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古稀,花甲,知天命,不惑、各指哪幾個年齡段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2-01-17 回答

1、 年齡階段:

十歲不愁

二十不悔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耳順

七十古來稀

2、出處: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而立,古稀,花甲,知天命,不惑、各指哪幾個年齡段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2-01-17 回答

1。 而立:指年至三十,學有成就。後來用“而立”指人30歲。

2。 古稀,稱人年七十。

3。 花甲,指60歲。花甲一詞出自中國古代曆法,以六十年為一迴圈,一迴圈稱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號繁多且相互交錯,又稱花甲。

4。 知天命:是古人的形容人到了五十的事情,大雅的敘述方法。“知天命”不是聽天由命、無所作為,而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為但不企求結果。

5。 不惑:指40歲。也指遇事能明辨不疑,不惑-論語中孔子的解釋是,能很好的控制情緒的變化。

而立,古稀,花甲,知天命,不惑、各指哪幾個年齡段 還好。 1級 2012-01-17 回答

總角:童年。古代,幼兒把頭髮紮成像一對牛角般的小髻,稱總角。

????

???? 垂髻:童年。兒童未成年時不戴帽子,頭髮下垂。後因以“垂髻”指童年。晉代陶淵明《桃花源記》:“黃髮垂髻,並怡然自樂。”

????

???? 及笄:女子15歲。笄是古代婦女盤頭髮用的簪子。及笄,指女子15歲時,把頭髮簪起,表示已成年。《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而笄。”

????

???? 豆蔻:十三四歲的少女。唐代杜牧《贈別》詩:“娉娉嫋嫋十三餘,豆寇梢頭二月初。”後因以“豆寇”年華喻十三四歲的少女。

????

???? 破瓜:女子16歲。古代文人把“瓜”字拆開,成為兩個八字,因稱16歲的女子為“破瓜之年”。

????

???? 弱冠:男子20歲。古代男子20歲行成年禮,束髮戴冠,表示已成年。

????《禮記·曲禮上》說:“二十曰弱冠。”西晉左思《詠史》詩:“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而立:30歲。孔子《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後因稱30歲為“而立之年”。

????

???? 不惑:40歲。《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言人到了40歲,社會經驗增多,遇事能辨是非,不再疑惑。後稱40歲為“不惑之年”。

???? 強仕:40歲。《禮記·曲禮上》:“四十曰強而仕。”謂男子40歲,智慧、氣力皆強盛,可以出仕。

????

???? 天命:50歲。《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後稱50歲為“天命之年”。

????

???? 艾:50歲。《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孔穎達疏:“發蒼白如艾也。意謂頭髮蒼白如艾的年齡。

????

???? 花甲:60歲。由天干、地支互相組合排列的60個名號而得名。迴圈一次為60歲,稱作一個“花甲”。

????

???? 耳順:60歲。《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故稱60歲為“耳順之年”。

????

???? 耆:60歲。《禮記·曲禮上》:“六十曰耆,指使。”

????

???? 古稀:70歲。杜甫詩《曲江》:“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

???? 耄耋:《禮記·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詩經·秦風·車鄰》:“逝者其耋。”毛傳:“耋,老也。八十曰耋。”後因以八九十歲為“耄耋之年”。

????

???? 期頤:百歲。《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期是期望,頤是養。就是說,人活到一百年,是期望中的高壽,所以到了這個年齡,就要很好地養起來。於是,後人把“期頤”作為百歲的代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