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電行業是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行業之一,

市場化

程度高。中國20年來

房地產

的蓬勃發展給家電業的發展帶來了契機,使2017年中國家電製造業的整體銷售收入突破了1。5萬億,湧現出了美的、海爾、格力這樣全球化、國際化的企業。同時中國家電製造業的研發水平、製造水平、產品水平、管理水平也不斷提高,很多中國生產的家電產品價廉物美,暢銷海內外,替代日本、韓國成為了家電業製造強國。

但是,隨著國內房地產政策的變化和轉折,國際反全球化聲浪的迭起以及移動網際網路、IOT、大資料、雲計算、AI的發展,對未來中國家電業的發展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和變化。事實上,2018年1-10月中國家電業已經進入了多年未遇的“寒冬”,絕大部分家電品類的

市場需求

出現了負增長。

未來5-10年中國家電業會如何發展?

首先,表現在銷售渠道上是“入口的競爭”。所謂“入口”,是指消費者購買一系列成套產品的主要渠道。

入口的競爭就是主銷渠道的競爭。省時、省心、省力,省錢始終是消費者在購買時所追求的終極目標,而無論生產企業還是渠道都希望透過入口,把單件銷售的產品變成消費者的成套購買。

房產開發商因為某些主要城市強制

精裝房

銷售政策的推出成為了整個家電產品工程配套的入口,而且強制精裝房銷售的政策因為環保、高效,很大機率會逐步在全國各大城市被推廣,家電企業都要力爭成為開發商的合作伙伴。在工程渠道,未來只要政策不變,開發商大機率壟斷了該渠道。

大型家裝公司、現有的家電線上、線下大平臺,比如京東、天貓、蘇寧、國美、甚至包括小米以及大型家電生產企業,比如海爾、美的在競爭零售渠道的入口。天貓、京東依託流量優勢以及IOT控制的入口,比如

天貓精靈

,希望實現成套家電產品的購買;海爾、美的依託全品類和品牌優勢以及自己打造的物聯網平臺來推進成套化購買,還有一些大型家居企業,比如

歐派

,聯合設計師試圖從全屋定製的概念來推進包括所有家居家電的購買。零售渠道入口的競爭,涉及到多個和房產裝修有關的行業,有設計行業、裝修行業、家居行業、家電行業,有線上銷售平臺、線下銷售平臺,錯綜複雜,但最有希望的入口,應該是消費網際網路與產業網際網路結合的比較好的企業或平臺,比如美的、海爾、小米。天貓、京東雖然有流量的優勢,但是如何提供和整合IOT的服務是“瓶頸”因素,單個產品可以委託廠家進行服務,各自解決問題,但是IOT則需要進行系統的建設、產品的連線、產品的維護等。大的平臺只有更深入的與家電製造企業合作才能彌補這些短板。

其次,家電業大規模生產與小規模定製並存。各種調查顯示90後的愛好、興趣差別很大,個性化明顯。中國智造2025的發展方向也是為了滿足這種個性化需求時代的到來。

大資料可以幫助企業識別小眾的個性化需求,家電企業可以透過自己的網站、APP、微信服務號來接收消費者的個性化訂單,然後將資料傳輸給自己的數字化供應鏈和

柔性生產系統

,從訂單接收到成品生產全部數字化、自動化、智慧化。

個性化生產

實現不是很難,現在的技術手段也能實現,問題是實現的成本有多高?響應的時間有多快?消費者能否接受。但是,把興趣、愛好相同的群體集中在一起進行小規模的定製是完全有可能實現的,比如顏色、外觀、某些功能的差別化定製,家電製造企業的小規模定製也是和銷售渠道爭奪入口的有利武器。

中國的城市化程序已經完成了60%,但是仍然還有40%的人口生活在農村,所以相對低成本的大規模,大批次生產的標準品仍然有市場。

最後,會產生無邊界的企業和中小企業聯盟。

縱觀歷史每一次重大的技術進步,都加劇了

行業壟斷

,網際網路、IOT、AI都不會例外。阿里系、騰訊系的企業和關聯企業就是佐證。IOT的發展也給美的、海爾這樣家電產品品類齊全,供應鏈完整的大型企業提供了壟斷的機會,這些企業完全有機會建立起自己的“王國”與渠道商、其它試圖進入的非家電企業抗衡。未來品類齊全、

供應鏈

完整、多元化經營的企業可能擁有更多的資源和壁壘而在競爭中獲勝,這是因為網際網路的發展與競爭加劇造成的。同時,消費者在整個

生命週期

內,需求也不是一層不變的,特別是年輕的消費者,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收入的提高,消費會升級,所以家電企業產品線的完整覆蓋或者多品牌的運作也是一種趨勢被包含在如海爾、美的這樣有“規模優勢”的企業中。

那麼,目前中小家電企業將如何生存?那就是“抱團取暖,互相結盟”,一方面彌補各自的產品線短板和缺失,另一方面需要建立統一的IOT平臺、個性化訂購平臺、服務平臺與大家電企業抗衡。當然,這裡可以依靠銷售平臺的力量。

總之,未來家電製造業的競爭是銷售入口的競爭,是規模與資源優勢的競爭,也是智慧化小規模定製的競爭。企業的數量會進一步減少和集中,企業間的關係、與渠道間的關係也越來越複雜,龐大的企業或聯盟,但擁有靈活、柔性、智慧生產方式的企業會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