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秦巴山區的隴南市,東接陝西,南通四川,素有“秦隴鎖鑰,巴蜀咽喉”之稱。隴南歷史悠久。秦統一六國即有西道、故道、武都道和下辯道4個縣級政權建制。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111年)始設武都郡。

甘肅隴南可不是你想象的那樣

隴南是甘肅省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境內地貌俊秀,氣候宜人,旅遊資源豐富,比較著名的有成縣杜甫草堂、禮縣先秦文化遺址、祁山三國古戰場、西和仇池國遺址、陰平三國古棧道,以及武都永珍洞,成縣雞峰山、文縣洋湯天池等。不僅如此,隴南獨特的地理位置還造就了當地文化的多元性,讓來到這裡的人們感嘆其文化的博大與深邃。

隴南的不僅有魅力十足的自然風光,還有著眾多地方特點鮮明的飲食文化。

甘肅隴南可不是你想象的那樣

洋芋攪團

將洋芋煮熟,剝皮,放入專用木槽內,用專用木槌砸搗至粘團狀,色澤光亮微黃。熱食,放入酸菜漿水中略煮,連同酸菜漿水盛碗後調以鹽、油潑辣子即食;冷食,盛碗後調入調和嗆煮的醋、油潑蒜、辣子即食。風味獨特,口感滑潤、清香。

玉米麵面魚

玉米麵面魚是隴南地區特色熱門小吃之一,將玉米麵在大鐵鍋中攪成糊狀。煮熟。用特製的勺子做出。醋辣湯汁或武都酸菜湯。

甘肅隴南可不是你想象的那樣

棒棒面

棒棒面也是甘肅隴南的美食之一,這種麵食在要用溫水和麵,並且要在裡面加入石鹼、食鹽等,製成粗條後,加入炒好的豆腐丁,撒上切好的蔥蒜,澆入紅油辣子,吃起來味道很棒。

武都酸菜湯

武都酸菜,用野生苦曲菜、木疙瘩菜、芹菜莖葉、野生銀鈣菜、苦戈菜醃製。發酵好時,菜脆而味酸。中藥上全部屬於解毒、清熱、消暑型別,做湯時用清油炒一下,加老蔥絲或野生韭菜花。加洋芋絲。還可以加麵粉做成酸菜拌湯。

甘肅隴南可不是你想象的那樣

熱麵皮

熱麵皮爽滑筋道,辣味十足,將麵粉製成的麵皮和麵筋蒸熟後,用鹽、辣椒、醋等調味料攪拌,再配以時令蔬菜即可。吃麵皮講究兩個方面:熱和辣。熱,必須是熱水裡煮過的碗。辣,講究就多了。麵皮的色、香、味主要都在辣椒上。辣椒得香而不辣。

豆花面

豆花面麵條清香可口,加上一勺豆花,清熱祛毒、回甜止渴;也可以調上辣椒油,將清香可口的豆花面“變身”為酸辣豆花面,刺激你的味蕾,令人食慾大開。

甘肅隴南可不是你想象的那樣

咂杆酒

用青稞、高粱、大麥、小麥、糜子等多種糧食釀造。煮好的酒醅發酵後不淋出酒,而是將“酒醅子“裝缸密封數月,飲用時挖出酒醅子裝腔作勢入陶罐,置火塘煨煮,飲者持“咂杆”(竹管或銅管)插入罐中吸取,解乏驅寒,為鄉村土法保健飲品。主產於武都、宕昌、文縣等地。

隴南美食遍及全市的各個地方,犄角旮旯,這裡篇幅有限就不能盡說了。最後,介紹一種當地特有的民俗文化——

武都高山戲

甘肅隴南可不是你想象的那樣

高山戲又名高山劇,武都曲子戲,它發源於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的魚龍鎮,1959年以前,武都區魚龍、隆興、甘泉、佛崖等地人稱其為“演故事”、“走過場”等。

1959年,武都業餘演出隊用流傳在魚龍鄉的地方戲曲調,編排了現代小戲《尕女婿》,並參加了甘肅省文化局舉辦的國慶10週年獻禮演出,演出後,經專家商討定名為“高山戲”和“高山劇”。此後,高山戲的名字被陸續載入《辭海·藝術分冊》《中國戲曲文化》《中國戲曲曲藝辭典》等書籍中。

甘肅隴南可不是你想象的那樣

武都高山戲舞臺演出程式多樣,其中“演故事”是高山戲的正式內容,其他表演如“圓莊”“上廟”“走印”等則帶有明顯的祈福、自娛等性質。“走印”是演員們在“燈頭”的帶領下在麥場走“字”。農人們認為,在村子裡走“佛法僧寶”等字樣如同給村莊蓋了一個印章,他們相信:這印章可以起到鎮宅、納福、驅邪等作用。因為是用腳印在麥場走字,所以演員們怎樣入場,入場後走幾步轉彎,最後怎樣出場等都有嚴格的要求與講究。“圓莊”舞隊演員從農家走出來圍繞村莊走一圈,當地人叫“圓莊”。“圓莊”是高山戲廣場表演的特定習俗。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