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朱棣眼見他的藩王兄弟們不是自殺,就是被朱允炆廢為庶人。他沒有坐以待斃,而是起兵造反了。但是朱棣並沒有公開打出造反的旗號,朱棣公開宣稱的出兵名義是誅殺齊泰、黃子澄這兩個奸臣,因為他們二人蠱惑了皇帝,所以皇帝就做出削藩的決策。《明史》裡的原文是“以誅齊泰、黃子澄為名,號其眾曰“靖難之師”。”

朱棣起兵造反,其實也是鋌而走險,孤注一擲的舉動。朱棣起兵之時,心裡很清楚,自己的實力和他的侄子朱允炆相差太多,他只是個藩王,手下的兵不多,地盤也很小。朱允炆作為一國之君,能調動全國的軍隊來對付他。朱棣的軍師姚廣孝勸朱棣起兵造反的時候,朱棣心裡很害怕,因為他知道天下的民心都向著朱允炆。朱棣的原話是:“民心向彼,奈何?”

歷史總是讓人琢磨不透,朱棣的軍事實力比朱允炆差很多,天下的民心也是向著朱允炆,普通百姓更希望朱允炆做皇帝。但是朱棣最終卻造反成功了。相比之下,漢朝的劉濞運氣就沒有朱棣好,劉濞同樣是藩王造反,但劉濞失敗了,最後被漢景帝殺死。

朱棣和朱允炆兩個人打仗打了四年。朱允炆不斷地吃敗仗,朱允炆先後以耿炳文、李景隆和盛庸為將,統帥大軍和朱棣作戰,但都無濟於事。朱允炆手下的兵雖然很多,但是他卻缺乏優秀的將軍統領軍隊和朱棣作戰。這個問題都是他的爺爺朱元璋造成的。朱元璋怕武將們造反,把厲害點的武將基本殺光了,沒被朱元璋殺死的厲害點武將也病死或者老死了,導致朱允炆要打仗的時候,手下無將可用。朱允炆沒有漢景帝的運氣,漢景帝手下有周亞夫這樣出色的將軍幫他消滅吳王劉濞,朱允炆手下卻沒有第二個周亞夫幫他排憂解難。

朱允炆自幼長在深宮,當上皇帝時不過是個孩子,他手下的兩個主要謀士黃子澄和齊泰也都是書生出生,缺乏軍事謀略。明史對這兒二人的評價是“兩人本書生,兵事非其所長。”所以朱允炆臨大事決策總是失誤。而他的叔叔朱棣,統兵多年,實戰經驗多,人生閱歷也比朱允炆豐富。這些也是朱允炆失敗重要原因。

建文帝四年六月,李景隆等人叛變,朱棣攻入南京城,皇宮燃起一片大火,朱允炆不知所蹤,傳說他做了和尚,後來在全國各地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