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親密關係中,你是不是有這樣的表現:

對方沒有秒回信息,不開心;

對方去聚會太晚回,不開心;

對方睡前玩手機,沒陪伴自己,不開心……

這類其實挺零碎的小事,都通通被你鑑定為“他開始不是這樣的,一定是不愛我了”,於是擔心害怕,勢必要鬧一鬧,直到他又哄又認錯,才罷休。

你需要對方完全和你膩在一起,時刻關注你,肯定你,呵護你,稍稍的分心,就會感覺被拋棄,整個人都不好了。

不止是你,現實中這樣的姑娘為數不少:專長於把小事化大,上綱上線到對方愛不愛的層面,心生被遺棄的憂慮,情緒因此焦慮不安。

對方鬱悶至極:你有毛病!

你更加鬱悶:我還不是太愛你,太在乎你嗎?

其實這就是焦慮型依戀。你對情感的另一方需求的不是愛,與信任,而是一種“情感飢渴”,的確是有了毛病。

你幾乎沒有能力好好地去愛任何人,只是在感情中,被焦慮苦苦折磨,你,和逃不脫的對方。

現實的壓力那麼大,煩心的事誰都少不了,感到焦慮,其實也是正常的,但過於頻繁地處於焦慮之中,會嚴重影響感情,更遑論發展。

焦慮型依戀者對親密關係的依賴過分嚴重,自認為情深似海,執著得傾向偏執,情緒因而變得患得患失,陰晴不定。

由於對感情的需求感過於強烈,期待值太高,致使對方疲於應付,力不從心,愛得太累。

如果是還沒確定關係的,你定然會渴求,透過日復一日的追求,和自我感動式的付出,讓對方也感動。

貓把捨不得吃的魚送給兔子,說我把最愛吃的都給你了,我們在一起吧。結局如何,很明顯,因為感動和愛並不劃等號。

愛是緣於共性和吸引,一段好的感情,雙方彼此的體驗感受是輕鬆,和愉悅,捆綁、一味付出,只能產生壓迫感,和窒息感。

在親密關係中,你感受到愛的幸福,然而恐懼卻更深刻,過度在意對方,擔心對方會離開,想要嚴密掌控對方,時時驗證愛的分量。

有以下幾種表現,也就是焦慮型依戀的幾個特徵:

一、患得患失,控制慾強。

因為安全感缺失,你常常會自行腦補各種失去的場景,害怕被拋棄。於是,對方必須時刻與你保持聯絡,,你必須知道他在哪裡?跟誰一起?做什麼?

你經常翻手機,查每一條通話和資訊,甚至干涉對方的社交活動。

雖然你是為了杜絕對方離開的念頭,可是他卻因為你過分的管控而不自在,萌生去意。

二、敏感多疑,過度解讀對方。

一句話沒說對,就不依不饒,覺得對方不夠愛自己;如果對方說辭略顯含糊,你就覺得被欺瞞,勢必要對方回答個子醜寅卯。

對方外出,如果沒有秒回你的資訊,你就會懷疑對方是不是,正在和別的女人做壞事;

可是如果秒回的話,你又會幻想,是不是做了壞事怕被懷疑,才這麼快回復?

然後找各種小事為自己的擔憂作證,認為對方一定是那個樣子的。

三、喜歡試探感情。

一有矛盾,吵架,就要鬧分手,目的當然不是為了分手,而是享受對方對自己的緊張,以及求和挽留自己的慌張樣子。

因為你潛意識裡完全沒有自信,不確定自己值不值得,把自我價值的判定,完全交給對方,才會用各種方式去驗證,對方的在乎,讓人不堪承受。

四、一廂情願地付出。

為了能把對方留住,會犧牲自己的價值觀和底線,放棄自我需求、想藉此來滿足和取悅對方。

這種自我犧牲式的付出,往往是自己很感動,對方卻並不認可。他需要的是一起前行的人生伴侶,而不是沒有自我的牽線木偶。

以上種種焦慮型依戀的特徵,可以看出這一型別的人,習慣隱藏原生情緒,不懂得直面表達訴求,以致感情的對方產生誤解,認為你完全神經質,根本就是無理取鬧。

如果你不幸正是焦慮型依戀者,看到上面這些文字,不要更添焦慮幾分,不用過於擔心,一個人的依戀型別隨著成長,也能變成安全型。

重點是,你願意成長!

只有你願意努力地成長,才能夠有足夠的堅持,和耐心。

因為焦慮型依戀性格,是你從小就形成的習慣,不是短時間就能改變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究其根源,還要追溯到你的幼兒時期:

可能家裡還有其他兄弟姐妹,父母明顯的偏愛不在你身上;

可能是父母經常不在身邊,你做過留守兒童;

可能是父母的要求太苛刻,給予愛時需要滿足一定標準和條件……

因為自己的需求,得不到及時和穩定的迴應,年幼的你不能確認自己是安全的,不知道自己是否被愛,因此產生不安。

所以有些孩子或一味乖巧,討大人歡心;或又哭又鬧、調皮搗蛋,想以此獲得更多關注。

這就是焦慮型依戀的最初形成,思維是具有慣性的,這種焦慮思維於是如此這般,一直延續到你的成年。

如何改變?

一、理解焦慮,與過去和解

要調整依戀的型別,你要首先清楚自己的焦慮來源,是來自童年的不愉快?或是過去的某些事件?

然後請堅定告訴自己: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那都不是我的錯,它不能定義我的當下和未來,也不會影響我對感情的追求和把握。

以前的我無能為力,現在我自己才是唯一能夠掌握自己情緒的人,我能夠做到。

這種正能量的心理暗示,作用非常強大,可以潛移默化地,讓你發生積極的變化。

其次,你要反思為什麼自己當下會如此焦慮?。

心理學成因上,焦慮型依賴者,在感情中呈現出的焦慮主要來源於,安全感的缺失,對於被愛的不自信。

安全感缺失是因為,你對自我認知過低,對自己沒有自信,覺得自己對這段感情沒有把握。

安全感哪裡來?

自己給予!

真正的安全感,只可能來自於一個地方,那就是你的內心,外人無法給予,包括你認為愛得不分彼此的對方。

再光鮮亮麗的副駕駛,都不如自己緊握方向盤。

網上有句話說得特別在理:

女人一定要學會掙錢、會開車、會打扮、車子有油、手機有電、錢包有錢、這就是安全感。

為自己設定一個可執行的目標: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能享受其中、滋養心態、體會成長的樂趣;

認真做一份可以獨立完成的工作,既可以提升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又可以讓你不需要依賴誰,照樣能夠體面生活。

也即是說,當一切的根本來源於自己,你就會安全感滿滿,不再惶恐不安,會願意相信自己值得被愛。

二、坦誠與對方溝通

焦慮型依戀者和伴侶之間最大的問題,在於表達感情的訴求不到位,心裡想的,和表達出來的,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意思,如此不但焦慮沒能緩解,還加深了衝突的濃度。

你的焦慮傾倒在對方那裡,而對方長期困擾於你的負面情緒,不堪其重!你的行為,一步步在破壞你珍視的感情,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完全背離了你的初衷。

比如你其實是擔心被拋棄,想獲得感情中穩定的安全感,才會想時刻掌控對方的生活,但對方的感受是,你陰晴不定,情緒無常,控制慾強,對他不信任。

因為他不瞭解你的真實訴求,也就無法從根本安撫你,由此,你更會覺得對方不懂你,不安全感加劇,從而引發更多矛盾衝突。

怎麼辦?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溝通。

這和經常疏通排水口一個道理,通了也就順暢了。當你瞭解清楚自身問題所在,就應該平心靜氣地,和對方進行一個有效溝通。

把自己曾經的經歷說出來,讓他清楚你的焦慮因何而生。

把心裡真實訴求直接告訴他,讓他知道你的所作所為,不是不信任,而是對自己沒把握,擔心被拋棄,渴望更多關注。

對方只有理解了你的焦慮,才會直接對你的情緒作出正確迴應,安撫你的不安。否則,你們之間的矛盾會越積越多,而且會惡性迴圈無意義的溝通模式。

當然,你也需要理解對方,在你的焦慮籠罩下,對方也會感覺不舒服,有負面情緒很正常。

也只有你們能夠相互理解和包容,共同探索彼此情感中的舒適區,在將來遇到問題時,才能共同協商,和解決。

三、改變!從小事開始堅持

好吧,真相如此,你之所以在感情中一再犯錯,根源在於過去的陰影,你也是受害者。

但是你願意用一生的時間,去自怨自艾,去悲憤命運的不公嗎?這能有什麼用呢?你的人生不該如此糟踐,你應該努力為它做一點點改變,再多一點點。

生命的可貴之處,在於能夠發現自己的不完美,坦然接受這些不完美,並改變完善自己。

改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沒有什麼立刻馬上,藥到病除的方法,需要你的恆心和毅力。

建議先從小事著手,培養一次成功的經歷,你會對自己更有信心,去應對更多改變。

比如,之前對方不及時回覆資訊,你會即刻打電話過去質問他。那麼你現在開始嘗試:

①對方不回信息超過一小段時間,你再打電話過去。

目的不是責怨,而是把你的焦慮,和不安說出來。對方沒有被怪責,反而會反省自己的疏忽,做出改正。

②當自己想打電話發洩憤怒時,試著告訴自己,還有很多其他事可以去做,然後去聽首歌、散個步、看會書,或者找小姐妹喝個茶什麼的。

再比如健身,不僅是負面情緒可以得到釋放,持之以恆的堅持,還可以增強你的自我控制感。

更重要的是,身體的強健,可以中和心理上的孱弱,對你的氣場和風貌影響很大,以此獲得對生活的掌控感。

給自己設定一個提醒,當自己快樂時、憂傷時、委屈時、疲憊時,給自己一個讚許、一個擁抱、一分關心……

於是,你開始有了愛自己的能力,開始願意相信自己,也願意相信對方,還有什麼值得焦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