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

一:五個名詞解釋

1.“白銀時代”:

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形成被稱為“白銀時代”的新的文化高潮。這時期的俄國文學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托爾斯泰等老作家繼續在推出新作,高爾基和蒲寧等新作家又為現實主義文學注入新的活力。新自然主義、

象徵主義

、未來主義、阿克梅派等流派又紛紛登場,出現瞭如別雷、

勃洛克

和阿爾志跋綏夫等許多各具特色的作家。

2.“拉普”:

“俄羅斯無產階級作家聯合會”的簡稱,蘇聯20-30年代初最大的文學團體,其組織曾 遍及全國。它的前身是“十月”文學小組、“莫斯科無產階級作家聯合會”(“莫普”)等組織。1925年, 成立“全俄無產階級作家聯合會”(“瓦普”),後改名為“拉普”,最後於1930年聯合成立了“全蘇無產階級作家聯合會聯盟”(“伏阿普”)。“拉普”對促進蘇聯文學的發展起過一點作用,但是他們拉山頭、搞宗派,打擊“同路人”,以及提出違反創作規律的所謂“辯證唯物主義創作方法”等做法,阻礙了 蘇聯文學的健康發展,1932年被解散。

3.俄國形式主義:

形成於“白銀時代”、活躍於蘇聯20年代文壇的一個學派。這一學派在探討藝術創作的特性和內在發展規律方面作出過傑出的貢獻。如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理論和

雅各布森

提出的“文學性”見解都產生過較大影響。他們對詩歌韻律和節奏、小說結構和句法,以及悲劇理論等方面的探討也卓有成就。不過,這一學派中的不少人堅持文學發展是一個完全封閉的內在過程、文學作品是一種純粹的形式的觀點,顯示了它的侷限。這一學派中的一些理論家後移居國外,帶動了西方20世紀文藝理論的革命性變革。

4.社會主義現實主義:

這一概念出現在30年代的蘇聯,後被定為蘇聯文學和文學批評的基本方法,並對世界文學產生重大影響。“社會主義現實主義”要求藝術家從現實的革命發展中真實地、歷史具體地去描寫現實;要求這種描寫必須與用社會主義精神從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勞動人民的任務相結合;要求發揮藝術創造的主動性,自由選擇各種形式、風格和體裁。“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出現對消除“拉普”的後果起過積極作用,但是這一概念本身存在缺陷,後來又曾遭到扭曲。

5.解凍文學:

一愛倫堡的中篇小說《

解凍

》為標題,在蘇聯的50年代,出現一批真實反映現實生活的作家作品。在真之前,斯大林時代的文壇大都是歌頌文學,宣揚“無衝突論”,造成了公式化、概念化、粉飾生活、迴避矛盾的狀況,並且粗暴批判一些觸及現實的作家作品。斯大林逝世後,蘇聯第二次作代會召開,徹底糾正“左”的偏向,作家們開始大但地表現生活矛盾和衝突以及黑暗面。《解凍》一書結尾有“你看,到解凍的時節了”的句子,因此西方評論界認為解凍影射斯大林個人崇拜時代已經結束,將這股新的文

學潮

流稱作“解凍文學”。

二:高爾基

1.《自傳三部曲》:

《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21歲以前的人生的藝術性寫照。

阿廖沙

艱難的成長曆史。但沒有一味突出個人不幸,而是把自己當做時代的見證人去觀察描寫社會力量的不斷變化。

2.《母親》

(1)母親尼洛芙娜的典型形象及其意義。

高爾基的長篇小說《母親》中的尼洛芙娜是由一箇舊式的家庭婦女,經過革命洗禮轉變為堅定的革命者的典型形象。

a她是鉗工的妻子,身受政權、夫權和神 權的三重壓迫。無權的地位使她整天沉默不語,提心吊膽、顯得悲哀和柔順。

b革命者常在她家裡聚會,她從恐懼變為習慣,自發地認為革命事業是對的。出自母愛,她主動承擔了送傳單的任務,邁出了革命的第一步。“五一”遊行兒子被捕之後,她到城裡與革命者交往,受到更多的薰陶,她已經從愛兒子擴充套件到愛同志,送傳單是工作的需要了。

c母親被捕,徹底完成了這一形象從膽小怕事、逆來順受的家庭婦女到自覺工作、堅定無畏的革命工作者的轉變。意義:母親的轉變是廣大人民群眾革命意識覺醒的具體體現,顯示了革命理論和運動在教育人改造人方面的巨大威力。

(2)為什麼說《母親》是一部劃時代的光輝著作。

高爾基的長篇小說《母親》以新的主題、新的人物、新的創作方法開闢了無產階級文學的新時代。

a.作品展示了俄國工人運動的整個歷史程序,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工人小組的成長,人民群眾的覺醒。革命鬥爭從自發到自覺,從經濟鬥爭到政治鬥爭,從城市到農村的發展,工農聯盟的意義,革命知識分子的作用。(新的主題)。

b.作品塑造了一個新的人物形象

巴威爾

:一個從普通工人成長為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典型。他的 性格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a)他本來走的也是父輩的道路,但革命改變了他。他刻苦學習革命理論, 關心母親和同志。在“詔地戈比”事件中他提議罷工,由於還“不會說明真理”,建議未被接受。(b) “五一”遊行中他舉著紅旗走在最前頭,表明他鬥爭的無畏和政治上的堅定與成熟。(c)法庭鬥爭使這個人物顯出了他的全部光輝,他的演說義正詞嚴,是向制度宣站的檄文,說明他已具備高度的理論水平和革命膽略。他是無產階級文學中第一個用革命理論武裝起來的工人革命家形象。

c.全新的創作方法,《母親》是高爾基長期探索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具體實踐,體現了在革命的發展中表現現實的創作原則。它即如實地反映了當時無產階級的鬥爭,又充滿革命的激情、英雄主義精神和理想主義光輝,是一部現實主義為主而又結合浪漫主義的作品。綜上所敘《母親》開闢了無產階級文學的新時代,不愧為是劃時代的光輝著作。

三:肖洛霍夫

一、《一個人的遭遇》的主要思想內容。

1.肖洛霍夫的小說《一個人的遭遇》中描寫了主人公安得烈·索科洛夫痛苦而堅強的一生。透過主人公的娓娓敘談,表現了對戰爭的回味和思考。

2.因為書中的主人公是千千萬萬個勞動者中部最普通的一員,所以他的遭遇才更能引起共鳴,具有更強的說服力。

3.作者透過“嚴酷的現實”來表現法西斯侵略戰爭給廣大蘇聯人民帶來的創傷和痛苦,從而激發人民群眾對侵略者的仇恨。

二、葛利高裡的形象及其典型意義。

肖洛霍夫的作品《

靜靜的頓河

》中的主人公葛利高裡,是“頓河哥薩克中農的一種獨特的象徵”,“一個搖擺不定的人物”。

1.他是一個探索追求的典型。這個善良、勤勞、純樸的哥薩克身上具有哥薩克勞動者的一切美好品質。具有“人的魅力”。

2.葛利高裡身上又帶有哥薩克世代的種種偏見。

3.歷史急變的關頭,他徘徊於生活的十字路口,猶豫動搖,企圖在革命與反革命之間尋找第三條道路,結果只能脫離人民,落得一個悲劇的命運。

典型意義:這個形象的悲劇實質上是他以獨特的哥薩克氣質、哥薩克的傳統偏見和自私要求對抗歷史發展總趨勢的悲劇。這一形象,反映了哥薩克歷史道路的曲折性和矛盾性。

三、《靜靜的頓河》的藝術成就。

1.廣闊的史詩畫面。小說對頓河村莊日常生活和主人公命運的描繪同重大的政治事件、軍事行動的描繪交替進行,從而造成一種內容浩繁、人物眾多、畫面壯闊、結構宏偉的史詩效果。

2.精巧的藝術結構。小說情節的中心是

麥列霍夫

家族的命運,主要線索是葛利高裡和婀克西妮婭的糾葛,補充線索是葛利高裡和

娜塔莉婭

的關係。長篇史詩結構儘管十分自由,呈開放型,但又給人一種渾然、有機的整體之態。

3.濃厚的民族特色。小說不久描繪了哥薩克農民的日常勞動情況,而且還描繪了哥薩克的節日、葬禮、婚宴、晚會、服裝、跳舞、唱歌,從而使小說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

4.多音調合奏曲色彩的語言。一種是北部頓河地區哥薩克的民間語言,另一種是文學語言。

四、肖洛霍夫農民形象的新特點

1.第一次真正把農民推向歷史舞臺的中心,使之成為時代變革中的主要人物而不是配角。

2.其筆下的農民是歷史的積極創造者。特別是哥薩克農民複雜的構成和心理,具有多重複雜本質,但都在尋找行動。

3.其筆下的哥薩克農民有著豐富的內心世界。對勞動、自然的熱愛,對愛情的追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