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談如何正確補津液

跟大家聊聊喝水~

都說女人是水做的,其實男人也一樣。

人體中水分大約佔總重量的2/3。成人的大腦和心臟幾乎有3/4都是水。水不僅存在於我們的血液中(即使看起來很乾燥的人,骨頭也含有31%的水),還起著緩衝和潤滑關節、調節溫度、滋養人腦和脊髓的作用。人每天需要大量的水來補充身體所需。

中醫是怎樣理解喝水的?

皇帝內經

》說“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

這句話的意思是水(包括食物中的水)進入胃中,需要經過脾(脾主運化)、肺(肺主通調水道)、膀胱(氣化)等臟腑的代謝,轉化成水谷精微被身體利用,營養全身。

再白話一點兒,就是我們喝下的水並不是馬上就能吸收。需要一個氣化的過程才能被吸收利用。

這個過程怎麼理解呢?舉個簡單的例子:

日常燒水,需要用火把鍋裡的水燒開。水在燒開的過程當會沸騰變成水蒸氣。

喝進來的水能被身體利用,就和這個水變成水蒸氣的原理是一樣的。

脾胃好比是那個鍋,鍋底的火就是咱們說的“命門火”,指的是小腸的溫度,如果

脾胃虛寒

,下焦(包括小腸)虛寒,身體裡的水就不容易氣化,也不容易被吸收。

為什麼有的人喝多少尿多少?這種尿頻跟

氣化能力

弱有關。

飲水習慣,反映身體的內在情況:

第一,口渴。

現代人大部分都存在津液不足的現象。中醫上說,胃生津,脾行津。當津液不足,身體需要補充水,就會口渴。

第二,不口渴。

有人說不口渴是不是代表身體津液水平還不錯?不是!不口渴的人說明脾胃功能弱,體內溼氣堆積的太多,所以感覺不到口渴。

第三,

口乾

的很,但不想喝水。

津液不足,身體內的廢水太多。

第四,喜歡喝涼水

如果

舌苔

發黃,還喜歡喝涼水,說明胃裡有虛熱。

有的人吃東西、喝水都特別怕燙。那是因為

肝經

“環唇內”,說明肝經有虛熱。

第五,喜歡喝很燙的水。

喜歡喝熱水,當然是正確的飲水方法了。但是,如果想喝太燙的水,那就說明身體比較偏寒了。

第六,口渴想喝有味道的水

中醫上說,當脾胃運化能力弱的時候,嗜甘肥厚味,就是喜歡吃一些口味重的食物。平時不喜歡喝白水,非得喝濃茶、飲料,咖啡…,說明脾胃功能弱了。

如何正確的喝水,幫助恢復身體?

1、不要等到口渴的時候再喝水。

口不渴,還需要補充那麼多水嗎?

當然要補充❗️ 前面講過,很多人不覺口渴,是因為身體溼太重,阻礙了

水液運化

,感覺不到口渴而已。其實身體這個時候是非常缺水的狀態,更應該多喝水。

2。要喝熱水。

有人說喝常溫的水就行❌

這是喝水最大的誤區。對於身體來說,常溫水也算涼水。因為人胃裡的溫度接近40℃。

喝冰水、常溫水、

涼白開

,吃冷飲、冰激凌、冰啤,但是尿液卻是熱的。能量哪來的?是加重了脾胃的負擔,迫使它透過消耗身體的能量加熱到40℃左右,再進行

消化吸收

減少對脾胃的傷害。喝水高於口腔溫度,微微燙嘴,且一定要小口慢飲,便於吸收。

3。早上一杯水。

夜晚人體依然透過呼吸、面板、出汗、排尿等方式消耗大量

津液

。晨起,很多人會出現嗓子幹、口乾、

眼乾

……,這些都說明身體處於缺水、津液不足的狀態。早晨的第一杯水尤為重要。

4。喝多少的問題

建議每天喝到3L以上。有人會問,喝這麼多會不會加重腎臟負擔?

當然不會。人體每天經由出汗,排尿,呼吸等方式排出的水份大約2。5-2。7升。飲水是補充體液流失的主要方式。身體裡面所有垃圾的排出,都是需要水來做載體。

每天飲水3升僅僅是滿足身體正常的需要。喝熱水,小口多次,一天內均勻分配。正確喝水不會加重身體的運化負擔。

5。喝好水—大米湯

傷寒論

》113方中有7個方劑用到了粳米,如附子粳米湯,白虎加人參湯等。粳米有保胃氣的作用,熬成

米湯

更有補充津液的功效。臨床經驗表明,好好堅持喝米湯的人,津液水平提高,身體恢復速度就快,反之就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