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權獨大與貴族政治有何區別?高原2018-01-02 13:38:37

政權穩定性:皇權獨大較差,對皇帝能力要求較高,遇雄主則對外開疆拓土,對內開創盛世,遇庸主則對外喪地失土,對內亂搞屁民造反;貴族政治穩定性相對較高,但屁民造反的難度也大。

社會形態:皇權獨大的基礎是平民社會,貴族不是被消滅就是被肢解了,大地主被搞成小地主,國家以自耕農為基礎。隨著土地兼併的進行,大地主越來越多,皇權就慢慢被削弱,皇帝受到的掣肘也越來越大。所以中國社會總是由開國時的皇權獨治向開國中後期皇權與貴族共治轉變,皇帝不斷出讓權力。

中國在科舉興起前,是皇權與門閥世家分享權力,這時候的世家既擁有土地,擁有知識,還有能力聚集部曲私兵,這種狀況是構成丞相制的基礎。科舉成熟以後,逐漸演變成為皇權與“知識貴族”分享權力,以前的世家被瓦解,衍生出依靠科舉掌握知識的“新貴族”,已經沒有了造反能力,只能高度依附於皇權,唯一能掣肘皇帝的是輿論、道統。到這時候丞相制便可有可無了,廢除相製成為必然。典型如宋明,皇權掌握治統,知識分子掌握道統。到清朝,由於皇權來源於八旗部族的強大武力,皇帝連道統也收到手中,知識分子徹底失去人格獨立性,中國社會在門閥消亡後,知識貴族也就此消亡,從此只有文人,不再有世家。

皇權獨大與貴族政治有何區別?英明神武胖達君2018-01-08 19:52:31

有答主詳細回答了門閥世家相關分析。我非專業人士,姑且妄談。

問題太籠統,其中有很多的細分概念。且歐洲和中國的皇權及貴族根本上就是兩個概念。

先聊聊皇權獨大。

歐洲皇權“絕對”;中國“專制”。

歐洲皇權獨大其實正統稱謂是

“”絕對君主制“”。

其形式特徵主要有兩個:

1、君主是世間的唯一法律來源。

當然,如果他破壞了上帝的法律或自然法,人們還保留著某些反抗的權利。

2、君主憑藉著常備軍和官僚機構進行統治

而誕生歐洲皇權的歐洲封建主義特徵是“土地佔有的等級結構以及與此相聯絡的武裝扈從制度”。其具體表現是分裂和分散的封建權力結構和農奴制的結合。

看完這個無趣的定義,大家基本就知道,

在歐洲基本沒有存在過持續的皇權獨大

。我個人比較認可的是俄國沙皇的統治,但那也是“絕對”和“專制”的結合體,並不“獨大”

中國的皇權自夏商起,至明清終

故而要和大家說明的是中國皇權的三大本質特性:

專制;排他;擴張

大一統

中國歷史上,有兩種統一的模式。一種是夏、商和西周的“天子-諸侯”模式。按照這種統一模式,那時候的天下,是天子、諸侯各治其民。天子為

“天下共主”。

夏、商、西周各自的“天下共主”地位,主要針對的是外部入侵,內部則是諸侯自治。

夏禹時的“諸侯萬國”,到了商滅夏,已是“諸侯三千”;再到西周滅商,則是“諸侯千八百”;而到了春秋初年,只剩下“二百二十四國”;及戰國之世,列國不過十餘。

兼併戰爭最終破壞了社會原有的組織,基層的村社共同體解體了,

世襲的貴族領主制度蕩

然無存。專制的風氣形成。

秦始皇統一天下,實行由皇權專制的中央集權政治制度。這種統一模式的結構特點,就是天下為郡、縣的官僚化統治。

天下大一統,本質上卻是追求皇權的排他性。二千年間,中國的政治制度,就是在不斷的朝代更替之中,尋找如何有效地強化皇權專制的辦法。

這種專制的總趨勢,一是不斷地削弱宰相之權;二是不斷地削弱地方之權。

兩漢專注於削奪相權,卻未能有效節制地方,而使郡一級權力成為皇權的直接延伸。

是皇權擴張的顯著體現。

可惜在過度擴張之後,兩漢的州、郡、縣官,與地方豪強朋比為奸,造成了地方豪強勢力的長足發展。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長達兩三百年的分裂,其實都是拜兩漢之所賜。自

三國兩晉南北朝至唐末,其實是中國唯一的一段所謂“貴族政治”的時期,後文再論。

而即使是盛唐,後期也逐漸陷入了地方做大以致滅亡的結果。歷史清楚地表明,怎樣在削弱相權的同時強化對地方的控制,是皇權專制之下的中央集權政治制度所面臨的一個更嚴重,也更為複雜的問題。

到了“科舉制度”,皇權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

唐以後所選拔的官員,大多是會讀書卻不一定能夠做事的人,所學又不切實際,以至於官府胥吏的行政作用越來越大。唐、宋、元、明、清各朝,“胥吏專政”的情況越來越嚴重,

皇帝甚至被認為是“與胥吏共天下”,官員的行政權亦由此而被更進一步地分解和弱化。

所以後世的天子與士紳共天下其實可以理解為天子+士紳+胥吏。

此時,皇權的合理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證。但對皇帝本人的要求和精力時間的付出也越來越高

。所以這就是開國皇權重以至於皇權獨大而後漸弱的原因,根本上在於士紳與皇權之間的博弈

最後,

專制需要統一。大一統愈是強,皇權愈強;反之亦然。

再聊聊貴族政治

古希臘的斯巴達國家是

奴隸制貴族政治

的典型,維護的是奴隸主的利益。所以在疆域和我生產力產生變化後就很快崩潰了。

也是文藝復興之後整個歐洲政經的思路起源。歐洲貴族與中國貴族最大的不同是歐洲在血統下的

“永久世襲制”

,好處是限制王權,問題是等級森嚴。

有人說美國存在貴族。但是,作為個人存在的政治世家,和作為一種制度存在的政治世家,有本質的區別。現在任何國家都不存在一種制度性的、慣例性的貴族寡頭統治,這種統治經過歷史的長期試驗,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

雖然如此,歐洲的貴族政治傳統依然在當今社會有著隱於人間的影響。

中國的貴族政治是個特別有意思的話題,

雖然短暫,但其相對皇權專制的混亂和無序還是給後人留下了諸多談資。

在中國歷史上,貴族政治或者說世家寡頭政治,曾經流行過兩次。第一次是周朝克商之後分封諸侯,建立宗法制,天子為大宗,諸侯為小宗;諸侯在本國之內為大宗,大夫為小宗,這樣層層分封,各在其位,“子子孫孫永寶用”。

這種貴族政治,與歐洲中世紀的封建制非常類似

,持續了四五百年,到了戰國時期,總算宣告破滅。

“去貴族化”

最得力的秦國,最終統一了天下,消滅了六國的所有貴族。後來六國貴族起兵造反滅秦,又被布衣劉邦一一削滅,中國的第一個貴族時代徹底劃上了句號。

先秦貴族覆滅之後二三百年,在皇權

擴張

這一特性下,在東漢王朝的土地上又產生了新貴族,即以大地主、大官僚、學術世家為主體的豪強勢力。漢光武帝恢復漢朝,依靠的是地方豪強的力量,上臺

在漢末“九品中正制”出臺後,中國歷史上唯一的“貴族政治”門閥形成,一直持續到唐初才歸於煙塵。

在貴族寡頭——所謂“士族”,被遊牧民族摧毀秩序之後,退到江東,與當地土著貴族聯合掌握權力。

遊牧民族建立的北朝也產生了自己的貴族勢力,主要是軍功出身的軍事世家。

整個南北朝期間,貴族勢力對雙方政權的影響仍然很大,但出身微寒的“庶族”逐漸走上歷史舞臺。

這一時期的南方貴族政治立足於流民武裝,也毀於流民武裝。

後來隋朝統一天下,對江南殘存世族進行了血洗;李唐統一天下,著力削弱北方士族,在武則天的殘酷打擊之後,山東、關隴兩大貴族集團都退出了歷史舞臺。到

了唐朝中後期,延綿五六百年的第二貴族時代結束了,此後的中國政治,主要由出身社會中下層的讀書人掌握,“富不過三代”“古今無慶兩封侯”成為了歷史主流。

皇權獨大與貴族政治有何區別?Jay Sun2018-01-13 17:18:36

世界上成熟的政治體制都強調分權,原因就是怕一家獨大,統治階層只要沒有根本利益上的衝突,為了一個共同的利益都是穿一條褲子。中國士族門閥應該算一種貴族政治,皇帝基本就是他們中間推選出來,初唐就是個很好的例子,皇權,貴族通力合作,這算是很少見的共治天下的結果了,但缺點就是尾大不掉,然而隋唐之後就磨滅了。皇權就對統治者本身要求很高了,適合亂世,太平年間統治者太強勢對民不利。區別應該算是大家輪流穿褲子出去顯擺和只有一個人穿褲子,剩下的人穿褲衩,有人不穿褲子的區別吧

皇權獨大與貴族政治有何區別?瀟湘夜雨2018-02-22 15:25:42

區別很大,

皇權專制是皇帝個人專制,

貴族政治是一群公卿,權臣與皇帝共治天下,所以不會出現極度專制的皇權出現。

皇權獨大與貴族政治有何區別?知乎使用者2019-07-06 07:06:14

皇帝的江山是自己的!貴族把國家看成皇帝的,貴族只關心本族的利益,不關心國家利益!所以皇帝為了延長自己的統治,一定會反腐敗,而且一定會反到貴族頭上!而貴族之間是此消彼長的關係:自己不攫取利益,別的貴族就會攫取。所以貴族集團一定會把國家經濟的根本吸乾,直到國家滅亡為止。建國之初,為了休養生息,恢復生產,首先是皇權獨大主導經濟建設。等到經濟基本恢復,就要給功臣分配利益,這時候皇帝開始默許貴族取得經濟利益。等到貴族利益得到一定滿足,就會威脅國家的經濟基礎,皇帝會重新專權,開始強力反腐。如果反的過大,貴族可能會造反,這時候皇帝可能會妥協。總之,皇權和貴族政治會長期鬥爭下去,越到王朝後期兩者的矛盾就越尖銳。國家隨著經濟資源消耗殆盡而滅亡。