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筆下的女性不僅天生麗質,而且感情純真,心地善良,溫順貞潔。但是在當時歐洲封建社會的大背景下,深受於歐洲封建社會帶給女性的巨大影響,這種女性的性格決定了她堅守歐洲封建主義道德,保守軟弱的習性養成,奠定了莎士比亞悲劇中女性角色的悲哀結局。

英國文學評論家安娜·詹姆森評價奧菲利亞:“這就是奧菲利亞的品格:她是如此精緻優雅,似乎觸碰一下都是對她的褻瀆,在我們看來,悲傷的她是如此神聖,以至於我們都不太敢深入思考她所承受的苦難。”從小在貴族溫室裡長大的奧菲利亞,可謂是一朵“盛放的玫瑰”,她高貴美麗、純真善良、溫順貞潔。她高貴於出生於貴族家庭,具有貴族女性的高貴,高貴於連生命最後仍是滿身盛裝;她的美麗不僅於國王國後的極力讚揚,更從哈姆雷特給她的信“給那天仙化人的、我的靈魂我的偶像,最美麗的奧菲利亞”中字字可尋;她純真於愛情裡,哥哥雷歐提斯曾告誡於她:“留心,奧菲利亞,留心,我親愛的妹妹,不要放縱你的愛情,不要讓慾望的利劍箭把你射中。”她溫順於家庭之中,雖愛慕哈姆雷特,相信他合乎一套理想標準,但在父親波洛涅斯和兄長雷歐提斯卑劣地懷疑下和誹謗下,奧菲利亞只是“一定聽從您的話”而遵從他們的意願,不與哈姆雷特接近。

奧菲利亞的溫順亦是對歐洲封建賦予女性枷鎖的絕對馴服。她是深受歐洲封建社會影響的封建貴族少女典型代表,堅守歐洲封建主義道德,保守軟弱,她以家庭、父兄為中心,不會主動追求本可以得到的幸福,缺乏主見,經常會說:“我不知道我應該怎麼樣才好”、“我不知道,可是我想也許是的”……在劇中至始至終只是順從的聆聽者,一味地接受家長的安排並身不由己地捲入複雜的矛盾紛爭之中,最終走向瘋狂和死亡,自溺在一條鋪滿鮮花的溪流裡。

莎士比亞按照自己以及劇情的需要虛構了一個充滿神性的奧菲利亞,從歐洲封建貴族走向悲劇。其在劇中直接出場的次數雖僅5次,對她的直接描寫也極少,但不可否認她豐富了《哈姆雷特》的情節,推動了劇情的發展,在惋惜她的悲劇結局時,亦引起讀者對於歐洲封建社會下女性為何本應盛放而卻凋零的悲哀原因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