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性人格障礙

(簡稱BPD)的典型特徵為

“穩定的不穩定”

。主要包括

不穩定的情緒

不穩定的自我意識

和明

顯的衝動性

在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嚴謹的討論它之前,我想和你們說一件發生在我同事身上的狗血事。我的同事我們都稱呼她為小白。小白與一個在相親網站上認識的男生王認識有半年多了,之所以用“認識”,而非用“交往”一詞,是因為他們並未真正交往過,他們是在相親網站認識的,那就意味著二人關係的開始是以“婚姻”為目的。小白和我說,可以肯定他確實是單身,然而

每當二人的關係有了那麼一絲曖昧時,對方就會消失不見

,手機設定遮蔽她的電話號碼,各種網路通訊工具也是灰色,就像人間蒸發了一樣。那陣子小白和我吐槽了好一陣子這位未曾謀面的相親物件。等到小白對男生的態度感到不耐煩,在各種通訊工具上刪除他時,

奇怪的事情發生了

,這位男生又會鍥而不捨地開始“追求”她,反覆加她的QQ、MSN,他竟然能堅持近半年的時間。直到有一天,小白和我談論時,她認為:“對方的條件也不差,身邊應該是不缺女人的,既然能在我身上花這麼多時間精力,那應該是真的喜歡我吧?我爸媽最近催婚催的急,我還是給他個機會吧”。於是兩個人相約出來吃飯,順其自然的,男生向小白表白了,說了很多讓人感動的話。

似乎事情發展到這裡,絕大部分人都認為這段關係已經要走到愛情階段了,

然而出乎意料的情況再次逆轉

,表白事件過後,兩個人的關係卻絲毫沒有進展——他們並沒有開始自然過渡到談婚論嫁的階段,就像是那天的燭光晚餐和動情表白從未發生過。

他們至今還保持聯絡,在工作上,男生總是及時提供許多幫助,然而卻不談感情。小白現在知道不能再在社交軟體上再次拉黑刪除他,以免再被瘋狂“追求”,但二人的關係也不能再進一步了。

看到這裡,也許會有不少人覺得小白的這位相親物件彷彿是一個“瘋子,或者說他是渣男。但是在這位男生經過我的證實在和小白相處中是盡心盡力的前提來看,他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行為表現,多半是邊緣性人格障礙所導致的。

在這些非常顯著的行為之外,你有沒有類似以下的

感覺

不太清楚自己是誰,是什麼樣的人,對這一點的認識經常搖擺;

總是有一種持續的、無法擺脫的空虛感。

你還想想你自己,或者你身邊人有沒有類似以下的

行為

總是擔心自己被拋棄,往往因而做出很多衝動極端的行為;

有時候會過於理想化一個人或者自己和對方的關係,有時候又忽然對對方或彼此的關係非常不認同、貶低、甚至厭惡;

易怒,有時候控制不住自己的憤怒,有攻擊性;

你可以把這些看作對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一種很

感性

的認識,當然,

並不是所有有上述行為和感受的人都真的患有BPD

邊緣性

”人格障礙,邊緣性的意思是說明它介於病和非病之間,通俗點來說,BPD定義的解釋是:看起來像是沒病,實則上卻又有病。就如我開頭說的那位讓人摸不著頭腦的男生,到底有病嗎?我沒和他親自接觸過,我不好做準確的判斷。但是根據我同事小白的描述,我可以斷定他很可能是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當時我也和小白提起過關於這位男生的一些想法,但是小白那時候被爸媽催的太急,一股腦抱有了能夠結婚的幻想,才接受了這位男生的表白),他同時有這正常甚至可以算得上優秀的人際交往功能,事業也做的小有成就。

邊緣人格障礙病人也有很多

不同的型別

,有的人在憤怒表現方面更顯著,有的人則在空虛感、自殺想法方面表現更嚴重,有的人在“時而理想化他人,時而無比貶低他人”的方面表現更嚴重。

總體來說,他們在以下4個方面最容易表現出問題:

1、情緒激烈迅速的變化(尤其是親密關係中對另一半的感受)

2、人際關係容易有衝突,甚至“疾風暴雨”

3、可能有衝動性自毀行為

4、缺乏清晰的、前後一致的自我認知感。

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人,很常見的一個問題是

自我認同的障礙

,也就是說他們會時而覺得自己像明星一般光芒萬丈,時而又覺得自己像路邊的野花野草一般一文不值。

這樣

反覆的差異過大的自我認同,導致他們時而自信時而自卑,時而自尊自愛時而自暴自棄,讓身邊的人,尤其伴侶產生很大的不適。

同時他們常常分不清真實感受與想象出來的場景感受的差別。她們也不相信自己的感受,明明對某事的感覺非常不好,卻認為這是應該的,正常的,還是會繼續去做那件事,但事後又感到很大的痛苦,並且往往那痛苦已經超出常人能理解的範圍。

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人情緒

極度不穩定

,上一刻還在喜笑顏開,下一秒就開始痛哭流涕。他們往往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到了負面情緒來到的那一刻,往往是任由情緒對自己實施控制(正常人往往會成為情緒的主人,而BPD患者恰恰相反),瘋了一般地把想做的事情和想說的話,一股腦都給倒出去而不顧後果。事後等他們清醒過來,又會覺得很懊惱自己的行為,可是很大可能,下一次他們又會繼續那樣做。

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人在愛情中,最常表現出來的就是反覆無常

,他們對愛有著一種近乎飢渴般的渴望,所以常常會奮不顧身地、像飛蛾撲火般地撲到他們認為理想的愛情中去。然而當這段感情趨於穩定,他們就會開始患得患失,既怕靠得太近會遭受被拋棄的痛苦,又怕離得太遠讓他們感受不到愛意,因此親密關係的分分合合是常見的表現。

在這樣反反覆覆的自我折磨中,空虛感也就隨之而來了

。這種空虛並不是無聊,而是與

孤獨

需求感

相關聯。

邊緣性人格障礙和迴避型依戀患者的明顯區別就是——情緒的穩定性

。前者的情緒是一個忽上忽下的波浪線,你常會感覺到他們時冷時熱的狀態;而回避型依戀患者的情緒則是一條水平的直線,他們對你的迴避是一種趨於穩定的狀態。

關於迴避型依戀的剖析,也是很多讀者需要深入瞭解的一大版塊→

如果你的伴侶就是邊緣性人格障礙,該怎麼辦?

通常來說,邊緣性人格障礙的患者,需要有一個

穩定

的人,持續的給他們愛和關注,這和我當初寫關於自己的親身經歷一文中,我家老李對待我的方式有很高的一致性。

如果你發現自己可能就是邊緣性人格障礙,那長期的心理諮詢肯定是最有效的方式。假如你現在沒有多的物質能力能夠承受長期的心理指導,那你或許能夠找到我幫你一解煩惱。

另外我建議你從現在開始,首先在心裡種下一棵“

我現在的心理狀態並不是健康的

”的種子,然後在生活中注意觀察自己的言行,

多做與自己連線的工作,試著成為情緒的主人

,而不是讓情緒主導你。

你需要時刻提醒自己:被愛的感覺和安全感,來自於你的內心,而不是外界他人的庇護。

邊緣性人格障礙,其實就是

內心的空洞太大太深了

,才導致在行為和情緒上有這麼多的問題暴露出來,在我看來不至於上升到生病的程度。只要意識到了問題並且願意下足功夫去解決它,生活是能夠步入正規的。

插一句題外話:文章中我同事小白的那位相親物件,在去年也已經找到適合他的那個人,據說今年準備結婚啦~~

From 有故事的蔡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