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最新出版,幫助2百萬人覺醒的一本書

今日重點推薦由【澳】喬治。戴德所著《自我邊界》

副標題:告別“漿糊邏輯”,科學地堅持自己

中文版11月新出版,澳大利亞排名第1的心裡協會推薦必讀書籍,幫助兩百讀者重建人生秩序的覺醒之書。

作者喬治。戴德

心理學碩士、心理輔導碩士、法學碩士。

這本書講了什麼

以下是我對這本書的理解,當然了,全書有很多個方向,觀點以及要表達的思想,我只把對我有觸動的幾點寫出來,與大家共同學習。如有偏差之處,也請讀過本書的書友指正,我們共同進步。

1。一位男士說他的妻子總是挑他的錯誤,讓他覺得“內疚、痛苦”!

一位女士總是懷疑丈夫對自己不忠誠,沒有安全感。而丈夫說,妻子讓他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讓他很內疚,他甚至懷疑這樣做是不是值得。

另一位中年女士的母親總是喋喋不休的抱怨不停,讓女兒覺的做啥都是錯的,為此,這位女士很沮喪。

這三件事有什麼共同點?案例的主角都認為,其他人“讓”他們做了不想做的事,產生了不希望有的感覺。

事實上,沒有人會“讓”他們做出這種抉擇,他們都是自願的。

我們只能控制自己的行為,而不能控制別人的反應。

2。不懂拒絕,大包大攬,經常被人“帶跑”,以至於忘記自己的底線。

以上都是自我邊界不清晰的表現。心理學研究表明,生活90%的問題與矛盾,都是邊界不清造成的。

確立恰當的邊界,我們可以化解衝突、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實現自我賦能、收穫可控的人生。

所謂自我邊界,就是讓你的事歸你,我的事歸我。

自我邊界是看不見的,但卻真實存在。

3。在本書中,心理學家喬治·戴德以邊界理論為支撐,結合心理學知識與治療實踐,幫助讀者放下邊界不清帶來的壓力與情緒波動,收穫將自我獨立於他人之外的能力。

本書賦予“自我”“我”和“界限”這些概念新的含義,為我們化解衝突、處理人際關係和自我賦能提供了新的途徑和見解。

有了這些對“邊界”的理解和認識,一旦遇到困境,我們就能夠區分什麼是“我的問題”,什麼是“你的問題”,而不會產生內疚感。這一差別就是“邊界”理論的核心內容,既“邊界焦點”。

邊界聚焦:確定這件事、這個人與你之間的界線

4。“沒有原告,就沒有法官”,當問題真正出現時,就回顧最基本的原則——我只為自己的行為反應負責,我不能控制自身以外的其他任何事物。這將提醒你認識自己,以客觀的態度重新看待你與他人之間的關係、產生的問題。

作為人類,“邊界”讓我們認識他人,並在與他人的關係中認識自己。“邊界”應該得到尊重,而不應無視。不跨過“邊界”,人與人之間不會產生交流,人類就會變成機器人。

無論是什麼型別人際關係,經雙方一致同意的跨越個人“邊界”的行為都會讓兩個人變得親密無間。

在踏入他人的個人區域時,你也要小心“陷阱”。

通常,我們會認為,別人反對你侵犯“邊界”的行為, 是對你的人身攻擊。但事實並非如此,更可能的情況是對方感覺自己的“邊界”受到了侵犯,自己的空間受到了侵擾。他們的敏感點被觸動了,這引起了他們的反應,而你並未覺知。

不要指責他人,只要承認他人有權收回自己的“領地”就好了。

聊聊數語,不足以體現出喬治。戴德的精華,欲知更多,敬請閱讀原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