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進是《

儒林外史

》裡面提攜范進的人,出場要早過范進。書中第二回周進出場時的裝扮是這樣的,“頭戴一頂舊氈帽,身穿玄色綢舊直裰,那右邊袖子同後邊坐處都破了,腳下一雙舊大紅綢鞋,黑瘦麵皮,花白鬍子”,顯示了他生活的極度寒酸。

人到中年,不讀懂這兩個廳級官員的周進范進,不足以談人生

人生七十古來稀,而周進六十多歲還是個童生,作為

科舉制

度的長途跋涉者,考了幾十年,屢試不中,依靠在村子裡私塾中教書餬口,還飽受眾人奚落,完全就是一個人生的失敗者。年紀輕輕的

梅玖

,只是因為進了學,成為秀才,都可以編出一首寶塔詩來來諷刺他:

“呆,秀才,吃長齋,鬍鬚滿腮,經書不揭開,紙筆自己安排,明年不請我自來”

還有一箇中舉的王進,借宿在周進教書的私熟裡,除了自個大吃大喝還編出神神鬼鬼的故事戲弄和冷遇他。

人到中年,不讀懂這兩個廳級官員的周進范進,不足以談人生

書才教了一年,周進就丟了飯碗了,隨後隨姐夫經商記帳。可以說,已到了科場夢醒之時。然而,當他進省城路過

貢院

的時候,他多年的心結卻又被觸動了。

他想進貢院看看,但他是童生,他是不能進入貢院的,看門人的鞭子將他打了出來。周進無助地站在貢院冷冷的門外,世界對他而言真的是一無所有了。

人到中年,不讀懂這兩個廳級官員的周進范進,不足以談人生

當他懇求別人帶他參觀貢院時,大半生追求功名富貴卻求之不得的辛酸悲苦,以及所忍受的侮辱欺凌一下子傾瀉出來,周進的人生也一舉進入高潮:

在貢院參觀時,“周進看著號板,又是一頭撞將去。這回不死了,放聲大哭起來:‘眾人勸著不住。

金有餘

道:你看,這不是瘋了嗎?好好到貢院來耍,你家又不是死了人,為甚麼這號啕痛苦是的?’周進也聽不見,只管扶著號板哭個不住。一號哭過,又哭到二號、三號,滿地打滾,哭了又哭,哭的眾人心裡都悽慘起來。

人到中年,不讀懂這兩個廳級官員的周進范進,不足以談人生

金有餘見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著他的脖子。他哪裡肯起來,哭了一陣又是一陣,直哭到口裡吐出鮮血來。” 和他姐夫一起做生意的幾個商人因感念他一生的堅持與掙扎,答應湊了二百兩銀子幫他去圓夢。他就破涕為笑,趴到地上磕頭,表示要變驢變馬來報答他們。

人到中年,不讀懂這兩個廳級官員的周進范進,不足以談人生

隨後,幾個人幫助周進捐了個監生。不久,周進憑著監生的資格竟考中了舉人,人生開始華麗轉身,一路開掛。

春風得意馬蹄疾,過了幾年,他又中了進士,升為御史,被指派為廣東學道,後面官至主管教育的國子監司業,四品官,相當於現在的

教育部

正廳級幹部。頃刻之間,不是親的也來認親,不是朋友的也來認做朋友,連他教過書的學堂居然也供奉起了“周太老爺”的“長生牌”。

從前瞧不起周進的人態度判若兩人,寫那首寶塔詩戲弄他的梅玖冒稱是他的學生,他在村塾中寫下的對聯,被恭恭敬敬地揭下來裱好,辭退了他的薛家集也供奉起他的“長生祿位”。

人到中年,不讀懂這兩個廳級官員的周進范進,不足以談人生

奇怪嗎?不奇怪,這就是世事和人性。成功前,他備受歧視,譏諷嘲笑,清貧壓抑;成功後,眾生仰慕,舉世皆親。正所謂: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儒林外史》裡面士人之間的相處之道完全是一種赤裸裸的食物鏈關係。一旦科場失意,得到的不是同情,而是整個階層的鄙視和唾棄。一旦躍過龍門,躋身

上流社會

,便發現整個階層全都笑臉相迎。

階層上升的實現,本來就相當艱難,不管古代還是當下。幾百年過去了,在這個功利的世界依舊如此。就像

成功學

和雞湯盛行的當下,只要你是成功的,財富、地位、權力等等都可以使你所說的話成為金科玉律。而你是一個失敗者,任何話都是蒼白無力的噴糞,掀不起一絲一毫的波瀾。

人到中年,不讀懂這兩個廳級官員的周進范進,不足以談人生

周進的人品相當不錯,前半生生活在社會底層,地位卑下,事事仰人鼻息,逆來順受。暮年飛黃騰達後,同情提攜同樣出身下層、同樣屢試不第的范進。范進到北京考試,他記得范進家窮,怕他錢不夠,還要借錢給范進。他發達後各種亂七八糟的人都來攀附,他也沒有太多搭理。

“我在這裡面吃苦久了,如今自己當權,須要把卷子都細細看過,不可聽著幕客,屈了真才。”

這句內心的獨白表明周進骨子裡有著讀書人的忠厚善良,迂而不惡。為了照顧范進這個面黃肌瘦,花白鬍須,穿得破破爛爛,凍得哆哆嗦嗦的54歲的老童生,他把范進的卷子反覆看了三遍,終於發現那是一字一珠的天地間最好的文章,於是將范進取為第一名的秀才。

人到中年,不讀懂這兩個廳級官員的周進范進,不足以談人生

范進與周進,也許都經歷過不堪的命運,所以心心相惜。一個是真誠的感激,一個是發自內心的欣賞。中舉之時,一個過了知天命之年,一個差不多古來稀之時,一個悲傷地要尋死,一個高興地發了瘋,這都是人性使然。而且,嘲笑欺負過他們的人,他們並不計較,而對幫助過他們的人,都懂得去感恩。

人到中年,不讀懂這兩個廳級官員的周進范進,不足以談人生

周進以前沒有發跡前,在所有人都看不起周進的時候,當地富農荀老爹依舊把周進當成兒子的老師對待,幫襯著他。後來范進被派到山東作主考官,臨走前特地來拜訪周進,問他有沒有什麼要交待的。

周進說,以前在汶上教書時,教過一個叫

荀玫

的孩子,他當年才7歲,他家是務農的,不知道還有沒有繼續唸書了。如果這次你看見他來考試,只要不是特別差的話,麻煩你錄取了他吧。此時周進已經是80來歲的老人了,但近20年前荀老爹對他的那一點點尊敬,他一直記著並心存感激。

人到中年,不讀懂這兩個廳級官員的周進范進,不足以談人生

吳敬梓

當然不是要寫這兩個人用知識改變命運的傳奇故事,他的本意是諷刺科舉制度泯滅人性,迫害知識分子的殘酷現實。但是,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除了科舉考試還有別的出路嗎?

答案是:NO。

始於隋朝的

科舉制度

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官考試製度,不按血統門第,而按科目考試的成績來選拔人才,這是人類歷史的巨大進步,至少在邏輯上肯定了知識和學問的價值,肯定了知識可以改變命運的這個因素。

科舉制度對全社會開放,不管年齡,出身,階層,在理論上承認在考試面前、在學問面前人人平等。所以,像周進范進那樣的鄉村窮讀書人也可以參加,各等級的人可以透過科舉考試改變自己的命運而擠入上層社會。

人到中年,不讀懂這兩個廳級官員的周進范進,不足以談人生

周進和

范進中舉

前後生活和社會地位的巨大變化告訴了我們一點:就是活在社會上最底層的知識分子可以透過考試來追求自身命運的改變。對於范進這種窮書生來說,相對於其他的官宦之子,能夠改變自身命運的唯一公平途徑只在於考取功名,博取政治地位,以期能夠衣錦還鄉或實現修身治國平天下的政治理想。

人到中年,不讀懂這兩個廳級官員的周進范進,不足以談人生

人性的扭曲和異化不僅僅是科舉制度的問題,也不僅僅是封建時代才有,在利益驅動的整個階段都會有,貫穿於人類社會幾千年的歷史當中。即便在於今日,中國依舊是全世界報考公務員最狂熱的國家之一,改變社會和經濟地位亦是諸多人報考公務員投身官場的重要因素。

人到中年,不讀懂這兩個廳級官員的周進范進,不足以談人生

前日看到一幅拍於84年的老照片,照片中深夜華燈下的

天安門廣場

,有許多的大學生在寒風中看書學習,場景很是令人感動,然而下面的評論卻寒了心。評論道:這些刻苦學習的人現在在哪裡?這些人現在就是你口中天天罵的貪官汙吏。

人到中年,不讀懂這兩個廳級官員的周進范進,不足以談人生

少年時可以諷刺科舉,嘲笑范進周進,而長大後你想過得更好一些,想自己的人生路走得更好更寬一些,四五十歲去考研考博考公考教師考職稱考各種資格證的一大把,這不都是一個個的范進周進麼?

而為了生存空間,為了肩膀上的責任和義務,你真的能夠在浮世中堅守自我,保持人性?你就不去拍客戶拍領導的馬屁了?你就不在酒桌飯局上搭著笑臉說一大堆言不由衷的話了?

人到中年,不讀懂這兩個廳級官員的周進范進,不足以談人生

少年不知愁滋味,老來方知行路難。周進和范進發跡前的各種窮困潦倒的狀態讓人心酸。而人沒有真正窮過是真不知道窮的滋味是怎麼樣的。

因為窮,你將自卑和越來越不自信,在很多機會面前,做事畏首畏尾,甚至因為害怕結束而不敢開始。因為窮,你感覺靈魂都被禁錮住了,甚至連你自己的影子也嫌棄你,因為窮,你會感覺到無限的絕望和恐懼焦慮。而一旦被這個窮人思維禁錮住,你將一輩子難有起色。

人到中年,不讀懂這兩個廳級官員的周進范進,不足以談人生

但是,你窮,別人會同情你,而你一直窮,別人不會一直同情你,甚至會嘲笑你。電影《

當幸福來敲門

》裡有這麼一句話:“生活沒有上帝,只有有擔當的人,才能得到幸福”。

人到中年,不讀懂這兩個廳級官員的周進范進,不足以談人生

每一個優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時光。那一段時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了很多的孤獨和寂寞甚至屈辱而挺過來的。

周進和范進的冷暖人生告訴我們,命運再不堪,都不要輕言放棄。要堅信生活會改變,唯有奮鬥,才能走出荒涼,獲得尊嚴。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公眾號:霸槽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