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或者不愛,對她來說或許都是死路一條?

本文作者:何姍、

楊小亂

各位,今天想和大家聊的,是一部在半個月前已經上演的作品。

不知道看到這篇文章的人,有多少去看過了這部《

屋頂上的奧菲莉亞

》,因為這部只在北京中間劇場演了3場的戲,演出之前幾乎沒做宣傳,票房卻意外的好。

愛或者不愛,對她來說或許都是死路一條?

當然,這麼火爆的票房,並不是因為戲本身,而是因為劇中主角的出演者是

尹昉

。是的,就是那個崔健導演的電影《

藍色骨頭

》的男主角,更是電影《紅海行動》中那位觀察員。就因為在《紅海行動》中出色的表現,他俘獲了無數喜愛他的觀眾。

劇名是《屋頂上的奧菲莉亞》,一看就知道是脫胎於莎士比亞著名悲劇《

哈姆雷特

》,因為劇中男主角哈姆雷特的女友就是

奧菲莉亞

。尹昉飾演的是哈姆雷特,曾主演電影《

我們倆

》的宮哲飾演奧菲莉亞。宮哲曾經演出過王翀導演的話劇《雷雨2。0》,而尹昉雖然有很多舞臺表演經驗(現代舞),演話劇確實是第一回。

先來一支影像概念短片感受一下吧!

愛或者不愛,對她來說或許都是死路一條?

https://www。zhihu。com/video/973285584060465152

請在WiFi的環境下欣賞。

《屋頂上的奧菲莉亞》這部劇,真正的主角是女性角色奧菲莉亞,創作者關注的是這個沉默被動的女性與她新的命運選擇。

對於男性來說,“生存還是死亡,這是個問題”。但是對於一部分女性來說,愛或者不愛,基本上都是死路一條。

今天我在微博上一個叫@I金魚I的網友處看到這樣一個生存遊戲選擇題,大家先不妨做做看,熱個身:

1.

你是一個大學女生,被一個沒有好感的男子糾纏追求,包括持續跟蹤和簡訊轟炸,最後他當眾表白,你會:

A。 接受 (跳到2題)

B。 拒絕 (跳到結局)

2.

你和這個男子交往的過程中,發現他出軌,證據確鑿,你會:

A。 當然是原諒他 (跳到3題)

B。 和他提出分手 (跳到結局)

3.

你和這個男子交往的過程中,他要求你刪掉和所有男性好友的聯絡方式,並且要監視你的出行,不然就懷疑你出軌,你會:

A。 同意(跳到4題)

B。 拒絕(跳到結局)

4.

他主動向你提出分手,你同意了,打算開始新的生活,這時他說自己後悔了,又來找你複合,你會:

A。接受 (跳到5題)

B。拒絕 (跳到結局)

5.

經歷過多次分分合合,你終於決定跟他徹底分手,你需要找一個地方避開前男友,好好學習,你會去:

A。寢室/出租屋等私人場所(跳到結局)

B。圖書館/教室等公共場所(跳到結局)

結局:你被該男子數刀砍死

所有的選項都來自於近幾個月來網路上被曝光並熱議的女性受害事件,網友們自嘲結婚是死路一條,單身也是死路一條,女性作為被侵害者的角色,從來沒有從歷史之中淡化,社交網路的傳播能量又把無數類似的案例推向我們的眼前。

愛或者不愛,對她來說或許都是死路一條?

時間切換到幾百年前,同樣有一位女性的死亡,引發了大量的熱議,她的名字是奧菲莉亞,而她的死亡,同樣與男性有密切的關聯:威嚴而不理解的父親,企圖操縱一切的新國王,從深情到癲狂並惡語相向的男友,奧菲莉亞的身邊同樣危機四伏,而她也沒有能夠成功逃脫。

大量改編版的哈姆雷特,試圖透過異性扮演(女性飾演的哈姆雷特)、社會政治議題討論(被蘇聯鐵幕禁錮的奧菲莉亞)等方式,來為奧菲莉亞“正名”,今天在北京的舞臺上,同樣有一個作品,把奧菲莉亞請進了標題中,從她的角度來重新審視這部經典。

《屋頂上的奧菲莉亞》的故事背景,是《哈姆雷特》原著中的幾個主要角色:哈姆雷特、奧菲莉亞、格特魯德、

波洛涅斯

和克勞狄斯,在死後成為劇院上空的鬼魂,一遍又一遍的演繹角色的同時,又抽離出來重新審視自己、審視對方。在各種主動和被動的交流過程中,在幾百年的時間流逝去之後,有的“鬼魂”選擇與自己和解、與世界和解,有的“鬼魂”對當下愈加不滿反而排斥應有的懺悔,有的“鬼魂”長陷於自己宿命的糾結之中,而有的“鬼魂”則找到了發聲的契機,清算一切並尋找真實存在的價值,最後一個“鬼魂”,即是本劇的主角奧菲莉亞。

愛或者不愛,對她來說或許都是死路一條?

關於奧菲莉亞:從開口,到清算,到做出選擇

奧菲莉亞這個人物在原劇中就很神秘,她的死因眾說紛紜,而因為她的青春和貞潔,更為之蒙上了一層迷霧。這個《哈姆雷特》中最重要的女性角色,既是主要人物,對劇情起關鍵的推動作用,又在後世的繪畫、攝影、文學中廣為流傳,但實際上原劇中她的戲份又非常少,僅幾分鐘就可以讀完所有臺詞。這部戲試圖把她重新找到、讓她開口、並進入新的世界。

戲的開頭有一個“角色分配”的遊戲設定,奧菲莉亞的臺詞說,從來沒有人問過我的意見,只是每次我一去,角色就已經分配好了。她從來沒有機會拒絕成為奧菲莉亞。與此同時,奧菲莉亞一直躺在舞臺臺口的槽裡冷眼旁觀,造型令人想起《馬拉之死》。奧菲莉亞從槽裡出來之後,國王和王后從裡面撈出一條白色裙子,它代表的是後人對奧菲莉亞的固有描繪,美人、白裙、鮮花、死亡,她同樣以一種“無從選擇”的方式不朽。

愛或者不愛,對她來說或許都是死路一條?

接下來幾場中,奧菲莉亞從沉默到開口,開始對戲中每個角色質問、清算,儘管有時可能詞不達意,但藉由開口,她嘗試去主動地理清思路、表達觀點。奧菲莉亞的開口對她個體的意義比對她周圍人的意義更大。莎士比亞藉由哈姆雷特的臺詞說出,“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而當下,如火如荼的#metoo 運動中,很多女性選擇站出來,傷痛的記憶不再是一種恥辱,因為打破沉默就是拒絕成為弱者的開始。

但在結尾,當哈姆雷特問出,如果我還是哈姆雷特,你還願意是奧菲莉亞嗎?奧菲莉亞的態度是微笑和離開。她從舞臺最後的洞裡爬出去,彷彿重新回到母親的子宮中。從開頭的死,到最後從洞裡爬出去,她完成了一次“重生”。

等她下了舞臺,上方的三角區域即刻切入影像,跟拍她到化妝間洗臉、收拾、穿戴,她恢復到一個人間演員的狀態,在這過程中回答了一系列的“快問快答”,這種A or B的問題形式如今在媒體上很常見了,它其實就是一種to be or not to be。演員提前並不知道,所以她給出的也是非常直接、當下的反應。從開始的角色分配,到最後她從角色裡離開,這其實是拒絕了角色分配,回到一個真正的人、一個自然的女孩狀態裡。最後的問題是:開始還是結束,愛還是不愛。她選擇了開始和愛,因為離開了這樣的角色分配,真實的人生或許會有希望的東西存在。即使面對“命運的磨折”,女性也依然會做出勇敢的選擇。

愛或者不愛,對她來說或許都是死路一條?

關於舞美、影像和聲音設計

舞臺視覺呈現為兩面對稱、上下都有傾斜角度的三角形,這是一部關於女性主題的戲劇作品,因此舞美設計根據女性

下體三角區

這個意象設計了三角形的舞臺,它同時也是從子宮的內部空間進行拆分、變形,最終形成的半外部空間。

上下的斜面,也很容易關聯到劇中的情境——屋頂。另外一點,由於這是一個基於《哈姆雷特》的戲,戲中角色又是鬼魂,戲中需要使用影像來拓展敘事空間,兩個斜面也為投影和燈光帶來更多可能性。

在三角形的盡頭是一個出口,最終奧菲莉亞艱難地爬出去,可以理解為通往新生命的荊棘之路。如《

聖經

》中所說,“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

愛或者不愛,對她來說或許都是死路一條?

這部戲用到了幾個影像段落,有的作為輔助敘事,有的則作為現場氣氛的烘托。比如哈姆雷特在戲中戲裡追憶奧菲莉亞的時候,上方的三角區出現了奧菲莉亞向一桌靜物澆灌汽油並點燃乾花的片段,當時還在“沉默期”的奧菲莉亞用這種方式表達了她的決斷;而在奧菲莉亞與王后的段落,漸強的海潮聲、上方投影出的水波紋和漸暗的場燈把兩個人吞沒在黑暗中;哈姆雷特發酒瘋的那場戲,背景則是身著白色T恤的演員捏爆番茄並病態般吞食的影像,來加強現場感的暴力感。

出人意料的是這部戲竟然還有一首原創說唱,本來計劃放在開場作為“偽謝幕”的一部分,但後來仍然作為彩蛋在謝幕返場時候出現,由之前一直處於疑惑、痛苦、被清算狀態的“哈姆雷特”現場演唱,給他一個發洩的機會。歌詞裡有戲中的角色和他們的經歷,還提到了《哈姆雷特》中的一些重要人物比如霍拉旭(替我買個面具)和

雷歐提斯

(提示我們其實不必如此)。這首歌的hook部分,哈姆雷特對奧菲莉亞唱“走吧,我們一起回家”,這算是在戲之後延伸出的一段溫柔和解,相當於一個緩和氣氛、皆大歡喜的結局吧。

愛或者不愛,對她來說或許都是死路一條?

關於鬼魂群戲

在以清算貫穿的內容中,導演安排了幾場節奏較快、以遊戲的輕鬆方式來處理的“

鬼魂群戲

”,營造一些跳進跳出的感覺。在排練場上,演員們每天都在玩各種各樣的遊戲,邊玩邊說臺詞,它成為了這些群戲設計的靈感基礎。

開場不久,國王、王后和王子的鬼魂在場上跑動、追逐,用玩笑的語氣念出奧菲莉亞在《哈姆雷特》原劇中的臺詞;中間部分隨著國王的一句“

follow my heart

”,鬼魂們在舞曲節拍和炫目的影像中翻身上臺,一邊疾走一邊闡述他們的生存狀態;最後一段群戲演員躲在斜坡下,根據臺詞的內容、輕重,扔枕頭到舞臺上,觀眾看不見演員,但枕頭的摔落、翻動,甚至沒扔好的枕頭都變成了一種視覺語言,引發觀眾的直接反應。這些床下的鬼魂意象不是恐怖駭人的,是輕盈、靈動又帶有些許神秘感的。

愛或者不愛,對她來說或許都是死路一條?

枕頭與整部戲的視覺語言有關,演員身著的是家居服,而且不穿鞋,因為這是一個對人類未知、而對鬼魂來說熟悉了幾百年的生存空間。枕頭也串聯到了倒數第二場戲,奧菲莉亞在爆發時氣喘吁吁地把枕頭瘋狂地扔下舞臺,她的臺詞已然沉重,但枕頭成為柔軟的調和,也象徵奧菲莉亞的心結正在隨著她打破沉默、開始溝通,在這個過程中逐步解開,於是舞臺視覺也從混亂走向乾淨。

奧菲利亞

在這部戲中,大多數是以沉默、旁觀、指責、爆發、離開的姿態出現的,她一直處於緊張的狀態中,鬼魂群戲的方式可以相對緩和這樣的氣氛,正因為創作者看到女性所處的空間是腹背受敵,所以更希望有一種溫柔的力量可以與她們站在一起,在激烈的鬥爭之餘提供撫慰和鼓勵,這是女性之間重要的溝通方式,也是“奧菲莉亞們”的同伴們可以做到的。

愛或者不愛,對她來說或許都是死路一條?

這部戲的導演,是我們在之前的四年多中,多次為大家推薦國內小型表演藝術團隊STAGE NO MORE的成員陳然,這是她第一部完全意義上的劇場內作品。

STAGE NO MORE是有她與何姍等朋友共同創立的,之前我為大家介紹的《當我們聊天時》、《看!他們在吃飯GAZED》、《二次城像》以及我自己悄悄去看的《安東尼♥克里奧佩特拉》,都是STAGE NO MORE的作品。她們的演出經常在非劇場空間進行,也很難多次演出,所以每次推薦完,都會有不少朋友過來追問該如何看到?而我,每次都只能搖搖頭。

沒想到,這次進入了中型劇場,依然遇到了類似的問題,沒怎麼宣傳,票就已經售罄,能看到的,都是有緣人。

陳然導演是我的老朋友,多年來每次看她的作品,都能感受到她的創作和當代生活息息相關,對大家習以為常的事物她都有獨特的視角。作品富於想象力和活力,很有她自己的趣味性。

當然,畢竟是年輕導演,在創作上總還是有生澀的地方,我會覺得更期待她能儲存自己的特質,然後去彌補不足,畢竟路並不只有一條。

愛或者不愛,對她來說或許都是死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