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來小姐|作者

樸素的樹、如歡|編輯

andrea|圖源

難得道歉一回,鄭爽被罵上熱搜:為什麼有些人的歉意,越聽越彆扭?

今天,壹心理和你聊聊“

道德綁架式道歉

”。

綜藝《追光吧哥哥》中,鄭爽一句

“金晨的理想型是不是鄧倫”

,一下子掀起了輿論大波。

早前,金晨和鄧倫曾拍到曖昧,雖否認戀情,但坊間一直傳聞,兩人不但談過戀愛,分手還很不愉快。

好奇歸好奇,沒人敢挑破這層窗戶紙,爽妹子這張嘴就敢,結果引爆地雷,惹怒了金晨和鄧倫的粉絲。

為了平息眾怒,鄭爽用了一波“迷惑”操作:

先是說要退出《追光吧哥哥》,可半個月後,又說協調不下來,然後公開發微博並@金晨道歉,聲稱自己

“逃避不了內心的譴責”

道歉就道歉,私下說不好嗎?

這波操作,成功把金晨又一次推上風口浪尖。

大概是被罵得太慘,這條微博很快就被刪除了。

可事情並沒有結束,鄭爽接著又發了一條:

攻擊我,我低下頭舉起雙臂:反彈!

這……

連鄭爽的粉絲都看不下去,熱評留言:

姐姐,閉嘴吧!

面上道歉,實際卻給人尷尬。真的知道錯哪了嗎?

也難怪鄭爽明明是在道歉,卻引來一片罵聲。

難得道歉一回,鄭爽被罵上熱搜:為什麼有些人的歉意,越聽越彆扭?

有一種道歉很膈應人,為什麼?

我嚴重懷疑,1月13號是不是“國際道歉日”,因為微博熱搜上,鄭爽在道歉,丁真在道歉,虞書欣也在道歉。

有的道歉,讓人如沐春風;有的道歉,卻被罵得狗血淋頭。

為什麼?

根據道歉者的心理動機不同,道歉分為兩種。

一種是被動型道歉:如果不道歉,名譽、地位等會受到負面的影響,迫不得已道歉。

去年“ktv壁咚美女”的王嶽倫,因為行為越界,公開道歉。

說的卻是:朋友聚會,醉酒後失態。

一句醉酒,就想避重就輕,把事情糊弄過去。

可接著,摟腰照又被爆出來了。

這一次,王嶽倫選擇了甩鍋“有人陷害我”,彷彿壁咚也是被逼的。

這種道歉,只有求生欲,毫無誠意。

就連一向挺他的李湘,也罕見地沒有配合。

另一種道歉,是“自主性道歉”:因為傷害了對方,心底裡懷有內疚感和羞愧感,發自肺腑致歉。

丁真道歉上熱搜是因為一段影片。影片中,丁真吞雲吐霧,姿勢竟然還挺嫻熟。

很快,理塘文旅出來迴應:

丁真抽的電子煙;小孩子抽著玩;他不會抽菸……

諸多理由推脫,反而顯得欲蓋彌彰。一下子,招了更多反感。

13號,丁真的道歉信來了:

公眾人物抽菸,會起到不良示範作用,錯了就是錯了。

坦誠認錯之後,人們也意識到,這場風波他也是受害者。

知乎上有網友問:男朋友跟我吵完架後向我道歉了,可我為什麼更火大了?

原來,因為她父母干涉戀情,男友得知後訓了她一頓。

第二天她態度冷淡,男友又是甜言蜜語,又是送禮送紅包,但這並沒有讓她開心起來。

隔了幾天,男友發來一條資訊:

我思考了一下,你有你自己的生活,和父母的相處模式,這都應該是你自己說了算的。

我錯就錯在,不該干涉你的生活,不該不尊重你,否定你。對不起寶寶,我這次真的知道錯了。

短短一段話,瞬間讓她心情“陰轉晴”。她反過來安慰男友,每個人都需要時間成長,透過這次事情,她也看到了父母越界的部分。

自主性道歉,是真的意識到問題的核心,並能坦誠表達自己的錯誤。

難得道歉一回,鄭爽被罵上熱搜:為什麼有些人的歉意,越聽越彆扭?

不願意好好道歉的人,是什麼毛病?

那麼問題來了:那些被動道歉,沒有誠意的人,當真不知道自己很膈應人嗎?

答案是:這要看他們道歉時的自我意識。

人的自我意識有兩個概念:

一種會將“我”和外界串聯起來;

一種注重此時此刻,只關注當下的感受。

如果道歉時,只關注自己的感受,不能整合自我和外界,就會顯得不在乎他人,道歉只對自己有意義。

比如,我們生活中常常聽到這類話:

對不起,我肯定讓你不舒服了;

我心裡特別不好受,必須跟你道個歉;

無論你接不接受,我都要說聲對不起。

歉意中,暗藏著對當事人的“綁架”,彷彿道歉者“知錯能改”,別人就必須選擇原諒,如果不接受歉意,就是這個人有問題。

因為這種道歉,立足於道歉者自己的感受,是一種原始的自我保護機制,表面道歉,實則甩鍋,逃避面對真實問題。

為什麼要逃避呢?

因為對一部分人來說,道歉意味著:

承認自己軟弱;

向對方認輸;

道歉後,自己會失去控制權;

這樣的示弱,他們難以接受。於是,在壓力席捲之下,自我意識被當下的恐慌裹挾,沒辦法想得更長遠。

可這樣的逃避,也會給他們帶來更大的麻煩。

就像鄭爽和王嶽倫,道歉後反而給自己招來更多罵聲。

難得道歉一回,鄭爽被罵上熱搜:為什麼有些人的歉意,越聽越彆扭?

道歉,對方感受是第一位

道歉,首要的是誠意。

姐妹的老公喜歡打麻將,隔三差五去麻將室打到深夜,有一次還差點看丟了孩子。姐妹氣得發抖,放出最後通牒:不戒麻將就離婚!

她老公道歉,承諾自己再也不打了。一個多月後,姐妹下班回家,發現沙發底下有亂丟的菸頭,立刻意識到:肯定是老公叫人來家裡打麻將了。

姐妹質問老公,他嬉皮笑臉地說:

我承諾我不去外面打麻將,可我沒說我不在家裡打呀。

是的,他道歉了,也改變了。可這種“耍滑頭”的改變裡,根本沒有一絲歉意和誠意。

致歉的首要前提是:他傷害了你,需要補償你的感受。因此道歉的意義,在於“不注重自己的感受,將對方的感受放在第一位”。

可生活中,考慮到這點的人,太少了。

很多人道歉,是為了道歉以後,能夠理直氣壯地說一句:

我都道歉了,你還想怎樣?

可對於受傷害的一方來說,我們想要的,只不過是傷害能被正視。

我們需要從內心深處確認:錯不在我。

Ted演講《真誠道歉的力量》中,演講者說:

我父親在我5歲時,對我實施性虐待,我一生都在等著他對我道歉。

但直到他去世,我都沒有等到。於是我模仿父親的口吻寫了一封道歉信,這才意識到自己需要什麼。

我不是需要一聲“對不起”,而是需要父親看到我受了那些罪,他自己犯了哪些錯,他的哪些舉動深深傷害了我。

即使他無法馬上悔改,我也能從真誠的歉意裡,得到自我療愈的力量。

難得道歉一回,鄭爽被罵上熱搜:為什麼有些人的歉意,越聽越彆扭?

如何辨別道歉是否真誠?

書籍《道歉的力量》中寫道:

道歉的前提,是雙方都持有同樣的價值觀。

想要真誠道歉,或者想要辨認對方歉意是否真誠,首先要理解一點:犯錯者意識到了錯在哪。

朋友和丈夫是丁克夫妻,意外懷孕後,丈夫強烈反對生下這個孩子,朋友非常難過。丈夫的排斥讓她覺得,懷孕彷彿是她的錯。

幾天後,丈夫偷偷買回了母嬰用品並跟她道歉,他說他沒有做好當父親的準備,但他尊重妻子的決定。

朋友說,她原本也沒那麼想成為母親,但丈夫的道歉,讓她意識到丈夫的溫暖與柔情。

而鄭爽和丁真,同一天道歉,一個被罵一個被網友心疼,效果如此不同。

就是因為丁真的道歉一點沒有迴避,哪裡錯了說得清清楚楚,很真誠。

真誠致歉的第二點,是犯錯者比起表達自己的感受,更注重表達對方的感受。

這需要道歉者做到四點:認錯,解釋錯誤,表現自責懊悔等態度,進行補償。

我去理髮時,一名員工多收了我幾十塊錢,他向我說“

對不起”

,表示可以以優惠劵的形式返還給我。

我生氣地說:

以後再也不會來這家店了。

我的憤怒,只換來一句傲慢的

“我也沒辦法,規矩就是這樣”。

這時經理來了,瞭解前因後果之後,他馬上返還金額,承諾以後再也不會發生這類事情,並且為影響我一天的好心情感到愧疚。

第二次去這家店時,經理親自為我倒上一杯熱水,拿來一次性毛巾。他記得我,已經優先為我安排服務。

經理沒有說一聲“對不起”,但他用行為和情緒作出補償,比起嘴上說說,我更加欣賞這份務實,因為這是屬於他的致歉方式。

真誠的道歉,不是一句對不起就夠了。

它需要犯錯者敞開內心,毫無保留地表現自己。

難得道歉一回,鄭爽被罵上熱搜:為什麼有些人的歉意,越聽越彆扭?

寫在最後

很多人一生,都在等待一句道歉:冷漠忽視的父母,說話刻薄的朋友,愛欺負人的同學,刁鑽古怪的上司……

他們等的,不是那一句“對不起”,而是藏在道歉背後的那份看見“我知道我傷害了你”。

真誠的道歉,傳達的是真正的理解和尊重,它不只是一些表面的行為,更是內心的一種撫慰。

即使我們無法馬上原諒,也能在這種理解中,慢慢釋懷,走向嶄新的未來。

世界和我愛著你。

參考資料:

1。《道歉的力量》艾倫·拉扎爾

2。 Ted演講《真誠道歉的力量》

3。《身體從未忘記》範德考克

- The End -

作者簡介:芒來小姐,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婚姻家庭諮詢師,中國心理學學會會員,多平臺簽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