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就好像雕塑一樣,原來是一塊沒有任何意義的原料(石頭,木頭,冰塊等)而你想要塑造的形體就在這塊原料裡面,切掉不屬於作品的那些部分,剩下就是藝術家的腦子裡的作品,此時手中的技藝顯得極為重要,所以,當刀切下去的時候,想像的形體要和實際空間的形體要一致,否則就是眼高手低,做不到。藝術家之所以能夠準確的透過“刀”來還原腦海中的形象,是長期訓練的結果。

在影視劇中,如果是一個完全沒有看過的故事我們叫原創,如果把已經有小說、紀實/報告文學、繪本/漫畫、遊戲、傳記、新聞等等形式存在的故事,轉換為影視作品所需要的故事,這個過程就是一個改編的過程。眾所周知,一部電影充其量長的可以達到3小以左右,短的在70來分鐘,而你要表達一部長達數十萬甚至數百萬字的小說,顯然是不能詳盡的,因此,你必須透過對原始素材的取捨來重新組織這個故事,改編劇本過程中有完全遵照原著的,也有隻取人物,或事件,或時代背景的。但總的來說都有一個原始依據——原著。電視劇有一個巨大的優勢,只要有預算,可以無限制的拍下去。通常體量大的小說改編成電視劇本能夠比較充分的將小說中的主線、大大小小的事件、情感、人物表達出來。

在我們所看到的影視作品中,大量劇本的來自文學作品改編,看看奧斯卡獲獎影片,改編劇的佔了大部分,

艾美獎

也是如此。BBC更是靠大量改變吃飯。國內有很多電影、電視也是如此,光“西遊”、“封神”等題材,似乎每年都有近十部電影、電視出現,如周星馳的《西遊》系列、《封神榜》等;動畫片也有不少取自這個題材,像《美猴王》、《

大鬧天宮

》、《

大聖歸來

》等。

改編劇本

改編劇本

對於劇本個人有些基本的觀點:

1、劇本是帶有強烈視聽感的文學作品(甚至有互動性)。劇本為舞臺、影視等表現形式服務,其基本特徵是人物有具體的形象,透過表演形成畫面,同時兼備非常完整的聲音,達到視聽同步傳達資訊的目的。

2、劇本具有自己完整的結構體系。無論是沙翁的“幕”結構,還是我們常說的來自古典文學、詩詞、曲藝的“啟承轉合”都是經過無數作品,數百上千年,無數作者推敲、總結、驗證得到的結果。而結果會明顯影響到觀眾的心理和情緒。所以,結構要穩、合理、嚴謹。只有掌握並運用了這種結構,才有可能從中突破。

3、三幕結構的電影劇本是不二之選。說到“三幕”,也有說是“三段式”,也有說實際是四段,但這都是以“三幕”為基礎變化而來,我同意“三幕四段”的說法,幕實際上是三段,四段是因為第二幕有一個“中點”,這個“中點”將第二幕分為上下兩段,“中點”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就是通常會是一段音樂,畫面又是由多個事件、場景通過蒙態奇的剪輯手法拼接而成,有時候像MV,情緒上主人公經過前面的冒險,現在終於有所收穫,似乎是很放鬆的狀態,像《花木蘭》中,木蘭在經過一系列訓練挫敗後,決定付出多於男兵的努力,從而取得了在此階段的成就。

改編劇本

改編劇本是在劇作規範的要求下,以劇作的形式將其他形式的文學作品“編輯”成劇本。在悉徳菲爾德在《

電影劇本寫作基礎

》的第十四章,提到了改編。但需要了解

德菲爾德

的理論的幾個特徵:

一是他的理論多數是針對冒險劇;二是他的理論基礎於復原式三幕劇結構;三是他的理論對於電影改編劇非常有效;四是他的理論尊重原著的故事改編。

影視劇本改編的取材相當廣泛,

小說、舞臺劇是最為典型的。另外還有一些散文、新聞、報告文學甚至詩歌都是改編的物件。還有一些是根據非常特殊的事件改編的,如2011年10月5日上午,發生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的“

湄公河慘案

”後改編成電影《

湄公河行動

》和34集電視劇《湄公河慘案》,電影的改編帶來的11。15億的票房,這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成績。

改編劇本

《湄公河行動》電影

改編劇本

《湄公河慘案》電視劇

還有一些特殊的改編就是本身就是影視劇本,再改編劇成影視劇本,如1957年在美國上映的《

十二怒漢

》後來俄羅斯和日本都分別有改編的版本,分別是《十二怒漢:大審判》和《12個溫柔善良的日本人》,俄羅斯則以種族和解高於法律的視角來講述故事;日本的版本還增加了女性角色,且對原作進行了大量的修改,算是一個顛覆版本。

《十二怒漢》(美國)

改編劇本

《十二怒漢:大審判》俄羅斯

改編劇本

《12個溫柔善良的日本人》日本

改編劇本

中國也有一個《十二怒漢》的改編電影《

十二公民

》。

改編劇本

在原作故事的魅力帶動下,這些改編的版本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改編的動力當然原自創作者從原著中看到的故事價值、經濟價值,正所謂無利不起早吧。

通常被改編的作品有:

1,火爆的銷量或者閱讀量的小說、漫畫等文學作品。這類作品一直是影視改編的直接目標,隨著傳播介質的改變,讀者的閱讀習慣也在改變,現在

網路小說

非常流行,而且作者可以根據讀者的反饋來創作故事,從而更加吸引讀者。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暢銷作品都能改編成功,所以,改編前的調研是非常重要的,這時我們更需要非常有經驗的製片人對原作進行評估,這個評估不僅僅是故事,更多是的這部作品背後的讀者,他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群?說白了就是改編後給誰看?如《

盜墓筆記

》等。

改編劇本

2,流水巨大的遊戲作品。遊戲改電影,最典型的專案就是《魔獸世界》。當然還有很多影視作品改編成遊戲的,在現在的娛樂產業中,一個IP幾乎可以橫跨娛樂、商業的各個領域,但,有個前提,這個IP必須是有很強的號召力和知名度才有可能橫跨娛樂、商業的處個領域。

改編劇本

3,有著廣泛傳播的故事。好比《

迪士尼公主

》系列等,而且還進行了動畫、實拍的改編,成為經典的影視作品。

改編劇本

都有一個顯著的特徵,創作者看中的就是其故事魅力和其

商業價值

文章之初打了個比方,改編好比是雕塑,你想要的就在原料中,而能不能切出你想要的,就是對每一小塊材料的取捨,從而最終達到目的。因此,改編實際就是取捨、選擇再重新組織。如果是有更高原創度的那會在原料的基礎之上增加新的佐料。

雕塑很少說從一隻眼睛或一根手指頭開始,而是由宏觀到區域性,相對劇本也就是要先做故事主體的大綱;而在開始動手雕塑前,是要明確雕塑的主題,所以,改編劇本前,必須要對原作深耕細讀,充分調研,找出打動你的那個核心點,找出你想透過改編達到的故事價值。

對原作所表達的價值層面的東西,我們到底要怎麼把握?

首先是原作的主題。

好比《西遊記》透過唐僧去西天取經這一件具體的事情表達了孫悟空在蔑視權威、不畏強權、除惡揚善的戰鬥精神,這個形象鮮明的反映了人們戰勝邪惡和征服自然的崇高理想。這是原作的根本,這些直接影響到人物的設定和人物的行為,如果改編中離開了這原作在精神層面的基本訴求,這是很不合適的,儘可能不要從根上去顛覆原作在價值層面的訴求。

其次是主人公和主要事件。

基本上改編都會聚焦在某一個重點事件上展開,開頭匯入,結尾延展,其好處就在於,影視作品的容量始終有限,儘可能展示精彩的常被人傳頌的事件。看得到的畫面,想像空間就小,而小說的特點是沒有具象的影象,畫面完全在每一個讀者的腦海裡,而每一個讀者想像的畫面又不盡想同。像人物傳記類的作品也都是突出主人公主要成就的事件。

再就是原作本身的調性。

其實很難說改編者能和原作者保持著同樣的

思想基調

,所以也不能要求與原作者有同樣的情趣。就會出現了一些原作者堅持要做編劇甚至導演的情況。但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改編總是在尋找另外一個視角去闡述故事的價值或者說創作者的思想。

理解了原作的價值,改編作者可以根據改程式設計度的需要決定如何改編?

方法不外乎就有:嫁接、新視角註解、原汁原味、僅把原著當素材、完全重寫。

無論是用哪種方法,怎麼改,改到什麼程度?總體原則還是要依據劇作結構和編劇方法進行。

首先,影視劇本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講一個跌宕起伏、扣人心絃、情緒飽滿、感動觀眾的故事,所以,對素材的取捨成為在事件選擇最為重要的一環。每個事件都要奔著故事核心和總體目標而去,有時候在經過一段時間後我們會遊離於主線主外,這時候我們需要把最初擬定的故事核心大字寫在拍板上或電腦桌面上隨時提醒自己。

其次,相比小說細膩的娓娓道來,而電影必須要在嚴謹的結構下,以緊湊的節奏推進故事,並把握觀眾的預期,調動觀眾的情緒。如果觀眾無法入戲,這改編就會失敗。

再次,小說的多章節會讓各個支線有一個相對完整的開頭、經過和結尾,而電影則要在有限時間內一聲呵成,即便多線推進,也都要環環相扣。

最後,全程以對話講故事的電影幾乎是失敗的作品,在電影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對白儘可能的簡練、自然發生。所以,有經驗的編劇告訴我們,劇本寫作之初,儘可能的少寫甚至不寫對白,當你深入人物內心之後,人物的性格及其行為會自然的帶出他想說的話,而在表演過程中,我們常把那些沒有太多臺詞,而表演又非常精彩的演員叫“戲骨”,完全是因為演員真正理解了角色,再加上自己的表演技巧和經驗,很多語言都用表演代替,一個眼神、一個細微的表情,都深刻的表現了人物的內心和情緒。

說一千道一萬,怎麼改編劇本?

一是精讀原作,筆記是必須的,把那些與主人公密切相關的核心事件標記出來,並加上自己的理解和註釋,對事件進行重要點排序。

二是針對故事中出現的人物、背景、時代等進行調研,像很多歷史人物會有不同的版本,選擇最為廣泛傳頌的版本。

三是以大綱的形式將事的事件重新整理,最好是能記在心裡,這時候有點像剪輯師,一部電影可能有十幾個小時,甚至數十個小時的素材,如果對素材不熟,就是瞎剪。

四是根據劇本的結構,創作故事大綱。大結構下要有非常明確的衝突,小結構下要有非常明確的轉折。而這些故事中的衝突和轉折就是存在於之前所挑選的素材當中,每個事件之間如何銜接,轉折事件如何安排?完全是編劇的功底,轉折還要發生得合情合理,硬編就會給人造成“

上帝之手

”的印象。

五是拉通故事之後,劇本還是有點像小說,或者是我們所說的“

文學劇本

”,他還不具備“劇本”的規範要求,所以,要進行“銀幕劇本”的撰寫,這顯得稍偏技術,理性,因為,它必須可操作,看得見。但閱讀體驗可能不像小說或者文學劇本。緊接著我們的臺詞就要跟上,有一個基本的原則不要用小說中的對白,要口語化、自然、簡練,這是最基本的要求,能用表演的不用臺詞,能用一個字的不用兩個字,能用一句表達的絕不說兩句。

而到了劇本寫作階段和原創劇本又沒什麼大的差別,比較好的是你有大量現成的素材供你選擇,所以基本的流程如下:

1,策劃提案(給你的製片人、投資人Pitch你的故事/創意):這裡要明確你的目標觀眾和影片型別,故事大綱自然是少不了的,一句話能講清楚你的故事嗎?你的主人公是誰,想讓誰演,如果是動畫的話必須得有一些非常概念的主人公形象、場景等。推薦誰來做導演?這個主創陣容和主演非常關鍵,能不能拿到錢,在商業片的環境下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2,三幕式的大綱再具體到段落大綱,再具體事件大綱,總之這是一個由整體到區域性的過程

3,事件的處理,我們有很多方法,把每件事透過PPT或者卡片排列。有些冒險類的故事甚至可以做出一張“故事地圖”,從空間和時間上把事件進行排列並再次篩選。

4,一旦明確事件,就很容易搞清楚事件事發的地點,我們也常說“場景”,一部90分鐘電影40-60個(包括重複場景)場景也算是常事,每個場景中發生什麼事,有哪些人物出現,時長預估,場景是什麼樣,這是

場景大綱

中要儘量明確的。

5,第一稿劇本,完整的將劇本寫出來。

6,修改直到最終稿。其實劇本就沒有最終稿之說,從來都是邊拍邊改,只是改的程度不一樣而已,動畫劇本更為典型的是,要透過分鏡,視覺化的表達劇本,文字一旦影象化,就會出現各種問題,如時長、機位、相機運動、角色站位走位、構圖、透視、景別甚至聲效、對白、導演闡述等,這麼具體是因為動畫不可能同一鏡頭拍多條之後再選擇,這將是一場災難,再有錢也不能這麼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