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契訶夫《吻》這部作品?Uiauriz2016-12-11 22:08:43

謝邀,

(題主既然問這個問題,一定是有自己的感受,何不分享一下呢?)

老實說我已經把這篇忘得乾乾淨淨了,一開始看到《吻》這個標題,我第一印象想到的是《捉弄》,然後又想到《兩個驃騎兵》的情節,不過那是老托爾斯泰的。把書架上的《契訶夫小說》從第一卷翻到第七卷,才找到這篇《吻》Поцелуй。從頭又讀了一遍,竟然一點兒印象都沒有,直到主人公里亞包維奇緩緩地出場,我才恍惚從記憶裡撈起了什麼,但是又沉下去了。

讀完後的感受還是很妙的,人遭遇愛情的時候大多都是處在這種縈繞不絕的甜蜜中,一切氣味、聲響和光影都像湯顯祖說的“嫋晴絲吹來閒庭院,搖漾春如線”,又美好,又不真實。我自己有個非常主觀的經驗,只有在戀愛的時候才能聽到二聲杜鵑,就是“布穀”“布穀”地叫的那種杜鵑,平常在暮春只能聽到四聲杜鵑,“不如歸去”,“不如歸去”。但是就像孔子說的“是道也,何足以臧”,這種愛情的感覺太普遍了,所以似乎沒有什麼新鮮的地方。另外作者從潮起寫到了潮落,有點兒冗長,如果提前收起來,藝術感是不是會更好一些?“一片花飛減卻春”的動人和雋永要勝過“亂紅飛過鞦韆去”的。

好的小說一定還有不賴的細節,通篇看下來,我記得有:

1、開篇的“五月二十日傍晚八點鐘”。

剛開始讀的時候沒有注意到季節,當春天的美麗黃昏帶著“玫瑰、紫丁香和白楊嫩葉的香氣”在中間出場時,才恍然大悟,哦,原來這是春天。然後就納悶了,彷彿這春天是轟然而至的,前面為什麼沒有感覺呢?翻到開篇一看,“五月二十日”寫得清清楚楚,只是因為是文章的第一句,人壓根不會注意到。這和後來的愛情的感覺有異曲同工之妙,看似不期然,實則有自身漫長的浮脈。

2、將軍的姓名

那位將軍為何是一個德國的名字?馮 拉別克和文中軍官提及的“拉別”是不是一個人?我傾向於是一個,作者是不是在諷刺德國人功成名就後熱衷在姓氏前加上代表貴族身份的“馮”字?還有一個困惑的是文章結尾勤務兵提及的“馮特里亞勃金”是不是就是“馮 拉別克”呢?為何用兩個不同的名字?查了英文版的,最後提及的將軍的名字和前面的一樣,都是 Von Rabbek,而俄文版的前面是фон Раббек,後面是Фонтрябкйн 。是因為幾個月不見,這個德國軍官就把姓氏給俄羅斯化了嗎?還是勤務兵念不好德國姓,就唸了一個相近的俄國音。還是因為主人公的浪漫情愫已經退潮,所以本來那個有異域色彩的,可以帶來奇幻愛情的фон Раббек現在已經世俗化了,泯然眾人了,變成了一個普普通通的斯拉夫姓氏Фонтрябкйн。從新妝宜面到粗服亂頭,將軍的姓氏也成了幻滅的註腳。

3,“軍官們走進一個大飯廳。。。 。。。坐在長桌的一邊喝茶。在他們的椅子背後可以看見一群男人籠罩在雪茄煙的輕飄的雲霧裡。。。 。。。 這群人的背後有一扇門,從門口望出去可以看見一個明亮的房間,擺著淡藍色的傢俱。” 這段場景描寫如電影鏡頭一樣,過目不忘,有點像弗蘭德斯派的油畫。

還有“黑色的水面上這兒那兒映著星星,他們顫抖著,破碎了”,也許是我們現在的生存環境星星和清澈的自然水體都太少了,所以這句話顯得彌足珍貴。

4,“人人都覺出空中有玫瑰、紫丁香、白楊的嫩葉的香氣”

這個描寫是極美的,但是我懷疑這不符合實際的自然物候。紫丁香我不知道,以我們江淮流域的情況看,白楊抽嫩葉,一片毛茸茸的新綠是在仲春,一般是四月中旬,而玫瑰氾濫的時候則已經是暮春了,一般是在五月。俄羅斯的氣候自然和我們這相差甚遠,也許四月還在下雪,那麼即使五月才是初春,白楊的嫩葉香氣是可能的,但是玫瑰不會和它同時出現。在歐洲的文學中,玫瑰往往都是作為夏天的象徵出現的。怕是翻譯的錯誤,我搜了原文,也是тополь, роза и сирень

如何評價契訶夫《吻》這部作品?七焱2016-12-13 20:42:20

謝邀!

鐵凝說:短篇寫一段場景,中篇寫一段故事,長篇寫一段命運。

經典的魅力就在於,無論放在哪個時代,都能讓人一邊持書閱讀,一邊忘乎所以的去讚歎。為了回答這個我在知乎上第一次受邀的問題,重讀之時仍有這種感覺,所以我說這就是經典。

並非沒有缺陷,小說的尾部有點冗長,或許作為中國人我不習慣這種抒情式的情感描寫,而是更喜歡恰到好處的烘托。可是,契訶夫畢竟是契訶夫,最後一段亞博維奇“心裡騰出一股歡樂”,峰迴路轉又在情理之中,這樣的閱讀就像走迷宮一樣讓人過癮。

從一開始就讓人過癮!一個好的閱讀者不僅僅是沉浸在故事裡的被動讀者,還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跳出故事去發現作者怎樣寫故事,成為一個閱讀“主動者”。然而無論作為被動者還是主動者,從第一段寫部隊駐紮開始,每個自然段讀到結尾你都猜不透接下來要發生什麼,關鍵是有一種“優雅的吸引”使讀者願意去跟著行文去猜,去探尋故事的出路。

契訶夫的經典就在於很多小說裡都充滿著這種“優雅的吸引”,這種吸引不是粗糙的暴力新聞讓你熱血沸騰,不是低俗的色情描寫讓你面色緋紅,而是一種以深厚的修養、高超的技巧構築起來的小說氣質,讓你在愉快的閱讀體驗中不斷得到驚奇和滿足,是的,就像一個小姑娘在浪漫的迷宮中瞪大眼睛快樂的追尋一樣。

也許我們總愛從經典裡面挖掘更多的內容,有人願意簡單的將《吻》理解成一個年輕人對不期而遇的情感插曲做出的種種反應,就像鐵凝說的,只是寫了一段場景。這樣的讀者可愛,單純,這樣的閱讀體驗也更輕鬆。可是要想體驗醇香的酒味,需得經歷辛苦的醞釀,當一個讀者從卷帙浩繁的資料中查找出一篇文章的時代背景,作者生平,歷史位置等資訊,再來考量文章的思想價值,那麼,勞動結晶將帶來持久的幸福味道,文章的內涵會是你獨有的玄秘寶塔。

《吻》寫成與1887年,這個時候俄國的歷史背景是什麼呢?沙皇亞歷山大三世實行集權統治,農奴制廢除後二十餘年仍沒有徹底解決封建勢力,人民意志黨和君主專制矛盾加深,也就是說,這個時期正是社會重大變革的漩渦邊緣,這樣的時期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裡常常不會單純到簡單的情愛抒發,所以該篇小說必然有更深的意味。

想一想小說隱含著什麼意味呢?來看看即將結尾的時候,作者這樣寫道(網上覆制過來):

現在他什麼也不再盼望了,他這才清清楚楚地瞭解了那件親吻的事、他的焦躁、 他的模糊的希望和失望。他想到他沒有看見將軍的使者,想到他永遠也不會見到 那個原該吻別人卻錯吻了他的姑娘,不再覺得奇怪了。剛好相反,要是他見到了 她,那倒奇怪了。……河水奔流著,誰也不知道它流到哪兒去,為什麼流。五 月 間它也象這樣流,五月間它從小河流進大河,從大河流進海洋,然後化成蒸氣, 變成雨水,也許如今在里亞包維奇面前流過去的仍舊是原先的那點水吧。……這 是為什麼?為什麼呢? 里亞包維奇覺得整個世界,整個生活,都好象是一個不能理解的、沒有目的的玩 笑。……他從水面上移開眼睛,瞧著天空,又想起命運怎樣化為一個不相識的女 人對他偶然溫存了一下,想起他的夏天的迷夢和幻象,他這才覺得他的生活異常 空洞,貧乏,沒有光彩。

是的,社會制度變革,高壓統治,戰爭頻繁的社會中,人民的思想裡很容易滋生虛無主義的苗頭,亞博維奇一個美麗的錯誤讓他在無趣、辛勞、自卑的軍旅跋涉生涯中充滿了幻想,他形象不佳,地位低微,是一個內向寡歡的下級軍官,一次偶然的錯誤親吻,導致了他長達三個月的痴痴幻想,這種如同精神的救命稻草一樣的幻想,不正是當時俄國社會的麻醉劑麼?可是最終卻落得“整個世界,整個生活,都好像是一個不能理解的、沒有目的的玩笑”——契訶夫這位現實主義小說大師給了當頭一棒——“一剎那間裡亞包維奇心裡騰起一股歡樂,可是他立刻撲滅它 ,上了床。他存心跟他的命運作對,彷彿要惹它氣惱似的,偏不到將軍家去。”呵呵,這就是諷刺!

從描寫的技巧來看,人物的心理描述,形象描繪,場景鋪陳,使用比喻、烘托等藝術手法,行文間比比皆是大家之手,我就不一一舉例了,你只消細細的讀,領略到契訶夫的筆法真的能讓你心生幸福。

敘事學方法上,小說是典型的歐洲傳統方式,第三人稱視角敘述,如果我們把小說想象成一部電影,跟著行文在腦中播放畫面,會發現節奏感、鏡頭轉換、鏡頭遠近等的搭配非常自然舒坦。

完。

如何評價契訶夫《吻》這部作品?Jody2016-12-15 17:40:56

就是那種生活中的可愛被自己發現了,惦戀著,然而命運總是捉弄人的。等你第一次看透了這種欣喜輪迴,第二次就是淡然或者幼稚地拒絕。

我覺得吧……以上。

ps,文中對人物的刻畫和設定我覺得是讓這個故事更生動,並不單純講一類人。

引用一下原文:

現在他什麼也不再盼望了,他這才清清楚楚地瞭解了那件親吻的事、他的焦躁、 他的模糊的希望和失望。

里亞包維奇覺得整個世界,整個生活,都好象是一個不能理解的、沒有目的的玩笑。

他從水面上移開眼睛,瞧著天空,又想起命運怎樣化為一個不相識的女人對他偶然溫存了一下,想起他的夏天的迷夢和幻象,他這才覺得他的生活異常空洞,貧乏,沒有光彩。

勤務兵報告他說,他們都到“馮特利亞勃金將軍”家裡去了,因為將軍派了一個騎馬的使者來邀請他們。……一剎那間裡亞包維奇心裡騰起一股歡樂,可是他立刻撲滅它,上了床。他存心跟他的命運作對,彷彿要惹它氣惱似的,偏不到將軍家去。

如何評價契訶夫《吻》這部作品?Daniel2019-07-10 10:36:19

我覺得這篇小說有很大的解讀空間。

1、幻想的破滅是殘忍的。幻想有兩面性,一面是美好,一面是虛假。本質上幻想是悲劇性的,因為它不真實。它只能做為生活的補充,不能真得代替生活。

2、執著是悲劇性的。

文中那個可憐(我認為他很可憐)計程車兵,他太執著要一個結果了,因此被這個結果給控制住。當他最終意識到這個事情沒有結果時,他突然憤怒了。

執著很多時候,就是盲目的同義詞。失去理智的盲目,是大部分悲劇的根源。

3、孤獨

里亞博維奇是一個孤獨、內向的人。這樣的人,通常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由於他沒有體驗過愛情,因此那個吻對他是一個新奇而獨特的經驗。這個吻給他的生活賦予新的意義。他的精神和感情都被這個吻給控制住了。孤獨的人通常都是這樣的命運。

這是一篇優雅而殘忍的小說。

契訶夫的小說有幾個非常顯著的模式或者說主題。

1、幻想與現實的裂縫

書中有一個細節,讓人玩味不已。

他開始詳詳細細地述說那件親吻的事,過一會兒就沉默了……一會兒的工夫他已經把前後情形講完了,這件事只要短短的工夫就講完,他不由得大吃一驚。他本來以為會把這個親吻的故事一直講到第二天早晨呢。

人物突然從幻想中走了出來,並且意識到這一點。

2、人絕對的孤獨感。人與人之間並不真的互相理解,或者可以說,在生活中,人與人表面上聊天、客套,但實際上,社交是無聊的,虛偽的,因為人與人之間根本沒有心靈的互相觸碰。

洛貝特科是個愛說謊的人,因此什麼人的話也不相信。他聽里亞博維奇講完,懷疑地瞧著他,冷冷地一笑。美爾茲里亞科夫動了動眉毛,眼睛沒離開過《歐洲通報》,說:

“上帝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這女人一下子就摟住一個男人的脖子,也沒叫一聲他的名字……她一定是個心理變態的女人。”

“對了,一定是個心理變態的女人……”里亞博維奇同意。

像這樣,主人公對自己的朋友講述自己的浪漫經歷,卻遭受朋友們世俗的嘲笑和評論,在契訶夫小說中很多。《帶小狗的女人》寫得更加精彩。

契訶夫小說的主人公往往心地善良、孤獨、充滿想象力、內心高尚,卻缺乏行動力。在世俗的生活中掙扎,嚮往遠處不可得的愛情。

如何評價契訶夫《吻》這部作品?Horizon2019-08-04 18:37:56

••••••河水奔流著,誰也不知道它流到哪兒去,為什麼流五月間它也像這樣流,五月間從它的小河流向大河,從大河流進海洋,然後化成蒸汽,變成雨水,也許如今在里亞包維奇面前流過去的仍舊是原先的那點水吧。沒有人知道為什麼。

在里亞包維奇上尉腦海裡流不過那個吻,時間在流,思緒在流,流不過那一點點擦了“薄荷水”似的感覺。他是一個戴著眼鏡的軍官,身材矮小,背有點佝僂,生著山貓那樣的絡腮鬍子。這樣的長相併不完美,與其他人相比不完美,於他心裡也不完美。這樣的描述也來源於他偶然聽到幾個女人在談論他的相貌,別人的話刻進了他的心裡。他與這晚會格格不入,縱然也喜歡這種場合可卻不適應。他“意盲”著,他侷促,他羨慕同伴的大方自然。外表和經歷給他帶來了束縛,他的生活平淡如水。然而一個偶然點燃了他的歡愉,一個錯誤的淡淡的吻。他的腦海裡流過了一切美好。

他對同伴確實是羨慕的,他拿好幾個人比較,像是嘲諷又像是安慰。那個吻不見了,只剩回味,在他以後的生活裡還會發生什麼呢。他對自己不自信卻在別人身上找著自信。對於他而言,那一吻點亮了他的意象世界。縱使錯誤,縱使偶然,他是欣喜的。他彷彿突然之間得到了某種肯定也有了談資,儘管大家不以為然。在軍旅生活中,在對自己的不滿意認識中,這是一個慰藉。

他是自卑的,他也有常人所有的情感。那短暫的一吻使他變得可愛,豐富起來。他猜測,他想象,那個姑娘到底是誰。在他臆想中那個姑娘的樣子就如這個吻帶給他的驚喜一樣。他喜歡那位“淡紫色的小姐”,那兩鬢秀氣的金髮女郎,還有另一位姑娘的眼睛,統統加諸於上。她應該是世上最美的人了吧。他希望有他的模樣,可是在飯桌上卻找不著。他的脖子仍舊好像被塗了油一樣,他的腦海裡還是美麗的。

不知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啊,對他溫存了一下,使他喜悅,這不平常的荒唐的美好的事情。心裡開出了花,那花想要見到太陽。歡樂的波浪在心中起伏,他想曬出他愛的美好。他開始很詳細的敘述那件事,很詳細的,卻不知為什麼那麼快的說完了。別人不相信他,“對了,一定是個心裡變態的女人”。他自己也同意。這是對他遍尋無果的一個不滿的交代吧,或是他不滿意,為何吻的是他的脖子呢。這朵花開始異常妖豔卻讓人失落。

日子一天天的流去,八月份了。“小小的漣漪流過月亮的映影,把它拉長,扯碎,好像要把他帶走似的”。時間流逝了那個吻,卻帶不走那個吻所帶來的欣喜。不知怎的他突然想通了,他若是真的見了那姑娘才奇怪呢,因為他真的見不到,即使見到了也不知道是誰。這是夢嗎?這是他夏天的迷夢與幻想,光彩了他的貧乏。

疑是驚鴻照影來,這美麗令他心顫。他不願在到將軍家裡去做客,他在維護也在否認這樣的美麗。她是找不到的,也是獨一份兒的。喜歡這樣的美麗,但卻不願遇見第二個她。任她在腦子裡吧。在他面前流過的不是原先那點水,是淌不過得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