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特然 就與

全媒體時代的來臨對傳媒人的採訪技能提出哪些新要求。火辣辣的溫柔2017-05-08

新傳播技術使人們處在一個海量資訊的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每個人都是報道者。面對紛紛擾擾的資訊,傳統媒體人如何識別這些資訊的真偽,客觀公正真實地報道給受眾?傳統媒體人尤其需要與時俱進,具備新環境下的媒介素養,才能使新媒體為我所用。

新媒體資訊的獲取

新媒體環境下的資訊獲取能力,無疑是傳統媒體人最為基本的媒介素養。資訊的獲取是新聞生產的基礎。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只有擁有獲取“資訊原料”的能力,才能烹飪出“新聞大餐”。

1。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海量資訊

資訊的海量性是新媒體時代資訊的一個基本特點。新傳播技術使新聞生產的傳統模式發生改變,每個普通的受眾都可能成為記者,由“受者”轉變為“傳者”,透過新傳播技術釋出資訊。同時,新媒體分享、超文字的特性使資訊更加廣為傳播,造成資訊海量出現甚至資訊過剩。面對這種變化,傳統媒體人首先要做到的便是及時轉變理念與認知,從態度上積極面對,從海量資訊中發現最具新聞價值的線索,而不要被這些資訊搞得茫然不知所措。

2。以質疑的意識接觸新媒體資訊

海量資訊會催化出眼球經濟,為了在眾多資訊中“出位”,一些虛假資訊、謠言便會滋生。《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3)》中的資料表明:“2012年,平均每天有1。8條謠言被媒體報道,平均每條謠言有7。8條相關新聞。”出現這種情況的重要原因便是傳統媒體人對於資訊的全盤接受,缺乏質疑與批判的精神。因為新媒體海量資訊中有不少虛假資訊,需要傳統媒體人具有質疑與懷疑的精神。

3。以新聞人的眼光篩選新媒體資訊

海量資訊為媒體帶來豐富的資訊資源,在眾多的資訊中篩選與挖掘有價值資訊的能力,是衡量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人媒介素養高低的一項重要指標。一方面,資訊資源為媒體人的工作帶來選題與報道的便利;另一方面,資訊的複雜性也考驗著傳統媒體人的專業素養。面對資訊,傳統媒體人應沉著冷靜,凸顯“守門人”的功能,以新聞價值判斷從浩瀚的資訊海洋中選取有新聞價值的資訊進行報道。

4。以豐富的知識應對新媒體資訊

新聞資訊的獲取需要新聞敏感。一般而言,新聞敏感的培養需要大量的新聞實踐。在新媒體環境下,除了普通的採訪、寫作等技能的經驗累積,還需要媒體人進行廣泛而深刻的專業知識學習。在最近的馬航客機失聯報道中,CNN的記者,有專門報道空難和航空新聞十多年的,還有的自己是飛行愛好者考了駕照,駕駛過波音777模擬機。這些專業知識的具備,使一般的記者無法與之比肩。國內媒體人需要向國外媒體人學習,廣泛涉獵專業知識,為增強報道專業性增加知識積累。

新媒體資訊的解讀

1。核實資訊

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核實資訊是新聞真實的重要保障,是資訊解讀的第一步。然而,隨著媒體競相爭奪新聞時效,資訊核實的步驟在新聞生產中所佔的時間比越來越小,甚至有的媒體忽略核實資訊的步驟,直接對網路資訊進行編輯、釋出。

例如,2013年12月的假新聞“北京街頭外國小夥扶起中國大媽反被訛”,上到黨報下到都市報的官方微博,紛紛中槍。從“媒體觀察”的微博截圖中可知,《南都週刊》、《21世紀經濟報道》、《環球時報》等知名媒體的新浪官方微博都曾對此事件進行報道,可是事後證實是外籍男子無證駕駛無牌摩托車撞倒大媽。知名媒體的官方微博在此事件中的“失足”說明,在資訊爆炸時代,資訊核實才應是媒體工作的重點。開啟社交媒體客戶端,使用者可以瀏覽來自世界各地的海量資訊,受眾不缺少資訊,但是缺少真實的資訊。媒體應對資訊進行核實,以保障資訊的真實性。

2。秉承社會責任

社會責任是貫穿媒體運作全過程的基本原則,表現為堅守社會倫理的底線,同時履行輿論監督的職能,引導主流價值觀。但在實際操作中時常出現媒體社會責任缺失的情況。2014年3月21日,搜狐娛樂新浪官方微博一條“13歲少女痴迷追星被父親砍死”的微博引起網友熱議,微博中以“明星就是比你們父母好”作為話題,報道少女追星被父親砍死的新聞。此條新聞片面強調話題性、娛樂性,易對青少年“追星族”造成負面影響,是媒體人社會責任意識淡薄的表現。

新媒體環境下,媒體對於輿論的控制性功能減弱,輿論引導功能凸顯。以微博、微信等為代表的社交媒體“低門檻”的特性易使虛假資訊、負面資訊散佈,使用者釋出資訊隨意性和主觀性較強,由此媒體需要進行疏導,引導主流價值觀。

新媒體資訊的運用

1。尋找新聞選題

新媒體帶來的豐富的資訊資源,為媒體人帶來了更豐富、更新鮮的新聞選題。以往通訊員來稿、熱線報料的形式,已經不能滿足新環境下傳統媒體人的需要。透過網路尋找新聞選題,已經成為傳統媒體人媒介素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2012年12月,《南方日報》記者根據天涯社群帖子內容進行追蹤,撰寫新聞稿件《網曝順德副公安局長坐擁上億房產 紀委介入》。傳統媒體人運用網路爆料進行新聞採訪,已成為新媒體時代媒體人的一種工作模式。

2。碎片歸納整合

新媒體資訊傳播普遍具有碎片化和淺閱讀的特點。以新浪微博為例,一般微博以140個漢字為最大篇幅,使用者需要在規定的篇幅內進行文字資訊編輯。因此,微博的資訊具有碎片化的特性,資訊較少且零散,像一個個碎片釋出在網路上,不具有系統性及完整性。傳統媒體人對於碎片化資訊的整合能力,是一項重要的新媒體資訊運用能力。例如,針對“李亞鵬詐捐”的新聞,《法制晚報》記者透過對微信公用賬號、網站、其它媒體報道等資訊進行整合與歸納,採寫出新聞稿《周筱贇再曝李亞鵬詐捐100萬元 涉劉嘉玲等明星》,對事件脈絡進行梳理。

3。尊重隱私

傳播技術的發達使公民的知情權需求得到進一步的提升,然而隨著“人肉搜尋”等功能的出現,公民的隱私權受到威脅。傳統媒體人在新技術的幫助下可以獲得新聞相關主體更加全面的資訊,但是在選擇報道內容時,傳統媒體人需要對新聞相關主體的隱私進行保護。在馬航客機失聯報道中,有媒體透過搜尋馬航客機上乘客微博的方式,獲取並在媒體上公佈乘客照片與家人生活照等個人資訊,其中不乏未成年人的照片,侵犯了被報道者的隱私權。

新媒體的運用

1。塑造媒體及媒體人形象

除了運用新媒體進行新聞業務工作,新媒體本身對於塑造媒體主體的形象具有巨大的作用。以人民日報開設新浪官方微博為例,其透過開設“你好,明天”等欄目,透過“最美的是你的名字,為你寫詩”等流行語言、“一張圖告訴你:午睡多長時間最好”等貼近性的話題,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一方面改變了黨報死板的形象,另一方面維護了自身的權威。媒體官方微博透過微博主頁設計、微博主頁風格、微博話題選擇等,可進行自身品牌營銷,塑造自身形象。

新媒體同時也是傳統媒體人自身形象的展示視窗,這要求媒體人對個人嚴格要求。2014年2月21日,擁有30餘萬微博粉絲的廣東電視臺主持人王牧笛,因不滿護士在女友手部“連扎四針”,在其認證微博上表態“我也想拿刀砍人!”此條微博一出,隨即遭到網友譴責,中國醫師協會官方微博更是呼籲讓其下課。主持《財經郎眼》等節目、以聰明睿智形象示人的王牧笛,因新媒體方面媒介素養的不足而形象受損。

2。受眾溝通與反饋

與受眾進行直接互動,是新媒體的一大特性與優勢。以微博為例,微博粉絲透過評論媒體釋出的資訊表達觀點,透過轉發媒體釋出的資訊使資訊得到進一步傳播。評論與轉發的互動形式可直接表達受眾態度,使媒體收到受眾反饋。微博的轉發及評論數量也可反饋受眾的新聞關注點,可以直接觀察與分析輿情。在2014年春節期間,央視新聞官方微博開展了“央視新聞讓紅包飛”活動,粉絲透過點贊、評論或轉發微博便可獲得電子產品或央視主播簽名的微博書。透過開展活動,增進了與受眾的距離,增強了與粉絲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