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母借鴛鴦之事發作王夫人一節,探春表現,如何解讀?

文/蕎麥花開

太太是賈府的當家夫人。是下一屆的老祖宗。是整個賈府內眷中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必須要留夠充足的面子,言語不可傷她。哪怕是借題發揮,也不能乘勝追擊,而必得是接觸一下,就縮回去。所以當敏探春出面救場,甫一開口講道理,“這事與太太什麼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裡的人,小嬸子如何知道?便知道,也推不知道。”老太太便瞬間縮回攻擊前鋒,探春猶未說完,她已順勢恍然:“可是我老糊塗了!姨太太別笑話我。你這個姐姐她極孝順我,不像我那大太太一味怕老爺,婆婆跟前不過應景兒。可是委屈了她。”挽尊也挽得好,挽得妙,剛才的實質是給王家姐妹倆都打了臉,這會兒當然兩個都要照顧到。當然,大家看去自然是對親戚家禮數周到,不能失了大家世族老封君的禮。老太太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唯一,不,唯二知道她在演戲的,是王氏姐妹。就如某網友說得好,“正是由於賈母心中對王夫人,一直都有怨氣,而又總是苦於找不到發洩的藉口,賈母是一直在忍,在讓,而這一回,鴛鴦這一鬧,總算給了賈母一個指桑罵槐的機會,給了賈母一個一吐心中積怨的突破口,於是賈母劈頭蓋臉地把王夫人擼了一頓。賈母罵的很暢快,很爽,罵後,她又不露痕跡地裝起了糊塗,騙過了探春,騙過了所有在場的人,除了當事人。”接下來探春一擊而中順勢退下,伶俐的寶玉裝個乖撒個嬌過渡下,控場任務轉交給氣氛組大師王熙鳳,自然一切更不足多慮(平兒:“二奶奶湊了半日趣兒。”),也無須細表。

有網友雲:是的,只有這樣,才明白探春說那番解圍的話是多麼的恰到好處,對賈母來說真是瞌睡遇上了送枕頭的。探春是把握住了賈母的戰略思維。

筆者回曰:探春聰明見事快,機敏果決,但若說她看出了老太太做的這齣戲,卻又未必。事實上,探春出來救場不需要她明瞭箇中劇情,因為旗人風俗,家中“未字”小姑尊貴,再加之她的性格作風,闔家上下亦皆深知,她上前來為嫡母向祖母辯白,是很自然正常的操作。如果想得更深一點,老太太眼風一瞟掠到在場有探春,就勢“蠻不講理”發這頓“無名火”就更加無後顧之憂了……

而風之子《風語紅樓》第三章不之察,乃作如是解讀:

“王夫人是嚇得站起來了,一聲不敢言語,薛姨媽也不好說話,李紈也帶著眾姑娘出去了,但是終於有人站出來為王夫人說話了,這個人就是早已經投靠了王夫人的賈探春。賈探春、賈迎春乃至賈惜春其實都是仰仗著王夫人的,而薛姨媽、薛寶釵自然都是王夫人的人。也就是說,確實,賈母是孤獨的,榮國府大多數人,其實都已經被王夫人收買了。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當賈探春指出賈母的故意氣糊塗、錯怪了人的疏忽後,賈母明顯感覺到了在場的許多人都是‘向’著王夫人的,於是,她只得藉著梯子就下樓,得了便宜便賣乖了,才笑著說:‘可是我老糊塗了!姨太太別笑話我。你這個姐姐他極孝順我,不像我那大太太一味怕老爺,婆婆跟前不過應景兒。可是委屈了他。’”

賈母借鴛鴦之事發作王夫人一節,探春表現,如何解讀?

風之子之解讀,以探春為賣身投靠嫡母,而公然助拳嫡母向祖母發難,斯論真真令人啼笑皆非。我們且先不說探春有沒有這個膽子(老祖宗是賈府的孝欽皇太后,雌威莫測,雷霆一怒,連老爺賈政都只有連連叩頭請罪不迭的份兒,誰敢正面硬剛直捋虎鬚?!),

設若風之子斯論為真,則賈母當深怨三丫頭,如是則第七十一回賈母“八旬之慶”,來拜壽的南安太妃“又問眾小姐們”,賈母“回頭命鳳姐兒去把史、薛、林帶來,‘再只叫你三妹妹陪著來罷。’”——這如何解釋?又如第七十三回邢夫人在迎春前不忿:“我想天下的事也難較定,你是大老爺跟前人養的,這裡探丫頭也是二老爺跟前人養的,出身一樣。如今你娘死了,從前看來,你兩個的娘,只有你娘比如今趙姨娘強十倍的,你該比探丫頭強才是。怎麼反不及她一半?”邢夫人語中,“強”云云,意在在老太太前掙臉面。可見,賈母在迎探惜三春中對三丫頭獨施青眼寵愛尤渥,闔府皆看在眼裡。

再有,探春其人,才自精明志自高,頗有些“從道不從勢”古士之風,脫若風之子所謂,此處乃是助拳王夫人,那麼,何以解釋第七十四回抄檢大觀園時這一段?——鳳姐陪笑道:“我不過是奉太太的命來,妹妹別錯怪我。何必生氣。”……探春道:“我的東西倒許你們搜閱,要想搜我的丫頭,這卻不能。我原比眾人歹毒,凡丫頭所有的東西我都知道,都在我這裡間收著,一針一線,她們也沒的收藏,要搜,只管來搜我。你們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說我違背了太太,該怎麼處治,我去自領。”——面對“奉太太的命”而來的鳳姐,探春徑直表示“只說我違背了太太,該怎麼處治,我去自領”,顯然是對王夫人硬剛的姿態,這樣一個萬馬齊喑一士諤諤的三姑娘,會是早已“投靠”王夫人之人?

所以,衡諸書中文字實際,橫說豎說,風之子斯論都礙難說通。探春之敏,是敏於見事,敏於行動,恰到好處為祖母與嫡母斡旋解圍,哪有什麼心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