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有朋友問我,說是不是隻有茅臺,或者說只有

醬香酒

放幾年才會變得更好喝,其他的酒都不行?

答案當然不是。

其實不止是對白酒不熟悉的人會有此疑問,有很多比較資深的酒友在這幾年的醬香酒宣傳下也逐漸接受了“醬香酒才是越陳越香,其他酒不行”的說法。

這種說法純屬炒作出來的謬論。我之前的文章裡也提到過,茅臺是頂級酒,但也是最擅長講故事的酒企。

試問以茅臺如今的價格,酒賣出去後能像二鍋頭那樣輕易喝掉嗎?儘管茅臺打心底裡希望大家買完就喝掉,但這種情況顯然不會發生。

那茅臺要想持續賣酒,是不是得找個合適的理由來讓大家心安理得地把酒存起來?再加上這些年

茅臺酒

在老酒市場很火爆,誇大茅臺酒乃至醬香酒,同時貶損其他香型白酒的陳化效果自然是當仁不讓的好計策。

對酒企而言,他們只需要炒作出一個消費者樂意接受的概念,而不是真相。

放幾年、十幾年、幾十年的陳酒之所以會更好喝,主要原因是其中的酸、酯、醇、醛等風味物質發生了變化,使得酒體變得更柔和、協調。

只要是純糧固態發酵的白酒,不管是什麼香型,酒裡都會含有各類風味物質和微量成分,酒體會產生變化,只不過各種香型的白酒裡的酸、酯、醇、醛的含量不同,因而陳化時間與變化有區別,但並非如宣傳的那樣只有茅臺或者醬香酒的變化最大、最好。

還有個原因就是我們通常存放的白酒以高度酒為主,無論酒廠的包裝有多好,跑酒還是不可避免的,只是跑多跑少罷了,一旦出現輕微跑酒現象,無疑會讓白酒降低度數,那麼入口自然更柔和。

另外就是陳年老酒的故事性。比如三五好友聚到一起,開瓶陳放數年的白酒,觥籌交錯間自然多了個談資,比如這瓶酒放了多少年,當年是怎麼得來的,這個酒廠有何趣聞等。喝酒的樂趣之一便是好友間的知心之談,聊得越歡,越會增加飲酒的愉悅感,因而對陳酒的評價更高。

一般來說,大廠生產的白酒在罐裝銷售前都會貯存、勾調,在發酵過程中產生的導致酒有苦、澀、酸、衝、辣味的

硫化氫

、硫醇、硫醚,以及少量的

丙烯醛

、丁烯酸、遊離氨等物質在貯存、勾調後都已經消失的差不多了。而影響白酒口感的各類酸、酯、醇、醛類物質卻產生了更好的物理、化學反應,締合得更好,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喝白酒時會有綿軟柔和、回味悠長的感受。

但這些

微量成分

也好,酒精與水的締合也好,他們之間的反應是持續不斷的,罐裝後會在瓶中繼續旅程,並不是賣到我們手裡就不再變化了。

所以當白酒,尤其是度數較高的白酒在放一些年後會喝起來不一樣,其實就是成分變了,影響了口感。

那為什麼很多資深酒友都不建議收藏低度酒呢?難道30-40度的白酒裡就不含這些微量成分了嗎?這些微量成分就不發生變化了嗎?

顯然不是,同一系列的高低度白酒,只要是

純糧固態工藝

,該有的物質都會有,只是

低度酒

的酒體穩定性會稍微差一些,如果陳放太久,沒有高度酒的效果好,甚至會破壞酒體。

除了酒體穩定性不同外,跑酒也會影響口感。這點很好理解,假如是高度酒跑點酒還好,要是低度酒跑酒了,那喝起來會有股水味,自然沒那麼好喝了。但只要儲存得當,且酒質夠好,即便是低度酒,

陳年老酒

也別有一番風味。

也有人問過我,工藝相對複雜的

醬香老酒

好,而清香型的汾酒是不是不適合長期存放?

一詞以蔽之:純屬扯淡!

不管是醬香、濃香、清香,還是兼香、鳳香、董香、馥郁香等,老酒都是各有特色的,但每種香型的酒,到底放多少年會達到最佳狀態尚有爭論,而且每個人對酒的感受也不同,僅從成分角度來分析並不妥。

理論上來說,酒並不是越老越好。只是我們肯定都希望擁有的是比自己年紀還大的酒,那種感覺與酒本身已經關係不大了,是念想,是情懷。

最後要多說兩句的是,茅臺是好酒,飛天也是高檔醬香酒的標杆,但喝酒、愛酒之人一定要拋棄成見,不要“唯醬是從、唯茅獨尊”。祖國那麼大,人文風俗、地理風貌,各不相同,孕育出來的白酒也各有千秋,在自己能接受的情況下,多去嘗試一下不同地域、不同風格的酒,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些款。

是為文。

歡迎關注我的個人微信公眾號 :知酒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