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趙小冊

圖丨網路

熟悉的朋友都知道,我經常會寫《朗讀者》中的人物和故事。

所以出了新的一期,我都會看看有哪幾個嘉賓,哪個嘉賓的訪談特別有意思,然後會選一個最有意思的人物故事做分享。

在看了7月7號的節目之後,我發現別的嘉賓都是跳著看的,看一眼或者看一會就要往後拖進度條。

可是到最後一個嘉賓的時候,卻從頭到尾看完了,而且看完還覺得特別有意思。

這個嘉賓就是94歲的

黃永玉

。你會發現老爺子說話特別通透,就像一個老頑童一樣。

可能單說黃永玉這個名字,你不太熟悉。但如果說中國的第一枚

生肖郵票

“猴票”就是他設計的,還有酒鬼酒的包裝也是他設計的,你可能就能聯絡上一些了。

寫文章的時候我查了下,黃永玉設計的猴票已經漲到150萬一枚了,幾乎是一張郵票可以換一套房子了。

除此之外,他在畫畫、木刻和文學等方面也有著不小的成就。

01

朗讀者丨黃永玉:94歲老頑童的通透和智慧

黃永玉的故鄉在美麗的

鳳凰古城

,就是沈從文筆下那個有著沱江水、石板路和吊腳樓的

湘西

小城。按親戚關係論,黃永玉還是沈從文的表侄。

黃永玉特別喜歡荷花,大家都說他是“荷痴”。

他不但畫過很多荷花,還在自己的“萬荷塘”建了個大大的荷花池。每年七八月的時候,滿院子的荷花,特別漂亮。

黃永玉說自己家鄉的荷花特別多。他小的時候常去外婆家,外婆家在一個小城,城門外面就是個小荷塘。

他們淘氣的時候就弄個小木盆,躲到荷塘裡去。因為荷葉很高,他那時人又小,所以看到的荷花荷葉就像房頂那麼高。

也因為這個,他畫的荷花跟別的畫家畫的荷花不一樣,他可以畫荷花底下的事。

小的時候黃永玉還經常逃學,他有個外號叫“黃逃學”。

前些年他所在的中學

集美中學

開幾十週年紀念,他還送了學校一幅很大的畫,還在畫上寫著“一個1937年留級學生”。

他說自己在49級、50級、51級、52級、53級,一共留了五次級,大家都開玩笑說他是“留學生”。

黃永玉說小時候的鳳凰不是很熱鬧的,也很小,小學唱歌,全城都聽得見。他在《鄉夢不曾休》中這樣說自己的故鄉:

“我走在五十年前上學的路上,石板鋪就的路。我沿途嗅聞著曾經懷念過的氣息,聽一些溫暖的聲音。

我有時不免奇怪,一個人怎麼會把故鄉忘記呢?憑什麼把她忘了呢?

不懷念那些河流?那些長滿

羊齒植物

遮蓋著的井水?那些透過嫩綠樹葉的霧中的陽光?你小時的遊伴?唱過的歌?嫁在鄉下的妹妹?……未免太狠心了。”

02

朗讀者丨黃永玉:94歲老頑童的通透和智慧

黃永玉12歲的時候就離開了家鄉,從1937年到1945年,在這八年的時間裡走遍了大半個中國。

從長沙到安徽,從杭州到上海,從廈門到泉州、福州等等,走了很多地方。

董卿問:“為什麼這些地方,您都不會留下來呢?”

黃永玉說:“這個東西我想過,我這一輩子選擇的是對的。一般到了戰地服務團,演戲的時候,很多女孩子很好的,也願意我跟她一起走的。

我從來沒有考慮到,真的,從來沒有。那時候我想的是另外的事,要刻木刻,要刻出好的、一流的木刻,其他都不在乎。”

然後他就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流浪,揹包裡揹著書、木刻刀和木板。

有些老人家就說,你看這個孩子,他流浪是帶著書流浪的。

黃永玉說他那時有個很大的帆布包,是自己縫的,還擦了桐油。他就揹著這個帆布包一個地方一個地方的走。

說到哪個地方給他的印象最深,他說是福州。

當時他在長樂教書,每個禮拜就坐小輪船到福州,一上岸就到書店看《

約翰·克里斯多夫

》,看了放回去,半年的時間把那本書看完。

後來那個書店老闆跟他說,你一來我就注意你了,我看你看書看了還放回去,這本書我不會賣的,我要為你留下來。

94歲的老爺子提起這件事說:“我謝謝他。你看看。”

03

朗讀者丨黃永玉:94歲老頑童的通透和智慧

後來黃永玉又輾轉到了香港的九華徑。那是一個港灣,房價很便宜,很多重要的文化人都在那,

郭沫若

、茅盾都在。

各種各樣來的人,他都幫他們找房子,後來大家就開玩笑叫他保長。

香港的本土作家跟他也都有來往。有一次黃永玉和蔡瀾、金庸在一個小飯店吃飯,結果大家沒有帶錢。已經吃了人家的東西了,那怎麼辦?

那時《

星島日報

》就在這個小飯店附近,他們就打個電話請

葉靈鳳

先生來。

黃永玉見飯店有個魚缸,魚缸裡面有很多熱帶魚,他就畫了一張熱帶魚,然後拿

辣椒油

、醬油塗塗顏色,葉先生就拿去發表了。他們就拿這個換了一頓飯錢。

黃永玉說很多年以後,他在香港開畫展,有一個人竟然拿了這張畫來給他,請他再看一看籤個字。他覺得真是緣分,很開心就簽了。

董卿問:“您在香港的時候非常勤奮?”

94歲的黃永玉認真的說:“我到現在也非常勤奮。”

老爺子一邊說一邊就笑了,董卿也被逗樂了。他說,你知道勤奮並不是什麼了不起,主要的是看你產品質量高不高。

朗讀者丨黃永玉:94歲老頑童的通透和智慧

朗讀者丨黃永玉:94歲老頑童的通透和智慧

他還說他在香港的時候,一天到晚都在刻木刻。蕭乾跟他說,你就不要刻木刻,你畫也可以。

他說,不行,要刻。你讓我放下木刻去開會,我恐怕不太願意,我要幹活。

黃永玉說自己最近還在想這個問題,在研究自己,用他自己的話說:

“的確是運氣好,一般來講,離開了正規學校以後,這個人底下怎麼辦。

所以我得到一個什麼呢,就是辦事情認真,排除了很多高調的、不實際的那些東西。實在的、實事求是地去鑽研,我是認真的。”

董卿說:“那您離開鳳凰這麼多年,身上還有沒有保留湘西人的性格啊?”

老爺子說:“那基本上是了,這幾十年也沒有吃過什麼虧。”一句話又把董卿逗樂了。

黃永玉說:“我們一般都說要求自己要嚴格,不是嚴不嚴的問題,要弄得有意思一點。

不用去要做個這樣的人物、做個那樣的人物,費事兒。對待我們眼前的生活,要用頭腦,不要幼稚化,活的好一點。”

04

朗讀者丨黃永玉:94歲老頑童的通透和智慧

說完這些年在外的經歷,當然又說回到他的故鄉。黃永玉在《

太陽下的風景

》中寫道:

“從12歲出來,在外頭生活了將近45年,才覺得我們那個縣城,實在是太小了。不過,在

天涯海角

,我都為它驕傲,它就應該是那麼小,那麼精緻而嚴密,那麼結實。”

黃永玉和表叔沈從文一樣,都是在十二三歲的時候,揹著小小的包袱,走出鳳凰,去“翻閱另一本大書”的。

沈從文80歲的時候,曾經在黃永玉的勸說下,回到了他們的湘西老家。那段時間黃永玉就陪沈從文住在老宅子裡邊。

沈從文已經幾十年沒聽到過高腔了,年老回鄉,又是在老宅子裡,一聽到家鄉的腔調,眼淚就不自覺的流了出來。

黃永玉說:“他的感覺很細緻。他一聽到高腔,就進到屋子裡去擦眼淚。剛剛還沒有聽幾句,就又進去了。”

後來沈從文回到北京後,病重的時候躺在床上,抓著黃永玉的手說:“多謝你,帶我回鳳凰。”

後來沈從文去世,安葬在了老家鳳凰古城。黃永玉還給表叔補了一塊石碑,上面寫著:“一個戰士,要不戰死沙場,就要回到故鄉”。

董卿問:“您以後也會回到故鄉嗎?”

黃永玉說:“我不是這個方式,我死了以後啊,我已經寫好遺囑了,我的骨灰不要了,跟那孤魂野鬼在一起,自由得多。不要固定埋在一個地方。”

他還開玩笑說:“也省得飛機錢。”

他說上海有一些朋友說,你應該把骨灰留起來。他就跟朋友們說,你想我嘛,就看看天、看看雲嘛。

是啊,看看天、看看雲,瀟灑的來、瀟灑的走,這就是一個九十多歲的通透老者的心聲吧……

朗讀者丨黃永玉:94歲老頑童的通透和智慧

(↑ 黃永玉畫的貓頭鷹)

【歡迎關注我的原創微信公眾號:趙小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