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誕生了文人墨客、英雄好漢、帝王將相等。自古英雄配美人,那些流落風塵的青樓女子同樣在很多人心中留下不朽的記憶。她們或明豔動人、或聰明伶俐、或滿腹才情、或心懷家國一腔熱血。下面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四大名妓。

中國古代四大名妓分別為:柳如是、蘇小小、李師師、陳圓圓。

柳如是

柳如是,本姓楊,初名雲,藝名影憐,又名愛。後改姓柳,名隱雯,字如是。後又改名為隱,號河東君,是明末清初秦淮河畔如雲佳麗中的一朵奇葩。她天生麗質,書畫雙絕、美豔絕倫,無數風流才子以一睹紅顏為幸,然而她氣格孤傲,心懷天下,多情重義,非一般青樓女子可比。幼即聰慧好學,但由於家貧,從小就被掠賣到吳江為婢,妙齡時墜入章臺,易名柳隱,在亂世風塵中往來於江浙金陵之間。由於她美豔絕代,才氣過人,遂成秦淮名姬。她留下了不少值得傳頌的軼事佳話和頗有文采的詩稿《湖上草》、《戊寅卓》與尺牘。

娼門賣俏所必備之技藝,便是她人生的第一章,因天資聰慧,容貌俏麗,詩文丹青出色,頗負聲名。柳如是雖為妓女,卻非常憎惡賣笑生涯。柳如是愛戀過江南正義人士

宋徵輿

、陳子龍,但是,情場履受挫折,極不如意。後嫁予東林領袖

錢謙益

,是常熟著名才子。早在明末已馳名文壇,家中府第連雲,肥田千頃,奴婢過百,財力雄厚。因被指控納賄舞弊,革職在家已十二年。當時,錢已六十歲,早年也是功名事業心極重之人,滿懷匡濟澄清雄心壯志,只是宦途坎坷,迭遭大挫,才變得消沉頹放,終日在秦樓楚館中廝混,結果得了個“東林浪子”的外號。

崇禎十七

年初,李自成農民軍推翻明朝統治。

這場事變,倒是折騰出錢謙益幾分血性來,積極參與到反清復明鬥爭中去,家中資產幾乎用盡。錢謙益85歲因貧病交加死於家中,時柳如是不足五十歲,錢謙益的喪事由她一手操辦。但錢謙益屍骨未寒,族人就眼紅他的良田美宅,更欺負柳如是是個女流,就結夥聚眾鬧起事來。原配陳氏等失寵多年,早對柳如是恨之入骨,每日堵門叫罵不絕,千兩銀子散光了,眾人還是喧集如故。柳如是氣得發抖,在安排好錢謙益的後事和懲辦鬧事一班人的計策後,懸樑自盡,這一年,柳如是49歲。一代風流,玉殞香消,錢謙益和柳如是分葬與

常熟虞山

故宅的拂水山莊,兩墓相距約二十米,錢謙益的墓碑上寫“東澗老人之墓”,柳如是墓前石碑上書“河東君之墓”。

蘇小小

蘇小小,乃是南齊時錢塘第一名伎,年方十九的蘇小小因為相思而感染上了風寒,再加上她從小就有了咳血病,不久便香消玉殞了,蘇小小離世後,一位鍾情於她的武林高手按她的遺願將她葬在了西泠一棵柳樹之下。杭州西湖有蘇小小墓。

蘇小小的意義在於,她構成了與正統人格結構的奇特對峙。再正經的鴻儒高士,在社會品格上可以無可指摘,卻常常壓抑著自己和別人的生命本體的自然流程。這種結構是那樣的宏大和強悍,使生命意識的激流不能不在崇山峻嶺的圍困中變得恣肆和怪異。這裡又一次出現了道德和不道德、人性和非人性,美和醜的悖論:社會汙濁中也會隱伏著人性的大合理,而這種大合理的實現方式又常常怪異到正常的人們所難以容忍。反之,社會歷史的大光亮,又常常以犧牲人本體的許多重要命題為代價。單向完滿的理想狀態,多是夢境。人類難以掙脫的一大悲哀,便在這裡。

李師師

李師師是開封人,本姓王,父母雙亡,被一李姓歌妓收養,改姓李,人稱李師師。長大後不但亭亭玉立,豔若桃李,且歌喉婉轉,在諸教坊中獨領風騷。崇寧、大觀間,正值豆蔻年華的李師師已名噪當時的都城開封。她不僅是一名美麗、善良、多情,而且是一名民族意識強烈,深明大義的奇女子,她美豔絕倫,才華出眾,善詞曲,工歌唱,在京師汴梁高張豔幟,名動京華,連天子之尊的宋徽宗趙佶也忍不住一親芳澤,著名詞人周邦彥躲在床底譜就新詞《

少年遊

》,描繪師師與徽宗的一段風流韻事,成為後世詞壇佳話;她又一身正氣,敢愛敢恨,有“紅妝季布”之稱,梁山首領宋江潛入她家,為她寫下了壯詞《念奴嬌·天南地北》,至今為人傳頌李師師是北宋末年色藝雙絕的名妓,她慷慨有快名,號為“飛將軍”。

對她一生的所做所為,有這樣一首詩作了高度的概括:芳跡依稀記汴梁,當年韻事久傳揚;紫宮有道通香窟,紅粉多情戀上皇。孰料胡兒驅鐵馬,竟教佳麗死紅羊;靖康奇恥誰為雪,黃河滔滔萬古殤。

陳圓圓

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就是為的她。

陳圓圓(1623―1695),原姓邢,名沅,字圓圓,又字

畹芳

,幼從養母陳氏,故改姓陳,明末清初

江蘇武進

(今常州)人。居蘇州桃花塢,隸籍梨園,為吳中名優,“秦淮八豔”之一。

她豔壓江南的“聲甲天下之聲,色甲天下之色”的崑腔名角。她的聲悠悠盪漾著醉人的魔力,所聞者無不嘆道“餘音繞樑,三日不絕;她的美是那樣的恬靜、秀淡,渾身上下,抖落著與青春的氣息;她的才時刻都反襯出男人們的冒昧無知,理性與智慧蓄於她無懈可擊的判斷與反映能力。

後來吳三桂在雲南宣佈獨立,康熙帝出兵雲南,1681年冬

昆明城

破,吳三桂死後,陳圓圓亦自沉於寺外

蓮花池

,死後葬於池側。直至清末,寺中還藏有陳圓圓小影二幀,池畔留有石刻詩。

我是美醬,關注我每天三分鐘讓你美的更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