1000監聽耳機,因為Z1000就有這種嚴謹而明確的穩固感,總之耳墊部分還是很考驗設計功底的。另,雖說耳墊輪廓是個個性的橢圓,但卻能神奇的扣住整個耳朵,接近

全包耳形態

擁有降噪耳機中的最強大腦 索尼WH-1000XM2評測

轉軸、接縫處做工也都挺OK,不會有鬆垮、易損的不安全感。

擁有降噪耳機中的最強大腦 索尼WH-1000XM2評測

與MDR-1000X的區別,

索尼東京

的設計師們都總結的挺好了。直接摘抄過來。

很多細節部分也有提升,比較明顯的區別是可以根據

氣壓

變化對降噪效能進行最佳化,以及支援智慧手機應用程式這兩點。

首先是根據氣壓變化對降噪效能進行最佳化,本款產品的主要目標使用者是商務人士,搭載降噪功能是為了在出差時的飛機上也能提供儘量接近理想狀態的降噪效能。

機艙內發生的氣壓變化,也就是空氣密度的變化,會導致由驅動單元到鼓膜的聲音傳播方式發生變化。

聲音傳播方式的變化會導致很難獲得理想的降噪效能。

機型會透過內建的氣壓感測器檢測周圍的氣壓,根據周圍的氣壓對降噪處理進行調整最佳化,從而在氣壓變化後的環境中也能發揮理想的降噪效能。

然後是對應用程式的支援,首先一個較大的進步點就是,利用“環境聲控制”功能,可以調整

環境聲模式

下的環境聲收入級別。在什麼情況下比較方便呢?比如古典音樂這種安靜的曲調,收入太多的環境聲就會影響音樂,如果可以調整的話,就可以根據環境和喜好來調整。這樣就可以根據正在聽的音樂和環境,自由地控制環境聲的收入方式。而且,利用自適應聲音控制,可以針對正在停留、正在步行、搭乘交通工具3種活動狀態,根據使用者的活動狀態自動將環境聲控制設定切換至適合的模式。使用者也可以從每次需要自己操作的麻煩中解放出來,愜意地欣賞音樂。還可以利用應用程式中的環繞音效功能和均衡器功能,用自己鍾愛的音質和聲場來欣賞音樂。另外,雖然不同機型支援的功能各有差異,但這次

1000X系列

的3款機型都支援這款應用程式,這也是1000X系列的共同特點。

WH-1000XM2在上一代產品MDR-1000X的基礎上對內部處理進一步進行了最佳化,電池續航時間比上一款機型延長了4小時左右。

此外,MDR-1000X的高音質化功能DSEE HX是始終開啟的,

WH-1000XM2則可以透過APP設為關閉,所以在降噪功能開啟的狀態下,可以延長大約10個小時的續航時間,實現了大約30小時的連續音樂播放時間。

MDR-1000X的續航時間大約20小時,而WH-1000XM2雖然功能增加了,電池卻用得更久了。

具體的降噪效果我個人是很滿意的,延續了上一代的優秀,沒多少可說的。音質方面,似乎在某些方面有所加強,尤其是

管絃樂

表現時,極高頻更為綿密悠長,是一種很高階很悅耳的高頻。中頻、低頻相比前代似乎沒有很明顯的變化,確定的是中低頻敦實,厚度較大,彈性還可以,不如MDR-1A這類準千元級HIFI耳機。不過在頭戴藍芽耳機中仍舊是較高的水準,可是對比WI-1000X,音色、音質上並未有明顯超越,我個人是更迷wi-1000x的音質,它相對更通透,

全頻

更自然,更容易讓我誤認為是有線耳機。

擁有降噪耳機中的最強大腦 索尼WH-1000XM2評測

擁有降噪耳機中的最強大腦 索尼WH-1000XM2評測

WH-1000XM2更多的功能體驗還是要藉助手機端headphones connect這款APP的,索尼今年秋季釋出的三款高階降噪藍芽耳機,一個有趣的現象是隻有WH-1000XM2(售價最高)可以使用該APP的所有功能,而WI-1000X和WF-1000X能開啟的的功能也隨它們自身價格遞減。

由於APP內容實在太多了,且與我之前評測wi-1000x、WF-1000X類似,就不再細談了,截圖大家自己看。

索尼的這款app極具價值,每一項功能都不是鬧著玩的,建議買了WH-1000XM2的使用者務必下載它以充分體驗索尼的黑科技。

評測WH-1000XM2其實是極為複雜和疲勞的。且出於閱讀體驗,不方便寫更多,就此結束。有什麼想問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