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唐朝詩人陳陶的《隴西行》​千年以來,一直作為邊塞詩中的精品為世人所傳唱。唐代的隴西是指的甘肅省東南部渭水上游地區,無定河位於陝西省北部,這兩部分地區均為秦漢以來傳統的漢族控制區,而在唐代,這些地名卻成為了遊牧入侵時期的邊塞代稱,其原因就在於這條無定河,曾經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匈奴,所殘留的唯一的一座可考的,同時也是最後一座單于庭——統萬城,即歷代史書中的匈奴單于龍庭。

匈奴是中國北方最著名的遊牧部族之一,在中國和世界歷史上都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近年考察蒙古和外貝加爾地區,調查發現和發掘的近 20 處匈奴時代城塞和村落遺址,在兩漢時期匈奴有城,但沒有都城,國家政治和統治中心是流動的單于庭,地方的統治中心是王庭(龍庭、龍城),城是為安置戰俘而設立的大貴族的私城,而赫連勃勃胡夏統萬城的出現,使得匈奴有了中國傳統意義上的首都,真正的匈奴龍城。

無定河,古稱生水、朔水、奢延水。唐五代以來,因流域內植被破壞嚴重,流量不定,深淺不定,清濁無常,故有恍惚(忽)都河、黃糊塗河和無定河之名。無定河流域正好處於中國傳統的農牧交錯地帶上,赫連夏將都城選址在無定河流域,是充分考慮了匈奴傳統、經濟生產、物資掠奪需求的結果,統萬城在空間構造上,在吸收中國傳統城市技術特點的同時,有著濃厚的北方遊牧民族特點。

最後的匈奴單于庭——大夏統萬城

​在公元407 年勃勃建立夏國之前,鐵弗匈奴的軍事行動多以“部落”“眾”執行,可知其早期的軍事行動是人民畜產一起出動的,經濟生產應以牧業為主。赫連勃勃在擴張過程中劫掠的鮮卑、雜胡、羌胡等不僅是軍事力量的補充,與其一同劫掠的畜產也共同構成了牧業生產這一經濟產業的補充,赫連夏的經濟生產方式以牧業為主,以掠奪、狩獵、貿易等為輔,在南部地區有農業生產。413 年,赫連勃勃聽從王買德“蓄力待時,詳而後舉”的策略,選擇在統萬城所在地修建都城。其地的選取應是綜合考慮了匈奴傳統控制區域,以及赫連夏國以牧業為主的經濟生業方式,兼顧農業地區手工業生產,以及面對南方中原地區擴張,因而選擇了農牧業交錯地帶的無定河流域建立王庭。

最後的匈奴單于庭——大夏統萬城

​統萬城城垣為白色,又被稱為白城子,赫連勃勃“以叱幹阿利領將作大匠,發嶺北夷夏十萬人,於朔方水北、黑水之南營起都城。勃勃自言:‘朕方統一天下,君臨萬邦,可以統萬為名。’阿利性尤工巧,然殘忍刻暴,乃蒸土築城,錐入一寸,即殺作者而並築之。勃勃以為忠,故委以營繕之任。”以原始的城牆尺寸計算,則城垣(忽略四個城門)的土方量達 1382485。21 立方米,又由於城牆使用城牆西北淺湖中挖掘的白色湖泥,混以石灰及石英砂,夯層又刻意細築,導致這座並不算大的統萬城,修築了六年之久。

最後的匈奴單于庭——大夏統萬城

統萬城(西城)、東城及外郭城

​統萬城“高十仞,基厚三十步,上廣十步,宮牆高五仞,其堅可以礪刀斧。臺榭壯大,皆雕鏤圖書,被以綺繡窮極文采。”統萬城(西城)周長 2470 米,其中東垣長 692米、西垣721米、北垣557米、南垣500 米,大小僅為唐長安城一坊,遺址的東城可能沿用自漢代城址範圍,赫連夏國早期以此城為大城,具有安置徙民的功能;413 年,赫連勃勃改築大城,在其西側修建了作為統治中心的統萬城,並在外圍修建了管理畜產的今遺址所見之外郭城,漢代城址範圍內仍沿用並繼續安置徙民。

也就是說,統萬城本身僅僅作為宮城存在,用於安置擄掠來的財富、物資以及貴族王室。統萬城宮城外東城即為大城,由於赫連夏仍以掠奪作為其重要的輔助性生計、掠奪的人口作為重要的牧業生產勞動力和軍事作戰隊伍,因而東城仍是為安置俘虜而設的匈奴傳統私城。在建立統萬之前,赫連勃勃從前秦黃石固、我羅城徙七千餘家於大城,從清水城徙萬六千家於大城。因此東城居民多為匈奴及與匈奴有關的各種雜胡、丁零(敕勒、高車)、柔然,西南來的有氐、羌民族,來自東北的民族有鮮卑與烏桓,還有來自西域及中亞地地區的胡人。由人口數量及構成看,居住在東城的眾多人口為遊牧民族,其居住形式主要為帳居,加之身為安置奴隸的私城,因此東城內並未發現多的建築遺蹟。外郭則安置畜產及匈奴本族牧民,方便在統萬城周邊駐牧的同時,封閉東城奴隸逃亡路線,並可以為赫連夏單于們隨時提供一支龐大的騎兵部隊。

最後的匈奴單于庭——大夏統萬城

東城、西城復原圖

​統萬城佈局分為西城的統治中心,建有宮殿苑囿的白城子、東城安置俘虜的私城、管理畜產的外郭城、西城西郊及南郊的祭祀遺址、城址西部的赫連勃勃“嘉平陵”及南部墓地。統萬城整體朝向沿等高線由高至低坐西北朝東南。統萬城的功能佈局形成了“宮室—人—畜產—牧場”的結構,滿足了赫連夏國及統萬城以牧業為主、掠奪為輔的經濟生產方式。

最後的匈奴單于庭——大夏統萬城

​統萬城的建造體現了多種文化的互相影響,受多種文化因素的影響也是鐵弗匈奴自身的特點。首先,東城是安置大量俘虜的私城,西城作為統治中心也貯藏著不可勝計的“府庫珍寶”,外郭城則管理著大量的畜產,這些都是鐵弗匈奴以牧業為主、掠奪為輔的經濟生業方式的體現。其次,城內外建築基址較少,結合人口的民族構成可知建築形式大部分採用帳幕,這也是鐵弗匈奴的遊牧特點。最後,統萬城築城的意義主要在於儲藏各類財富(珍寶、人口、畜產),然後才是作為一個有著祭祀等禮制建築的象徵夏政權正統的都城。

如傅熹年先生所說,“

在牧區中心建一個大的都城,實際上尚未脫匈奴遊牧時在牧區中心建龍庭的概念,只是把龍庭按漢族的形式修成臺榭城堡等永久性建築,除用做宮室官署外,更重要的是用來儲藏掠奪來的珍寶。這樣小的城只容納極少族貴族貴官住在其中,大量屬民仍需住在城外的帳幕中,環繞著都城,這座都城實可視為在大量屬民部落帳幕環擁中的一個固定的單于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