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憲宗真的是被唐穆宗聯合宦官殺掉的嗎?司馬懿2017-05-22 06:25:38

謝謝邀請。

唐憲宗的死因確實疑點重重,但是晚唐史料星散,目前有兩種說法,各有支援,真相恐怕目前是個謎,短期內看不到解決的希望。

1. 宦官為自保而弒君說:

在『舊唐書皇甫鎛傳』中有

憲宗服柳泌藥,日益煩躁,喜怒不常,內官懼非罪見戮,遂為弒逆。

『新唐書憲宗本紀』中也委婉的說:

十五年正月,宦者陳弘志等反。庚子,皇帝崩。

要說本紀寫的就是很有藝術,先是說“宦者陳弘志等反”,然後緊接著“皇帝崩”。 如果不熟悉春秋筆法的話,還以為說的是獨立的兩件事情,但是就是不寫陳弘志弒君,春秋筆法玩的一套一套的。

說句題外話,唐昭宗死的時候,也是類似的:

八月壬寅,全忠以左右龍武統軍朱友恭、氏叔琮、樞密使蔣玄暉兵犯宮門;是夕,皇帝崩,年三十八。

所以憲宗不是自然死亡,是基本無疑的,關鍵是如何死的。

憲宗晚年確實好神仙,吃丹藥,喜怒無常,身邊的宦官朝不保夕,於是放手一搏弒君。這個解釋也很簡單,歷史上也有其他例子,遠的不說,唐敬宗的死就是宦官的自發行為。明朝明世宗遇刺也與此類似。

但是這個說法的問題在於,為什麼弒君的宦官能夠在穆宗朝、敬宗朝和文宗朝前期安然無恙?要知道殺唐敬宗的宦官劉克明和試圖勒死明世宗的宮女都幾乎是馬上遭到了處理,畢竟不管其他人如何,弒君是不容誅的大罪。而傳說中弒殺憲宗的陳弘志,要到文宗繼位之後的大和九年:

決殺前襄州監軍陳弘志,以有弒逆之罪也。

三朝帝王,為什麼放著弒君的宦官不問呢?

2. 郭太后和唐穆宗合謀說:

這個最有力的證據來自『東觀奏記』。裡面有說到唐宣宗繼位之後的事情:

憲宗皇帝晏駕之夕,上雖幼,頗記其事,追恨光陵商臣之酷。即位後,誅除惡黨無漏網者。時郭太后無恙,以上英察孝果,且懷慚懼。時居興慶宮,一日,與二侍兒同升勤政樓,依衡而望,便欲殞於樓下,欲成上過。左右急持之,即聞於上,上大怒。其夕,太后暴崩,上志也。

郭太后是名滿天下的郭子儀郭令公的孫女,當年百官奏請立她為皇后,硬生生的被憲宗擱置住了,就是因為怕郭家尾大不掉。而繼位的穆宗,正是郭太后的兒子。上面這一段就很值得玩味了。為什麼唐宣宗追恨唐穆宗,郭太后會“且懷慚懼”?為什麼還要拼著自殺來委罪唐宣宗?為什麼“太后暴崩”後面還加了一句“上志也”?這其實就已經非常明顯的暗示,郭太后暴斃是唐宣宗背後在使壞。 東觀奏記的作者和宣宗、僖宗是同時代人,還是宣宗實錄的編者,其記載具有很高的價值。

這一段其實明顯的說,唐憲宗的死,郭太后和唐穆宗難脫干係。但是問題在於,這個說法來自於唐宣宗本身,而宣宗本身因為其繼位合法性等其他一系列問題,對穆、敬、文、武四朝一直持敵視態度,所以唐宣宗說是自己幼年記事,首先其未必真的記得,其次就算是真的記得,也可能是道聽途說而已。其實在郭太后崩後,對太后是否陪葬憲宗,禮院檢討官王皞就很不服,語同樣出自『東觀奏記』:

郭太后是憲宗春宮時元妃,汾陽王孫,迨事順宗為新婦。憲宗厭代之夜,事出闇昧,母天下歷五朝,不可以闇昧之事黜合配之禮!

說憲宗死去的那一夜,“事出闇昧”,不能因為這些闇昧之事,廢掉夫妻合配的大禮。

王皞是個小人物,在歷史中留名就是因為這一件事情……所以也無從得知這個王皞的背景和來龍去脈,是否和郭太后一系有利害關係。但是從他的抗辯來說,至少郭太后弒夫在當時也並非定論。

其實主要的問題在於,穆宗和郭太后多大程度上參與並且籌劃的憲宗的死,是宦官殺了憲宗之後的既得利益者,還是說因為自己地位受到威脅而採取的緊急行動?如果是後者,那麼就必然需要找到憲宗當時想廢太子的一些資料,但是很遺憾,當時穆宗是皇太子,和他競爭的還有一個吐突承璀支援的澧王,當然後來憲宗暴斃,這兩個人下場也很悲慘,同日而死:

及憲宗晏駕承璀賜死,王亦薨於其夕。

如果腦補的話,大約能得出這場殘酷宮斗的背後,激烈的儲位爭奪的影子。但是目前確實也沒有過硬的證據來說明這一點,只能寄希望於出土文物或者唐憲宗景陵及其陪葬墓的發掘了。

至於志怪小說和其他文學作品,我的意見是不要做過度解讀,比如『辛公評上仙』,比如元稹的『將進酒』,一是作者可能壓根就沒有想影射什麼,或者未必影射的是同一件事情;二是即便是作者想影射,也未必比『東觀奏記』作者這樣的人瞭解的更清楚,很可能也是道聽途說之語。

唐憲宗真的是被唐穆宗聯合宦官殺掉的嗎?梅鼕鼕2017-05-23 04:39:54

唐憲宗死於政治謀殺,被郭貴妃、唐穆宗聯合宦官殺死是毫無疑點的。

簡單梳理一下唐憲宗立太子的時間線,事情過程基本一清二楚。

806年

八月,壬戌,以妃郭氏為貴妃。

丁卯,立皇子寧為鄧王,寬為澧王,宥為遂王,察為深王,寰為洋王,寮為絳王,審為建王。

郭貴妃為後宮之首,但是沒有皇后地位。

809年

丁卯,制立長子鄧王寧為皇太子。寧,紀美人之子也。

811年

辛亥,惠昭太子寧薨。

太子李寧,紀美人所生,立為太子後兩年早夭。此時唐憲宗立太子的規則就是立長。

812年

秋,七月,乙亥,立遂王宥為太子,更名恆。恆,郭貴妃之子也。諸姬子澧王寬,長於恆。上將立恆,命崔群為寬草讓表。群曰:“凡推己之有以與人謂之讓。遂王,嫡子也,寬何讓焉!”上乃止。

庚戌,更名皇子寬曰惲,察曰悰,寰曰忻,寮曰悟,審曰恪。

郭貴妃之子李恆被立為太子。但是這時候有一個重要的資訊,唐憲宗要讓澧王李惲寫讓表。可見,在唐憲宗心裡,李惲是佔著立長的席位的。只有李惲寫了讓表,李恆當太子才名正言順。此時朝廷群臣已經參與了關於立太子的辯論,可見後宮的爭鬥已經非常明顯化。

813年

群臣累表請立德妃郭氏為皇后。上以妃門宗強盛,恐正位之後,後宮莫得進,託以歲時禁忌,竟不許。

這又透露一個重要資訊。就是唐憲宗堅持不立皇后。是因為女色還是其他理由,唐憲宗的本意我們不去深究,不立皇后造成了一個嚴重的問題。李恆到底是算不算嫡子,母不能以子貴,子能不能因母失位?長子李惲是不是還有機會?

814年

李絳屢以足疾辭位。癸卯,罷為禮部尚書。初,上欲相絳,先出吐突承璀為淮南監軍,至是,上召還承璀,先罷絳相。甲辰,承璀至京師,復以為弓箭庫使、左神策中尉。

唐憲宗將吐突承璀調回權力中心,為神策軍左軍中尉。神策軍左右兩軍中尉手握皇家禁軍指揮權,皇帝的生殺大權全握在手裡。

820年

初,左軍中尉吐突承璀謀立澧王惲為太子,上不許。及上寢疾,承璀謀尚未息。太子聞而憂之,密遣人問計於司農卿郭釗。釗曰:“殿下但盡孝謹以俟之,勿恤其他。”釗,太子之舅也。

吐突承璀明顯發現關於太子之位有活動的餘地。後宮的暗中鬥爭持續多年,非常激烈。這段郭家人的記載很可能是事後往自己臉上貼金,不足為信。

上服金丹,多躁怒,左右宦官往往獲罪,有死者,人人自危。庚子,暴崩於中和殿。時人皆言內常侍陳弘志弒逆,其黨類諱之,不敢討賊,但云藥發,外人莫能明也。

這一段是明顯的春秋筆法,下面一段話才是重點。

中尉梁守謙與諸宦官馬進潭、劉承偕、韋元素、王守澄等共立太子,殺吐突承璀及澧王惲,賜左、右神策軍士錢人五十緡,六軍、威遠人三十緡,左、右金吾人十五緡。

右軍中尉梁守謙和王守澄等人,迅速殺掉了吐突承璀和李惲,並大量賞賜禁軍金錢。試問,如果沒有經過精心策劃和組織,一個親王,一個神策軍左軍中尉,能在皇帝死去的一天之中,政局混亂的情況下,突然之間被殺掉嗎?這明顯不符合邏輯。

事實上,殺掉唐憲宗只是唐穆宗等人行動的一部分,殺掉唐憲宗,澧王李惲,吐突承璀,奪走左軍兵權,整個一序列動才是這次政變的主體。殺掉唐憲宗,甚至不是這次政變最難最複雜的部分。

而且根據黃永年先生的考證,根據出土的唐墓誌,唐穆宗在繼位之後立刻改元永新,但是當時的慣例是要延續先帝年號,到繼位後的第二年初才會改元。繼位立刻改元的行為是在政治上出現重大轉折才會有的事件。在唐穆宗改元之前,唐朝上一次繼位即改元,還是唐玄宗逃亡,唐肅宗自立的時候。

唐穆宗在正月二十七殺死憲宗之後,於二月登基立刻改元永新,之後又發現這樣做似乎會引起輿論對自己帝位正統性的懷疑,所以銷燬了這方面的歷史資料,並按著慣例,於第二年正月改元長慶。但是已經入土的墓誌無法被竄改,留下了他得位不正,欲蓋彌彰的行為。

其他人的行為也從證明了這次政變的史實。唐宣宗作為一個慣能隱忍的皇帝,能冒天下大不諱殺死太皇太后郭氏。胸中的恨意也算是一種側面反映。

己卯,太皇太后郭氏崩於興慶宮。

初,憲宗之崩,上疑郭太后預其謀。又,鄭太后本郭太后侍兒,有宿怨,故上即位,待郭太后禮殊薄,郭太后意怏怏。一日,登勤政樓,欲自隕。上聞之,大怒,是夕,崩,外人頗有異論。

唐憲宗是個複雜的皇帝,有功有過。在憲宗之前,宦官有權無印,給宦官印信就是自他而始,從他以後宦官“糾繩軍政,事任專達”,直到後來玩弄皇帝於股掌之上。

他死在宦官之手也算自作自受。

唐憲宗真的是被唐穆宗聯合宦官殺掉的嗎?蒼穹2017-08-06 06:56:31

郭貴妃和唐穆宗殺唐憲宗的言論本來就是唐宣宗為自己的正統性說的,唐敬宗被殺,唐文宗想殺光宦官反而被囚,唐武宗死後唐宣宗繼位,都說明了郭太后其實沒有什麼權力。還有一個疑點就是唐朝後期的幾個中興之主唐憲宗、唐武宗、唐宣宗都是吃藥而死的,而其他無能昏庸之君卻各有各的死法,這想想都不太可能,最有可能是他們三個人都觸動了宦官利益而被宦官除掉的吧,所謂修道吃藥絕對跟宦官滅口有關,但是憲宗可能發現了什麼,所以之後才對宦官要打要殺,宦官害怕了,所以只好動手了。我就不信說好的中興之主一個個的看著自己前面的人修道吃藥還樂此不疲。唐憲宗對郭貴妃也並非毫無感情,憲宗除了另封一個妃子,也就只封了一個美人,其他後宮女人都沒有名分,宣宗他娘更是沒有份了,憲宗遲遲不肯立皇后也是怕江山易了姓吧。不然幹嘛讓郭後一支獨秀,而且太子登基後,太后身份還不是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要不是宦官把持朝政,宣宗永遠都當不上皇帝。

唐憲宗真的是被唐穆宗聯合宦官殺掉的嗎?嘻嘻哈哈2019-04-11 12:27:49

這件事也難有定論,晚唐歷史一直是黑暗而且晦澀的,但依據唐宣宗的說法,說其兄有商臣之酷,問題是證據呢?他當時還小,怎麼知道這些驚天秘密。而且宣宗能力和人品很有問題,他的說法不足為據。辛公平上仙是隱射唐順宗遇害一事,這事中憲宗也摘不乾淨

唐憲宗真的是被唐穆宗聯合宦官殺掉的嗎?鹽選推薦2019-08-26 10:35:09

來自冥間的箏曲

元和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夜,宦官陳弘志的陰影像漸漸張開的蝙蝠的翅膀,慢慢地籠罩住了憲宗皇帝李純的帷帳。在陳弘志背後,站著另外兩個職位更高的宦官:內樞密使王守澄、右神策軍護軍中尉梁守謙。

唐憲宗在位十五年間,外平藩鎮,內任賢相,很有振作大唐的想法。所以在他治理之下的元和時代被認為是「安史之亂」後的大唐中興時期。

然而很遺憾,那是個宦官專權的時代。十五年前,被迫退位做太上皇的父親順宗被宦官用匕首刺殺(作為兒子,憲宗也脫不了干係);十五年後,宦官再次動手了,只不過這一次被手刃的將是憲宗自己。

隨時有可能被宦官殺死,這就是唐朝中期以後皇帝普遍的可怕境遇。

按中唐後的慣例,左、右神策軍護軍中尉均由宦官擔任,直接指揮禁軍,權力巨大。當時,宮內掌禁軍軍權的宦官是左神策軍護軍中尉吐突承璀和右神策軍護軍中尉梁守謙。其時,憲宗的長子早死;太子是三子李恆,受梁守謙和內樞密使王守澄擁戴;二子李惲(雖然年長,但不是嫡出)窺視太子位,受吐突承璀支援。

元和十四年底,憲宗的身體因長期服用追求長生的金丹而出了些問題。吐突承璀欲趁此機會廢掉太子李恆,改立李惲。但梁守謙、王守澄一派行動更早,計劃更大膽:直接殺死憲宗皇帝,讓太子李恆提前即位。

梁守謙雖手握軍權,但這一派的實際領袖實為陰沉的王守澄。王守澄在小宦官陳弘志身後,看著陳把匕首伸向憲宗。與此同時,梁守謙發兵襲殺吐突承璀和二皇子李惲。

就這樣,太子李恆即位,是為唐穆宗。

關於穆宗在這個政變中的角色,歷來說法紛紜。晚唐裴庭裕在《東觀奏記》中明言穆宗參與了殺死父親憲宗的行動,所謂「憲宗皇帝晏駕之夕,上(指唐宣宗,憲宗幼子,穆宗異母弟)雖幼,頗記其事,追恨光陵(穆宗之陵墓,代指穆宗)商臣(春秋時弒父的楚國太子)之酷,即位後,誅鋤惡黨,無漏網者」。

同時,裴庭裕也暗示穆宗的母親郭太后有可能是幕後的指揮者。所以當唐宣宗即位後,以誅殺「元和逆黨」為己任,殺死了被他認為嫌疑重大的郭太后。

(郭太后)以上(宣宗)英察孝果,且懷慚懼。時居興慶宮,一日,與二侍兒同升勤政樓,倚衡而望,便欲隕於樓下,欲成上過(郭後想自殺,以叫宣宗揹負罵名)。左右急持之,即聞於上,上大怒。其夕,後暴崩,上志也(宣宗處死郭後)。(《東觀奏記》)

宣宗認為父親憲宗是被郭太后、穆宗和宦官合謀殺死的,所以秘密處決郭太后後,又在喪禮儀式上,跟大臣王皞發生激烈衝突。《東觀奏記》的記載是:

懿安郭太后既崩,喪服許如故事。禮院檢討官王皞抗疏,請後合葬景陵,配享憲宗廟室。疏既入,上大怒。宰臣白敏中召皞詰其事,皞曰:「郭太后是憲宗春宮時元妃,汾陽王孫,迨事順宗為新婦。憲宗厭代之夜,事出闇昧,母天下歷五朝,不可以闇昧之事黜合配之禮!」敏中怒甚,皞聲益厲。宰臣將會食,周墀駐敏中廳門以俟同食。敏中傳語墀:「正為一書生惱亂,但乞先之。」墀就敏中廳問其事,皞益不撓。墀以手加額於皞,賞其孤直。翌日,皞貶潤州句容令,墀亦免相。大中十三年秋八月,上崩,宰臣令狐綯為山陵禮儀使,奏皞為判官。皞又拜章論懿安合配享憲宗,始升袝焉。(《東觀奏記》)

說的是,郭太后一死,宣宗即表示,雖然她是憲宗的元配妃子,但其靈位不能入憲宗廟,棺槨更不能合葬景陵(憲宗陵寢)。對此,負責禮儀的大臣禮院檢討官王皞抗旨,請求將郭後與丈夫憲宗合葬,並配享憲宗廟。宣宗大怒,叫宰相白敏中質問王皞。

使用 App 檢視完整內容

目前,該付費內容的完整版僅支援在 App 中檢視

App 內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