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到底哪裡孤獨?關勝松2017-01-22 20:26:28

他邀請奧雷里亞諾喝了瓶燒酒,奧雷里亞諾也請他喝了一瓶。

店主對他講起自己手臂的不幸遭遇,奧雷里亞諾對他講起自己心靈的不幸遭遇。

最後,兩人齊聲痛哭起來,奧雷里亞諾一時間感到痛苦已經結束。

然而,當他在馬孔多的最後一個清晨再次變成獨身一人,他站在廣場中央大張雙臂,彷彿要喚醒整個世界一樣聲撕力竭地吼道:——

——————————————

1。孤獨到底是什麼? 2。這逃不過的宿命是什麼? 3。為什麼會逃不過?

。。。強行湊一波回答:

問題1。如果讓我硬給孤獨扯一個概念的話

孤獨:一個人消除不了的情感,即強烈的情感得不到釋放或宣洩時,而產生的一種失落感或是進一步的渴求感。

舉幾個例子,就拿最開始的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吧:

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終於如願以償:他把鐘錶的機件安在上弦的跳舞女郎身上,於是那個玩具在自己的音樂伴奏中一刻不歇地跳了三天。

這一發明帶給他的興奮超過了以前所有的瘋狂舉動。他不再吃飯,不再睡覺。

少了烏爾蘇拉的照料和監督,他任憑想象將自己帶到一種永恆的譫妄狀態,從此再也沒有恢復。他整夜在房間裡來回踱步,高聲自語,尋找方法將鐘擺原理應用到牛車上,應用到犁鏵上,推廣到一切有用的運動物體上。失眠引起的狂熱令他筋疲力盡……

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成功的完成了一次發明。但是幾天後,他卻徹底崩潰了。

沒過幾小時,他在熬夜後的疲憊不堪中走進奧雷里亞諾的作坊,問道:“今天星期幾?”

奧雷里亞諾告訴他是星期二。

“我想也是,”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說,“可我忽然又覺得還是星期一,跟昨天一樣。你看那天,看那牆,看那秋海棠。今天還是星期一。”

奧雷里亞諾已經習慣他的種種古怪,沒有理會。

第二天,星期三,他又來到作坊。“真糟糕,”他說,“你看那風,聽那太陽嗡嗡響,跟昨天前天都一樣。今天還是星期一。”

星期四他又出現在作坊裡,一副大禍臨頭的痛苦神情。“時間這個機器散架了,”他幾乎哭了出來,“而烏爾蘇拉和阿瑪蘭妲還在那麼遠的地方!”

他花了六個小時觀察各種事物,試圖找出一分一毫與前一天的不同之處,期待發現某種變化能證明時間的流逝。他整夜睜著眼躺在床上,呼喚普魯鄧希奧·阿基拉爾、梅爾基亞德斯以及所有的死人來分擔他的憂慮。但沒人出現。

星期五,他在誰都還沒起床時又去觀察外界的狀況,最後徹底確認了仍是星期一。於是他抽出一根門閂,以超常的力量和野蠻的勁頭將所有鍊金裝置、銀版照相裝置、金銀器作坊都砸個稀爛,像中了邪似的高喊著一種流利高亢卻無人能懂的語言。他準備將家裡其他地方也如此搗毀……

顯然,這是一段對人內心孤獨的描寫。這些文字表現著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 悲痛至瘋癲的孤獨。

他瘋癲的也並不意外。

他發現他仍然什麼都做不到,他那麼多的暢想,那麼多想要探索的,想要發明的,卻沒有一樣能夠實現。

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建立了馬孔多,迷戀著鍊金術,嚮往著馬孔多以外的世界,熱愛吉普賽人的各式新發明。

但是,他卻只在馬孔多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無論他對探索有著怎樣的熱情,迎接他的始終都是這一成不變的馬孔多。

就在那邊,在河的另一邊,各種魔法機器應有盡有,而我們卻還像驢子一樣生活。

“見鬼!”他喊了起來,“馬孔多周圍全是水!”

這不是某次失敗後帶來的失落感,這是伴隨他一生的遺憾啊。

而這種遺憾感,始終都沒有能夠消除。

而顯然,這種情感,不是一個人能夠消除的:

烏爾蘇拉不能夠理解他,她只知道治家;

何塞·阿爾卡蒂奧說他熔化的金子像shit 等等,這些都能放大他的孤獨。

孤獨,顧名思義吧,就是一個人消除不了的情感。

這種不能消除的情感,起初並無礙,但是經過逐漸累積,它就會越來越大,直至大到讓人崩潰。

一次孤獨感的產生,就很容易會牽動了之前所有的孤獨感。

就像,有些孤獨的人,莫名的就會突然哭出來,其實就是孤獨的情感累加的結果。

這次小發明的成功帶給他無限喜悅後,他又一次的確認了,他的那些假象都是妄想。就好像他一生的想法,都是妄想。

他在崩潰前,為什麼才會見到那個被他用長矛刺死的亡魂呢?

因為那次衝動也是他一生的心結,也和他夢想的始終破爛不堪一樣,都是一生的遺憾。

他在崩潰時,拼命的想找到有什麼和星期一不同的地方,但他卻發現什麼都沒變,他已經承受不住了。

最後,他徹底確認了仍是星期一。他始終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最終卻確認了這些事都是在扯淡。他累積的情感已經徹底讓他不能承受了,所以他拼命的砸那些鍊金裝置,砸他的作坊。就像是悲慘世界中,沙威信仰崩塌後的跳河吧。

一個人消除不了的情感就是孤獨,那麼這些消除不了的情感,指的是什麼呢。

我想,對於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來說,就是一次一次的失望遺憾而不能宣洩。

這種孤獨的結果就是,每一次的失望遺憾導致孤獨感的累積,最終導致信仰崩塌。

其實這種孤獨的累積,就很有宿命感。

2。 ?…………

《百年孤獨》到底哪裡孤獨?AfterPhilosophy2017-01-30 09:53:22

布恩迪亞家族的人常常聚在一起吃飯聊天或者是打紙牌,但是很少有凝視對方的時間和衝動-特別是當奧雷里亞諾上校第一次鼓起勇氣正視烏爾蘇拉的時候,他一定想起了問起阿瑪蘭妲手上黑紗的事。

事實上他們倆人生的牽絆註定是最深的-而對於他可悲的兒子的孤獨暴戾卻毫不知情。上校的親愛妹妹因為詛咒和鴉片酊殺死了他的妻子,讓他在餘生中沉沒在愛的荒漠中,最後孤獨地領導戰爭並可憐地渴求著自己的小金魚。阿瑪蘭妲為了彌補自己對於家族的傷害與懺悔,或者是對於自己可恥而惡毒行為感到不配擁有愛情與幸福,她拒絕了所有,並把傳承血脈的任務交給了奧雷里亞諾,雖然她不知道該如何評價這件事的正確與否。

麗貝卡在晚年的時候不曾被人想起,至少馬孔多早已沒有了她親愛養父的靈氣-與死人對話的能力-也不會有人為了一個預言敲開牆壁的夾層,對她說“你會幸福的”。她著一身的黑,存在感連當年吱呀作響的骨殖袋都不如,或者說這就是馬孔多的落沒-沒人再會在意她是否啃牆皮並給她灌下橘子水,也沒人會發現她晚上的眼睛如此明亮,一如往昔的失眠症,她的記憶也並不會出現在家人的夢裡,卻會現出何塞.阿爾卡蒂奧的形象,這個註定要給她一生幸福與受難的男人,她會找到做為馬孔多唯一未解的謎團-自己殺害他的真象,儘管作者並未言明,讀者都應該心知肚明-曾幾何時,她站在道德的高地去懼怕和厭惡阿瑪蘭妲,直到在慾望的面前才發覺自己並不能免俗,或許只有她才會懂得清晨馬孔多知更鳥對著露珠啼叫的孤獨。

馬孔多的轉折不在於奧雷里亞諾的開戰,而在於老何塞的死-至此馬孔多再無科學和田園的靈性,透過電報與外界溝通日益加深-儘管充斥著的多是矛盾的資訊-並被加入到了亡靈的地圖之上,正如馬爾克斯上校的話,月光浸在馬孔多八月的雨水之中,寂寞孤獨。其實睜眼出生預見未來並不是一件好的事情,特別是當奧雷里亞諾在預見父親之死和遇見自己無名的子女們的時候,正如老何塞在見識冰塊之後的禱告和瘋狂,它讓他不知為何而生、為何而戰,變得頑固又柔軟、柔軟又頑固。

可以說習慣和享受孤獨是一種科學精神,或者是對於人性的解讀,而感謝孤獨則變成了感謝命運與自我。正是孤獨讓奧雷里亞諾成為自己或者說找回自己,並且讓布恩迪亞家族成為傳奇並百年孤獨,一如老何塞在無盡的夢中的房間裡兜兜轉轉,最終認定這裡更好而永留其中-也許百年之後書頁變得脆黃,我則會因為成為同樣古老的機器也深有其感-因此真正好的故事裡沒有王子公主,唯一有的是時間。

我們生存於世並匍匐於地,不論從事什麼,永遠不能改變和擺脫的唯有重複,可怕如詛咒的重複,即使你是旅行者或者是極限挑戰者,不過是重複著旅行和挑戰;也許是每天工作的重複,又或許是歷史的驚人重演,正如奧雷里亞諾第二和阿爾卡蒂奧第二下葬之時的互換、最後一隊吉普賽人依然可以勾起馬孔多居民的興趣、烏爾蘇拉覺察到時代回到了上校從前危險的歲月,不能改變的事實是,我們生而為人,並不能夠飛離地球,所以所謂百年孤獨,只是一代人孤獨的重演罷了——-或者也有另一種解讀,屬於我們每個人的時代只有一百年,一百年後我們只適合存在於記憶之中,無論你是多麼的長壽或者是人為地延長生命,當與你同時代的人離開之後,等著你的只有陰暗的角落與回憶的孤獨,然而人類的可悲在於,我們生來孤獨,卻畢竟不是生來享受孤獨的。

《百年孤獨》到底哪裡孤獨?大頭迎風走2017-02-01 02:47:11

看過了所有的回答,大部分人圍繞著小說的人物和內容來解釋什麼是孤獨,以及孤獨的由來。當然,這種解釋是直接,易被理解,但是這種回答常受小說本身的限制,答案本身有其侷限性。

這份孤獨,是整個國家封閉,落後,愚昧和腐敗的縮影。同時,這份孤獨也是在經過種種艱苦的探索後仍然無法找到解決方案的無助感。

高中的語文老師,在我學習古詩詞的時候,教我要“

知人論世

”;隨後,大學時候接觸到黑格爾和馬克思哲學,教我

用歷史的角度看待問題

。這裡,我想以歷史的眼光,從作者

馬爾克斯的平生經歷和小說的創作背景出發,

粗淺的解釋下這份孤獨。

馬爾克斯於1927年出生於哥倫比亞阿拉卡塔卡,他的童年是在外祖父家度過的,受到了兩位老人的啟蒙教育。外祖父是一名退役少校(不知道是不是布恩迪亞少校的原型?),外祖母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家,常常給兒時的馬爾克斯講述神話傳說和鬼怪故事。馬爾克斯7歲開始讀《一千零一夜》,在童年的馬爾克斯的心靈世界裡,他的故鄉是人鬼交混,充滿著幽靈的奇異世界,以後,這就成了他創作的重要源泉。

1947年,馬爾克斯進入波哥大大學攻讀法律,並開始文學創作。1948年因哥倫比亞內戰中途輟學。輟學後,馬爾克斯進入了一家報社,擔任駐歐記者,常評述社會的矛盾問題,1955年,他因連載文章揭露被政府美化了的海難而被迫離開哥倫比亞。

作為一名文學工作者,馬爾克斯敏銳的看到了20世紀上半葉哥倫比亞以及整個拉丁美洲的封閉、落後、腐敗和獨裁的社會氛圍,這裡的連綿不斷的戰火,不知為何而戰,人民生活愚昧而艱苦,深深得觸動了馬爾克斯的內心。魯迅曾這樣評價過中國的農民“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我想馬爾克斯心中對自己的祖國和人民,或多或少存在這樣的情緒。隨後,

在他自己的文學作品中,馬爾克斯深刻分析這種封閉落後的社會背景,用“孤獨”思想表現社會問題,並且這份“孤獨”的思想一直貫穿於馬爾克斯的整個創作過程中

透過描述這種孤獨,馬爾克斯希望哥倫比亞人民可以認識到自己的封閉和愚昧,並藉此來喚醒人民,希望可以停止無休止沒有目的的戰爭,開放發展,重建自己的家園。

從1830年至十九世紀末的70年間,哥倫比亞爆發過幾十次內戰,使數十萬人喪生。《百年孤獨》正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中創作出來的。

書中很大的篇幅描述了這方面的史實,並且透過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帶有傳奇色彩的生活集中表現出來。馬爾克斯以生動的筆觸,刻畫了性格鮮明的眾多人物,描繪了這個家族的孤獨精神。在這個家族中,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儘管很多人為打破孤獨進行過種種艱苦的探索,但由於無法找到一種有效的辦法把分散的力量統一起來,最後均以失敗告終。馬爾克斯以“小家寫大家”的方式,

這種孤獨不僅瀰漫在布恩迪亞家族和馬孔多鎮,同時反映在整個哥倫比亞的社會意識形態中,而且滲入了狹隘思想,成為阻礙民族向上、國家進步的一大包袱。

這份孤獨,是整個國家封閉,落後,愚昧和腐敗的縮影。同時,這份孤獨也是在經過種種艱苦的探索後仍然無法找到解決方案的無助感。

《百年孤獨》到底哪裡孤獨?紅拂夜奔2019-04-03 01:06:02

當初隨便摘抄了一些原文,附上自己粗淺的理解,沒想到陸陸續續收到幾十個贊。 本以為喜歡這本書的人並不多呢,正好最近假期,又準備重讀一遍,邊讀邊寫一下下吧。感覺是一項長遠的工程啊(小聲嗶嗶)。

①何塞·阿爾卡迪奧·布恩迪亞(第一任)

他的孤獨在於生於里奧阿查,想法卻先於同村的村民,以及最重要的,他是一個一心一意向前奔跑的人。

1,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也就是開篇第一個布恩迪亞家族的人物。他起初用一頭騾子和一對山羊,向吉普賽人梅爾基亞德斯交換了兩塊磁鐵,幻想著能夠勘測出金子。

梅爾基亞德斯已經明確告訴過他磁鐵幹不了這個,但是他不相信啊,因為他對吉普賽人的誠實缺乏信任。(對吉普賽人的誠實缺乏信任,這句話什麼意思呢?我們中國人其實很少有機會接觸吉普賽人,所以不太瞭解這個群體。簡單來說,這個族群在全世界的名聲不是很好,吉普賽人算是“流浪漢”“騙子”的代名詞吧。因此,憑藉著刻板印象,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認為吉普賽人是在騙他,他覺得梅爾基亞德斯是不想讓他用吸鐵石去吸金子,不想讓他發財。哈哈哈。)

又過了幾個月,吉普賽人又來了。這次帶來了望遠鏡和有鼓面那麼大的放大鏡。只吸到一堆破銅爛鐵的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一看,哦買尬,放大鏡居然能聚焦陽光點燃乾草?他想,這玩意兒要是應用到戰場上,豈不天下無敵?

於是腦熱的何塞兄不顧梅爾基亞德斯的勸解,不顧妻子烏爾蘇拉的阻攔,執意以先前一頭驢子加一對山羊換到的兩塊磁鐵又加上三枚殖民地金幣換到了放大鏡。

好吧,有點暈。為了方便理解,我用小學數學公式描述一下交換過程:1驢+2山羊=2磁鐵+3金幣=1放大鏡。由此可得:1驢+2羊+3金幣=1放大鏡。何塞真是商界鬼才,勤儉持家的妻子烏爾蘇拉已經哭瞎。

何塞兄開始了放大鏡應用到戰爭的實驗,他親自待到陽光的焦點下,結果被灼傷。但他全然不顧,捨身忘我地繼續投入實驗,險些把房子點燃。噗。

最後,何塞兄寫出了一本關於“陽光戰”的手冊,並讓信使之間輾轉遞交手冊,送往首都。儘管在當時遠赴首都是不太可能的,何塞兄還是表示,只要政府一聲令下,他就立刻出發,將戰術實地傳授給軍方。

他在等待政府的回覆中厭倦了等待,他覺得自己的研究成果沒有得到重視,就跑去向吉卜賽人梅爾基亞德斯訴苦。梅爾基亞德斯也挺心疼他,就收回了放大鏡,將三枚金幣還給他。也就是說,這場交易的最終結果,以數學的眼光來看,是這樣的:1驢+2羊=0。

(不過梅爾贈送了他一些地圖和航海儀器,並親自為他撰寫了一份提要)梅爾基亞德斯無奈地表示:我被你的天真給打敗了。

這下何塞兄更來勁了,收到梅爾基亞德斯的禮物後,每天沉浸在星體執行的觀測中,對家中務事更是不聞不問,老婆烏爾蘇拉只好獨自肩負起養家餬口和帶孩子的重任,完事了還要做家務,真是又氣又累(如果當時有微博知乎的話,烏爾蘇拉發個帖,何塞兄就是大家口中的渣男)。但何塞兄才不管這些俗事呢,他兩耳不聞窗外事,自顧自地研究了很長時間。俗話說有志者事竟成,終於他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

地球是圓的,就像個橙子。

他對村民說,一直向東航行會回到出發點,全村人都以為他瘋了。只有環遊世界見多識廣的梅爾基亞德斯證實了他的猜想,並送了他一間鍊金實驗室,以資鼓勵。ps:當時的梅爾基亞德斯由於環遊世界,歷經磨難,途中染上了各地稀奇古怪的疾病,竟漸漸露出那下世的光景來。但後來,他又奇蹟般地恢復了健康,並且變得更年輕。於是何塞兄更加相信梅爾基亞德斯身上有某種魔力。

原文:“在見識過吉普賽人帶來的新鮮玩意兒後,他當初建功立業的雄心,迅速在磁鐵迷狂、天文演算、鍊金幻夢以及見識世上奇觀的熱望中消磨殆盡,曾經勇於開拓、儀表整潔的他,變成一個外表懶散、不修邊幅的男人。”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何塞兄在見識到新鮮事物之前,是一個很有抱負的村長式人物,對外界充滿渴望,而且義無反顧。他年輕的時候帶著同伴,拖家帶口地去尋找出海口,經過二十六個月的跋涉之後,終於決定放棄,為了不再原路返回,乾脆原地建立了馬孔多。當時他是這樣說的:他對那條路不感興趣,因為它只能將他帶回過去。

他覺得自己和村民們像驢子一樣生活,而河那邊各種魔法機器應有盡有,他倡議全村的人共同去開闢一條將馬孔多與外界連通的道路,卻又對這一地區的地理情況一無所知。

何塞對自己身處環境的落後感到失望,又充滿了對外界探索的慾望,卻受到環境和認知的限制。

在遇到基阿德斯之前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當初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是那種年輕的族長式人物,他指導人們怎樣播種,建議怎樣教育孩子、飼養牲畜,為村社的繁榮與所有人通力合作,在體力勞動上也不例外。從一開始他家的房子就是村裡最好的,成為他人仿效的物件。”

我覺得,他的孤獨在於看到了很多或許是不該看到的東西,思考了許多不該思考的東西。(比如人類對宇宙的思考,但我們受環境的限制,對宇宙其實一無所知)導致他的想法超越了周圍的人,思想往更遠的世界飄去了。當他帶著村民外出尋找文明世界的時候,他才發現不過是徒勞,發現一切都無能為力。唉,怎麼說呢,我們總以為生活是有所指望的,其實並沒有,我們的生活是無法改變的。

“我們一輩子哪兒也去不了,”他向烏爾蘇拉抱怨道,“我們註定要在這裡活活爛掉,享受不到科學的好處。”

我覺得對於何塞阿爾卡迪奧布恩迪亞的孤獨不難理解,比如綜藝節目變形記裡,從小山村裡交換到城市再回到小山村的孩子們,在見識到更大的世界後,想法已經和山村裡的其他人不一樣了,他們明知在山外有這樣一個新奇的世界,而自己卻只能困在小小的山村裡,像原始人一樣。他們獲得了更廣闊的見識,卻與困窘的實際情況不相匹配,試圖說與身旁人聽,也註定無法得到理解,我想這是一種孤獨。

原文: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無法相信妻子竟會如此意志堅決。他試圖用自己的幻夢誘惑她,許諾帶她去一個神奇的世界,在那裡只需往地裡灑一點兒魔水就能讓作物按照自己的願望結實,在那裡花一點點錢就能買到各式各樣的止痛器械。但烏爾蘇拉對他預言的景象毫不動心。

在第一章的結尾,何塞阿爾卡迪奧布恩迪亞摸著吉普賽人帶來的冰塊驚異不已: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發明。

從種種事例可以知道,他是一個充滿好奇心的人,但由於身處的環境限制了強烈的好奇心,村民以為他失去了理智,妻子也不理解他。這可能也是一種比較悲哀的孤獨吧。

還有,我最喜歡他的一句話。“我們還沒有死人,”他說,“只要沒有死人埋在地下,你就不屬於這個地方。”

當我們漂泊在外多年,很少回家,似乎已經融入了當地的生活,卻又始終對他鄉產生不了認同感。假設我們今後的日子將會永遠定居於此,並且長眠於此,是否能夠對一切感到心安?至少我不能。或許是因為抬頭望去,舉目無親,或許是如同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所說,我們還沒有親人埋葬在這片土地,因此始終覺得自己不屬於這裡。

(天吶,太多人物了,且各自有各自的孤獨,每個人身上的孤獨也許某天也會在自己身上看到,要是全寫出來,估計得累哭。而且現在回頭看一遍自己的回答,感覺寫的零零散散的,鬱悶。等有時間再慢慢整理吧)

《百年孤獨》到底哪裡孤獨?鹽選推薦2019-08-23 11:27:42

百年孤獨》裡寫的每一個人,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都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都陷入孤獨感

。所以《百年孤獨》就寫道,在這麼一個家族當中,每一個生命的存在的那種狀態,這種狀態其實都是很豐富的,並不是單單一個孤獨這一個概念就能概括,但是孤獨卻是他們的本質,確實是他們每一個人難以擺脫的一種內在的體驗,所以每一個人如何完成自我,如何存在於世的那種狀態,

小說最終想透射出來的是那種深刻的虛無感。

儘管很多這裡邊的人物也試圖打破孤獨,但是並不能找到一種有效的辦法。

但在這裡面,這種孤獨的一種經驗當中,他們的人確實有某種頑強的一種精神,這點尤其突出體現在小說主人公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的身上,他是作者心目中的英雄,作者借他的一生去表達對真正革命英雄的敬意,他們他對現實政治妥協深惡痛絕。

他要作為一種存在,來對現實的政治妥協,提出一種反抗,一種抗議。上校最終的孤寂,他最終的悲憤與無力,也是作者馬爾克斯內心的表達,是不服,是抗爭,是永不妥協的宣言,是要為抗爭到底高高舉起的旗幟。他是布恩迪亞一家進取精神的一種極致的代表,也是作者內心的抗爭的精神一種體現。

所以這裡說孤獨並不是消極的,並不是說他一方面他孤立無援,孤立無援本身表述了一種抗議,對拉丁美洲孤獨的一種抗議,那麼對反抗者一種表達,

當然另一方面在這麼一個孤獨當中,他是要顯現出一種堅持、一種堅守,一種絕不放棄的精神。

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二代有兩男一女:老大何塞·阿爾卡蒂奧就是他們路上遷徙到馬孔多的路上出生的,他在路上長大,像他父親一樣固執,但沒有父親那樣的想象力;何塞·阿爾卡蒂奧是身材非常高大魁梧,老大他是怎麼成長的呢?成為男子漢?他找了村子裡的一個類似妓女的那種婦女,後來跟她還生了一個孩子,但在一次吉卜賽人來馬孔多表演時他又跟一名吉卜賽女郎相愛,他選擇了出走,跟這個女郎逃走了、失蹤了。

使用 App 檢視完整內容

目前,該付費內容的完整版僅支援在 App 中檢視

App 內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