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的《性女暴力日記》開創了強暴—復仇型別電影,1978年的《

我唾棄你的墳墓

》成為了本型別電影的代表作,之後同類型電影就層出不窮,共同點就是女性被強暴之後,以憤怒為武器,走上覆仇之路對加害者進行報復(比如《我唾棄你的墳墓》各種翻拍版),或者作為審判者對意圖加害女性的人進行死亡裁決(比如2000年的《

Baise-moi

》),所有此類電影的共同點就是女性被強暴—憤怒—復仇,從柔弱的受害者到殘忍的加害者的角色轉變,雖然看起來很女權很強勢,但是當她們完成復仇之後性格就扭曲到再也無法回到正常生活之中,而《

桑尼的優勢

》卻藉助女主角桑尼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不反對復仇,不會用憤怒來扭曲自己,只會用恐懼保護自己,正常的生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桑尼的優勢——對女性復仇電影說不

在桑尼一年前被人綁架強暴折磨殺掉之後,由於頭骨被打碎,只好把大腦移植到了

食肉獸

體內,所以別人戰鬥時是用腦波在人類軀殼內控制怪獸,而她正好相反,戰鬥中使用本體,生活中是用腦波在怪獸軀殼內控制人類軀殼,按照通常的強暴復仇型別套路,桑尼獲得了強大的力量就該由憤怒控制自己來進行復仇或者審判,但是她沒有,她選擇平靜的繼續自己的馴獸師生涯,雖然她在戰鬥中還是會恐懼,會恐懼自己曾經被強暴和被殺死的過去(比如下面這三個畫面裡戰鬥中倒地、刺穿、壓制這一組充滿性暗示的鏡頭就在影射過去發生的事情),但是在戰鬥中對往事的恐懼和強烈的求生慾望才是桑尼最有力的武器。

桑尼的優勢——對女性復仇電影說不

桑尼的優勢——對女性復仇電影說不

桑尼的優勢——對女性復仇電影說不

所以在片尾編劇藉助桑尼和女反派的對話說明了自己的觀點,點題的是最後一句。因為看過強暴復仇片的觀眾很多都和大反派Dicko或者女反派的想法一樣,認為憤怒復仇才是重點,想看到的也是這個以牙還牙的復仇過程,至於復仇完成之後的女主角生活,誰在乎?

“人來到這個世界上不是帶著仇恨,而是恐懼” “恐懼充滿你的感官,你看得到,聽得到,也能嚐到” “恐懼讓我活著” “他們都相信憤怒小女孩出來復仇的故事,他們看到的都是他們想看到的東西” “他們看不到事物的本質” “每當我踏入那個擂臺 我都在為生命而戰 恐懼就是我的優勢”

桑尼的優勢——對女性復仇電影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