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文化類節目確實很火。

從去年年底開播的《見字如面》,到春節期間熱播的《中國詩詞大會2》,再到董卿首次擔當製片人的《朗讀者》。無一例外,每一檔節目的話題熱度都持續線上,且好口碑爆表,大有一種文化類節目復興的趨勢。

這幾檔文化類節目確實很火,但咱千萬別太把他們神化了

這幾檔文化類節目確實很火,但咱千萬別太把他們神化了

很多人都在尋找其背後深層次的原因,長篇累牘,無論是節目的製作水準還是節目的深遠意義,都毫不吝惜自己筆下的溢美之詞。

其實冷眼君認為這幾檔節目大火的原因很簡單:

1、韓綜和類韓綜的真人秀,大家真的看膩了。突然間出現幾檔不吵不鬧、不蹦不跳的節目,勢必會讓人印象深刻。吃慣了大魚大肉,誰不想來點新鮮的小菜吃吃呢?

2、時候對了。春節期間正是綜藝節目的一個小淡季,不喜熱鬧的觀眾,一定會為文化買單。

3、這幾年綜藝節目快速發展,製作水準也在突飛猛進,有了技術的加持,文化類節目也會變得比以前精緻和好看很多。

4、限模和限韓,讓原創得到施展的空間,而文化向的內容更符合國情和大眾審美。

所以綜合下來,這幾檔節目大火,也就不足為奇了。

如果覺得還是無法信服,我們再回到幾年前,那個剛剛開始被國外模式佔領的年代。我們會發現,文化類節目我們從來都不缺,只是真正能夠形成“文化現象”的節目實在太少。

冷眼君為大家簡單梳理一下國內近幾年曾做過的文化類節目,其中有些節目的名稱,很多觀眾可能都不曾聽過,更別提是否完整地看下來了。

央視:《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謎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

浙江衛視:《中華好故事》、《華少愛讀書》

河南衛視:《漢字英雄》、《成語英雄》

貴州衛視:《最愛是中華》

山東衛視:《中國面孔》

河北衛視:《中華好詩詞》

陝西衛視:《唐詩風雲會》

黑龍江衛視:《最愛中國字》

江西衛視:《挑戰文化名人》

而更早些年還有《讀書》、《

子午書簡

》、《開卷八分鐘》,甚至很多地面頻道的文化節目,冷眼君就不算在內了。

依稀記得,當年馬東主持河南衛視《漢字英雄》,也曾和央視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平分秋色,讓漢字類節目曾一度備受追捧和熱議。但很快就因為國外節目模式的大量湧入,讓大家忘掉了我們自己的這些文化類節目。即使《中華好故事》、《中華好詩詞》已連續做了四季,《最愛是中華》也做了三季,好像都沒有今天我們聊到的這三檔節目火。

這幾檔文化類節目確實很火,但咱千萬別太把他們神化了

這幾檔文化類節目確實很火,但咱千萬別太把他們神化了

我們算下時間,第一季《中國好聲音》是2012年,製播分離、模式引進剛剛拉開序幕。而第一季《漢字英雄》的播出是2013年,正好趕上這個節點。

當然,也不能說當年的這些文化類節目不火,只是觀眾的選擇永遠都是“無情”的,尤其在當時,還沒有多少人真正大規模的感受過國外模式的魅力,所以只要你有更好的內容,觀眾自然就會跟著走。

坦白講,文化類節目從來都是我們最應該熟知和長期活躍在熒屏的一種節目型別,是極具中國特色的一類電視節目。只不過當年,觀眾沒有意識到他們的珍貴,當猛衝猛打好幾年之後才發現,原來身邊的詩詞歌賦才是最美的節目內容。

不過有趣的是,隨著這三檔節目的火爆,隨之火起來的還有一個詞,那就是

“清流”

。一時間,文化類節目幾乎與清流劃上了等號。

比如這個圖,“清流”已然成為傳播的絕對關鍵詞,文章標題的必用詞彙。

這幾檔文化類節目確實很火,但咱千萬別太把他們神化了

這幾檔文化類節目確實很火,但咱千萬別太把他們神化了

可能從傳播的本意出發,是想說這類節目的特別,但是與“清流”相對的就是“濁流”,這樣的表述其實是不太負責任的。也許是冷眼君較真兒,但看到滿屏的“清流”時,還是會感到彆扭。

其實透過先前的分析,對於“清流”的過度使用也不是很難理解。因為當初沒有對比,並不覺得文化類節目稀缺,如今隨著網際網路的衝擊,各類韓綜充斥,大家終於意識到文化類節目的特殊價值,這才是自己的東西。為什麼當年文化類節目從來不用“清流”傳播,大概就是這個原因吧。

但冷眼君還是建議少用“清流”二字,真的欠妥。

那麼,回到最熱的這幾檔文化類節目,就真的如大家所看到的那麼完美嗎?真的都是綜藝節目的神來之筆嗎?冷眼君覺得,可能很多觀眾都被“清流”迷惑了雙眼。

我們先來說《見字如面》。這檔節目確實不錯,本土化的內容也很好,但是有兩個小細節也是不容忽視的。

1、每位嘉賓閱讀的書信其實是有一定的年代感,上一封書信可能是現代書信,下一封可能就是文言書信,雖然是白話版,但仍然讓觀眾有一種時空錯亂的跳躍感。觀眾會在短時間內對戰爭、愛情、古訓、友情等關鍵詞產生錯亂。

2、每一期

合集

的信有點過多,以至於對每一封信的內容延伸都顯得不太夠。而信的數量一多,又沒有合理的串聯,也就有了第一點中的錯亂感。

3

第二現場的設定,兩位教授嘉賓之間,並沒有形成一個相對均衡的話語場,很明顯它是

許子東

的個人主場,主持人和另一位教授嘉賓的存在感稍顯弱一些。

這幾檔文化類節目確實很火,但咱千萬別太把他們神化了

這幾檔文化類節目確實很火,但咱千萬別太把他們神化了

所以一整期看下來,會稍微有些累,尤其是沒有知識功底的觀眾,其實在看《見字如面》時,是有些吃力的。如果第二現場也都是點到為止,那觀眾就真的不太願意跟隨了。

至於《朗讀者》,其實前不久冷眼君就寫過一篇評論,當時是說這檔節目到底在意的是朗讀這件事,還是朗讀者這個人?其實深究起來,《朗讀者》節目與朗讀無關,只不過是藉助朗讀這件事,去完成主持人對嘉賓的訪問。而且從時長來看,最後的朗讀環節相比前面的訪談要短很多,甚至毫不誇張的說,只要你有故事,最後讀什麼其實都是合理的。

這幾檔文化類節目確實很火,但咱千萬別太把他們神化了

這幾檔文化類節目確實很火,但咱千萬別太把他們神化了

可見,所謂的“清流”們也並非百分百完美,只不過時候對了,大家對此有了更多的包容,但是千萬記住,好歸好,千萬別神化了。

冷眼君曾寫過一篇文章

《如何做一檔酷炫的讀書節目》

,主要談了一下如何做一檔讀書類節目的幾個具體的想法,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算是拋磚引玉,希望對讀書類節目的製作有所幫助。

最後冷眼君想說的是,文化類節目當然是一個非常好的節目創作方向,但是一定不是大家現在所追捧的狀態,什麼時候文化類節目成為了合理且優質的常態時,那才是最好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