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防禦體系加13米厚石牆,中國上古要塞城市還有哪些?

提及中國古代的山城,愛好歷史與軍事的朋友可能並不陌生,畢竟不論是攻打

高句麗

的隋唐軍,還是攻打南宋的蒙古軍,都在山城體系上吃過虧。而4000多年前的

石峁古城

,可以說是典型的山城,其周邊又有哨所和其他小城掩護,可以構成一個防禦體系了。那麼,除了石峁所在的河套地區以外,同時期中國是否還有類似的防禦體系呢?

答案是肯定的。

實際上,除了石峁所在的文化區域外,年代接近的

夏家店

下層文化區域也擁有類似的城防體系。關於夏家店下層文化的年代,公開資料結是跨越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距今4200—3500年。從年代上看,其和石峁接近。夏家店下層文化的分佈區域,如果按水系劃分包括西遼河流域、大淩河流域、灤河流域、

海河北部

;按地形劃分包括遼西丘陵、

熱河山地

、壩上高原、太行山區北部和

京津平原

的一部分。

山城防禦體系加13米厚石牆,中國上古要塞城市還有哪些?

▲夏家店下層文化與早商文化(方塊)

嶽石文化

(三角)分佈

從夏家店下層文化與早商文化分佈圖裡,可以看到夏家店下層文化分佈區域非常廣泛,而且正好處於古長城線一帶。從軍事上來說,夏家店下層文化區有個特點,一個是注重防禦,在冀、蒙、遼三省、自治區交界處,考古學家們發現了不少屬於夏家店下層文化型別的古城。

山城防禦體系加13米厚石牆,中國上古要塞城市還有哪些?

▲三座店古城遺址

夏家店下層文化古城一般分為三類:小型城堡和中型臺地石城以及大型城址。其中小型城堡,主要分佈在河川溝口兩旁山頂上。比如位於

敖漢旗

大甸子城址西南6公里處的佛爺山石城群。這些與其說是城,不如說是哨所,因為根據考古顯示,這個石城群共有小型石城7處 , 面積僅為200~600平方米之間 , 這些石城修在山脊或者山頂上。在山坡中部又發現 3處小型聚落遺址 , 面積各約千餘平方米。山下部還有2處聚落遺址,面積在四五千平方米左右。可見,居民大部分平時生活在山下或者山腰,少部分人負責看哨,遇到敵情迅速上山防禦。

山城防禦體系加13米厚石牆,中國上古要塞城市還有哪些?

中型臺地石城分佈在河流兩岸山坡下,像

北票康家屯石城

就屬於典型的中型石城。其北部因為大淩河改道被沖毀,所以現存面積 1。5萬平方米,實際面積大概在2萬平方米左右。該城地處大淩河南岸的二級臺地上 , 北臨大淩河 , 南為丘陵山地 , 東西兩側為溝壑。可以說是易守難攻。大型城址則是地處略高出地面的開闊地帶,像

敖漢旗大甸子城址

。城址南北長 350、東西寬 200米 ,牆體為夯土,屬於大型

夯土城址

。城址所在區域高於周圍地區兩米。雖然其在開闊地帶,不如在山上和臺地上安全,但是可以控制掌握大片區域,控制周邊的農業人口,獲取大量物資。更重要的是,根據考古發現,夏家店下層文化的古城分佈不是孤立的。一座大型城址不僅是這一個大城在抗線,還和周圍的小型和中型石城相呼應。像大甸子古城,周圍就有佛爺山石城群提供預警支援,有中型石城接應。這種佈局,對方即使人再多,也得先肅清周圍的中小石城。對於這種堡壘群,幾千年後的中世紀都頭疼,何況是在夏商時期。

山城防禦體系加13米厚石牆,中國上古要塞城市還有哪些?

▲夏家店下層文化年代

這些古城除了選擇地點和大小布局佈局考究以外,在城牆的設計上也同樣有濃厚的軍事防禦色彩。首先城牆厚度普遍在四米以上,有的甚至達 6至 13米,這可是夯土加石塊。除了堅固的牆體還有其他設施。之前冷研曾經寫過新石器時代的馬面。當時主要提到石峁古城帶有馬面,之後在河套地區發現的同時代古城中,也發現了帶有馬面的古城。其實除了河套的區,在遼西和燕山一帶的夏家店下層文化中的一些城牆外側,也發現以了石塊壘砌的,突出於城牆外的半圓形“馬面”遺 跡。這些馬面小型的寬度和進深也有為2至3米。一般寬4至6米 , 進深3至5米。大型的馬面甚至寬度達到了10至15米 , 進深8至9米。 這種佈局可以提供更多的火力交叉點減少火力死角,可以說這些馬面給攻城方帶來了很大的攻城難度。

山城防禦體系加13米厚石牆,中國上古要塞城市還有哪些?

▲夏家店下層文化房屋遺址

除此以外,得益於青銅冶煉的成熟,銅製兵器出現,夏家店下層文化發現過銅戈還有銅箭鏃。金屬武器配合先進的城防,可以說夏家店下層文化的影響力是很大的。而且遺址中還發現了疑似的文字。比如

赤峰市

高家臺子遺址也發現過夏家店下層文化時期的陶文,風格類似甲骨文。在一些器物上也和早商文化接近,外加夏家店下層文化有向南移動趨勢,所以一些學者認為,夏家店下層文化和商的關係很近。此外從體質人類學還有尚武風氣看,這種猜測也不無道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雙尾貓,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路,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