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example

不要忽視孩子生活中的攻擊行為!!!

妞妞3歲零1個月,是個很可愛的女孩兒,但是性子有些急,而且很有攻擊性。

媽媽有時候看到她在欺負別的小朋友時,還讓被欺負的小朋友嘗試去還擊妞妞,讓妞妞也體會一下被欺負的感覺,可是妞妞會邊哭邊大聲示威:

“我要讓我爸爸來打你,我要用棍子收拾你。“

妞妞有時遇到她不滿意的事情時,就會大叫大喊,發洩不滿,比如:

“你真是個大笨蛋。”“看我不打死你。”

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也時常反映妞妞與其他小朋友之間常鬧矛盾,而且總是會說一些難聽的話,比如:

“踢死你!”“揍扁你!”“你看我怎麼收拾你!

”等。

一個漂亮的小女孩這樣的情況,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改掉這個壞毛病呢?

不要忽視孩子生活中的攻擊行為!!!

行為·分析

behavior analysis

這樣的情況,不難看出在妞妞的日常生活環境裡,時常有這樣的情況發生,才能讓她

有效仿的物件

,才會這樣學著表達自己的情緒。

實際上,4歲以前的男孩、女孩攻擊的方式差別不大,既會使用肢體上的攻擊方式,也會用言語聲音上的攻擊方式。

雖然孩子的

攻擊方式

和程度不同,但是都

出自

一顆無法擺平

情緒問題

的心。

在日常生活中,當他們的意願得不到滿足時,採取什麼方式自我調整心態,關係到他們的

情緒智慧

發展水平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措·施

how to do

日常生活中,父母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便會促進孩子情緒智慧的發展:

1.以"非暴力溝通"的方式來處理問題。

遇事不衝動、不易怒,控制好自己情緒的發展。這樣做不僅是

給孩子們做好表率

,更是讓自己與人和睦相處的最有效方式。

不要忽視孩子生活中的攻擊行為!!!

2.接納和關懷孩子的消極情緒

當孩子處於情緒糟糕的時候,產生了過激行為,家長要做的是

避免矛盾和情緒激化

。因為孩子處於非理性狀態,這時的批評教育反而會使孩子的反應更加激烈。

這不意味著要放任孩子釋放自己的情緒

,家長可以用親切的語言接納他,同時用堅定的語氣拒絕他。媽媽可以蹲下來跟孩子說:“媽媽知道你的心裡很難過。”在接納和關懷他的同時,用堅定的語氣說:“但是媽媽不喜歡你那樣說話或發脾氣,我們有沒有其他的好辦法呢?”孩子能讀懂家長的語氣和表情,他從家長那裡既得到了情感支援由受到了理性引導。

不要忽視孩子生活中的攻擊行為!!!

3.不要總給孩子找藉口

當孩子遭受挫折的時候,是否採取過激行為,與他的歸因方式有關。如果他總是把自己失敗或者情緒的變化歸結為外部因素,他就很容易產生

攻擊性行為

或者過激性情緒。

而孩子的

歸因方式

又與家長的行為和引導密切相關。家長自己在遇到問題時歸因方式是什麼樣的,那孩子也會耳濡目染。家長引導孩子歸因的方式是什麼樣的,那麼孩子潛移默化就會認為這種歸因方式才是對的。

不要忽視孩子生活中的攻擊行為!!!

4.避免接觸過多刺激性的故事

家長要及早防範孩子閱讀和收看過多具有暴力因素的節目或書籍。比如奧特曼就屬於包含打打殺殺類的刺激性兒童動畫。這些故事情節以“消滅”“不打不成交”“關鍵時候求助外部協助”等主題的動畫,會然更很多孩子開始模仿這些動作,語言也有“拼殺”的潛在含義,並且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理解和解決問題的方式。

不要忽視孩子生活中的攻擊行為!!!

所以,在孩子

3歲前

的閱讀或收看的行為中,儘可能以友好、友善、幽默的內容為主,用以陶冶孩子良好的性情。孩子在

3歲後

,有初步的事務認知能力後,便可以逐步去理解英雄的拼搏和反抗等精神。

關愛孩子,

關愛家庭,

作為新時代的中國父母,

更應該做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